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的開拓者與領航者,愛博合創連續第四年亮相OCIN大會,并攜旗下自主研發的產品——PANVIS-A?腦血管介入手術輔助操作系統驚艷亮相,再度彰顯“中國智造”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的自主創新與技術突破。
技術賦能“指尖操作”,沉浸體驗引爆現場
本次愛博合創展臺現場設置了沉浸式體驗區,讓參會者可以近距離觀察PANVIS-A?腦血管介入手術輔助操作系統的機械結構,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臨床應用場景。在模擬手術操作區,醫生們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手術室中,通過PANVIS-A?的指尖導管(Catheter On Finger,COF)直觀操作系統控制多器械協同驅動系統完成對導絲導管的遞送、后撤、旋轉與定位,精準地控制機器人完成腦血管造影的各種術式操作。
高度擬真的交互體驗,使眾多臨床專家對愛博合創血管介入機器人操作的穩定性、高精度的控制能力贊譽有加,并表示該系統有望在臨床應用中顯著提升介入手術的操作效率與安全保障,尤其在復雜血管路徑處理、高難度操作重復度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
現場直播演示“圈粉”臨床專家,指尖革命引領術式革新
5月17日下午,劉建民教授團隊在中國融通上海四一一醫院進行神經介入手術現場直播演示,本次手術中,動脈瘤術前腦血管造影由PANVIS-A?系統完成。劉建民教授團隊張永鑫博士操作PANVIS-A?系統,控制導管導絲協同配合,以亞毫米精度精準超選目標血管,順利高效地完成造影操作,為后續手術操作提供可靠依據。整個造影操作中,PANVIS-A?系統穩固夾持導管導絲,減少了傳統人工手術中導管導絲的非預期位移,完美將醫生手部細微動作傳遞到器械末端,同時實現導管導絲的旋轉與平移復合運動。直播環節由李佑祥教授、陳左權教授、鐘鳴教授、汪陽教授聯袂主持,這一腦血管造影領域的技術性突破吸引線上線下廣泛關注及熱烈討論。PANVIS-A?輔助完成一系列操作,充分體現其在精準操控、實時響應、術中安全等方面的領先性能,贏得專家高度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PANVIS-A?系統搭載兩項全球原創技術:
-PANVIS COF® (Catheter-On-Finger )指尖導管直觀操作系統:通過自然交互保留術者操作習慣,實現類手感控制,顯著縮短學習曲線;
- 多器械協同驅動系統:系統支持多個手術器械的精確控制,實現亞毫米級的操作精度。無論是導絲、導管的獨立控制還是協同運動,PANVIS-A?系統都能提供穩定、精準的手術支持,有效減少手術中的人為誤差,提升手術成功率。
重要論壇聚焦神經介入未來,學術交鋒共探發展之道
5月18日上午,WLNC&OCIN 2025分論壇《神經介入機器人論壇》成功召開。會議伊始,劉建民教授致辭,他表示,守護患者生命健康是全體醫療人的矢志追求,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從研發到上市,是多領域協同創新的卓越典范。當前醫療科技發展迅速、臨床需求持續演變,期待未來各方深化合作紐帶,為技術進步注入強勁動能,持續拓寬生命健康的守護邊界。
本次論壇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李佑祥教授主持,論壇匯聚了眾多神經介入、工程技術、監管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劉赫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裴志強教授、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郭飛教授、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研究所張洋教授、武漢理工大學李天梁教授等,圍繞“神經介入機器人的起源與發展”“從臨床需求到技術落地再到臨床應用的閉環實踐”等議題帶來精彩專題演講。
此外,論壇還特別設立圓桌討論環節,李佑祥教授、管生教授、孫軍教授、朱巍巍教授、周圣軍教授、張永鑫博士、任文永博士、高潔亮先生、楊志文先生圍繞血管機器人臨床需求與未來趨勢、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等話題,聚焦血管介入機器人臨床獲益、操作系統適配性、未來智能演進路徑等核心議題,廣泛凝聚共識,推動產學研醫跨界協同。推進多維協同共建,進一步加速介入手術機器人從“技術可行”邁向“臨床剛需”。
持續深耕,錨定技術高地,賦能未來診療生態
作為中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愛博合創始終秉持創新理念,深度融合前沿技術與臨床應用,穩步推動介入治療領域邁向新高度。本次會議,愛博合創憑借卓越表現,充分彰顯技術硬實力,更為公司在血管介入手術領域開展學術交流、實現技術進階搭建起關鍵橋梁。
展望未來,愛博合創將繼續深耕技術研發,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全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多生命希望與健康福祉。
在簡要介紹中國血管介入機器人的發展概況后,沈靂教授首次向業界公布了PANVIS Star于冠脈介入領域的臨床前動物研究結果。本次動物實驗基于對照設計,通過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評估、病理組織切片等各項觀察,證實該設備在PCI術式應用安全可靠,其獨特的指尖導管控制系統設計可以精準、有效地輔助醫生完成全流程PCI手術操作。同時,在造影時間、造影劑用量、導管抵達靶血管位置的操作時間與傳統人工操作相差無幾的基礎上,主刀醫師的輻射暴露劑量數值得到了顯著降低。
最后,沈靂教授還為現場專家匯報了今年5月由葛均波院士主刀完成的,全球最遠距離PANVIS Star首例人體遠程PCI治療病例。術中關鍵步驟DSA影像展現出了PANVIS Star精準遞送導管導絲、操作穩定流暢的特點。
PANVIS Star是由CCI成員單位深圳愛博合創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具備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泛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該手術機器人在產品研制階段完美實現了醫工融合的設計開發模式,期間企業工程師與臨床醫生緊密互動,在不斷迭代中為產品持續注入臨床價值。
TCT會議是美國心血管研究基金會(CRF)舉辦的年度科學研討會,也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心血管介入醫學會議,以重大研究突破、創新結果公布為特色,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探討最新的臨床成果。PANVIS Star是首個在該會議中亮相重要臨床研究結果的國產泛血管介入機器人。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概要》指出,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病患病人數3.3億。且在我國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21年分別占農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血管介入術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利用穿刺針、導絲、導管等器械經血管進行診斷與治療。
然而人力操作難以避免出現抖動、位移等問題,手術的安全與精準性也隨之受到影響。且由于技術門檻較高,一流醫師也需經過多年訓練才能熟練掌握,無法全面覆蓋國內龐大的患者基數。
面對上述臨床痛點,醫療技術的升級需求變得尤為迫切。在這種背景之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正式問世,標志著血管介入邁進全新時代。
01
市場高速擴容
血管介入機器人格局未定
依托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輔助,臨床醫師可觸及人手操作難以到達的血管部位,進而完成更復雜的操作,且兼具遠離輻射的優勢,能夠同時惠及醫患雙方。此外,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還被寄予了遠程診療的期待。
按照應用術式分類,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主要分為三類:冠脈介入、神經介入、外周介入。隨著技術積累成熟,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致力于研發泛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依托多技術模塊的設計,適用于多類型的血管介入手術。
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5-2020年全球泛血管手術從1130萬例增長至1430萬例,預計2020~2026年將以8.1%的復合增長到2290萬例。2020年全球血管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為0.31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增長至16億美元,復合增速92.7%。
國內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市場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在研發進度與西方發達國家并無代差。且依托龐大的血管疾病患者基數,市場需求仍在高速擴容。西南證券報告指出,國內方面,預計2023年陸續有泛血管手術機器人進行裝機,組裝量將以148.4%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增加,2026年或將突破600臺。
國家也在政策端提供了助力。工信部等十七部門聯合發布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加快推進機器人和醫學人工智能在基礎理論、共性關鍵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的突破,推動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機器人5G遠程手術、腦機接口輔助康復系統等新技術新產品加速應用。
近期,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正在全面推進,"手術機器人"被國家明確列為更新重點領域。目前各級財政資金已陸續下達,新一輪采購熱潮已經啟動,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的放量空間也隨著迎來擴容。
資本的嗅覺向來最為敏銳,近幾年國內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融資火熱,多筆大額融資密集涌入賽道,如今已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刻。
02
讓創新觸達每一根血管
愛博PANVIS-A?血管介入機器人獲批上市
8月26日,愛博合創PANVIS-A?腦血管介入手術輔助操作系統順利獲批上市,填補了血管介入機器人領域多項技術空白。
PANVIS-A?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以獨有隔室PANVIS COF®指尖導管直觀操作系統和多器械協同驅動系統,實現隔室介入手術,隔絕輻射環境,避免術中鉛衣負重及輻射傷害。
上文提到,傳統血管介入醫師培養周期漫長,造成診療資源與患者間的供需矛盾。PANVIS-A?在手術室外基于自然交互的PANVIS COF®(Catheter-On-Finger)指尖導管直觀操作系統,隔室還原手術醫生術中動作,高效開展手術,縮短學習曲線。
區別于旋鈕+搖桿的設計,PANVIS COF®獨特的操作邏輯不改變介入醫生操作器械的習慣,可以單手實現導絲、導管旋轉遞送、旋轉回撤的復合運動。長久的臨床經驗得以延續。除了手動控制外,醫生還能通過控制界面的點動控制,對導絲、導管等器械進行亞毫米級的前進、后退控制,彌補了人手操作精度的不足。
同時,手術室內多器械協同驅動系統,讓手術醫生能夠以亞毫米精度精確控制手術器械,實現手術器械獨立及協同運動控制。且驅動系統能廣泛兼容市面上不同規格的耗材,滿足不同的臨床應用場景。分體式驅動器的結構讓它既能完成對導絲、導管的單獨控制,也能多器械協同控制,節約手術時間。
愛博合創深耕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其研發團隊憑借近30載深厚的技術積淀,實現了多項原創性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如力反饋技術、多器械系統控制技術、多層級多模態安全預警技術、自然交互技術等,這些核心技術的突破,構成了確保手術操作安全性與高效執行的基石,對于提升醫療作業的精準度與患者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截至目前,愛博合創已擁有近500項涵蓋中國及國際范圍的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達65%,眾多獨創技術已躍居國際領先行列,彰顯了其在該領域的強勁研發實力與創新活力。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作為全球科技競技的新舞臺,為中國企業提供了與國際并跑乃至領跑的寶貴機遇。作為泛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先驅與領航者,愛博合創秉持立足華夏、輻射全球的愿景,立志持續推動產業邊界拓展,引領這一前沿科技向更深、更廣處邁進,塑造國際醫療機器人行業的未來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