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社會治理中心攜手曙光云,研發設計的訴求解決平臺"嶗先辦"正式上線。
平臺作為創新型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新嘗試,基于多元全面的大數據技術,打造了一個"民生治理智慧大腦與中樞",直面傳統海量、復雜、高發的群眾民生痛點與堵點,力求"服務解決群眾在民生發展等領域的痛點、堵點,從而實現廣暢渠道、泛聽民生、快解民憂。
眾所周知,民生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從網絡消費、快遞物流、民宿等復雜交叉的社會發展,到房屋修繕、供暖供熱、學位預警等生活細節,如何實現民意廣納,民事高效細致解決?
曙光云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匯聚海量數據,并通過多領域數據協同共享,數據智慧治理,實現信息高效收集與處理。同時,配合曙光智慧社區平臺,通過社區網格管理機制,實現民生訴求的智慧流轉,精準把準基層群眾反饋的難點問題,做到"接訴即辦"。
此外,曙光自研的大數據基礎平臺、治理平臺、智能分析可視化平臺等,已形成了識別、關聯、預測、預警等大數據服務能力,能夠深度加持"嶗先辦"的"未訴先辦"能力,即實現研究解決周期性問題,以"未病先治"理念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數十年來,關宏明深耕云計算領域相關工作,是"城市云"概念、智慧城市"1+2+3"建設理念及"城市云腦"系統理論首創者。 同時 ,他還開創了國內云計算中心"企業投建運營、政府采購服務"的商業化運營先河。
關宏明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帶領曙光云不斷 創新技術 、 沉淀 實踐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基于行業需求打造從底層技術路線到云上生態的安全可信城市云,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安全可信的新型基礎設施, 并以管理高效、服務便民、產業發展、生態和諧為目標面向政府、企業、公眾等群體提供全場景覆蓋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隨著數字經濟的穩步發展,關宏明帶領曙光云團隊探索產業實踐和技術創新路徑,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展現出更多擔當,為產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引領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
目前,曙光云已在全國建設、運營 50余個城市云計算中心,擁有200余項軟件著作權,服務超過10000家政府單位,支撐20000余項政務應用,為各地政府累計節省信息化建設投入 超 10 億元,極大提升了政務 服務 水平,增強了市民獲得感 和幸福感 ,有力推動 了 數字化轉型新發展。
"曙光云未來將持續為各地數字化轉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算力、人工智能公共平臺等相關服務,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中,為豐富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信息資源提供堅實的科技保障",關宏明表示。
更多曙光相關資訊,歡迎搜索微信公眾號 "中科曙光/sugoncn",關注曙光公司官方微信。
]]>"內外功"兼修,中科可控實現創新韌性
隨著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工業仿真設計領域發展旺盛,相關軟硬件產業保持高速增長。但由于起步晚,國產工業仿真設計軟硬件平臺的整體性能和體驗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工業設計人員用國產軟硬件,最擔心產品"不兼容""不穩定"和"性能差"。
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中科可控既強化"內功"也兼修"外功"。對內,中科可控不斷優化迭代技術,提高產品性能。例如,可控全新一代的圖形工作站,采用高性能高主頻國產芯片,大存儲、高擴展性,搭配專業級圖形顯卡,不僅能夠提供高效生產力,還有卓越的安全穩定性,可輕松勝任工業設計、仿真模擬、視頻編輯等等高強度工作重任。
對外,工業設計需要的不僅是整機設備性能,更加考驗操作系統的穩定兼容性。因此中科可控聯合國產操作系統領軍廠商中科方德,共同對國產主流工業設計軟件進行兼容性適配、整體性能調優。雙方共建優勢互補的研發體系,協同技術攻關,研制可高效運行國內外大型工業軟件的產品和一體化方案。
在內外兼修的持續努力下,"國產工業設計一體化解決方案"不負所期,應運而生。該方案基于中科可控桌面工作站終端,搭載最新發布的方德桌面操作系統5.0,聯合數碼大方、浩辰軟件、中望龍騰、山大華天、烜翊科技、杭州新迪數字工程系統等國產工業設計軟件伙伴共同打造。方案是上述廠商目標一致、軟硬協同、深度優化的結果,具有通用兼容、良好性能、安全穩定三大優勢,讓用戶體驗到更安全、更順暢、更穩定的國產工業設計平臺。
除了國產工業軟件,中科可控全系列工作站產品,通過搭載方德操作系統獨有的"鴛鴦火鍋平臺8.0"兼容應用平臺,還可兼容并高效運行國外主流的AutoCAD、Catia、UG、Rhino、ProE等大型商用仿真設計軟件,大型主流設計、視頻處理軟件,以及豐富的日常辦公應用軟件,廣泛適用于政府、能源、制造業、建筑、金融、廣電等各個行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助力行業數字化創新發展。
北京2022年5月6日 /美通社/ -- 一朵云,一座城。城市云的成長,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記憶,能引領城市生活的改變。云上成都13年的成長,讓數字化融入了成都人生活,用永不停歇的創新,讓蓉城的人間煙火更加欣欣向榮。
13年成長,云變革永不止步
13年前,成都云計算中心在成都市高新區正式投入運營,云上成都的建設自此正式啟幕。這是中國首家以企業投資、運營和管理,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建設,商業化運營的城市云計算中心,為成都智慧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中科曙光幫助成都政府構建起基礎資源服務平臺,面向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社會事業和企業管理提供高可靠的IaaS(基礎設施)服務。
13年的發展,充分證明了成都的城市云是一朵可成長、可進化的云。轄區內各級政府部門近300個政務服務項目的運行在成都政務云上,容器、云原生等創新技術的應用也處在國內城市云發展的領先水平。作為一座冉冉升起的新一線城市,城市云的發展成為成都勃勃生命力的一個鮮明的注腳。
13年的云建設和云變革,“智慧蓉城”已經頗具規模,城市云、大數據、5G、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有效擴寬城市管理幅度,增強應急安全感知能力,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預警,優化公共資源分配。數字化、智慧化手段破解“大城市病”,讓成都收獲了高水準的城市宜居性、包容性、安全性。
多項滿意度排名第一 打造真正宜居城市
在成都城市云的支持下,每個成都人收獲了高品質的數字化公眾服務。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情況通報》中,全國31個省(區、市)共110個監測城市,成都市公共服務質量總體滿意度第一位。其中,成都市在醫療服務、公共文化、公共體育、養老服務領域滿意度得分全國第一,在公共教育、生態環境、公共安全、政務服務領域滿意度得分位居前三。
取得這些成績,曙光助力建設的城市云功不可沒。在成都,輕松登錄微信小程序“天府蓉易辦”,一天內就能拿到所有開店手續;打開“天府市民云”,可以隨時查詢政務信息、在線辦事;企業有問題不用跑,政策“送上門”……在這背后,城市治理更精準、服務更高效,化解了市民頻繁往返、工作人員的奔走忙碌,讓企業得償所愿,帶給當地居民更多幸福感。
成都市也在云上構建了強大的業務系統,有效將海量的數據轉化成為政務服務。基于“一平臺、三中臺、五前端、兩保障”的“天府蓉易辦”政務服務平臺,橫向聯通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將政務數據匯聚,縱向貫通各區(市)縣相關業務系統。政府、企業和社會的643類35億條數據匯聚于云端,為成都數字化公眾服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底座。
在曙光構建的城市智算中心之上,成都的城市云將繼續不斷成長,書寫成都數字化生活的優美畫卷。
中科曙光副總裁兼曙光國際公司總裁李傳軍、漢陽區投資發展集團董事長馮振宇、澤塔云董事長查乾等出席并見證。
當前,算力已成為信息社會的核心生產力,而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驅動力,新技術、新業態、新場景和新模式正主動與算力進行深入的融合、共生。
簽約儀式上,澤塔云董事長查乾在致辭中表示,2022年"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算力網絡建設進入快速成長期,發展算力網絡,離不開超大型數據中心的支撐。當前,隨著國家信息化安全的戰略布局,澤塔云正在加快國產的"CPU+GPU"的雙算力云計算平臺產品研發。
同時,查乾強調,中科曙光作為核心信息基礎設施領軍企業,在計算、存儲、安全、數據中心等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淀和領先的市場份額,在未來國家算力網絡體系發展的道路上,很高興有中科曙光的助力,希望雙方在產品創新、解決方案、市場推廣等多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云計算領域生態發展。
中科曙光副總裁李傳軍對澤塔云的信任表示感謝。他說,中科曙光一直致力于為各行各業提供觸手可達的海量算力及服務,并以靈活調用的算力服務,為高校、企業及個人提供豐富的計算、AI、存儲等資源,助力用戶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創新發展。期待雙方聯合攻克重大技術難題,提供一體化服務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隨后,漢陽區投資發展集團董事長馮振宇表示,希望雙方以此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進一步推動雙方在多渠道、多領域、多層次合作登上新臺階,構筑全新的算力底座,為各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賦能,共同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最后,雙方來賓共同見證了戰略合作簽字儀式。未來,中科曙光與澤塔云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共同構建數字化算力新生態,讓"國產算力"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達夢數據總經理皮宇、高級副總經理付銓,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副總裁兼曙光國際公司總裁李傳軍等出席簽約儀式。
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拉開帷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一體化數據庫將成為“東數西算”最重要的核心基礎底座之一。而全國產數據庫一體機適用場景廣泛,將在金融、電力、通信及政企行業等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達夢數據總經理皮宇在會上表示,國產基礎軟件要堅持自主開發,生態建設是發展關鍵。中科曙光對服務器、存儲核心部件及整機研發等方面有良好的把控,希望雙方能將優勢緊密結合,打造雙方資源互融生態體系,發揮更高性能,滿足客戶方緊迫的數字化需求。
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對達夢數據40年來堅持做國產底層數據庫產品表示欽佩和贊賞。他表示,中科曙光亦是用心打磨核心技術和產品,在企業定位及愿景等方面與達夢高度一致。未來將以一體機為抓手,與達夢數據針對主流應用場景、主流行業,優化整體表現,打造聯合解決方案,針對潛在市場需求及機會點,進行前瞻性技術、課題創新共研,布局未來機會。
作為核心信息基礎設施領軍企業,中科曙光專注于核心技術研發,并致力于與行業內優秀的合作伙伴攜手,共同研發面向市場的關鍵核心產品,滿足用戶應用需求,共建應用生態,推動產業進步。
5G、AI、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必然帶來海量數據的規模化聚集,數十甚至數百PB的存儲系統,將成為業界常態。應對海量存儲壓力,分布式存儲技術將成為必然選擇,專業的分布式存儲廠商也將迎來廣闊的市場與發展機遇。
中科曙光是國內首家從事分布式存儲技術研究的廠商,經過十余年自主研發的積累,技術和產品位居國際領先水平;扎根本土市場,精耕海量數據應用領域,具備IO路徑級深度優化和快速個性化功能定制能力;擁有在區塊鏈、電信、交通、氣象環保等領域超大規模存儲系統研制和部署運維經驗。曙光不斷引領分布式存儲技術及市場的發展,推進相關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為數字經濟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IDC權威解讀 領航SDS市場增長
近日,權威機構IDC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軟件定義存儲(SDS)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軟件定義存儲(SDS)市場較去年同期實現51.7%增長。曙光以12.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在細分市場領域,曙光ParaStor以20.6%的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排名分布式文件存儲前兩位;曙光XStor1000以9%的市場份額躋身分布式塊存儲前三位。
2020年,曙光分布式存儲系統在通信、區塊鏈、交通、能源等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以單一存儲系統200PB、并發支撐超13,000計算節點的應用規模,再次引領行業突破存儲容量和性能極限。
突破重點市場 斬獲通信行業大單
從2020整體SDS市場來看,排名前五的行業仍然是政府、通信、教育、金融和廣媒。其中,通信以61.1%的增長比例排在第一位。近年來,分布式存儲技術在通信行業得到廣泛的推廣,在云化轉型、 IoT、5G等新興業務,虛擬化資源池、數據庫業務、傳統老舊存儲替換等場景下都有著大量的落地。
2020年6月,在有著業界“分布式存儲測試天花板”之稱的通信集采項目中,曙光分布式塊存儲XStor1000以遠超滿分線的亮眼成績斬獲億元大單;同年10月,曙光ParaStor又以兩個標段第一名的成績入圍該用戶分布式文件集采項目,中標份額超1.5億元。沉淀十余年,厚積薄發時。曙光分布式存儲以優異的性能、完善的功能、企業級的可靠性贏得了入場券,為進一步在通信行業的深耕奠定了基礎。
入局新興市場 曙光發力區塊鏈存儲
值得注意的是,IPFS首次出現在IDC新興應用領域的統計數據中。IPFS作為分布式存儲與區塊鏈的結合,正在進入飛速發展時期。
2020年,曙光存儲在深入理解區塊鏈存儲技術和特點的基礎之上,打造了一款智能高效的專屬存儲系統 -- ChainStor。基于多套數百PB級存儲系統研制、優化和智能化運維經驗,ChainStor在IO路徑粒度上進行了定向深度優化,關鍵性能指標可提升20倍以上,百PB系統小時級上線。
自問世以來,ChainStor已成為多家區塊鏈頭部企業的首選存儲方案,累計提供的存儲空間已超過1EB,不斷突破區塊鏈領域底層存儲的規模和性能上限。
今年3月,中科曙光與安邁云、樂訊科技共同簽署了“IPFS分布式存儲EB級投產”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構建EB級的區塊鏈存儲資源池,加速分布式存儲技術與產業融合,共同探索區塊鏈存儲生態健康發展的新模式。
MassStor排行第一 鑄就中國存儲砥柱
2021年初,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圖像科學與工程分會聯合天津市電子學會成立的“存儲評測聯合工作組”發布的首屆“中國海量存儲系統MassStor100排行榜”中,曙光海量存儲系統ParaStor以有效容量72.35PB的成績榮登榜首。
除此之外,曙光參與建設的中國氣象局信息中心、中原油田、雅典娜分布式存儲實驗室、北京中科寒武紀有限公司、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瑞金醫院等項目均榜上有名,展示了曙光存儲在氣象、人工智能、能源、區塊鏈、生物基因等領域的強大實力。
進入2021年,“新基建”的熱度不減,“數字化轉型”也將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曙光將繼續深化自身在存儲領域的研究,持續支持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信息化建設,為新基建筑基,為數字化轉型助力,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貢獻力量。
]]>眾多去年參加了首屆“先導杯”的實力選手也紛紛繼續報名今年的比賽,包括上屆特等獎獲得者 -- 北京大學香蕉牛奶戰隊(原榴蓮牛奶戰隊)、北京大學深度勢能戰隊、山東大學Underfitting戰隊,以及其他在首屆杯賽中大放異彩的實力戰隊和選手。
經過首屆大賽的積累和沉淀,第二屆“先導杯”進行了全面升級,從合作伙伴引入、賽題的設定、計算資源配置等多方面進一步升級,聚焦基礎算法、人工智能、應用三大領域,增設量子計算、智能交通檢測等主要課題。與此同時,中科曙光與百度公司還分別為大賽提供國際領先的算力平臺和應用實踐平臺,更好的幫助參賽者破除技術桎梏。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先導杯”獎金池也顯著提升,達到了近300萬元,這也是目前國內同類賽事的最高獎金規格。本屆大賽將持續至8月底結束,目前報名通道仍在火熱開放中,開發者們可隨時參與其中。
大獎賽官方網站:https://cas-pra.sugon.com/index.html
大獎賽官方微信公眾號:PRA-2020
更多曙光相關資訊,歡迎搜索微信公眾號“中科曙光/sugoncn”,關注曙光公司官方微信。
—完—
作為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市場領導者象限品牌,曙光一直致力于讓數據中心告別“高耗能,低效率”現狀,促進可持續發展。
節能降耗,曙光液冷出奇招
當前,全國數據中心行業正蓬勃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計2022年全國數據中心規模將達3200億元。而數據中心單機架功率規模便有望突破20KW-30KW,作為大家眼中的“電老虎”,傳統數據中心背上了高能耗的大鍋,面臨綠色發展的極大挑戰。曙光認為,降低散熱功耗、控制數據中心運營成本,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已成當務之急。
早在十年前,曙光就啟動“液冷”關鍵節能技術的研發,以應對傳統數據中心能耗挑戰。
曙光液冷技術歷經“冷板式液冷技術”、“浸沒液冷技術”和“浸沒相變液冷技術”三大發展階段,于2016年率先在全國開始浸沒式液冷服務器大規模應用的研發,2019年實現全球首個大規模浸沒相變液冷項目的商業化落地。截至目前,曙光擁有液冷核心專利近50項,部署的液冷服務器已達數萬臺,居國內市場份額之首。
而采用液冷技術的數據中心,其PUE低至1.04,相比風冷數據中心能效比提升超30%,單機柜功率密度達160kW,計算設備可靠性至少提升一個數量級。如果中國的計算中心、數據中心都采用此項技術,一年可節省電力400億度,相當于三峽大壩一年發電總量的1/3。同時,可節約使用成本,在建設、運維周期等方面也更加經濟、快速。
液冷技術是曙光突破數據中心節能瓶頸的“最佳捷徑”,將這股“綠色風暴”落地成型,是曙光作為高科技企業的必然使命。未來,數據中心的規模還會不斷增大,堅持綠色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持續碳減排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曙光任重道遠。
曙光是國內第一家專注海量存儲系統研制的廠商,2009年第一代全自研ParaStor分布式存儲系統誕生,奠定了構建海量數據存儲最佳解決方案的基石。同年,曙光為用戶構建了當時國內最大的16PB單一存儲系統。在1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曙光始終圍繞海量分布式存儲系統進行架構的深度優化甚至局部重構,以應對云、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帶來的海量數據新的挑戰。今天,曙光ParaStor在科研教育、氣象環保、生命科學、能源、區塊鏈等領域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海量存儲最佳實踐,完成了從單套系統23PB、56PB到百PB級別的自我技術超越,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基于多年技術積累以及多套百PB級別超大規模存儲系統研制和運維經驗,曙光公司認為,只有擁有如下核心技術研發實力,才能更好的應對各行業海量數據存儲的挑戰。
先進、創新的底層存儲技術基座
在基礎架構層面,傳統集中式存儲架構由于Scale-up擴展方式的局限性,無法對海量數據的容量與性能需求實現良好的支撐,天然適合此類場景分布式存儲架構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為了應對海量存儲的挑戰,曙光ParaStor除了采用分布式架構之外,還可靈活選擇對稱與非對稱部署兩種模式,以更具性價比的硬件構建成本,支撐千億級別文件、EB級存儲空間的擴展需要。
除了架構之外,決定存儲系統先進性的另一關鍵要素是底層數據管理技術。目前業界分布式存儲系統,大多采用ext4、xfs等開源文件系統進行底層磁盤管理,以降低代碼開發量,縮短產品研發周期。但這種間接的磁盤管理方式,無法更直接、高效地發揮磁盤性能。特別是在配置了數千甚至上萬塊磁盤的海量存儲系統中,單個磁盤的性能衰減會成指數級放大,最終影響存儲系統的整體性能和可靠性。為解決這個難題,曙光在ParaStor上創新性地開發了OBS本地對象管理系統。利用OBS可以精細化控制磁盤IO,使應用層的多個小隨機IO智能組合為大的順序IO,減少磁盤操作,使數據布局和負載更均衡,顯著提升多事務并發、IO異步處理等海量數據應用場景的系統性能。并為熱點數據加速、自動分層、重刪壓縮等進階數據管理服務的高效運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海量并發應用場景下的深度性能優化
海量數據應用場景下,應用IO模型復雜多樣、文件粒度差異很大,為了匹配不同應用對帶寬、IOPS、延時的個性化需求,要求存儲系統具備從磁盤管理、網絡層到協議層整個IO路徑上的深度優化能力。同時,隨著參與數據存儲和處理節點數量的增加,由此帶來的資源開銷也會攀升,同樣需要針對性的優化設計。
從建設成本角度考量,海量存儲系統仍以機械磁盤為主角。機械磁盤由于尋址方式的物理設計,在處理隨機小文件IO時會有先天的性能劣勢,單純依靠硬盤數量的增加無法應對海量小文件的性能挑戰。曙光ParaStor基于底層OBS管理系統實現與閃存介質的深度融合,使用少量閃存高效覆蓋熱點IO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小IO合并、元數據緩存、動態智能預讀等多種方式,顯著提升海量大、小文件混合應用場景的整體用戶性能體驗。
同時,曙光ParaStor通過高性能網絡Infiniband RDMA協議支持、專屬高性能POSIX客戶端等技術,針對具體的應用場景,單流帶寬可優化至18GB/s,在首屆中國海量存儲系統MassStor100排行榜中,一套裸容量為100PB的存儲系統,其系統聚合帶寬高達1TB/s,代表了業界最高水準。
隨著存儲系統規模的擴大,存儲客戶端對于CPU等資源的占用、數據網絡的負載和管理壓力也會增加,一旦某個節點由于上述原因出現阻塞,將對存儲系統的性能甚至可用性造成重大影響。曙光ParaStor分布式存儲系統,針對大規模集群的資源占用進行了多重細粒度的優化措施,保障了存儲系統性能的恒定發揮和數據訪問的可用性。
超大規模下的數據一致性和可靠性保障
在數據一致性保證層面,海量存儲系統必然伴隨著大量客戶端的并發訪問需求。通過軟件層面的高效調度,保障所有客戶端數據訪問的強一致性,避免對同一文件的并發讀寫對彼此數據的破壞,是一個成熟海量存儲系統的必備素質。ParaStor存儲在分布式鎖(Distributed Lock Management,DLM)的使用與優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不斷提升大規模分布式鎖獲取與釋放的性能與可用性,并增加了可重入、非阻塞等特性,有效保障高并發共享訪問場景的順序、秩序與效率,在氣象環保、能源地質等海量數據處理場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可靠性保障方面,硬件單點故障的防范只是海量存儲系統的初級需求,智能化故障預處理與高效無感知的系統自愈才能讓系統真正可靠穩定運行。以磁盤為例,對于磁盤的單點故障,我們可以通過成熟的多副本、糾刪碼、RAID等技術實現數據重構,對于中小規模存儲系統,磁盤故障屬于小概率事件,用戶只需要在某一段時間內對前端業務性能與重構性能做簡單取舍即可。但對于一個管理著上萬塊磁盤的百PB級海量存儲系統而言,意味著平均每天會有約2-5塊磁盤故障,存儲系統大部分時間內都處于業務與重構的資源爭用狀態。如果沒有妥善的處理方式,用戶每天都會面臨著要保障生產業務性能還是保障數據安全的靈魂拷問。曙光ParaStor存儲系統為大集群場景定向開發了內部資源動態調度管理算法,在充分發揮硬件處理能力的基礎上有效避免資源爭搶,同時通過多重技術顯著縮短故障數據重建時間,解決了性能與可靠性沖突這個海量存儲故障處理的主要矛盾。
智能化運維挑戰上千節點的管理
在運維管理方面,維護由數百甚至數千節點構成的海量存儲系統,僅靠傳統的管理方式顯然是不可行的,各節點間的信息實時同步開銷會成為存儲系統的不可承受之重。曙光ParaStor在集群通信管理模塊中,將節點按照不同角色抽象成多個管理分組,以分組為單位進行管理信令交互,增大了信息傳遞顆粒度以降低通信頻度,實現管理流量的去中心化錯峰交互,集群信息秒級同步,使系統中所有節點都能“統一思想,明確目標”,提升存儲系統的整體戰斗力。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正如常規軟件處理方式無法應對巨量數據集合的捕捉、管理與計算,而必須引入大數據等新型數據處理模式一樣,海量數據存儲在基礎架構、數據管理、性能優化、數據一致性、可靠性保障、運維管理等需求也需要全方位的定向深度優化才可能完美承載。曙光ParaStor在海量存儲領域持續深耕,正在為全國數千家用戶管理著超過10EB的核心數據,為云計算、軌道交通、氣象環保、基因測序、能源勘探等行業用戶的海量數據管理提供了堅實穩定的保障。放眼未來,曙光存儲將繼續總結與吸收海量數據存儲系統優化與運維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并在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線實時數據處理,以及與區塊鏈、AI、容器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等方面加強投入,為用戶提供更快速、更可靠、更智能、更便捷的一站式數據管理服務。
在與新Slogan同時發布的宣傳片中,中科曙光從技術、產品、質量、服務、信念5個維度詮釋新Slogan的精神內涵,表達了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堅守產業理想、致力于以先進產品和優質服務為用戶帶來價值的態度和追求。
新Slogan承載曙光夢想
當前,世界形勢風云變幻,疫情陰霾尚未驅散,而“新基建”正成為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橋頭堡,這使得為“新基建”筑基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產業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目前,中科曙光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領域,集軟硬件產品、解決方案、先進計算服務于一體,無疑將在“新基建”大潮中扮演積極角色。
這種積極恰如其分地蘊含在中科曙光新Slogan之中。“曙光很近,理想不遠”,“曙光”一語雙關,既代表曙光公司,又代表著希望和光明,“曙光很近”表達了曙光公司通過不懈追求極致的技術、產品、質量,為用戶提供全心服務時,技術突破、產業發展、社會進步的希望、光明也在不遠處。
“理想不遠”中的“理想”既代表曙光公司發展信息產業的技術理想和技術服務社會的情懷,也承載著曙光所服務的萬千用戶、合作伙伴對數字化時代的“未來夢想”。
“曙光很近,理想不遠”,表明曙光公司始終秉持技術服務社會的理想,以計算所想,跨越時代理想。
踐行曙光初心 創造更大價值
順應時代潮流,“曙光很近”,出身自中國科學院的中科曙光,經過20余年的技術淬煉和市場耕耘,締造了許多驕人成績。
技術方面,曙光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懷著攀登技術高峰的決心和毅力攻克技術難關。近年來,曙光參與制定多達19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充分顯示出曙光公司技術立業的本質。曙光以前瞻性的計算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健基石,助力實現產業進化的理想。
產品方面,曙光用匠人的精神,鑄就更高品質的產品,最終創下了曙光服務器高達99.999%的穩定性,至今曙光服務器系列產品已拿下6項世界第一。曙光通過穩定安全的IT基礎設施產品,承載高效易用的IT應用,幫助完成用戶業務創新增長的理想。
質量方面,“不交付一件質量不達標的產品及服務”是曙光二十年來的宗旨。曙光堅持追求產品品質,通過布局智能制造高端產業鏈,充分滿足行業應用創新產品升級需求,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理想達成。
服務方面,中科曙光始終秉承“客戶至上”的原則,通過全心的服務和一站式產品解決方案的提供,幫助用戶解決IT設施使用后顧之憂,讓其可以聚焦在自身業務應用上,使用戶安心前行的理想不遠。
信念方面,二十余年,為信息產業而奮斗是曙光人堅守的夢想。秉持技術服務社會的初心,曙光公司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攜手合作伙伴,實現從“彼此”的理想到“不分彼此”的理想,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曙光。
無論是行業的發展、產業的升級還是社會的進化,都需要從個人到集體堅持信念、堅韌追求理想,中科曙光愿貢獻力量,成為發展中的一塊基石。
曙光照亮未來
公司成立以來,從打造先進計算技術,到研制用戶認可、市場化程度高的產品,中科曙光的技術產業化之路走了20余年。這20多年,也是中科曙光拼博向前的寫照。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引擎作用不斷強化,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科曙光懷揣行業引領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理想,勇于技術創新,敢于挑戰行業難題,推動行業不斷發展,為客戶、合作伙伴、行業創造更大價值,共建更加美好的產業未來。
曙光很近,理想不遠。當這一束束“曙光”劃破夜空,黎明就在眼前,一個嶄新的數字化科技產業將煥發更為強勁的生命力。
更多曙光相關資訊,歡迎搜索微信公眾號“中科曙光/sugoncn”,關注曙光公司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