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新后的企業品牌包括一系列顯著變化——采用了獨特的色調,并首次提出品牌主張"Life forward"。該品牌主張以"為生命變革,為世代傳承"的公司宗旨為基礎,強調了公司如何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以及公司希望帶來的影響。
作為制藥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勃林格殷格翰在關鍵的疾病領域開創了突破性療法。隨著人類和動物非傳染性及傳染性疾病愈演愈烈、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以及醫療保健體系面臨更大壓力,公司致力于在心腎代謝疾病(CRM)、炎癥、腫瘤和精神健康等領域滿足人類和動物未盡的醫療需求。
勃林格殷格翰全球企業事務部負責人Médard Schoenmaeckers表示:"我們有責任幫助世界應對這些挑戰。我們擁有豐富的創新研發管線,將為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帶來重大改變,因此現在正是企業品牌煥新的最佳時機。"
堅定樂觀
煥新的企業品牌形象融入了數字化的現代體驗,充分體現公司豐富的家族傳承,鞏固行業領先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強化公司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煥新后的企業品牌核心為堅定樂觀。Schoenmaeckers補充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積極擁抱未來,因為我們有能力塑造和影響未來,也希望激勵人才加入我們。我們擁有近140年的經驗,能夠成功應對充滿挑戰的醫療發展趨勢。我們的信心正是來自于強大的韌性,我們堅信可以為后代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銀杏(化名)今年30歲,已經被身上大片發紅發癢、皸裂、長著膿皰的皮膚折磨了10年。病情嚴重時,她連著數天高燒不退,膿皰流出的膿液粘連著衣服,痛疼難忍。幾經誤診后,她從醫生口中得知自己患的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病 --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簡稱GPP)。
影片真實反映GPP患者在疾病中困頓和掙扎后,依然坦然和樂觀,鼓勵著更多GPP患者勇敢地面對疾病,擁抱生活。
心里的痛、皮膚的傷,讓她在崩潰和抑郁的邊緣徘徊
GPP不同于尋常的斑塊狀銀屑病,是一種罕見的系統性炎癥性疾病,由于認知度低,其常被誤診。從臨床表現看,兩種疾病均可能出現皮膚大面積發紅發癢、極度干燥、皸裂、呈鱗狀,但GPP患者非肢端皮膚會大面積出現充滿膿液的膿皰,伴有痛感,還可能伴發高熱等全身癥狀。此外,由于GPP會反復發作或持續性發作,患者也可能因伴發肝腎功能損壞,繼發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1][2]目前在中國,約10萬人中有1~2人患病。[3]
10年來,銀杏一直被GPP折磨。病情嚴重時,每走一步都會鉆心的疼痛,皮膚上長出大片膿皰,為了遮蔽紅腫膿皰,即使是夏天,她也會穿長袖長褲。有時,膿液流出來,粘連著衣服,她忍著痛把衣服一點一點撕扯下來。
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不解、嘲笑和遠離,更讓銀杏怯懦。
患病后,她被迫與熱戀的男友分手,因隱瞞疾病被公司辭退。"心里的痛、皮膚的傷,還有別人異樣的目光,讓我在崩潰和抑郁的邊緣徘徊。"銀杏很想告訴所有人,她的皮膚生病了,但這真的不傳染。
他無法融入社會,陷入焦慮抑郁
和銀杏一樣,晨光(化名)也是一位GPP患者。不同的是,他和GPP抗爭已有15年之久。也許因為有回避心理,患病至今,晨光仍無法順暢地說出疾病的名稱。這些年,渴望過上正常生活的他卻一直被困在GPP的病痛中。他反復出現急性發燒,伴隨關節疼痛、身體水腫。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甚至認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生活的賬單,壓得他喘不過氣,還一度陷入焦慮與抑郁中。據真實世界數據顯示,GPP患者伴發抑郁或焦慮的比例高達32%。[4]
愛匯聚成光,當他們找到了"銀杏"
慶幸的是,GPP雖然罕見,但在與疾病抗爭的路上,他們從來不是孤獨的。遭受疾病折磨與生活的打擊后,銀杏與晨光找到了銀杏罕見皮膚病(GPP)關愛中心,這是我國首個為GPP患者設立的公益關愛組織。在這里,他們遇到同樣遭遇的病友,了解到和自己類似的人生經歷,他們也自愿加入了患者組織,成為志愿者,團結全國的GPP患者,共同面對疾病。
"從影片中,我看到了我和病友們與GPP抗爭的縮影,我也曾經歷過確診時的彷徨和迷茫,經歷過疾病導致股骨頭壞死和焦慮癥,放棄了自己熱愛的工作。"銀杏罕見皮膚病(GPP)關愛中心患者代表劉曉嫣表示,"非常感謝GPP關愛中心為病友們搭建一個情感關懷和醫患交流的平臺,讓我們能夠引入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資源支持,共同破解診斷難、治療難的困局。我也衷心希望這一罕見皮膚病能盡快納入罕見病目錄,讓所有GPP患者能夠病有所醫,醫有所保。"
實際上,針對GPP確診難、治療難的現狀,行業各界早已行動起來。
今年6月,中國首個針對GPP的人工智能輔助識別工具正式上線。該工具由中國罕見病聯盟皮膚罕見病專業委員會發起,行業各界共同開發,能為醫生和患者提供GPP人工智能輔助識別及疾病風險自測評估。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具還包含全國14個城市首批30家具有GPP規范診療能力的醫院信息,患者在移動端就能輕松獲取就診醫院推薦,從而及時接受專業和規范的疾病診療與管理。目前有求診需求的患者可進入微信搜索"GPP風險評估"小程序,即可進入GPP人工智能輔助識別工具,
與此同時,針對GPP治療的突破性療法正不斷被攻克。2022年9月,靶向白介素-36受體 (IL-36R)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用于治療GPP發作,填補了臨床治療空白。該藥物也有望于今年在中國獲批上市。
此外,涵蓋健康保險、患者保障、患者組織倡導在內的一系列GPP醫療健康生態系統也在同步建設中。
蔻德罕見病中心創始人黃如方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紀實的影像傳播讓更多人關注到GPP患者這一罕見群體,同時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加速創新藥物的引入,緩解患者所遭受的病痛折磨。蔻德罕見病中心也將持續為患者及家庭帶來關愛和救助服務,匯聚更多社會資源和力量,讓患者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1] Kharawala S, et al. The clinical, humanistic, and economic burden of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a structured review. Exp Rev Clin Immunol. 2020;16(3):239-252. |
[2] Bachelez, H. Pustular psoriasis: the dawn of a new era. Acta Derm Venereol. 2020;100(3):adv000343 |
[3] 《我國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患病率和疾病負擔調查:一項基于全國2012-2016年城鎮醫療保險數據的估算》,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七次全國皮膚性病學學術年會,2021年6月 |
[4] Corrona銀屑病登記研究的皮膚科醫生:在過去5年治療過成年的GPP患者N=29) |
德國殷格翰2021年3月24日 /美通社/ -- 勃林格殷格翰2020年大幅增加研發投資,旨在針對那些無法獲得有效治療的疾病開發創新藥物及療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加快了新冠肺炎相關療法的研發。2020年,勃林格殷格翰研發總支出達到37億歐元,同比增長7%。作為一家研發驅動的生物制藥公司,這是公司成立136年來最大規模的年研發投入。
勃林格殷格翰執行董事會主席馮保和表示:“我們意識到迫切需要采取行動對抗新冠疫情,因此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初就開始著手研發新冠肺炎潛在療法。我們與全球各地的許多合作伙伴攜手,持續推進相關研發工作。我們的員工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確保我們的藥物能持續供應患者和動物,并繼續為醫生提供支持。我們在2020年取得的成就是他們努力的結果。”
勃林格殷格翰利用自身在呼吸道疾病與病毒學等各治療領域的廣泛知識,參與了多個旨在尋找新冠肺炎醫療解決方案的項目。2020年12月,公司宣布與科隆大學醫院、馬爾堡大學、德國感染研究中心聯合啟動一款首次通過吸入給藥的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體BI 767551的1 / 2a期臨床研究。作為潛在的全新治療及預防藥物,這款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有望阻斷感染部位的病毒傳播。公司參與的其他新冠肺炎療法研發計劃包括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抑制病毒復制的小分子藥物、以及預防微血栓的療法。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仍取得強勁表現
盡管新冠疫情的影響無處不在,但2020年對勃林格殷格翰而言是一個豐收年。所有業務均對公司的凈銷售額與營業收入做出了積極貢獻。公司凈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195.7億歐元,其中不利的匯率因素對公司業績產生了重大影響。排除匯率因素的影響后,凈銷售額同比增長5.6%。
注重盈利性增長及保護流動性
集團層面的營業收入增至46.2億歐元(2019年:37.8億歐元)。資產剝離帶來的一次性收益推動了營業收入的增長。稅后凈收益同比增長12.5%至30.6億歐元(2019年:27.2億歐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增加6.19億歐元,達到39.6億歐元(2019年:33.4億歐元)。截至2020年底,股東權益比率為47%(2019年:44%)。
執行董事會成員、財務及集團職能部門負責人Michael Schmelmer表示:“考慮到我們面臨充滿挑戰的環境,我們對2020年取得的業績表現感到滿意。我們實現了雄心勃勃的目標,為改善人類、動物的福祉做出了貢獻,同時取得了良好的業績表現。這使我們能夠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抓住我們確定的長期機會,尤其是在腫瘤、數字化和數據技術領域。”
繼續對有形資產進行大規模投資
公司2020年有形資產投資額達到10.5億歐元(2019年:10.7億歐元),包括位于奧地利維也納的大型生物制藥產品生產基地(LSCC)、以及位于德國比伯拉赫的全新生物制藥開發中心(BDC)。有形資產支出與2019年的歷史最高水平相比略有下降,這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部分建筑工程的工期有所延誤。
具有針對性的并購活動使公司產品組合更加完善
勃林格殷格翰在2020年完成了多項收購,選擇性地擴展了自身的產品組合。7月,公司宣布收購比利時獸醫生物技術公司Global Stem Cell Technology(GST),旨在開發和生產針對馬及寵物的最先進的干細胞治療藥物。9月,公司戰略入股了以寵物醫療為主營業務的中國新瑞鵬集團。12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收購NBE-Therapeutics的所有股份,NBE-Therapeutics是一家處于臨床階段的瑞士生物技術公司,專注于研發抗體偶聯藥物,同時推動基于其免疫激活抗體偶聯藥物(iADC?)平臺的癌癥靶向療法。此項收購將使勃林格殷格翰進軍又一個重要領域,推動公司繼續專注于難治型實體瘤患者,從而大幅增強公司癌癥產品管線。
人用藥品業務 - 所有區域均實現強勁增長
人用藥品業務凈銷售額達到144.2億歐元,同比增長5.8%(經匯率調整后),占公司總凈銷售額的74%。所有區域都為人用藥品業務的強勁表現做出了貢獻。就人用藥品業務的收入區域分布而言,美國仍是勃林格殷格翰的最大市場。勃林格殷格翰在美國市場的凈銷售額達到56.6億歐元,同比增長3.4%(經匯率調整后)。在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EUCAN),凈銷售額同比增長6.0%(經匯率調整后)至45.9億歐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勃林格殷格翰的凈銷售額達到28.4億歐元,同比增長10.4%(經匯率調整后)。在日本,凈銷售額同比增長6.2%(經匯率調整后)至13.3億歐元。
治療心血管代謝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藥物仍是凈銷售額的主要來源。歐唐靜®(JARDIANCE®)繼續成為人用藥品業務中銷量最高的產品,凈銷售額達到24.8億歐元(2019年:21.5億歐元)。歐唐靜配合飲食和運動,可用于降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歐唐靜同時可以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維加特®(OFEV®)首次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凈銷售額達到20.6億歐元,同比增長41%(經匯率調整后)(2019年:14.9億歐元)。維加特®是一款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和系統性硬化病相關間質性肺病(SSc-ILD)的藥物。在部分國家,它還獲批用于治療具有進行性表型的慢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疾病。
人用藥品領域研發投入巨大
人用藥品領域的研發投資達到32.8億歐元,相當于人用藥品凈銷售額的22.8%。我們擁有約100個處于各個階段的研發項目。我們的目標是讓其中75%的項目成為相關活性成分類別或全新治療領域中的同類首個,超過50%擁有成為突破性藥物的潛力。在人用藥品領域,我們的研發項目專注于心血管與代謝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免疫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視網膜健康。
動物保健業務 -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強勁的業績表現
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是全球最大的動物疫苗及藥品供應商之一,在家畜與伴侶動物領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2020年,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業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強勁的業績表現,凈銷售額達到41.2億歐元,同比增長5%(經匯率調整后)。豬業務和寵物驅蟲產品表現尤其出色,并超出了預期。2020年,非洲豬瘟在中國的發病率下降帶動了豬業務的反彈。因此,豬用疫苗圓福萊®(INGELVAC CIRCOFLEX®)的凈銷售額同比強勁增長14.9%(經匯率調整后),達到2.64億歐元(2019年:2.38億歐元)。犬用驅蟲藥物尼可信®(NEXGARD®)仍是最暢銷的產品,凈銷售額同比增長12%(經匯率調整后),達到8.04億歐元。
生物制藥合同生產 - 行業領先的供應商之一
無論是從自身的產品組合還是行業的合作伙伴角度來看,勃林格殷格翰均是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生產商之一。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制藥企業和創新生物技術公司中,有60%是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藥合同生產業務的客戶。這項業務的品牌商標為勃林格殷格翰BioXcellenceTM。2020年,生物制藥業務的凈銷售額為8.37億歐元,同比增長6.6%(經匯率調整后)。
2021年展望:勃林格殷格翰預計可比凈銷售額將同比略有增長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多個關鍵市場的價格壓力不斷上升,帶來了更具挑戰性的行業環境。這些因素預計將對勃林格殷格翰2021年的業績產生影響。假如已獲批的疫苗及目前在審評流程中的其他藥物最終能夠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公司預計處方藥總體將實現強勁的市場增長。勃林格殷格翰預計,2021年可比凈銷售額將同比略有增長。
2020年年度報告鏈接:
https://annualreport.boehringer-ingelhe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