北京 2025年6月16日 /美通社/ -- 6月10日,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芬蘭艾列(Elematic)、佩克(Peikko)、Tekla 三家企業共同主辦的 "可持續創新 | 中芬綠色建筑技術交流會" 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中芬兩國的行業專家、企業代表齊聚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創新科研示范中心,圍繞預制建筑技術革新、雙碳目標落地路徑及綠色建筑創新實踐展開深度研討,共同勾勒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圖景。
多方協同開啟綠色新篇 技術融合驅動產業升級
作為推動建筑工業化與綠色轉型的重要平臺,本次會議以 "可持續創新" 為核心議題,聚焦芬蘭前沿綠色技術與中國本土實踐的融合。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金鵬在開幕致辭中指出,"雙碳" 目標下,建筑行業面臨建造方式與能源體系的全面變革,中芬兩國在預制建筑領域的技術合作,將為行業提供低碳化、工業化、數字化的系統解決方案。艾列(Elematic)、佩克(Peikko)、Tekla 等芬蘭企業代表均表示,期待通過技術輸出與本地化創新,助力中國建筑行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會議設置行業趨勢研討、技術案例分享、主題沙龍對話三大環節。在行業趨勢探討中,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建筑師樊則森介紹了中建科技智能建造及綠色低碳產品的研發、應用情況,并以具體案例詳細闡述了免模密拼雙皮墻結構建筑產品、混凝土模塊-疊合剪力墻結構建筑產品、MCS混凝土模塊化建筑產品等關鍵技術;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長趙鈿提出發展工廠智造與現場建造融合的新型建筑工業化,是裝配式建筑的未來之路;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帆分享了疊合剪力墻技術在廣東的應用實踐;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預制院總工程師代婧剖析了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技術創新。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建筑師 樊則森;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長 趙鈿;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王帆;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預制院總工 代婧
技術創新賦能綠色建造:三大企業創新實踐全景解析
在技術交流環節,在技術分享環節,艾列、佩克、Tekla 三家企業聚焦預制連接、低碳建材、智慧建造等前沿領域,呈現前沿技術突破:
擠出預應力空心板:技術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在建筑領域不斷追求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的當下,艾列集團憑借其在預應力空心板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創新實踐,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突破。艾列集團結構設計副總裁Prakash Shah為大家分享了擠出預應力空心板的設計與應用。他結合了空心板在實際案例中的設計方法和計算過程,向與會者展示了空心板在減輕重量、提高承載能力、節能降本方面的顯著優勢,使觀眾深入了解其在國際項目中的成熟應用和豐富經驗。此外,艾列中國銷售總監譚巍進一步補充了相關依據,展示了艾列集團近兩年參與編寫的團體標準和行業標準,以及與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寫的國標圖集《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EHC板)》,為空心板在中國裝配式建筑市場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和支持。
佩克創新技術賦能公共建筑可持續發展 —— 預制框架與 DELTABEAM® 薄樓層體系深度解析
在建筑行業的現代化進程中,公共建筑的未來正被預制技術和創新結構體系所重塑。佩克作為全球預制連接技術與薄樓層體系的領軍者,其中國總工程師朱斌在會上以《預制框架 & DELTABEAM® 在公共建筑中的應用》為題,深度解析了兩項核心技術:佩克剛捷 ® 螺栓連接系統通過工廠化精準預制與現場免支撐安裝,將預制柱-基礎、柱-梁節點的施工效率較傳統現澆作業提升30%以上,顯著減少濕作業與人工依賴,其采用的歐洲ETA認證抗震設計,可滿足高烈度設防地區的結構安全需求;DELTABEAM® 薄樓層體系則針對公共建筑的大跨度、高空間需求,采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在實現超大跨度的同時,有效降低樓層高度,顯著節省建筑體積,并大幅降低供暖和制冷能耗,為建筑的高效利用和節能降耗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數字化引領裝配式建筑新未來: Tekla Structures的應用實踐
Tekla中國高級客戶經理季文敏分享了Tekla Structures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的應用。通過歐洲及國內實際項目案例,深入介紹Tekla在投標階段、設計階段、制造運輸及安裝階段的應用;Tekla Structures以其高細節水平模型、絲滑處理大型(詳細)模型、自動建模、自動圖紙、清晰的可視化及準確的量、可預先計劃執行、通過 CAM/MES 可實現自動化等功能,幫助建筑企業實現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工期縮短和質量提升,助力整個裝配式項目。
主題沙龍聚焦產業化挑戰 共探裝配式建筑破局路徑
在6月10日下午舉行的"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沙龍研討中,邀請到來自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施工建造、產品研發等不同領域的資深專家,聚焦項目全流程,分別從裝配式結構技術與標準、施工效率與質量、建造成本、建筑產業化、裝配式裝修等不同角度切入,展開深入探討,他們的精彩分享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前,氣候變化要求構建安全、可持續、氣候適應型的新型建筑模式。在推廣新技術和方法時,始終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傳統現澆模式向預制體系轉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路徑之一。這一轉型將突破材料性能升級、氣候適應性設計等技術瓶頸,強化模塊化設計與預制技術的系統性應用,通過標準化部品生產提升建造效率。同時,以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替代短期效益思維,推動建筑工業化在設計、制造、運輸全鏈條的科學管理方式,構建安全、低碳、可循環的高質量建筑生態鏈。最終實現"為人們創造更安全、更綠色、更宜居環境"以及"建設好房子"的目標。
主題沙龍座位從左往右依次為: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北建大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筑師 徐宗武;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仲繼壽;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建筑師 錢嘉宏;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研究院院長 王煒;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研究院院長 田春雨;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朱禮敏;Elematic集團結構設計副總裁 Prakash Shah;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EPC管理部/設計中心總經理 史春芳
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建筑行業的綠色轉型已從理念倡導轉向實踐深耕。本次中芬技術交流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標志著中芬兩國在預制建筑技術領域的理念交融與技術共振,更為行業構建了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可實踐的切入點。未來,與會各方將以本次交流為契機,持續以創新技術賦能建筑工業化升級,共同助力"建筑更綠色、城市更可持續" 的美好愿景。
《廢砼再生》:產學研協同賦能混凝土煥發新生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自1895年創辦以來首次將"代謝式再生"理念納入核心議題,強調建筑與自然的動態平衡。中國館焦點作品《廢砼再生》由香港中文大學結構平衡實驗室王帥中教授主導,佩克集團提供結構支撐,其創作靈感來源于中國諺語"天有其季,地有其氣,材有其美,工有其技",體現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產生大量建筑廢料的背景下,通過回收再利用,讓材料得以持續煥發生命力。
《廢砼再生》這一作品以威尼斯本地回收的廢棄混凝土為原料,結合參數化設計生成流線型曲面形態,顛覆傳統混凝土的厚重意象。該項目致力于探索將廢棄混凝土轉化為可再生建筑材料的系統解決方案,突破傳統"破碎填埋"模式。通過運用先進結構設計與數字化建模技術,將廢棄混凝土重新設計為具備承重性能的模塊化構件,構建起"從廢墟到結構"的閉環體系。借助裝配式理念,從運輸到現場組裝成型僅用時 4 小時,實現了廢棄混凝土材料的資源化利用。
《廢砼再生》項目的成功落地,為更多建筑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意義。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23 年發布的報告《建筑材料與氣候:構建一個全新未來》1, 建筑行業要實現完全脫碳,必須改進混凝土等傳統材料的生產方法,并充分考慮材料的拆卸便利性和循環利用。而《廢砼再生》項目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在可行的情況下回收再利用建材,相較于新建建筑,可以避免 50%~75% 的碳排放。
佩克可持續實踐:從技術標準到跨界合作,推動建筑減碳
佩克集團作為全球預制混凝土連接技術的領軍企業,為《廢砼再生》這個意義非凡的項目提供了關鍵的連接技術。憑借高效且低碳的工業結構設計理念,佩克確保了模塊的快速組裝與穩定承載,為再生材料的工程化應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佩克為《廢砼再生》作品定制的結構件,兼顧展品的穩固性和安全性,同時巧妙地凸顯了混凝土的可塑性及再利用后減碳的可持續優勢,進一步引發了關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議題的學術探討。
佩克集團中國區總經理 Martin Fencak(馬丁)表示:"佩克一直致力于打造可持續性的、具有前瞻性的建筑模式。此次與香港中文大學攜手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混凝土并非冷冰冰的建筑材料,而是充滿靈動與潛力的資源,其再利用為減少碳排放提供了無限可能。我們期待這種超前的合作模式能為可持續建筑的未來提供啟示,推動整個行業向更環保、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方面,佩克集團多年來致力于助力建筑生命周期各環節的減碳工作,并打造了一系列可持續解決方案。針對節能建筑在保溫隔熱性能方面的技術難題,佩克推出超低能耗解決方案,并發布《超低能耗建筑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白皮書》;剛捷®連接件的可拆卸設計以及循環利用,達到了降低碳足跡和優化設計空間"雙豐收"的效果;DELTABEAM薄樓層解決方案有效助力降低碳排放;佩克還多次助力行業標準的制定,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多層結構技術規程》《預制保溫金屬連接件產品標準》等,以60年專業視角賦能城市更新,推動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中芬建交75周年暨芬蘭駐滬總領館成立30周年:歷史積淀與多領域合作新篇章
2025年,中國與芬蘭迎來建交75周年,芬蘭駐上海總領事館也迎來了成立30周年的重要時刻。自1950年建交以來,中芬兩國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保持著緊密合作。芬蘭作為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已成為中國在北歐地區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來,中芬經貿合作不斷深化,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2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成為芬蘭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兩國在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合作成果尤為突出,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 "中芬方案" 。
芬蘭駐上海總領事館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為中芬兩國的交流與合作搭建橋梁
在正式慶典前,芬蘭駐上海總領事Anu Vuori女士攜手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中國負責人田馬可 Marko Tiesmäk先生,邀請了UPM芬林、 Valmet維美德、Mesto美卓、Peikko佩克、Elematic艾列等多位在華芬蘭重要企業代表共同探討芬蘭企業在中國的商業合作進程和未來發展方向。芬蘭議會主席Jussi Halla-aho博士出席,旨在聆聽來自企業的看法,交流經驗,進一步促進兩國間的經貿合作和技術交流。多位芬蘭企業代表均指出,盡管當前經濟形勢還未完全復蘇,在華企業也面臨著來自本地競爭的挑戰,但中國市場規模依然龐大且潛力無限,芬蘭企業在華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地化策略已成為共識,企業對于持續在華經營和投資的信心依然如故。
而頗具芬蘭風格的中芬建交75周年暨芬蘭駐滬總領館成立30周年慶典,在芬蘭駐滬總領事Anu Vuori女士和芬蘭議會主席Jussi Halla-aho博士的致辭中拉開序幕,在場芬蘭企業和各行業優秀代表們互相交流暢談美好未來。
佩克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贊助商之一,與領事館攜手共慶這一歷史性時刻。佩克公司在華生根落地已經十余年,深耕本地商業環境,落地本地化技術和生產,與多行業重要公司共同致力于在工業、交通、石化、核電等多個領域做出貢獻。本次活動中,佩克公司邀請到了多位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參與正式晚會,為活動注入了多元化的專業視角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與伙伴們一起慶祝中芬建交的重要時刻的同時,感受兩國文化的深度交融,展望未來合作的廣闊前景。
佩克在中國的綠色建筑實踐與承諾
作為全球領先的結構解決方案提供商,佩克集團始終致力于通過創新技術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佩克在中國市場積極布局,通過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和技術創新,支持住建部的綠色建筑政策。佩克的綠色產品如DELTABEAM® Green,采用90%以上的回收材料制造,顯著降低了建筑的碳足跡,為實現中國"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具體項目實踐中,佩克在上海浦東大團民宿舊改項目中應用了DELTABEAM®薄樓層結構技術,顯著提升了建筑的空間利用率和節能減碳性能,為城市更新和綠色改造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此外,佩克還積極參與中國的科技創新合作,通過與中國的科研機構合作,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減排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公司還致力于培養本地人才,與多所高校合作開展技術培訓和研究項目,為中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是佩克集團成立60周年。作為一家來自芬蘭的家族企業,佩克始終堅持以創新為核心,推動建筑行業的綠色轉型。佩克在中國市場的持續投資和擴展,體現了其對亞太地區長期發展的信心和承諾。未來,佩克將繼續深化與中國市場的合作,通過提供高效的結構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拉赫蒂:百年體育賽事傳承與可持續創新的先鋒之城
拉赫蒂,這座位于芬蘭南部、人口僅12萬左右的城市,憑借其在國際體育賽事組織與舉辦方面的近百年歷史,已然成為國際體育賽事領域的資深參與者。自1926年首次承辦北歐滑雪世界錦標賽以來,拉赫蒂已成功舉辦七屆該項賽事,憑借其在冬季運動領域的深厚底蘊,拉赫蒂不僅在滑雪賽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在體育商業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就。
近年來,拉赫蒂致力于成為北歐國家體育商業創新與發展的領軍者。通過與當地大學和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的緊密合作,拉赫蒂正在打造一個國際研究和測試活動平臺——"芬蘭運動工程研究中心(SERCF)"。該平臺旨在為全球頂級運動員以及國際運動設備和技術制造商提供服務,推動體育科技的創新與發展。拉赫蒂的當地大學和企業以其卓越的研究水平、世界一流的運動環境和創新的商業發展能力,吸引了眾多中國公司與北歐專家前來合作拓展業務,使拉赫蒂成為國際體育商業合作的熱門地區之一。
拉赫蒂不僅是一座領先的體育之城,更是全球體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這座曾經的重工業城市多年前就已摒棄煤炭能源的使用,并承諾于2025年達成碳中和目標。憑借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卓越成就與堅定承諾,拉赫蒂于2021年被歐洲委員會授予"歐洲綠色之都"的稱號。在體育設施建設和賽事舉辦過程中,拉赫蒂始終秉持綠色、環保理念,積極采用可持續建筑材料與技術,努力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為全球體育城市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標桿。
拉赫蒂與張家口:再次簽訂友好城市協議,共迎冰雪新機遇
拉赫蒂作為芬蘭著名的冬季運動城市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而張家口市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舉辦地之一,也迅速崛起為中國的冬季運動新地標,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兩座城市因對冬季運動的共同熱愛而結緣,早在 2017 年兩市就曾簽署了友好城市協議,正式開啟了姐妹城市關系的新篇章。2022年冬奧會期間,拉赫蒂為張家口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持。此次,拉赫蒂市市長尼克?古耐萊寧的到訪,旨在重新簽署友好城市協定,進一步深化雙方在冬季運動及相關領域的合作,為未來的共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為期兩日的訪問中,拉赫蒂代表團深入考察了張家口多個與冬季運動緊密相關的重點場所,包括冬奧會村、張家口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張家口滑雪度假區、冰雪運動學校以及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等。這些實地考察不僅讓代表團成員親身感受了張家口冬季運動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更為雙方提供了交流經驗、分享見解的絕佳契機。代表團成員與當地相關領域負責人深入探討了冬季運動基礎設施建設、賽事組織運營、人才培養等關鍵議題,共同為推動區域冬季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此次訪問恰逢張家口籌備 2029 年國際滑雪聯合會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世界錦標賽的關鍵時期,拉赫蒂憑借其豐富的大型賽事舉辦經驗,有望與張家口在賽事籌備、運營管理、場館建設等方面開展更深入、更廣泛的合作。兩座城市在冬季運動領域的攜手合作,不僅將為雙方帶來互利共贏的發展機遇,也將為全球冬季運動的繁榮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冬季運動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普及與發展。
佩克集團:深度參與拉赫蒂代表團活動,助力雙方深化合作
佩克集團與1965年成立,總部位于芬蘭拉赫蒂市。作為拉赫蒂市的重要企業,佩克也積極參與了此次訪問活動。作為全球裝配式建筑領域的先行者,佩克不僅展示了其創新的建筑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成果,還積極參與到各項討論和交流活動中。佩克亞太區戰略與市場負責人謝波女士與當地政府官員、企業代表以及相關機構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探討了如何將佩克的創新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應用于張家口冬季運動基礎設施建設中,為推動冬季運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佩克集團是致力于提供薄樓層結構、裝配式和現澆連接技術的全球領先品牌,同時是倡導可持續建造的全球先行者。佩克在裝配式建筑領域有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能夠為建筑項目提供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助力快速施工、高質量交付和長期穩定運行。同時,佩克注重可持續發展,在建筑材料選擇、施工過程管理以及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評估等方面都遵循嚴格的可持續發展標準,全方位踐行綠色建筑理念。
此次拉赫蒂市與張家口市的交流合作為雙方在冬季運動產業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佩克將繼續秉持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各方緊密協作,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我們期待與拉赫蒂市、張家口市以及更多關注冬季運動產業發展的伙伴們攜手共進,共同開啟合作新篇章,為推動全球冬季運動產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本次交流會以全球領先的建筑科技和國內實際應用的融合為核心,共同探討了預制框架,預應力空心板技術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綠色應用實踐,以及如何通過利用DELTABEAM®組合鋼梁優化空間設計,減少體積與成本、Tekla Structures軟件在裝配式混凝土項目的應用,并分享了在全球享有盛譽的芬蘭創新預制建筑案例。
開幕致辭
會議伊始,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科研管理部主任吳宏磊發表開幕致辭。吳主任強調,綠色建筑不僅僅是使用環保材料和技術的簡單行為,更是一種對環境負責的全新理念。它要求我們在設計、建造、運營的各個環節中,始終將環境納入考量,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創新是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關鍵。我們需要不斷探索新穎的設計理念、建筑材料和技術手段,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社會需求。
企業介紹
會議期間,三方主辦單位依次詳述了各自企業的成長歷程以及核心業務范疇。
主題分享
全球視野中的預制建筑創新之路
芬蘭艾列集團的大中華及印度區域技術銷售總監Riku Lehtonen以其獨到的視角,向參會者展示了預制建筑技術的演變與創新,并結合中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提出了預制建筑在本地的應用策略和創新解決方案。
技術與實踐的結合:預制建筑的創新與突破
Sweco芬蘭國際運營總監Lasse Rajala以Sweco的可持續預制平臺為核心,深度剖析了如何通過優化建筑壽命、提升能源效率、推廣低碳材料和資源回收等方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建筑。
用建筑講述芬蘭故事
知名建筑設計師及芬蘭建筑研究專家李珊在交流會上與大家分享了經典的芬蘭建筑案例,展示了預制預應力空心混凝土樓板、DELTABEAM®技術和Tekla BIM軟件在節能、環保和創新設計中的應用。
數字化引領裝配式建筑新未來:Tekla Structures的應用實踐
Tekla中國高級客戶經理季文敏分享了Tekla structures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的應用。與會者通過實際案例,深入了解了Tekla如何通過數字化建模與設計優化,幫助建筑企業實現成本降低、工期縮短和質量提升,發現綠色建筑中的更多可能性。
重塑公共建筑的未來:佩克預制框架連接系統與DELTABEAM®薄樓層體系深度解析
佩克中國總工程師朱斌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佩克預制框架&DELTABEAM®在公共建筑中的應用。在建筑行業的現代化進程中,公共建筑的未來正逐漸被預制技術和創新結構體系所重塑。
預應力空心樓板:技術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艾列中國銷售總監譚巍與同事 Riku Lehtonen一起為大家分享了預應力空心樓板的優勢與應用。他們通過實際案例向與會者展示了其在減輕樓板重量、提高承載能力和節能環保方面的顯著優勢,并詳細講解了這種技術在不同類型建筑中的應用。
深度交流
圖片從左至右依次為: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科管部主任吳宏磊;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研發與技術管理中心高級經理陸煊;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副總建筑師文小琴;華建集團建筑工業化學科中心主任李進軍;Sweco Finland國際運營總監Lasse Rajala;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公司總工程師陳海洲
在會議臨近落幕之際,與會專家和領導們從各個角度出發,指出在設計、建造、運營等各個環節中,不斷探索新穎的設計理念、建筑材料和技術手段。強調國際經驗對于促進中國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此次交流會的舉辦,不僅標志著技術與理念的交融激蕩,更是行業向著可持續未來邁進的關鍵步伐。
芬蘭國家館:幸福與自然
本屆進博會吸引了15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此次芬蘭國家館以"幸福與自然"為主題,以冬季景象為設計靈感,利用簡約線條打造巨大"冰塊"造型,展現人與自然緊密聯系的文化與社會價值觀。來自林業、能源、機械、化工等特色產業的芬蘭代表企業集中展示自身先進產品與解決方案,其中作為綠色建筑領域的全球領跑者,佩克集團再次攜手芬蘭代表團,連續兩年赴進博會之約。其參展不僅展示了芬蘭的綠色技術和創新,也是芬蘭推進可持續發展,力促2035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具體行動。
芬蘭政府高層訪問進博會:深化合作交流
11月6日,芬蘭外貿和發展部長Ville Tavio與芬蘭駐滬總領事Anu Vuori-Kiikeri 親臨芬蘭國家館,他們的到訪凸顯了芬蘭政府對進博會及中芬經濟合作的高度重視。其中,Ville Tavio部長在參觀中強調了芬蘭企業在推動創新和環保技術方面的專長,并展望了中芬兩國在這些關鍵領域的合作前景。他指出,芬蘭國家館的設計理念不僅展示了芬蘭的自然美景,也傳達了芬蘭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哲學。作為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中連續七年的全球最幸福國家,芬蘭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綠色技術和創新方面,以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
此次兩位的訪問不僅為芬蘭國家館帶來了官方的背書,也增強了其在進博會中的影響力。此外,芬蘭國寶級卡通形象姆明(Moomin)及其伙伴美亞(Little My)的互動環節,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芬蘭文化的平臺,增添了展會的趣味性和文化深度,展現了芬蘭文化的獨特魅力。
佩克展示可持續綠色建筑技術:節能減碳的典范
在本屆進博會上,佩克集團將展示其在預制連接技術領域的專業優勢,并重點呈現其在可持續建造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此外,集團還將展出在歐洲市場廣受認可的DELTABEAM®薄樓層體系等創新產品,這些產品不僅能夠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還能減少建筑過程中的碳排放,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佩克集團的參展亮點是其節能減碳的典范技術,這些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在本屆進博會上向中國市場展示其潛力和優勢。
對于參加此次盛會,佩克中國區總經理Martin Fencak表示:"2018年長三角地區首次開通了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中歐班列,這開啟了中芬企業之間合作的另一個里程碑。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之下,中國仍舊是一個充滿巨大機遇和活力的市場,對于佩克來說至關重要。我們密切關注并積極回應中國工業市場的變化。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的潛力無限,我們將繼續擴大在中國的生產能力,并加大在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此外,佩克還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與客戶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并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
佩克中國銷售總監施華飛先生表示:"今年的建筑市場對于大家來說充滿了挑戰。2024年,我們在住宅、房建領域表現不錯。雖然整體市場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但是我們在一些工業建筑領域有很大進步。我們今年在上海用DELTABEAM®薄樓層體系做了一個兩層樓的落地試點項目,通過這個項目也展示了DELTABEAM®薄樓層體系快速安裝以及在超低能耗方面的兩大優點。"
佩克亞太區戰略和市場部負責人謝波女士也表示:"佩克集團作為芬蘭綠色建筑領域的領軍企業,致力于將芬蘭的先進技術和創新項目引入中國市場,以解決行業痛點并助力中國建筑業實現低碳轉型。我們深耕中國市場十余年來,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進行本土化應用研究和創新,與中國建筑行業奔赴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未來。"
佩克集團CEO隨芬蘭總統訪華:共啟中芬合作新篇章
此前10月28日,芬蘭佩克集團的首席執行官(CEO)也隨同芬蘭總統訪華,這標志著中芬兩國在經濟和貿易合作上邁出了新的步伐。佩克集團CEO的參與不僅代表了企業層面的合作意愿,更是兩國在綠色建筑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合作的深化。此次訪問將為佩克集團與中國伙伴之間的合作開啟新的篇章,共同探索綠色建筑的未來發展路徑。就兩方簽署的《關于推進中芬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工作計劃(2025-2029)》,佩克集團將積極響應并參與其中,為中芬兩國的合作貢獻力量。
敬請關注佩克PEIKKO的官方微信賬號,獲得進博會的最新資訊和展會動態。本屆進博會精彩還在繼續,佩克集團展位位于國家會展中心H5.2芬蘭館,期待與各位面對面交流溝通。
]]>佩克集團首席執行官Topi Paananen表示:"佩克集團對陪同斯圖布總統訪華深感榮幸。我們深耕中國市場十余年,致力于引入歐洲成熟的經驗技術,并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進行本土化應用研究和創新,與中國建筑行業奔赴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未來。中國市場充滿創新活力與潛力,將為包括佩克集團在內的芬蘭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對在華發展充滿信心,也期待與中國的伙伴共同開拓新的合作機遇。"
響應經貿交流,加強在華投資合作
10月29日,佩克集團的首席執行官Topi Paananen出席中芬創新企業合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式,該會議就構建開放包容的合作關系、開拓創新合作空間及進一步深化中芬經貿合作展開了深入交流。中芬經貿合作已有70多年的歷史,芬蘭是中國在北歐地區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而中國連續多年成為芬蘭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2億美元[1]。
佩克集團在中國的發展,也與中芬長期以來的交流與貿易往來密不可分。佩克高度重視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于2011年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作為佩克亞太區總部,中國為整個亞太和全球市場提供服務,也在佩克全球布局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2020年,佩克追加投資1000萬歐元以提升本土化研發能力,聚焦研發和智能制造,不斷提升佩克集團在亞太地區的市場響應速度,更好地服務本土客戶的需求。
此外,佩克充分發揮自身創新優勢,加速與中國企業的合作發展,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已完成多個具有挑戰性的創新項目。2018年,佩克和上海城投合作建成國內第一個螺栓干式連接的混凝土全裝配建筑,以高質量的連接系統大幅提高施工效率。2022年,茂名博賀港東區碼頭項目正式啟動,也是國內首個整榀裝配式船吊項目。2023年6月,佩克僅用40天便完成了大慶石化化肥廠的舊冷卻塔換新工程。此外,佩克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例如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編的《裝配式多層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用金屬拉結件應用技術規程》等,希望攜手行業、攜手中國向高質量、有效率、可持續的未來發展。
樹立行業標桿,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隨訪行程中,中芬雙方也發布了《關于推進中芬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工作計劃(2025-2029)》,強調將低碳發展作為雙邊合作的首要議題之一。此外,佩克集團的首席執行官Topi Paananen出席了住房城鄉建設部舉辦的會議,中芬雙方在會議上圍繞建筑業節能降碳、標準對接等領域展開交流。如今,綠色升級已經成為全球建筑行業的發展主流。中國"雙碳"戰略推進過程中,相關規劃也提出了"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的目標[2],建筑行業綠色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芬蘭是建筑行業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在中芬經貿合作戰略的引領下,佩克集團持續在中國推出可持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建筑行業綠色轉型未來,并成功實施多個標志性工程,打造經濟與環保效益的雙重優勢。
佩克長期關注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推出針對保溫隔熱性能方面的超低能耗解決方案,并積極參與到多個超低能耗建筑項目中。2021年,佩克順利助力上海首個近100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虹口區四平路35號舊改、53號危改地塊"。此外,佩克具有代表性的預制建筑技術和螺栓連接解決方案,具備節省建材消耗、更提升施工效率的優勢,已成功助力中國多個項目工程。在2021年開工建設的國家重點項目"西氣東輸三線中段(中衛-吉安)"工程,是中國最長、直徑最大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佩克創新的預制建筑技術和螺栓連接解決方案發揮作用,在復雜嚴峻環境中充分保證結構的穩定與安全性,充分助力國家能源工程建設。
2025年是中芬兩國建交75周年,同時佩克集團也將迎來成立60周年,本次隨行總統出訪也是佩克作為芬蘭企業代表深化在華發展戰略的有力證明。未來,佩克集團將繼續作為兩國經濟合作的橋梁和連接者,將更多歐洲先進的環保和可持續建造技術引入中國市場,不斷加大投資布局及研發投入,開發更多符合中國本土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動建筑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低碳可持續的未來。
[1] 中國同芬蘭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770/1206_679210/sbgx_679214/ |
[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2/content_5678698.htm |
會議上,佩克、諾基亞、科尼集團等芬蘭能源和智能制造領域的領軍企業與國鴻氫能科技、鴻基創能科技等中國企業開展了對接洽談,共同探討環保創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佩克中國作為為數不多的芬蘭企業代表在會議上分享了佩克在綠色節能領域的重要貢獻。特別是在建筑承重結構框架可拆卸并重復利用的設計理念上,佩克是首家研究并實際落地項目案例的企業,為推動建筑業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并期待未來在廣東省與國際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共同推動綠色節能領域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此次交流會中,來自芬蘭及廣東的企業就污水處理、低碳節能、廢棄物處理和能源化利用等領域合作進行交流對接,氣氛熱烈,為廣東與芬蘭在生態環保、綠色節能等領域的后續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會議中,芬蘭駐中國大使孟藍表示,廣州是芬蘭和中國之間清潔能源合作的一個特殊地點,中芬能源合作示范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在廣州成功投產,這是芬蘭與廣東在清潔能源方面進一步合作的良好示范。希望此次活動能為雙方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為新的合作播下種子。芬蘭駐中國大使館將全力支持中芬在能源和循環經濟方面的合作。
佩克中國總經理Martin Fencak先生也作為此次交流會中唯一一家受訪企業代表接受了來自廣東電視臺、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等知名媒體的訪問,在訪問中他表示:“我們今天的目的就是為了來了解廣州、廣州開發區對外企有哪些營商政策,我們非常期待將企業在芬蘭的成功經驗應用在這里,共同探討更多生態環保和綠色節能領域的合作機會。”
]]>芬蘭作為低碳城市建設的領跑國家,嚴酷的氣候條件和高標準的建筑體系催生了高質量產品和世界一流的技術。芬蘭政府還制定了碳中和路線圖和循環經濟戰略,將建筑碳排放目標從2021年的1700萬噸降至2035年的370萬噸,最終實現2050年的90萬噸。與此同時,中國也制定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全球倡議。據統計,建筑行業占全球能源使用總量的40%,廢棄物總量占全球總量30%,因此,中芬雙方在可持續建筑領域的合作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佩克集團作為源自芬蘭的全球領先裝配式現澆連接技術和薄樓層體系解決方案供應商,一直將可持續性作為其核心理念。佩克不斷努力提供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預制建筑解決方案,90%可回收的DELTABEAM® Green薄樓層解決方案、超低能耗建筑解決方案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以及實現回收再利用的可拆卸設計和產品,無一不彰顯佩克在可持續建筑領域所做出的努力。
在此次訪問中,芬蘭駐滬總領事嵇安諾女士對佩克扎根于中國和蘇州十多年的發展表示贊賞。她表示:“芬蘭在低碳城市建設方面擁有世界級的經驗和技術,而作為芬蘭知名的佩克集團在循環經濟及可持續發展上的造詣也是遙遙領先的。未來希望能攜手佩克繼續在可持續建造領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遇。”
佩克中國總經理馬丁先生也在這次訪問中表示:“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為中國建筑行業提供高質量、創新和可持續性的建筑解決方案。與芬蘭駐滬總領事及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一同,為中國建筑行業增添新動力,共同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積極應對全球環境挑戰
WASCON 2023全稱第十一屆可替代材料建筑對環境和技術的影響國際會議,自1991年以來每三年舉辦一次。主要針對全球由于城市化進程誕生的環境問題,致力于為廢棄物、工業副產品和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作為全球建筑和循環經濟領域的重要盛會,WASCON 2023會議聯合國家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邀請了佩克集團、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國家環境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等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中國香港開展一系列專題演講、研討會聚焦可持續建筑和循環經濟,探討行業內最新研究成果、創新解決方案和可行實踐經驗。
佩克集團作為一家芬蘭企業自1965年誕生以來一直致力于通過創新解決方案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此次WASCON會議上佩克集團發言人Simo Hakkarainen先生就主題為"努力減少建筑框架對環境的影響"發表演講,除了分享芬蘭在實現碳中和目標方面的經驗和成果,也強調建筑材料可重復使用性以及可拆卸連接的特點和優勢。表達了Peikko集團積極應對全球環境挑戰,旨在強調減少碳足跡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并鼓勵行業與佩克一起應對氣候變化,建立更高效和可持續的建筑行業。
重新思考定義建筑廢棄物
眾所周知建筑框架結構形式對碳排放量和建筑生命周期有重要影響,而建筑的建造將會利用到木材、鋼鐵、混凝土等大量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生產商在全世界邁向零碳的路上也將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佩克在建筑框架設計中以其創新思路塑造眾多成功案例,此次演講內容也包括如何減少建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和再利用,旨在引領行業重新思考定義廢棄建筑物。
"我們提倡建筑材料需要經過處理、回收、循環和再利用以減少其碳足跡。佩克的產品在相應綠色建筑領域研究擁有白皮書和完整報告。此外,我們進行專項實驗來測試建筑材料對減少二氧化碳的實際效用,并提供各種數據比較和結果分析。佩克提倡當前的建筑物在使用結束時可以通過拆卸和連接設計來減少環境負荷。另外佩克標準化解決方案和模塊化建筑可以促進建筑物重復使用,具有更小的碳足跡。參加中國香港WASCON 2023使我們能夠展示我們的奉獻精神,將挑戰轉化為機遇,重新定義建筑的敘述,并為更綠色和更可持續的未來做出貢獻。"
-佩克集團DELTABEAM®業務總監Simo Hakkarainen先生
]]>來自中國和芬蘭的相關重要企業代表應邀出席,分享了各自行業關于循環經濟發展主題下的具體案例,也展現了各行業對全球循環經濟發展的積極貢獻。佩克中國總經理Martin Fencak先生,作為源于芬蘭的建筑企業代表,以主題為"建筑行業-降低碳足跡的重要機遇"分享了引人深思的精彩演講。
Fencak先生強調了佩克解決方案在建筑行業和可持續建筑設計的努力成果。尤其是在歐洲已經有大量實踐經驗的Deltabeam®薄樓層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通過更纖薄的樓板結構來提高空間利用率、采用靈活的空間布局延長建筑生命周期,以及高效的材料利用和施工時間降低施工成本。該解決方案旨在通過降低建筑框架的碳足跡和材料成本,減少建筑行業對環境的影響。
此外,Fencak先生還分享了另一個符合循環經濟未來發展主題的佩克解決方案,即可再次利用的承重建筑框架組合。這些可拆卸設計的建筑連接件可以在建筑生命周期結束后拆卸并再次利用,顯著降低建筑成本和碳排放。佩克集團是建筑行業中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深度研究建筑主體框架對環境影響及承重框架再利用的企業。借助在歐洲的成功實踐,佩克早在全球范圍內發布了相關的白皮書,在建筑行業樹立了可持續建筑的先行者地位,并為建筑行業帶來了明確的方向指南。其在論壇中的分享引起了各界人士,尤其是建筑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和深入討論。
隨著論壇的圓滿結束,這些具有影響力的企業的集體展示了共同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循環經濟原則的承諾。佩克集團也將繼續以創新和可持續性的先行者引領著行業邁向更加循環和環保的未來。
]]>源自芬蘭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建筑行業實現可循環經濟
佩克作為一家以科技創新和質量為核心的企業,一直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佩克參與進博會,旨在向中國市場輸出其綠色低碳的解決方案,以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
在本次展覽中,佩克集團展示其最新的綠色建筑技術和解決方案。首先是超低能耗建筑連接解決方案。超低能耗方案通過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為客戶提供成熟可靠的連接系統,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和最小的熱橋,實現建筑能耗的顯著降低(詳情請見"佩克超低能耗建筑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白皮書")。此外,佩克還展示了獨有的DELTABEAM®薄樓層結構,這種體系不僅創造了靈活的開放空間,還提供了額外的建筑室內高度,降低了采暖和冷卻成本,同時還輕松實現了節省空間的技術設施安裝。隨著中國雙碳計劃的推進,佩克集團致力于在可持續建筑領域扮演關鍵角色,引領行業的發展。作為一個全球先行者,佩克集團利用新材料、高效設備和智能技術等創新技術來降低建筑能耗,為推廣生態環保材料和建筑模式,實現建筑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為了讓參觀者更直觀地了解佩克的品牌形象和解決方案,佩克特別在展會上復刻了佩克"小怪獸之家",將佩克的產品采用3D打印技術呈現出栩栩如生的效果。此外,佩克還帶來了行業首個積木,希望通過這種富有趣味性的展示形式,讓參觀者了解什么是預制和裝配式建筑。
展示創新綠色建筑解決方案分享獨特經驗尋求市場拓展
佩克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綠色建筑技術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此次參加進博會,也致力于向與會的各界領袖、專業人士和潛在客戶展示其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尋求合作機會,并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對于參加此次盛會,佩克中國區總經理Martin Fencak表示:"2018年長三角地區首次開通了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中歐班列,這開啟了中芬企業之間合作的另一個里程碑。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之下,中國仍舊是一個充滿巨大機遇和活力的市場,對于佩克來說至關重要。我們密切關注并積極回應中國工業市場的變化。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的潛力無限,我們將繼續擴大在中國的生產能力,并加大在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此外,佩克還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與客戶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并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
佩克中國銷售總監施華飛先生表示:"佩克一直以來都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參加進博會是佩克向中國市場傳遞我們的環保理念和技術創新的絕佳機會。未來我們主要的規劃,還是在為市場推薦這種有利于節能減碳,有利于施工效率提高的體系,可能我們還有其他的一些體系,要從歐洲經過在中國的落地性研究之后,再推廣到國內市場。我們會越來越重視在中國的自主性研發,發展符合中國的抗震要求,和中國的結構規范的預制的產品體系。我們相信,通過共同努力,佩克可以為中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佩克亞太區戰略和市場部負責人謝波女士也表示:"中國雙碳政策的落地和實施,是需要整個行業能夠有更多志同道合,除了政府之外同時也有非常先進的這方面的相關技術的企業參與進來,大家有著同樣的目標和愿景,可以共同組成一個生態圈,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的解決方案在中國的廣泛應用。我們也一直在推動實踐這些事情。我們希望推動這些好的產品技術以及特別吻合未來這個建筑行業整體減碳的計劃落地,在其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進博會期間,芬蘭農業和林業部長Sari Essayah也親臨現場助陣芬蘭企業。她表示相關研究顯示中國已經成為歐盟以外最受芬蘭企業歡迎的目的地之一,雙方協同發展以實現共生共贏。佩克也期待與全球領先企業展開合作,探討綠色建筑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機遇。分享其獨特的經驗和成功案例,促進國內外合作伙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佩克也誠摯地邀請客戶親身體驗我們的解決方案,并與我們的團隊交流合作的機會。與您共同開啟綠色低碳的未來!
敬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微博賬號,獲得更多進博會的最新資訊和展會動態。本屆進博會精彩還在繼續,佩克集團展位位于國家會展中心H5.2芬蘭館,期待與您面對面交流溝通。
]]>芬蘭:智慧城市先行者,碳排放目標大幅降低
芬蘭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領跑者,廣泛運用數字化和智慧城市技術,涵蓋能源、建筑、電信基礎設施和數據共享等多個領域。嚴酷的氣候條件和高標準的建筑體系催生了行業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芬蘭政府制定了碳中和路線圖和循環經濟戰略,將建筑碳排放目標從2021年的1700萬噸降至2035年的370萬噸,最終實現2050年的90萬噸。通過多種舉措,不僅減少建成環境排放,還在建造階段采取了低碳措施。
案例分享:赫爾辛基3D城市模型/數字孿生數據
赫爾辛基的3D城市模型和數字孿生數據是令人矚目的創新項目,將數字化融入城市規劃和運營之中。這個項目實現了實時監測城市系統狀態和變化,通過數據分析預測政策影響,優化人地關系和市民服務。2016年,赫爾辛基率先發布了覆蓋500平方公里范圍的城市三維模型,結合其他數據不斷完善數字孿生平臺。其廣泛應用領域在減碳、改善服務和促進創新增長等方面,為城市未來發展注入重要動力。
案例分享:赫爾辛基木城項目,以及小芬蘭迪亞項目
這兩個項目彰顯了在可持續建筑材料、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減少廢物產生以及實現低排放方面的努力。通過可循環使用的模塊化木結構,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環保電力,對老舊家具進行翻新,彰顯了在可持續發展方向上的積極探索。
創新保溫系統,突破能效瓶頸
超低能耗建筑需求強調“被動優先、主動優化”,盡可能降低建筑能量損耗,對一棟常規建筑來說,80%的能耗都來自于外圍護結構的熱損失,因此采用高性能的外圍護結構保溫系統及結構斷熱橋都是超低能耗建筑的至關因素。
超低能耗建筑外墻方面,預制夾心保溫外墻以其整體制造過程將飾面層、保溫層和結構層融為一體,相比傳統施工,大大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解決了保溫耐久性問題。連接件設計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確保了墻體的優異保溫性能和耐久性。佩克的保溫連接件系統通過桁架式不銹鋼連接,實現了外葉板荷載傳遞至主體結構,技術成熟可靠,適用于不同厚度的保溫層。
在陽臺保溫系統方面,結構斷熱橋問題日益凸顯,需要考慮抗震兼顧隔熱保溫性能。佩克的懸挑陽臺連接系統技術不僅提供穩定性,還提升了室內舒適度和能源效率,為現代建筑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案例分享:Jarvenpaa老年公寓項目
通過預制三明治墻板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實現了顯著的能耗改善。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低,暖通系統和節能照明系統應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太陽能和地熱供暖為100%的可再生能源貢獻率增色不少。
佩克DELTABEAM ®薄樓層體系-創造靈活空間,降低能耗
佩克DELTABEAM ®薄樓層結構為建筑領域帶來了意義非凡的變革。DELTABEAM ®不僅創造了靈活的開放空間,還提供了額外的建筑室內高度,降低了采暖和冷卻成本,同時還輕松實現了節省空間的技術設施安裝。此外,集成的防火性能為建筑安全保駕護航。
DELTABEAM ®可以通過靈活的空間布局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通過更加纖薄的樓板結構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通過減少垂直構件提升了可用性。此外,DELTABEAM ®還以其高效的材料利用和預制加工速度,增強了可持續性。值得一提的是,DELTABEAM ® Green作為低碳建筑的代表,以超過90%的再生鋼材打造,成功將CO2排放降低了50%。此外,我們還首次將鋼結構與木質樓板結合,積極進行相關研究,同時推出了可拆卸設計的預制連接,以實現建筑構件的重復使用。
多層面支持中芬低碳建筑技術合作
領館商務處所屬的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可以提供多種層面的支持,包括貿易合作、碳中和技術方向、投資署、科技創新合作和政府級別合作等。這些合作舉措有望在可持續建筑領域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碳中和技術合作方面,商務代表團和研討會、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減排、建筑技術合作以及中芬能源示范項目等將推動合作不斷深化。芬蘭投資署則協助中國企業分析投資機會,為在芬蘭設立企業提供專業建議。科技創新合作方面,與中國科技部聯合資助的中芬企業合作項目將推動科技創新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政府級別的合作也在能源和碳減排領域展開。
通過此次直播活動,佩克深入探討了中芬可持續建筑之旅的精彩話題,從芬蘭的智慧城市引領、創新保溫系統,到佩克的DELTABEAM薄樓層體系,每一個案例都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創新的力量。中芬雙方的合作,不僅在技術方向取得突破,也在碳中和、能源效率等層面共同努力。未來,佩克中國將繼續在低碳建筑領域探索合作,為創造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共同努力。感謝各位的關注和參與,讓我們一同走向更綠色的未來。
上海2023年7月11日 /美通社/ -- 2023年7月2日,來自芬蘭預制建筑領域先行者佩克集團正式發布了國內首本關于超低能耗建筑細分領域的手冊《超低能耗建筑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旨在提供關于如何設計、構建和維護超低能耗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的最佳實踐和技術指導,為超低能耗建筑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和動力,為行業創造了嶄新的發展契機。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緊迫,"碳中和"成為了應對挑戰的關鍵。中國政府致力于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以及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將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耗減少80%。基于這一目標,建筑業作為對社會影響巨大的行業,其能源使用量占全球總量的40%,廢棄物總量占全球總量的30%。如何推進并運用綠色低碳建造技術以真正幫助達到綠色減碳目標迫在眉睫。在此"雙碳"的大目標下,佩克憑借多年在歐洲和中國超低能耗建筑領域的豐富經驗撰寫了這本《白皮書》,將來自佩克的經驗和技術分享給業內外同行。
開啟中芬“碳”尋綠色建造之旅
《白皮書》主要涵蓋了以下內容:
通過此《白皮書》,幫助設計師、工程師、建筑師及建筑業主了解如何應用超低能耗建筑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以確保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續性,除此以外,《白皮書》還為相關行業提供了一個經驗及知識共享平臺,以促進超低能耗建筑技術的發展和推廣,為中國的綠色減碳目標做出一份貢獻。
"在北歐,特別是芬蘭,冬季氣候寒冷惡劣。能源方面,芬蘭石油及天然氣資源不多,如何加強建筑保溫及優化利用能源是我們一直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可持續性都是商業的一部分。通過減少自身和客戶的碳排放,我們實實在在地為環境做貢獻。"
—— 佩克集團首席執行官Topi Paananen
"超低能耗建筑包含許多不同的單元和專業,其中最大的挑戰是結構部分,特別是預制結構。《超低能耗建筑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白皮書》主要提供了厚保溫和隔熱陽臺的解決方案,同時介紹了國外超低能耗建筑領域的前沿技術應用。希望通過這本白皮書,為行業發展提供啟示。"
——佩克中國銷售總監施華飛
超低能耗建筑的目標是降低排放、營造更健康的室內環境,并在建筑生命周期內實現更低的運營成本。針對超低能耗建筑對外圍護結構要求,包括對外墻傳熱規定、外墻保溫材料屬性、熱橋效應控制、屋面保溫設計及懸挑陽臺等多個方面。《白皮書》精準分析了一些目前較為成熟可行的解決方案。
彰顯超低能耗建筑探索之路——預制夾心保溫外墻
預制夾心保溫外墻,其在制造過程中將飾面層、保溫層、結構層一體成型。相較傳統現澆施工,預制夾心保溫外墻大大縮短了工期、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并解決了傳統現澆中外保溫所面臨的耐久性問題。在夾心保溫墻體中,連接件的設計也至關重要,它們需要具有低導熱系數、耐腐蝕性,并與墻體相近的膨脹系數,以確保墻體在保溫性和耐久性的出色表現。佩克保溫連接件系統為桁架式不銹鋼連接型式,通過對角腹桿抗拉有效傳遞外葉板荷載至主體結構,主要以PD型連接件為客戶提供了三明治墻板保溫連接件布置設計方案,適用于40-390mm厚度的保溫層。該連接技術已有50年的使用經驗,在世界各國市場應用廣泛,技術成熟可靠,安裝便捷。
預制夾心保溫外墻的應用可以滿足嚴寒及寒冷地區的超低能耗建筑施工要求。通過引入創新的施工技術和材料應用,預制夾心保溫外墻系統實現了高性能的保溫隔熱、斷熱橋和防潮一體化,為建筑行業提供了更加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深度“碳”尋超低能耗建筑解決之道——陽臺斷橋連接系統
在建筑節能的背景下,陽臺間的結構斷熱橋日益凸顯其重要性,其可以防止冷地板、結露和發霉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因此陽臺結構需要足夠的強度以承受自重載荷和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來應對多變的天氣條件。而解決陽臺常見的熱橋現象上,采用陽臺斷橋連接系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佩克專為懸挑陽臺研發的連接系統技術不僅提供結構穩定性,還能確保整體外圍護傳熱符合規范要求,室內舒適度和空氣質量得以提升,能耗也得以降低,并滿足建筑設計對連接處性能的要求。懸挑陽臺斷橋連接系統在建筑設計中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時保持建筑的熱力學性能,減少能耗,并滿足日益嚴格的建筑規范要求。陽臺連接系統的技術優勢使其成為預制和現場澆筑懸挑陽臺的理想選擇,也適用于公寓樓的檐篷和走道陽臺。
同時,《白皮書》還分享了國內外低能耗建筑領域前沿技術的實踐案例,著重結合上海市相關發展經驗,歸納概括了對推動我國超低能耗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啟示。
關于佩克
近六十年來,佩克集團不斷以全新的視角推動綠色建筑技術與相關解決方案的變革,傾注了超乎想象的資源與技術致力于低碳建造并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巨大的拓展。佩克通過綠色裝配式連接技術、超低能耗建筑、低碳生產、循環經濟等組合式戰略,布局與生態氣候期待一致的業務藍圖,以幫助建筑業實現凈零排放、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的目標。面對勞動力短缺、建筑垃圾不斷增加和全球變暖的普遍壓力,"佩克之道"很好地詮釋了可持續的設計與建造過程。
目前佩克中國推出了以下解決方案,大力支持2060建筑"碳中和",推進綠色建筑打造相互交織的綠色城市。
佩克為厚保溫墻板連接和懸挑板連接提供成熟可靠的連接系統。該系統既保證了結構的安全性,又保證了最小的熱橋。
螺栓連接可準確定位柱,加快安裝過程,減少吊車臺班消耗,現場無需任何支撐,極大改善工作環境和安全管理。
佩克為陸上風電基礎提供優化解決方案,使整個施工過程快速、經濟,以最低碳的方式完成風電基礎建設。
佩克旨在利用新材料、高效設備、智能技術等創新技術來降低建筑能耗,推廣生態環保材料和建筑模式,以實現建筑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迎來井噴,佩克在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中逐步建立品牌影響力,其連接技術及產品的可靠、先進及品牌信譽度被行業廣泛認可。也更加堅定了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的趨勢和方向,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當下建筑大環境的最優解。
"雙碳"目標驅動能源變革,各行各業面臨著新挑戰的同時也蘊含著很多契機。佩克作為建筑細分領域全球先行者,我們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都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和踐行低碳建造,包括超低能耗建筑、綠色裝配式連接技術、低碳生產和建筑循環經濟。這次發布的《白皮書》分析總結了我國對超低能耗的推廣、實踐經驗和發展趨勢、提煉分享了國內外低能耗建筑領域前沿技術和應用情況,充分體現了佩克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一直堅持走綠色建筑、助力建筑業"碳達峰"和轉型升級之路。
共話源自芬蘭的綠色建造之道。北歐國家芬蘭因"湖國綠金"而富有盛名,實際上由于受到北歐氣候影響芬蘭當地制造業始終秉持高效節能的宗旨,以高質量的建筑環保技術和可持續的能源利用作為發展方向。當地企業將新型先進建筑材料與工業數字化相結合,因此芬蘭在循環經濟和建筑再利用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許多建筑都獲得了美國綠色建筑評估系統(LEED)認證。目前芬蘭積極致力于到2035年實現氣候中和、通過企業之間的協作創新助力中國的建筑節能減碳。
芬蘭駐華使館商務參贊Marko Tiesmaki 田馬可先生在致辭中強調"建筑碳排放最大的區別在于建筑材料,通過降低現有建筑材料的損耗,更節能的建造新方式才是可持續建筑之道"。
佩克集團首席執行官Topi Paananen先生也在致辭中表明"作為第一家提供預制連接的公司,我們在原本鋼結構材料可減少50%的碳排放的基礎上創新鋼結構與木結構相結合,使建筑部件的拆卸和再利用設計成為可能,佩克將助力中國循環經濟更進一步"。
探索"零碳"建筑技術實現路徑。天華集團建筑工業化技術中心副主任劉琛就"裝配式超低能耗實驗樓的合作研發和建造實踐"話題展開演講,從設計角度梳理了目前國內在超低能耗建筑領域可靠的新技術及新產品。他提到,天華探索了最新的裝配式建筑產品和超低能耗技術,并試點應用于工程實踐,與國家住建事業的發展目標保持高度一致,科學謀劃,開拓新時代綠色居住建筑與裝配式建筑發展新局面。
會議期間,佩克中國首發《超低能耗建筑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作為國內第一本建筑細分領域的手冊,開啟了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新起點,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
佩克中國總工程師朱斌先生,詳細分析總結了我國對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廣、實踐經驗和發展趨勢,系統介紹佩克的預制夾心保溫外墻對比傳統現澆施工的主流優勢,其外墻系統保溫隔熱、斷熱橋、防潮一體化的創新技術;另外也突出懸挑陽臺連接系統與現澆連接方式相比更加穩定、規范、健康的建筑性能,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二者最大化降低熱量損失。除了超低能耗建筑外墻和陽臺保溫系統的技術要點和做法,《白皮書》也提煉分享了國內外低能耗建筑領域前沿技術的應用情況,著重結合上海市相關發展經驗,歸納概括了對推動我國超低能耗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啟示。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綠色建筑",在全球氣候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碳中和"成為了解決氣候問題的重要手段。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陸續提出"碳中和"目標,以期達到全球一體化的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中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雙碳"的目標下,目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耗要下降80%。而建筑業作為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行業,能源使用總量占40%,廢棄物總量占全世界的30%,因此利用綠色低碳技術建造已然刻不容緩。
佩克建筑與可持續發展。近六十年來,佩克集團不斷以全新的視角推動綠色建筑技術與相關解決方案的變革,傾注了超乎想象的資源與技術致力于低碳建造并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巨大的拓展。佩克通過綠色裝配式連接技術、超低能耗建筑、低碳生產、循環經濟等組合式戰略,布局與生態氣候期待一致的業務藍圖,以幫助建筑業實現凈零排放、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的目標。面對勞動力短缺、建筑垃圾不斷增加和全球變暖的普遍壓力,"佩克之道"很好地詮釋了可持續的設計與建造過程。
目前佩克中國推出了以下解決方案,大力支持2060建筑碳中和,推進綠色建筑打造相互交織的綠色城市。
佩克為厚保溫墻板連接和懸挑板連接提供成熟可靠的連接系統。該系統既保證了結構的安全性,又保證了最小的熱橋。
螺栓連接可準確定位柱,加快安裝過程,減少吊車臺班消耗,現場無需任何支撐,極大改善工作環境和安全管理。
佩克為陸上風電基礎提供優化解決方案,使整個施工過程快速、經濟,以最低碳的方式完成風電基礎建設。
佩克旨在利用新材料、高效設備、智能技術等創新技術來降低建筑能耗,推廣生態環保材料和建筑模式,以實現建筑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迎來井噴,佩克在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中逐步建立品牌影響力,其連接技術及產品的可靠、先進及品牌信譽度被行業廣泛認可。也更加堅定了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的趨勢和方向,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當下建筑大環境的最優解。
在此次主題研討會中芬蘭佩克集團發起并搭建了政策討論和應用經驗的分享平臺,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綠色建筑的核心概念和原則,與行業專家、學者充分交流對于"綠色建筑"的深刻理解及經驗做法。也希望通過次研討會,呼吁更多的行業認識參與到全球節能減碳的行動中,共同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變革。相信未來綠色的建造方式將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催化劑,可循環的材料也將會更好地滿足人類社會對美好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促進健康環保的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