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人大副主任馬嘉楠、金橋管理局副局長嚴俊杰、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公共技術平臺研究員邊瑋、清華大學材學院學副教授龔江宏、丹納赫集團政府事務部副總裁韋春艷、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中國區總裁胡翔宇、徠卡全球總裁Annette Rinck及徠卡中國區總經理章越,共同為首條中高端顯微鏡產線揭幕。
金橋管理局副局長嚴俊杰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徠卡本土化項目的戰略意義,稱其通過"技術-產業-人才"融合模式為浦東高端制造樹立新標桿。這種 "在中國、為中國、為世界" 的模式,契合了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內在要求,管理局將持續支持徠卡深化本土布局,將金橋工廠真正建設成為徠卡全球的 "卓越創新中心和重要制造基地"。
高層共識:本土化是價值共贏的戰略選擇
徠卡全球總裁Annette Rinck強調:"本土化是德國百年光學積淀與中國創新效率的深度融合,旨在讓中國客戶同步享受全球先進技術。"
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中國區總裁胡翔宇表示:"我們全力踐行‘創升中國'戰略,賦能徠卡以本土創新響應中國市場需求。"
徠卡中國區總經理章越承諾:"我們將依托本土產研閉環,為客戶帶來更高品質、更快響應與更強定制化的服務體驗。"
本土化價值凸顯 獲頭部客戶與院校認可
浙江大學醫學院公共技術平臺常務副主任方三華與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龔江宏分別代表生命科學與工業客戶致辭,他們表示徠卡顯微鏡是"支撐前沿科學發現不可或缺的硬核裝備" ,其本土化生產彰顯了徠卡服務中國科研的堅定承諾。他們期待與徠卡攜手,共同開啟顯微技術創新的新篇章。
首批訂單簽約,奠定本土化市場基礎
慶典期間,徠卡與客戶菲諾克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合作伙伴上海新振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浙江省科學器材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首批本土化產品訂單。這不僅體現了客戶與合作伙伴對徠卡"中國智造"品質的高度認可,更為后續擴大本土化生產規模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研發與智造雙輪驅動,奠基未來本土化新格局
徠卡顯微系統DBS與創新負責人李靈煒介紹:"本土創新項目將聚焦前沿領域,將中國市場的深度需求反哺至全球產品線,實現‘在中國,為世界'的創新飛躍。" 徠卡金橋工廠運營總監陳全康(Kim Chen)宣布:"全新研發制造中心將于2026年全面投產,這不僅是一座工廠,更是輻射全球的卓越制造與供應鏈樞紐。" 研發與制造能力的雙重進化,為徠卡在華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其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持續增長注入核心動能。
首批中高端顯微鏡交付,象征著中德技術協作的新高度。未來,徠卡將持續深化本土布局,以更高品質、更快響應服務中國科研與產業升級。
關于與會嘉賓:
本次活動榮幸邀請到浦東新區人大副主任馬嘉楠,浦東新區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肖林,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凌剛,以及金橋管理局副局長嚴俊杰等政府領導,以及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學術界與企業代表共同見證。
共性王牌:全能平臺,一機決勝
兩款儀器共享四大核心優勢,為各類實驗注入"超能力":
個性鋒芒:按需選擇,精準匹配
SpectraMax® iD3s:日常檢測的"效率引擎"
SpectraMax® iD5e:復雜研究的"終極武器"
性能硬核:三大技術,定義精準
無論選擇 iD3s 或 iD5e,使用者都將體驗 Molecular Devices 的"性能鐵三角":
賦能場景:從常規到前沿,全覆蓋
選擇指南
需求場景 |
推薦機型 |
關鍵優勢 |
日常ELISA、核酸/蛋白定量 |
SpectraMax® iD3s |
高性價比、操作極簡、快速出結果 |
藥物篩選、復合檢測、合規環境 |
SpectraMax® iD5e |
五功能全能型儀器、NFC識別、Western 檢測 |
戰略躍遷:從引入到賦能的深度轉型
作為深耕全球實驗室離心技術領域逾75載的引領者,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始終以 "科技賦能中國" 為初心,持續推動從技術引進到本地研發、從進口組裝到全鏈條國產制造的轉變。如今,依托本土研發中心的深度洞察與蘇州智慧工廠的高效制造能力,公司已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服務的本土化閉環,真正實現"從引入到扎根"的戰略躍遷。
Allegra C-34R 和 C-24R 的相繼誕生正是這一本土創新體系的有力成果,充分體現了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在中國、為中國"的承諾。通過傾聽中國用戶需求,踐行"中國需求驅動全球創新"的理念,將中國科研洞察轉化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品。
全新登場:更輕量,更精準,更高效!
作為一款專為微量樣本離心需求打造的全新產品,Allegra C-24R 在本地團隊主導研發下完成制造,并結合全球技術標準進行優化,致力于為中國科研人員帶來更加高效、精準、可靠的實驗體驗。
核心亮點
硬核安全, 時刻預警
變頻驅動,可靠耐用
智能溫控,活性無憂
靈活拓展,操作簡便
合規與數據管理能力
符合審計追蹤要求,三級用戶權限管理,實驗記錄一鍵PDF導出,確保全程可追溯性
蘇州出品,持續創新
Allegra C-24R微量冷凍臺式離心機新品手冊下載,有機會獲得品牌提示物!
隨機抽取20名獲得雨傘一份。點擊參與:https://beckmancoulter.wjx.cn/vm/mqejTm3.aspx#
截止日期:2025年6月20日12點
* 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中國區關于HCP(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品牌提示物的發放,遵循AdvaMed頒布的《與中國醫療衛生專業人士互動交流的道德規范》。請注意,收件地址須為單位地址。
此次新品的推出,是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成員在中國的又一本土化新進展。該平臺目前擁有IDT埃德特、Abcam艾博抗、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美谷分子儀器、IDBS、SCIEX、艾杰爾-飛諾美、徠卡顯微系統、Aldevron和頗爾等知名品牌。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成立于2019年,旨在扎根中國市場,為中國的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總裁胡翔宇表示:"中國市場是全球生命科學產業的沃土,更是丹納赫全球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戰略支點。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自成立起就明確了以長期主義踐行本土化的理念,我們將以丹納赫‘創升中國'戰略為指引,全方位推進本土化進程。"
從"進入"到"融入",打造本土平臺
作為一家跨國企業,丹納赫在中國致力于打造最本土化的企業,通過本土研發制造和開放式創新,不斷加速本土化進程。目前,丹納赫在中國擁有9家制造基地、10余支研發團隊、6000多名員工。
近年來,在政策支持、資本加碼、人才回流與技術突破的合力之下,中國生命科學與醫學診斷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在這一進程中,丹納赫是深度參與者和受益者。
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丹納赫在2019年開啟了組織架構轉型,于同年成立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2022年,丹納赫啟動"創升中國"戰略,并通過丹納赫商業系統(DBS)加速落地。在此戰略下,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旗下品牌紛紛從生產、研發、創新方面發力,落地"創升中國"戰略。
在本土生產方面,丹納赫制定了"雙80目標",即未來80%在華銷售的產品都在中國生產,本土"智造中心"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80%在國內采購。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中,以SCIEX、徠卡顯微系統和頗爾為例:SCIEX的4500系列、5500+系列、6500+系列質譜產品均已實現本土化生產;徠卡顯微系統正式與金橋集團簽約將投資2億元擴建研發制造基地,徠卡顯微系統的DM4、DM6、DMi8等中高端顯微鏡平臺將于2025年內實現國產化;在半導體過濾領域,頗爾提供全產業鏈技術解決方案,其本土制造的Pall Gaskleen® 1.5nm過濾器和Pall UCA CMP產品以高精度、高通量、高潔凈度特性,助力客戶提升良率。
本土研發能力的建設是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夯實本土化戰略的另一核心抓手,通過精準洞察中國市場需求,旗下品牌的本土研發新成果不斷。今年以來,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推出了首款完全本土研發生產的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Allegra C-34R;艾杰爾 HS-D-5800P 40Mpa 制備型高壓液相色譜系統憑借模塊化設計、智能化操作、高耐壓性能,重新定義國產制備儀器的效率與可靠性;飛諾美中國研發中心正式落戶天津。
創新是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的基因,為深化本土創新,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已在上海、廣州、重慶、北京設立了四處研究機構,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還發揮著開放式平臺的作用,促進行業交流,推動所在區域的生命科學產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布局未來,與本土市場"共生共贏"
2023 年,丹納赫"創升中國"戰略升級,發布"雙創新加速引擎"框架。"雙創新加速引擎"圍繞醫療機構創新策源和產業園區企業賦能,深度鏈接政府、醫院、高校、研究機構、企業、資本,打通政策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和生態鏈。
而在此之前,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已著手打通全鏈條,致力于為本土產業生態系統賦能。
與產業園區合作是一個重要落腳點。2022年落戶廣州國際生物島的丹納赫生命科學粵港澳大灣區總部,依托自身全鏈條解決方案的優勢,擴大平臺集聚效應,助力生物島醫藥產業發展空間升級;今年落戶北京未來科學城"生命谷"的丹納赫北部創新中心,服務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升級,里面配備了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旗下多個品牌的先進設備。
與生態伙伴雙向賦能是另一個重要落腳點。近期,IDT埃德特與上海百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加速推進中國本土化創新項目的落地。這不但是IDT埃德特本土化的重要一步,還開創了丹納赫集團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全新模式。
對于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而言,中國不僅是銷售和市場基地,還將成為集創新研發、生產制造、市場推廣、品牌建設、銷售服務以及與客戶全方位合作于一體的企業化運營基地。基于這樣的定位,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將繼續堅持加速本土化、構建創新工作流 、推進"雙創新加速引擎"三大核心戰略,推動在中國的持續創新和發展。
胡翔宇表示:"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以‘在中國,為中國'為行動綱領,與本土產業和本土市場共生共贏。本土的市場潛力、產業活力、創新能力、人才儲備等,也讓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不斷積累‘在中國,為全球'的經驗和實力。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將以更扎實的本土化根基,推動更多‘中國方案'成為‘世界答案',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媒體聯系:Michelle Jiang, mjiang01@beckman.com
QPix FLEX有哪些亮點呢?
A. 在專業的挑菌系統上集成了液體處理系統。使其能夠進行樣本稀釋、菌液涂布、培養液分配、克隆成像、分析、挑取、陽性克隆重排和菌液劃線等操作,覆蓋研究者微生物實驗的大部分流程。
B. 配備高分辨率彩色相機,大視野成像。克隆圖像無反光點,還原菌落真實色彩。在菌落形態學篩選的基礎上融合了RGB顏色篩選。可根據RGB數值實現精準彩色克隆篩選,可將菌落分組,挑選代表性菌落,為研究者帶來全新的研究體驗。
C. 挑菌系統兼容不銹鋼挑頭與一次性挑頭,可依據偏好任意切換。
D. 儀器緊湊小巧,適配厭氧培養箱,輕松實現腸道微生物、深海微生物等厭氧菌挑選。
此次新品發布,標志著QPix微生物篩選系列產品又向更高端邁進了一步,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靈活的應用需求。QPix Flex的創新性功能,幫助更多研究人員解放人力,助力合成生物學、酶進化、菌種改造、菌落分離等應用方向獲得全新見解。
]]>上海 2025年5月15日 /美通社/ -- 作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先行者,2025年是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成立9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從1935年貝克曼博士發明酸度計起步,到2011年成為丹納赫集團旗下的重要運營公司,這家由科學家創立、始終以"賦能科學家"為使命的企業,正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深耕中國市場。
值此之際,我們與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中國區總經理周偉先生深度對話,探討了公司創新基因、本土化戰略以及面向未來的前瞻布局。
九十年創新基因:科學家精神驅動行業變革
"九十年來,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始終以科學家的視角解決行業痛點。從第一臺pH計到最新的光譜流式分析儀,我們的創新從未止步。"周偉回顧公司歷史時表示。1935年,貝克曼博士為解決柑橘加工業的酸度測量難題,發明了商用pH酸度計,奠定了公司"技術立身"的根基。此后,庫爾特兄弟在血液分析領域的突破,進一步拓展了公司的技術版圖。1997年,貝克曼和庫爾特兩家企業合并,成為橫跨生命科學與臨床診斷的全球創新者。
在周偉看來,公司的生命力源于對"持續改進"的堅持:"無論是將通訊行業中使用的APD檢測器引入流式細胞術,還是不斷對分析型離心機AUC的應用進行拓展,我們始終圍繞科學家需求迭代技術。"他特別提到中國市場的貢獻——2014年,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收購蘇州賽景儀器公司,將本土研發的CytoFLEX流式細胞儀推向全球,憑借從中國市場中獲取的客戶需求定制化設計迅速成為全球爆款。"這充分證明,中國不僅是重要市場,更是創新策源地。"
本土化戰略:從"走進來"到"扎下根"
早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貝克曼博士便率科學家團隊訪華,向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捐贈儀器,開啟了與中國科學界的"破冰之旅"。此后四十余年,公司逐步構建起涵蓋銷售市場、服務、制造與研發的本地全價值鏈體系:1983年設立維修站、1997年蘇州試劑工廠投產、2014年建立本土研發中心……"我們是最早將研發、生產、服務全面本土化的國際生命科學企業之一。"周偉表示。
如今,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蘇州工廠不僅是生產基地,更是面向全球的研發創新樞紐。"在這里,我們實現了‘中國需求驅動全球創新'的閉環。"周偉以流式細胞儀為例介紹——公司依托本土研發團隊在流式細胞術上的技術升級,10年內連續推出CytoFLEX系列流式細胞儀、CytoFLEX SRT細胞分選儀、CytoFLEX nano納米流式分析儀、CytoFLEX mosaic光譜流式分析儀等六大系列流式產品。如今,該系列產品已出口至全球各大洲,成為"中國智造"標桿之一。
" 本土化絕不意味著降低標準,而是以更高要求實現‘ 中國制造,全球品質' 。"周偉強調。蘇州工廠嚴格執行ISO 9001和ISO 13485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同時全面適配中國藥監局的法規要求。每一臺設備出廠前需經歷全球統一標準的性能測試、穩定性測試、用戶環境模擬測試等流程驗證。
"針對中國實驗室空間緊張,使用強度高等特點,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推出首款本土化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Allegra C-34R,其緊湊設計、中文界面、強化安全防護以及符合國標的溫控系統,解決了科研人員的實際痛點。"他補充道。同時本土自動化整合團隊(CIT)通過定制化工作流方案,幫助客戶提升效率。"本土化不是簡單的翻譯或適配,而是深入理解需求后,提供‘量身定制'的答案。"周偉總結道。
擁抱變化下的未來:技術創新與生態共建
面對近幾年市場變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周偉將未來規劃聚焦于兩大方向:技術前瞻性與生態協同性。
在技術創新層面,公司正加大對外泌體研究、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的投入,并依托蘇州研發中心推動本土化產品開發。"中國科研界對新技術接受度極高,這驅動我們更快迭代。"
在生態構建上,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致力于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周偉提到,公司不僅提供設備,還通過培訓、學術交流與本土的校企合作,推動行業標準升級。"我們助力和支持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開發合成生物學自動化解決方案,提升"設計-構建-測試-學習"循環的效率,助力中國合成生物學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被問及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平衡之道時,周偉以供應鏈為例:"我們在中國加大產能投入,不僅能快速響應本地需求,也通過‘中國制造'支持全球市場。"他強調,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的本土化是"雙向賦能"——將全球技術引入中國的同時,也讓中國創新反哺世界。
展望未來,周偉充滿信心:"下一個十年,我們將繼續以科學家精神為內核,以本土化戰略為支點,推動生命科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無論是攻克疾病還是探索生命奧秘,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愿與中國同行攜手,加速尋找答案。"
九十年,于歷史長河僅一瞬,于企業而言卻是厚積薄發的創新與實踐的沉淀。從帕薩迪納的車庫實驗室,到如今集本土研發、制造、創新于一體的蘇州智慧工廠,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正以科學家精神為內核,持續深耕中國市場。
在周偉的掌舵下,這家跨世紀的企業正以更堅定的步伐,與中國生命科學行業同頻共振,共同探索更多未知的研究領域,賦能科研人員,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健康事業貢獻卓越力量。
聯系人:Michelle Jiang, mjiang01@beckman.com
上海2025年3月31日 /美通社/ -- 全球生命科學分析技術創新者SCIEX今日宣布,其中國本土化戰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6500+系列高端質譜系統成功實現本土化生產,年度本土化質譜設備交付量突破100臺,標志著SCIEX在高端儀器制造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服務能力邁上新臺階。
作為早期布局本土化生產的跨國質譜企業,SCIEX自2023年啟動"創升中國"戰略以來,已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服務的完整本土化體系。繼2023年4500/5500+系列質譜系統成功下線后,在2024年10月實現6500+高端系列本土化,該系列以其超高的靈敏度和穩定性,成為臨床研究、精準醫療等領域的標桿設備。
SCIEX本土化進程關鍵節點:
SCIEX表示,在未來會以突破性創新提升質譜技術、產品可靠性和服務響應速度,為中國市場帶來全球同步的卓越體驗。精準科學的力量將讓質譜技術真正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推動健康與安全邁向新的高度。
]]>2025年1月,胡翔宇先生正式擔任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總裁一職。在履新之際,他圍繞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的運行現狀、本土化戰略、行業發展趨勢、全球市場競爭環境、平臺重點關注領域以及創新生態構建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其上任后的戰略規劃與愿景。
提問: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如今已運營6年,您如何評價當前平臺運行現狀及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胡翔宇: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始終致力于聚焦生命科學前沿領域,以創新驅動發展,賦能產業進步。平臺依托丹納赫集團強大的技術地位和解決方案,整合旗下多家運營公司的領先技術,例如:SCIEX 的質譜和毛細管電泳技術、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的自動化、離心機和流式細胞儀、徠卡顯微的顯微成像以及激光切割技術、美谷分子的多種生物分析測量方法及類器官一體化培養系統、IDT 的基因編輯和測序技術、Abcam的抗體和檢測方法、艾杰爾飛諾美的分離和純化方案、頗爾的工業過濾、分離和純化方案等。
在DBS的賦能下,我們覆蓋全面的產品組合,先進的工作流解決方案,這都是我們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歷經六年耕耘,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已成長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中堅力量。我們深耕生物制藥、臨床科研與轉化研究、細胞基因治療等領域,為中國客戶提供了覆蓋生命科學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加速發現,造福健康。
提問:《"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將合成生物學列為關鍵技術創新領域,為中國生物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方向和有力支持。近期,丹納赫與昌平政府在該領域展開合作,請您介紹這一合作的具體內容及其戰略意義。此外,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有哪些重點布局?
胡翔宇:丹納赫北方總部及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術平臺落戶昌平,標志著我們在中國本土化戰略的進一步深化。通過建設共性技術平臺,我們致力于突破合成生物制造領域的技術瓶頸,推動我國合成生物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依托昌平區優越的科研環境和產業基礎,我們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制造創新高地。這一布局不僅強化了我們在北方地區的服務能力,也為中國客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技術支持,加速了生命科學行業的本土化進程。
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平臺提供涵蓋基因合成、基因編輯、菌株構建、發酵優化等全流程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聚焦醫藥、農業、能源、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開發。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投入,與各方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共同推動中國合成生物學產業的發展,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圈。
提問:除了合成生物學,您認為未來生命科學行業還將迎來哪些關鍵發展方向?這些方向如何與丹納赫的業務優勢形成協同?
胡翔宇:除了合成生物學,我們同樣看好多組學、類器官、細胞與基因治療以及新型藥物研發等前沿領域,這些方向正在推動生命科學研究的創新,并深刻影響臨床轉化的發展。
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依托從基因、蛋白、細胞到組織的全鏈條先進技術,與這些前沿方向實現深度協同。我們不僅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儀器,還力求打造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助力科學家提高研究效率,推動科學突破,并持續推動生命科學行業的創新發展。
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如何將先進的科學工具與科學問題進行緊密的連接。我們通過丹納赫生命科學的先進工作流方案,結合了用戶的科學問題,進行有機的串聯,來發揮平臺的優勢,更有利于幫助客戶加速研發流程。
提問:作為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負責人,履新后您的核心優先事項是什么?如果用"三個關鍵行動"來概括您的戰略重點,您會如何定義它們?
胡翔宇:在生命科學行業多年的經驗讓我深刻認識到,合作、創新和人才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我將繼續堅持三大核心戰略:加速本土化、構建創新工作流 、推進"雙創新加速引擎",并從提升商務、本土研發、和本土生產制造能力三個方面,來進一步推動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的持續創新和增長。
具體來說,提升商務運營能力方面,要強化中國銷售和市場團隊對客戶需求的洞察力,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精準把握市場脈搏,將客戶需求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源動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提升研發創新能力方面,要打造中國本土化研發團隊,聚焦客戶需求,開發符合中國市場特點的創新解決方案,加速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提升生產制造能力方面,要加強中國工廠的柔性化生產能力,實現快速試錯和迭代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提升客戶滿意度,擴大市場份額。
提問: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特別是在高端生命科學儀器領域,面臨技術壁壘、供應鏈調整和市場變化的挑戰,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如何應對?
胡翔宇:面對多方面的挑戰,丹納赫深知,真正的解決方案在于實現深度的中國在地化運營, 從"在中國"到"為中國",打造本土化運營典范。我們不僅僅將中國視為銷售和市場基地,更要將其打造成為集創新研發、生產制造、市場推廣、品牌建設、銷售服務以及與客戶全方位合作于一體的企業化運營基地。
構建本土化生態閉環,是丹納赫這樣的跨國公司在華發展的關鍵,也是"創升中國"戰略的核心要義。我們致力于打破傳統跨國公司的運營模式,深度融入中國本土生態, 成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最本土化的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提問:生命科學行業正經歷快速變化,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面對行業監管變化、技術迭代加快及客戶需求升級,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如何調整戰略,以確保持續創新?
胡翔宇: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將通過深化本土化戰略、加強創新驅動、提升客戶體驗和加強合作共贏等措施,加速研發、生產、供應鏈和人才的本土化進程,打造更貼近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投資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確保業務的持續創新和本土化進程的深入推進。2025年,平臺將聚焦精準醫療、生物制藥、合成生物學和數字生命科學等領域,繼續攜手國內客戶,深耕生命科學行業的未來發展。
提問:最后請談一下圍繞生命科學領域,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在收購、投資、本土化方面的戰略規劃。
胡翔宇:圍繞生命科學領域,我們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和堅持,通過投資和收購、行業高質量合作以及深度本土化,三管齊下,持續鞏固市場領先地位,推動業務發展。戰略性收購與投資主要在兩方面:布局新興市場和強化現有市場。新興市場我們聚焦在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強化現有市場,我們會關注有互補性技術和創新產品的企業。
丹納赫中國致力于成為最本土化的跨國公司,持續推進"4個本土化"戰略:
研發本土化、生產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和運營本土化。我們致力于打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成為中國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積極參與者、賦能引領者和最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中國是丹納赫全球戰略中不可取代的核心市場,我們堅持"創升中國"和"雙創新加速引擎"戰略,致力于成為最本土化的全球生命科學的領軍力量。我們這個行業,有競爭,但更看重合作,我們希望攜手中國的合作伙伴,共同推進生命科學行業的創新發展,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健康事業添磚加瓦。
打造全球創新引擎,加速技術突破
飛諾美全球研發副總裁吳炯先生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創新與研發是公司2025年的核心戰略。我們希望通過中國研發中心的成立,聯動全球研發資源,以‘中國速度'加速技術突破,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飛諾美全球研發總監趙劍利先生也通過連線祝賀,他表示:"中國研發中心的成立標志著飛諾美全球化布局的再升級。我們希望充分利用中國市場及艾杰爾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基礎設施優勢及效率優勢來助推飛諾美在全球市場的引領和創新。未來,中國團隊將成為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支點,推動技術共享與創新成果轉化。"
深化本土研發,賦能行業升級
作為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臺的一員,艾杰爾-飛諾美始終堅定推動丹納赫"創升中國"的戰略目標。艾杰爾-飛諾美總經理蘭俊先生表示:"中國研發中心的成立是飛諾美(Phenomenex)在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標志著飛諾美中國區將成為公司全球化戰略發展的重點核心區域,未來將持續加大技術和資源方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在未來,飛諾美中國將全面布局色譜產品的研發管線并加快國產化生產進程,更將深度融合中國供應鏈與天津生產基地的品控優勢,打造‘中國智造+中國速度'的創新新模式。"
中國區高級研發經理李運華隨后詳細介紹了近三年的研發方向以及團隊架構。這支由多位經驗豐富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組成的團隊,覆蓋色譜材料、分析方法開發等關鍵領域,未來將聚焦在創新型液相色譜柱和樣品前處理耗材的研發,并致力于推動分離科學解決方案的技術突破。
在啟動儀式上,蘭俊先生、李運華先生以及人力資源總監任蕊女士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它是一款具備"兩棲"能力的流式細胞儀,是CytoFLEX系列流式平臺的延伸。既能使用傳統流式的方式,省事省時進行簡單的流式分析,也能提高流式細胞儀的檢測能力,用多達88個檢測通道配合優化的軟件系統打造智能的光譜流式解決方案,讓您在面對復雜多色實驗時也游刃有余。
兩棲設計適配多種應用場景
內含兩套完整的流式檢測系統,僅需幾分鐘時間,就可以輕松實現傳統流式細胞術與光譜流式細胞術的自由切換,適配實驗室多種類型的檢測需求。
獨特的泊松算法提高分辨率
CytoFLEX mosaic采用獨特的泊松算法,并對其進行改進,兼顧解析能力和解析速度。當采用LSM算法和泊松算法解析同一組數據,改進的泊松算法解析的數據產生的spread比LSM算法得到的更小,從而獲得更高的檢測分辨率。
配備兩種算法確保結果質量
除了泊松算法,系統也支持LSM算法解析。采用40色panel進行精細免疫亞群分型,CytoFLEX mosaic可以成功檢測至少40個獨特的光譜特征曲線,更延續了CytoFLEX高靈敏度的特點。
自發熒光通道避免檢測干擾
提供多達10個未染色通道可以從中提取不同群體的自發熒光,提升弱信號的檢測能力,幫助發現低豐度亞群。
自動檢查解析精度輔助排查
在算法解析出現錯誤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提示,并標注有問題的通道,幫助您快速排查實驗故障。
軟件無縫銜接快速學習上手
延續CytExpert軟件的使用體驗,絲滑從傳統流式過度至光譜流式。一鍵訪問Cytobank,快速降維解析復雜光譜數據。
]]>ImageXpress HCS.ai系統融合了先進的光學技術、直觀的操作軟件和強大的人工智能數據分析能力,旨在為科學研究和藥物研發領域帶來新的突破與體驗。
主要特點
高質量成像和優秀的數據分析能力
更快的采集速度,加速高通量工作流程
多功能性和易用性
無論是基礎生物學研究、新療法開發還是藥物發現,無論是2D還是3D新模型,這款系統都能呈現優秀圖像細節,提升整體實驗效率,幫助研究人員獲取全新見解。
更多詳情敬請期待接下來的產品發布會和推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