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充分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持續聚焦科技創新,深入探索政銀企合作模式,引導更多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區內企業,北京經開區制定出臺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銀行合作開展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這也是全市首個聚焦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補償政策。
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方案》聚焦區內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以精準高效的財金工具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賦能科技創新的又一探索,具有政策支持范圍更精準、補償力度加大、引入銀擔分險業務、總負債控制更有效四大亮點。
在政策支持方面,《實施方案》在經開區風險補償政策基礎上,結合科技創新型企業全生命成長周期的實際需求,將支持企業調整為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范圍,貸款規模上限也由1000萬元提高至3000萬元,對應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支持力度更大,有效促進銀行信貸向經開區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傾斜。切實提高合作銀行對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進一步增強合作銀行對該類企業的信貸信心,讓合作銀行機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持續為經開區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更多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
在補償力度方面,該政策依托風險補償形式,針對經開區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合作銀行備案的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項目,補償比例由該筆不良貸款本金余額的30%(基礎風險補償比例)、40%(有效期內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提高10個百分點補償),提高至50%。
此外,《實施方案》還引入了銀擔分險業務下的風險補償模式實現了風險責任政府資金兜底,還有效解決了銀行機構開展科技創新型企業授信的后顧之憂,有助于打開銀擔分險合作突破口,加大鼓勵銀行機構與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開展合作。北京市銀擔分險業務中的風險分擔比例按照"2:8"模式執行,即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省級擔保、再擔保基金(機構)共同承擔80%,銀行機構承擔不低于20%。具體來說,政策將通過風險補償機制對銀擔分險業務發放的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多種貸款項目,由經開區補償原本由銀行自擔的20%。
根據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風險補償政策,銀行機構對單個企業的貸款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放款前或放款后10個工作日內《征信報告》顯示的該企業未結清本外幣貸款余額(含/加本筆)不超過5000萬元,能夠進一步提升政策服務效能,引導銀行信貸覆蓋更多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惠及區內企業。
早在2023年12月,北京經開區就已經推出了全市首個小微企業風險補償政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通過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風險補償資金",對合作銀行機構內存在的經開區內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三類不良貸款項目本金余額給予30%-40%的風險補償,支持合作銀行對沒有合格抵押品、質押品或者無法引入第三方擔保的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貸款服務,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政策執行一年來,經開區小微企業風險補償政策18家合作銀行備案項目規模超20億元,較2023年同期同口徑業務增長55.28%,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型企業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重點企業備案規模同比均保持大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京經開區對《辦法》進行了修訂,充分發揮鼓勵銀行加強對經開區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相關工作流程,與合作銀行保持溝通,不斷優化業務流程,將銀行申請不良補償時應取得的《征信報告》期限由放款前或放款后5日擴大為10日,為合作銀行留出更多業務操作時間,讓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經開區將繼續依托風險補償機制,繼續研究拓寬風險補償資金池使用范圍,攜手金融機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積極探索金融服務創新,以高水平金融供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增強經開區企業金融服務獲得感,為經開區打造新質生產力典范區注入金融動能。"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新場景,北京市商業航天十大應用場景發布
基于衛星通導遙技術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基于衛星互聯網的低空運管控制方案、基于衛星通信與遙感技術的智慧城市建設、面向消費級應用的手機直連衛星技術驗證應用、空間環境生物醫藥研究與應用……以典型場景促進示范應用,大會現場,北京市商業航天十大應用場景逐一發布。
商業航天+自動駕駛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基于衛星通導遙技術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場景,將面向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路、云、網、圖"的基礎建設需求,為其提供低時延高帶寬衛星通信、更加精確的導航增強、更加精確的地圖影像,實現人車路互聯、信息系統協同,推動商業航天持續賦能高級別自動駕駛。
當商業航天遇上智慧城市,基于衛星通信與遙感技術的智慧城市建設場景將依托衛星的通導遙數據、無人機數據、地面感知數據,構建商業航天+數字智慧城市時空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城市各信息要素的數字化、實時化和可視化,為城市管理的提供更加可靠的決策支持。
此外,面向消費級應用的手機直連衛星技術驗證應用場景將以消費級業務場景化落地為目標,拓展低軌衛星互聯網應用、實現商業閉環。在會上,大會現場使用普通手機與"北京火箭大街"、泰國三地通過銀河航天低軌通信衛星互聯網進行的連線,就是該應用場景的一次生動演示。
新舉措,北京亦莊將從三方面高質量發展商業航天產業
"2024年空天產業規模突破350億元,匯聚空天企業數量超160家,正逐漸形成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所需的正向生態。"現場,北京經開區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北京亦莊將從加快推進商業火箭衛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培育應用場景、加快優化營商環境三方面推進工作,奮力建成中國商業航天聚集發展主陣地、世界航天產業創新新地標。
向著星辰大海更深處進發,北京亦莊將加快推進商業火箭衛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高可靠、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如加速中大型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研制,力爭2026年前入軌;建設好北京市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千星產發能力等。
加快培育應用場景,北京亦莊將加速形成有效商業模式。循著"規劃圖",北京亦莊將實施商業星座試點,推動商業航天在車聯網、6G通信、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低空經濟等領域示范應用;培育商業載人航天、在軌作業、月基制造等未來業態;還將推進空天地多網融合,打造商業航天、低空技術、自動駕駛、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數字城市系統融通"一張網",建設空、天、地、海、測、運、控、管"一平臺";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業航天合作落地,打造"天基絲路"。
此外,北京亦莊還將加快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對商業航天企業的服務能級,攜手更多企業筑夢太空。
新標準,商業航天團體標準體系(2025版)發布
“為滿足商業航天快速迭代的需要,我們編制《商業航天團體標準體系(2025版)》。”中關村亦創商業航天聯盟理事長楊毅強現場發布了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新標尺","標準體系主要是為了助力市場行業監管、推動產業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從而保障航天安全,并促進加強行業自律。"
標準體系主要涵蓋商業火箭、商業衛星/飛船、星箭接口/地面系統、商業應用等四大部分,是在現有團體標準基礎上,綜合考慮安全、質量、成本、效率、接口、創新、應用等商業航天需求,廣泛征集各方意見,計劃在2025年啟動編制。
"商業航天需要更靈活、高效、低成本且適應新興技術和市場化的團體標準體系,制定和完善使用商業航天特點的新標準勢在必行。"楊毅強表示。未來,在新的標準體系指引下,商業航天產業將飛向更加規范、有序、高效的未來。
國內首個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進行通信演示
"我在北京火箭大街項目現場通過低軌衛星互聯網的方式向大家報告項目進展。""我很高興在泰國曼谷通過銀河航天衛星互聯網的試驗網絡‘小蜘蛛網'向大家匯報公司海外工作進展。"……上午10點28分,當銀河航天"小蜘蛛網"試驗星座的衛星在北京經開區通明湖會展中心上空過境時,現場工作人員使用日常的國產手機,通過安裝在會場樓頂的終端設備與衛星進行網絡連接,并利用位于北京的信關站,最終與北京火箭大街項目和泰國兩地的工作人員相連接。視頻通話演示過程畫面清晰、聲音流暢。
銀河航天聯合創始人劉暢在泰國曼谷遠程介紹了公司在泰國業務的最新進展。劉暢表示,銀河航天于前天與泰國主要電信運營商True Corporation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將在在低軌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化網絡解決方案、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技術等領域深入開展合作,共同推進相關技術研發與驗證,探索更多衛星應用場景。未來將在北京市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持續推動新質生產力出海,助力我國"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
亦莊星箭公司總經理梁宏剛通過低軌衛星互聯網手機視頻帶領會場嘉賓直擊項目建設現場,"北京火箭大街項目位于‘空天街區'核心位置,總面積約14.6萬平方米,涵蓋共性技術平臺、高端制造中心、創新研發中心和科技互動展廳。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位于項目東側的創新研發中心已經完成結構封頂,位于中間位置的科技互動展廳已經完成鋼結構施工,位于西側的高端智造中心已經施工至五層……當前項目正在加速建設中,我們力爭2025年完成項目整體施工,為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提供科研生產支撐。"
全產業鏈成果集中亮相 亦莊商業航天秀"硬核實力"
"2月11日17:30,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發射,‘亦莊箭'大家族迎來了長征火箭。"大會現場官宣喜報的這款火箭模型就在大會設置的亦莊商業航天成果展覽上展示。
該展覽通過"戰略引領""筑夢蒼穹""天地一體""太空經濟"四個單元和"產業先鋒""全球高地"兩個首尾篇章,集中展示了北京亦莊商業航天創新技術、發展成果、產業生態。
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號;完成我國首次南海海上發射、商業火箭首次外星發射的捷龍三號;國內唯一連續發射噸級以上載荷的民營商業火箭力箭一號;至今已成功發射16發火箭,入軌63顆衛星的谷神星一號;首次實現我國商業運載火箭入軌發射成功的雙曲線一號;成功發射全球運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步入"筑夢蒼穹"單元展區,一臺臺高聳的火箭模型瞬間吸引觀眾駐足。該展區集中展示了北京亦莊代表性的火箭、衛星等模型展品。
在“天地一體”單元展區主要展示了北京亦莊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對“航天+”產業的賦能和部分衛星基帶芯片等展品,聯通車載衛星通信試驗設備也在此展示。
"太空經濟"單元展區集中展示了商業航天在車聯網、6G、數字中國、低空經濟等領域示范應用。航宇伺服展示了小型火箭/高超聲速飛行器系列化伺服機構。該系列伺服機構通用性強,既可以控制火箭穩定飛行,又可以用于高超聲速飛行器,具有壽命長、持續工作時間長、散熱能優異等特點。
"戰略引領"單元和"產業先鋒""全球高地"兩個首尾篇章,主要以影片的形式展示了中央發展商業航天航天戰略部署,北京和亦莊發展商業航天的戰略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和要素支撐,以及北京亦莊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的領跑態勢。
8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授牌 衛星互聯網產業園揭牌
會上,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業航天行業黨委正式揭牌,同時聚焦商業航天領域集中授牌8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是北京市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布局商業航天等前沿科技領域,集聚培養優秀創新人才,引領行業技術創新……"在大會的平臺成立環節,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商業航天領域包括可重復使用空天運載器系統設計、可重復使用運載器工程力學與飛行控制、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總體集成與應用、天基空間環境探測、高效能空間推進技術、旋轉爆震推進技術與應用、衛星互聯網應用技術、衛星互聯與控制技術等方向的8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獲得授牌。
"衛星互聯網工程是商業航天的重要牽引。基于北京亦莊星箭產業聚集優勢和新型工業化底色,我們規劃打造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大會現場,衛星互聯網產業園正式揭牌,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道。該產業園以"北京火箭大街"為引領,以"空天街區"為依托,梯次布局衛星互聯網產業項目,集中形成衛星互聯網全產業鏈科研和智能制造能力。
黨的領導是新中國航天事業的"根"和"魂",為了進一步增強商業航天政治思想引領,堅定航天報國初心決心,以行業黨建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當日同步揭牌成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業航天行業黨委,將為商業航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此次大會的舉辦為‘亦莊航天'2025年的高質量發展寫下了一個好的開端。"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亦莊箭'計劃發射超40次,入軌衛星超130顆,4型新型火箭有望首飛,屆時‘亦莊箭'型譜將達到10型。與此同時,我們計劃籌建2座以上火箭工廠、互聯網衛星示范產線和產業園,實現星箭一體,軌道面交付。預計2028年亦莊箭實現發射規模接近百次,低軌運力達到1000噸,互聯網衛星發射能力達到2000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