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4年9月20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健康福利及財富投資咨詢公司美世發布了2024-2025年度中國市場整體薪酬調研結果。其中,2024年中國市場的薪酬實際增長率為4.3%(不包括凍薪),相較去年同期預估的2024薪資增長,降低了0.7%。美世整體薪酬調研結果基于近4,000家中國參調企業的回復。根據調研結果,美世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薪資增長率(不包括凍薪)為4.4%。調研還顯示,2024年上半年員工主動離職率由去年同期的4.9%下降至3.9%。由于企業對于發展持相對謹慎的態度,人才市場活躍度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中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這一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難。根據今年的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市場的薪資增長水平呈現出穩中有降的趨勢。在全國及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企業應把握機遇,加強內功的修煉,從組織結構、獎酬體系、激勵體系、人才培養、效能提升、能力建設等多個維度強化自身實力,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勇于創新求變,實現效率與效益的雙重提升。"美世中國區資深合伙人曹燕萍女士表示。
從行業情況來看,中國的高科技行業和生命科學行業的薪酬增長率(不包含凍薪)略高于其他行業。根據2024美世整體薪酬調研,預計2025年這兩個行業的薪資漲幅(不包含凍薪)平均將達到4.8%。
按地區情況來看,根據2024美世整體薪酬調研,一線城市對于2025年的薪資增長預期(不包含凍薪)差異不大,在4.4%-4.6%之間。二線城市中,無錫、常州、天津、蘇州2025年薪資增長率(不包含凍薪)略高于全國數據,均為4.5%,南京和全國薪資增長持平。
根據美世《2024全球人才趨勢報告》顯示,近三分之一(31%)[1] 的中國員工留任的關鍵驅動力是薪資公平和就業保障,這促使中國的雇主們在未來一年內更多投入到薪酬公平制度建設、靈活性和福利保障等方面。同時根據報告顯示,48%的中國高管預計人工智能可以將生產力提升30%以上,未來員工隊伍的生產力提升將依賴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
數據來源:[1]. 2024美世《全球人才趨勢報告》中文版https://www.mercer.com.cn/insights/people-strategy/future-of-work/2024-global-talent-trends-report-cn/ |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后簡稱"評選")始于2016年,是由美世在中國率先發起的專注在職場健康領域的雇主品牌評選項目,每兩年一屆,面向所有在中國的企業雇主征集。本屆卓越健康雇主評選共有330家、來自20個不同行業的企業、總共28,120名員工參與了評選調研。評選深度融合參評企業為員工構建的健康管理體系以及員工個人健康風險狀況兩大核心維度的調研數據,發掘并表彰那些為員工打造全方位卓越健康環境與福祉條件的杰出雇主。
在提及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與市場上其他雇主品牌評選項目的區別時,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中國區總經理夏曉霏表示:"‘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的核心亮點在于我們深度聚焦于職場的健康與福祉這一領域。在當前這個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員工的健康與福祉已經躍升為企業戰略議程中的關鍵一環,它不僅是員工個人幸福感與滿意度的源泉,更是企業穩健前行、基業長青的堅定基石。"
新冠疫情促進了企業健康管理體系的加速構建與完善
根據調研報告顯示,自新冠疫情以來,企業對員工健康的關注與投入意愿持續呈現上升趨勢,體現了疫情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股驅動力,有效促進了企業健康管理體系的加速構建與完善。68%的參評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增加在員工健康與福利方面的投入,對比2022年(61%)增長了七個百分點。員工健康與福利預算占員工整體薪酬6%以上的企業占比達到了65%。
值得注意的是,83%的參評企業已構建起全面的員工健康戰略,這一比例彰顯了企業對于構建長效健康機制的決心。60%的企業成立了專門的健康管理委員會,以組織化形式確保健康政策的落地執行。43%的企業更是配備了專業的健康管理人員,為員工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的健康管理服務。
職場"夾心層"的雙重困境:心理承壓與財務隱憂
參與本次個人健康風險評估調研的職場員工中,平均年齡34.9歲,且其中62%已肩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職場人而言,除了慢性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持續困擾外,心理健康與財務健康的風險也日益凸顯;其中在養老財務規劃方面,近三分之一(32%)的員工對退休金儲備表達了深切憂慮,這一比例較2018年的27%上升了五個百分點;同時,另有三分之一(33%)的職場員工因子女教育金問題而憂心忡忡,這些數據顯示了職場員工對未來財務安全的更高期待與當前的不安。
職場健康期盼大數據與AI驅動的創變與突破
數智浪潮洶涌,職場健康管理同樣熱盼健康大數據與AI驅動的創變與突破。本次調研中,71%期盼著基于健康大數據的員工疾病風險分層管理方案;同時,58%的企業則將目光投向AI智能終端,期望通過智能設備輔助員工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改善員工的健康行為。
企業越來越注重基于健康數據的健康管理服務決策。在健康數據的使用方面,健康體檢與保險理賠數據的使用率持續高企,分別達到91%和85%。另有近三分之一(32%)的企業通過構建系統的職場心理風險測評體系,為員工提供基于數據實時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在以客觀調研數據作為評價指標以外,還會遴選出具有典范意義、創新引領、實效顯著且易于推廣的企業健康管理實踐案例,并精心提煉這些實踐中的先進健康管理理念與前沿健康福祉策略,通過廣泛分享與傳播,樹立標桿與典范,為業界提供寶貴的參考和借鑒,以此激發整個職場對于員工健康的關注與投入,促進構建更加健康導向、以人為本的職場文化,持續推動和引領中國職場健康發展的新風尚。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肩負著提升社會對于企業健康責任認知的使命,呼吁并激勵更多企業意識到:投資于員工的健康,不僅是對人性光輝的溫情守護,更是企業彰顯社會責任感、踐行可持續發展路徑的關鍵舉措。我們相信,通過這一評選活動的舉辦,能夠激發出一股強大的正能量,促使更多企業主動擁抱健康雇主的身份,整個職場生態共同攜手,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和諧、且充滿活力的職場,讓每一個工作場所都成為滋養員工成長、助力企業發展的沃土。"夏曉霏說到。
2024-2025年度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數據
歷經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五屆評選以來,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在中國雇主品牌評選領域獲得了業界廣泛的關注與認可,也收獲了極大的公信力和影響力。2024-2025年度的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共收到來自330家企業的報名參與,經過對調研數據與參評案例的綜合評定,最終69家企業從中脫穎而出,成功榮膺本屆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五大獎項類別的87個獎項,其中榮膺"卓越健康領袖"的企業25家;榮膺"卓越ESG實踐獎"的企業20家;榮膺"卓越健康創新獎"的企業22家;榮膺"卓越心晴守護獎"的企業10家;以及榮膺"卓越女性關愛獎"的企業10家;參與本次評選員工個人健康風險評估問卷的員工數量為28,120人。
2024-2025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獲獎企業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按公司英文名稱首字母排序)
卓越健康領袖
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拜耳中國 |
博格華納中國 |
卡博特 |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日健中外制藥有限公司 |
思科中國 |
大陸集團 |
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 |
偉創力中國 |
葛蘭素史克 |
伊利集團 |
通力電梯有限公司 |
美敦力 |
賽諾菲 |
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 |
舍弗勒中國區 |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
香格里拉集團 |
斯凱奇中國 |
太古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 |
特斯拉中國 |
北京環球度假區 |
芬歐匯川集團(中國) |
卓越ESG實踐獎
愛德萬測試中國 |
拜耳中國 |
博祿 |
碧然德凈水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
卡博特 |
思科中國 |
伊頓中國 |
溢達集團 |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 |
吉利德科學 |
艾昆緯 |
萬豪國際 |
萬物云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
米高蒲志集團 |
賽諾菲 |
舍弗勒中國區 |
中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英格索蘭中國 |
北京環球度假區 |
卓越心晴守護獎
偉創力中國 |
格蘭富(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匯豐環球與科技 |
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林德(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瑪氏中國 |
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
特斯拉中國 |
緯湃科技 |
卓越健康創新獎
A.O.史密斯(中國) |
安富利中國 |
百加得洋酒貿易有限公司 |
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 |
博世中國 |
日健中外制藥有限公司 |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溢達集團 |
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 |
富達中國 |
葛蘭素史克 |
赫力昂中國 |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 |
江門市優美科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
強生中國 |
廣東景興健康護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通力電梯有限公司 |
露露樂蒙中國 |
麥格納中國 |
美敦力 |
參天投資(中國)有限公司 |
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 |
卓越女性關愛獎
愛齊科技 |
博格華納中國 |
Cadence |
Coherent高意 |
康寧中國 |
戴爾科技集團 |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 |
漢高中國 |
聯想集團 |
太古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 |
]]>
上海2024年6月24日 /美通社/ -- 威達信集團公司(紐交所代碼:MMC)旗下的全球知名人力資源及健康福利咨詢機構美世日前發布了2024年度城市生活成本調研結果。此排名旨在向跨國組織機構提供調研洞見,幫助他們規劃國際人才薪酬戰略。
香港和新加坡今年再次成為了全球生活成本第一和第二昂貴的國際雇員派遣城市。瑞士的蘇黎世、日內瓦和巴塞爾也同時位列全球前五個最昂貴城市。中國其他城市中排名最高的分別是上海和北京,分列第23位和第25位,較去年有所滑落。
“生活成本的變化會對企業的全球化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美世全球合伙人兼人才派遣業務負責人Yvonne Traber表示。“企業必須及時了解生活成本變化趨勢,以更新迭代人才吸引及保留的策略,靈活的掌控人才的需求和成本,有效地制定國際人才戰略。”
全球許多城市的住房成本上漲使得雇主在人才派遣方面遇到一些挑戰。波動不定的通脹趨勢也削弱了國際派遣員工的購買力,并對他們的薪酬方案施加了額外壓力。這些因素加大了企業吸引和保留頂級人才的難度,并可能造成高昂的薪酬福利指出,人才流動性受限以及運營成本增加。
“由于購買力和收入下降,派駐員工的生活質量可能會受到影響。為了更好的應對這些挑戰,企業和組織應當為國際人才提供與時俱進的薪酬福利方案和人性化的支持服務,同時定期了解員工的需求和反饋、進行開放溝通都有助于及時解決問題,找到既符合組織利益又適合員工的解決方案,”美世全球合伙人兼中國人才業務總經理陸正浩補充道。
中國各個城市的生活成本水平排名延續了2023年的下降趨勢。除了京滬兩地,其他中國大陸城市,如深圳(34)、廣州(71)、青島(93)、南京(105)等的排名下降了14至38位不等。重慶(134)、西安(139)和武漢(147)在中國所參與排名的地區中排名較為靠后。
影響中國生活成本的因素包括通貨膨脹、住房成本、食品價格、收入差距、貨幣匯率和政府政策。2024年中國經濟經歷了顯著的增長和轉型。根據4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96299億元,同比增長5.3%,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而一季度全國城鎮失業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1]
當前中國通貨膨脹率一直比較溫和,而住房成本則會因城市化和人口增長而上升。食品價格會隨著供求動態而波動。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會影響生活成本,而匯率則影響進口商品的價格。
亞洲地區擁有全球兩個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香港和新加坡由于土地面積有限,導致住房供應量有限,從而導致住房成本成為居民和外籍人士的主要支出之一。作為重要的經濟樞紐,這兩個城市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進一步推高了商品和服務的成本。作為一個地區,亞洲正經歷著積極和消極的混合趨勢。通貨膨脹、燃料和食品價格以及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著整個地區不同的生活成本標準。
東南亞城市也是中國企業近年來的出海熱門地區,部分城市今年的排名也有所下降,比如曼谷(129)、河內(172)、胡志明市(178)以及吉隆坡(200)等。美世亞洲人才派遣業務負責人馬雅琴表示:“除了住房和商品成本上升之外,香港和新加坡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醫療保健和教育體系,生活水平較高。雖然由于貨幣貶值、輕微通脹以及部分市場的住房價格變動,許多其他亞洲城市的排名有所下降,但整個亞洲地區正走在經濟復蘇的道路上。為了保持外派人員的購買力和生活水平,許多組織都對其派遣津貼進行了審查,并將住房預算審查周期從每年一次改為每半年或每季度一次。”
歐洲有五個城市躋身全球前十最貴城市,其中包括四座瑞士城市和倫敦,倫敦的綜合排名躍升九位,位列第八。雖然歐洲各城市的生活成本各不相同,但歐洲中央銀行預測歐元區的年通貨膨脹率將繼續下降,這意味著隨著歐洲經濟從近期的挫折中復蘇,生活成本將趨于穩定。
美國當前的生活成本水平則居高不下,排名包含的所有美國城市均位居前100名。其中有7個城市位于前20名,排名最高的分別是紐約市(7)和洛杉磯(10)。加拿大城市在北美地區的排名較低,因為其經濟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韌性。排名最高的是多倫多(92),其次是溫哥華(101)。與2023年相比,北美地區排名變化最大的是墨西哥城(33,上升46位)和蒙特雷(115,上升40位)。
2024城市生活成本排名
排名 |
城市 |
國家/地區 |
1 |
香港 |
中國 |
2 |
新加坡 |
新加坡 |
3 |
蘇黎世 |
瑞士 |
4 |
日內瓦 |
瑞士 |
5 |
巴塞爾 |
瑞士 |
6 |
伯爾尼 |
瑞士 |
7 |
紐約市 |
美國 |
8 |
倫敦 |
英國 |
9 |
拿騷 |
巴哈馬 |
10 |
洛杉磯 |
美國 |
數據來源:
[1].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2024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4/content_6945616.htm
關于2024生活成本排名
美世生活成本排名包含了分布于五大洲的227個城市,并在每個城市計算并對比了超過200種類目的商品及服務成本,包括住房、交通、食品、服裝、家居用品和娛樂活動。調研數據收集的目的是為企業和組織雇主提供設計高效透明的國際派遣員工薪酬方案所需的所有關鍵信息。
美世生活成本和住房租金價格對比的數據來源于2024年3月所進行的一次市場調查,并以當時的匯率以及美世根據其全球生活成本調查而得出的一籃子商品及服務國際價格作為計算基準。調研以美國紐約市作為基準城市進行對比,匯率變化則是相對于美元來計算。
通貨膨脹通常被定義為價格從T時刻到T+1時刻的變化,在商品的包裝尺寸和特性方面使用完全相同的規格。因此,在美世的生活成本調查中,美世所引用的通脹數據旨在表明過去6個月或12個月該指數以當地貨幣計算的波動情況,而不考慮母國和所在國之間的匯率波動。
關于美世
美世相信通過重新定義職場、重塑退休及投資成果以及釋放真正的健康和福利,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美世在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運營,擁有近25,000名員工,分布于43個國家和地區。美世是威達信(Marsh & McLennan,紐交所代碼:MMC)的全資子公司。威達信是一家全球性的提供風險、戰略與人力資源相關專業服務的國際集團公司,在全球擁有85,000名員工,年收入逾200億美元。通過其在各自業內領先的子公司達信(Marsh)、佳達(Guy Carpenter)、和奧緯(Oliver Wyman),威達信幫助客戶去應對日益變化和復雜的商業環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請訪問www.mercer.com.cn,或關注美世中國官方微信“美世Mercer”(微信號:MercerChina)。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被視為提升生產力的關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為員工隊伍的生產力提升帶來了希望。報告顯示,有48%的中國高管預計人工智能可以將生產力提升30%以上。然而,要想真正通過人工智能釋放員工潛力,人機協作也應作為關注的重點。研究發現,只有不到三分之一(28%)的中國人力資源主管對組織在人機協作方面取得成功充滿信心,而82%的受訪中國高管為公司人才的適應能力感到擔憂。
"雖然大家都普遍預期生成式人工智能會帶來生產力的大幅提升,但是除非企業從根本上去審視當前的工作方式,并針對機器增強的未來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和崗位,否則企業就無法最大化地發揮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潛力。"美世全球合伙人,人才業務中國區副總經理陸正浩表示。
該報告還顯示,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員工最關心的另一件事是,公司在AI或自動化發展起來之后,是否會對他們提供相應的培訓,45%的受訪中國員工認為,其所在的公司會給他們足夠的培訓,來幫助他們去適應AI所帶來的變化。而根據調研結果來看,近五分之三(56%)的中國企業高管認為科技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他們的企業對員工進行再培訓的速度,而只有不到一半(42%)的中國企業高管認為憑借當前的人才模式足以滿足今年的需求。為了滿足組織和員工的預期,94%的中國企業正在計劃今年對部分人力資源職能進行重新設計,專注于打破"孤島"模式并引領數字化工作方式。
美世亞洲區總裁Peta Latimer表示,"從全球市場看,有一些趨勢是具有共性的。但相比其他市場,‘以人為本'的生產力提升對中國具有更大重要性,有望帶來蛙跳式或者大幅度跨越式的發展。盡管中國的勞動力總量有所縮減,但勞動力人群依然非常龐大,對數字化技能的精通程度也很高。因此,如果能夠做好兩件事情,即技能升級和‘以人為本'的生產力提升,將會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和發展。"
提升員工信任,加強員工體驗是重中之重
隨著企業朝著人性化的方向發展,信任已經成為一種具有巨大價值的無形資產。然而,當全球員工愈發注重信任和平等,他們在疫情期間對于雇主建立起來的信任卻已在逐漸減弱。同時,近一半的員工表示,他們希望為一家能讓自己引以為豪的企業工作,而一些企業正在通過優先開展可持續發展工作和貫徹 "良好工作 "原則來應對這一需求。
人力資源專業人士在為所有人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三分之二(62%)的中國人力資源專業人士把如何提升員工體驗以留住優秀人才作為今年的最優先事項之一。調研顯示,員工愈發注重信任和平等,47%的中國員工認為企業"沒有兌現承諾"會削弱他們的信任度,其他影響因素還有"頻繁的組織變化"、"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及"沒有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今年的調研中,近三分之一(31%)的中國員工留任的關鍵驅動力是薪資公平和就業保障,緊隨其后的是彈性工作政策及積極的企業文化,這將促使中國的雇主們在未來一年內需要更多投入到薪酬公平制度建設、靈活性和福利保障等方面。
韌性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一大要素
近年來,全球企業對于風險控制的投入得到了回報。全球64%的企業高管表示他們的業務可以承受不可預見的挑戰,與兩年前的40%相比有所上升。短期風險,比如通脹的影響,對企業高管的三年計劃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長期風險,如網絡風險和氣候問題,則并未能得到應有的關注。
加強個人的韌性和加強企業的韌性同等重要,80%的中國員工擔心他們今年會因經濟壓力(47%)、工作量過大(39%)、疲憊(37%)而產生職業倦怠。而重新設計工作,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對于管理此類風險尤為重要。
點擊這里了解更多內容并下載今年的研究報告。
]]>上海2024年4月9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保險經紀和風險管理專家及威達信(Marsh McLennan)的旗下公司達信(Marsh)宣布,其與亞馬遜攜手打造的亞馬遜賣家商業綜合責任險數字化投保平臺——達信-亞馬遜保險中心已于近日上線。作為亞馬遜賣家線上投保的專用指定平臺,達信-亞馬遜保險中心以達信創新的數字技術整合六家中國領先保險機構資源,為亞馬遜賣家購置商業綜合險提供簡單便捷、高性價比且專業可靠的一站式投保解決方案,護航中國電商賣家從容探索商業機遇。
處在多元化的國際市場環境之中,中國電商賣家不僅要妥善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費者關系,還需要嚴格遵守各地的合規要求與監管體系。面對不同的消費習慣和法律監管體系的市場時,賣家需要更加注意潛在風險,例如消費者糾紛可能涉及到高昂的訴訟費用。如何合理應對并轉嫁這些潛在風險將是電商企業保持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購置商業責任保險是電商領域中備受賣家和電商平臺青睞的有效避險策略。自2021年起,亞馬遜要求每月銷售額達到10,000美元的第三方賣家購買符合要求的商業綜合責任險,以更好地保障消費者和賣家的權益。為了幫助中國電商賣家選擇更符合自身經營需求的高性價比保險方案,同時避免因虛假保單欺詐造成的損失,達信聯手亞馬遜以及六家中國領先保險機構——華泰保險、中國大地保險、太平洋保險、中國人民保險、史帶財險和中國平安保險,推出為本地用戶體驗量身定制的達信-亞馬遜保險中心,一站式輕松實現亞馬遜賣家的商業綜合責任險的在線投保、自動獲取核保報價、保費支付及保險憑證與保單出具。用戶能夠在達信-亞馬遜保險中心的同一頁面上獲取六家保險機構的報價從而進行比對,并可直接進入到投保流程。作為亞馬遜專用指定的投保平臺,通過該平臺投保的中國賣家能夠更快通過審批流程,更無需擔心保險機構的信譽問題,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專注于實現業務增長。
達信(中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的集合與團購業務部負責人、高級副總裁萬紅平先生表示:"全球電商市場規模空前,與此同時賣家也將面臨不斷增長的潛在商業風險。我們很高興能與亞馬遜及經平臺認證的六家保險機構強強聯手,發揮我們在商業保險和數字化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為中國電商賣家提供量身定制與專業便捷的一站式線上投保解決方案,助力他們從容開拓市場,創造更多價值。"
達信將繼續結合自身深厚的保險經紀和專業的風險咨詢經驗,在電商保險領域不斷實現創新突破,積極攜手行業合作伙伴,為中國電商企業提供多元、便捷、有保障的解決方案,助力他們進一步開拓市場,創造更多可能性。
]]>上海2024年3月4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保險經紀和風險管理專家達信(Marsh)宣布,達信已獲得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的批準,設立上海再保險分公司,并在上海國際再保險交易中心掛牌成立。
該分公司坐落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充分依托上海以及臨港新片區創新的業務基礎設施,實現國內承保能力積極參與到國際再保險市場的競爭中,促進中國的再保險業與全球市場的無縫融合。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法定保險要求的不斷變化,中國各行各業對保險和再保險的需求不斷增加。達信上海再保險分公司是達信中國的子公司,后者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資保險經紀公司,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中國運營。2011年,達信中國就成立了專營再保險的部門,為客戶提供來自中國市場的承保能力。
達信中國總經理李銘先生表示:"作為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達信根植中國40余年,為中國保險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國際化發揮了關鍵作用。未來,我們將助力中國再保險業務走向國際化,促進上海和臨港新區再保險行業的發展,造福我們的客戶。
關于達信(Marsh)
達信(Marsh)是全球領先的保險經紀和風險咨詢公司,在130多個國家擁有45,000多名員工,致力于向全球商業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數據驅動型風險解決方案和咨詢建議服務。達信是Marsh McLennan(紐交所代碼:MMC)的旗下公司,后者是一家全球性專業服務公司,向客戶提供風險、戰略和人力資源服務,年收入230億美元,通過旗下四家處于市場領先地位的子公司幫助客戶在變化多端和日趨復雜的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除達信以外,Marsh McLennan還是佳達、美世和奧緯的母公司。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marsh.com,或者在微信公眾號搜索MarshChina關注達信微信公眾平臺。
]]>上海2024年1月16日 /美通社/ -- 近日,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以下簡稱 "MMB")和國際 WELL 建筑研究院(以下簡稱"IWBI") 及Delos中國在北京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合作旨在共同推動企業健康工作場所的構建,提升職場員工健康與福祉,幫助企業雇主構筑一個更加綠色、健康、可持續的職場,助力企業提升組織的ESG績效表現。美世達信員工福利將助推WELL健康建筑標準在職場端的普及,以期通過持續打造健康怡人的工作環境,幫助企業提升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和留任能力,構筑強大的人才引力場。
由IWBI創辦并管理的WELL健康建筑標準是全球范圍內專注于人類健康與福祉的領先建筑認證體系,認證標準中涵蓋了空氣、水、營養、光線、健康、材料、舒適和精神等影響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建筑環境特征,通過設定科學、合理、人性化的標準,WELL健康建筑標準旨在為人們創造更加健康、舒適、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間。
員工健康福祉不僅關乎到員工個人,更關系到員工的家庭、社區和社會的整體健康。對于員工健康與福祉的關注,不僅是企業履行雇主責任的體現,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同時,人的健康與福祉也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一脈相承。WELL健康建筑標準與多個ESG評級體系緊密相連,為企業提供了改善員工健康福祉的路徑,也是諸多ESG評級機構關注的焦點。
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亞洲區總經理虞煒表示:
"優化工作場所、提升員工健康福祉、制定多元和包容性的福利政策,不僅有助于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更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實現ESG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為員工打造一個健康的工作場所,構筑一個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愛的企業文化,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會助力企業的ESG評級表現,幫助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獲得更多認可和支持。"
IWBI兼Delos中國區高級副總裁施璇對本次合作寄予厚望,她表示:
"美世達信員工福利是深耕職場健康與福利領域的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和行業的領導者,通過與美世達信員工福利的合作,不僅能讓更多的職場員工受益于WELL標準和認證,同時也能推動更多的企業實現健康工作場所的構建,進而助推整個社會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中國區總經理夏曉霏就本次戰略合作指出:
"真正健康的職場由健康的物理工作場所和身、心、靈全面健康的員工共同構成。IWBI與Delos所倡導和奉行的健康建筑理念,與美世長期以來所推崇和踐行的員工全面健康理念——涵蓋身體、心理、財務和社交等多個維度——不謀而合。本次三方的合作將為職場注入更多的健康與活力,讓更多職場員工及其家人從中獲益"。
Delos中國區副總裁林晗也對本次戰略合作充滿信心:
"WELL 生態體系以WELL健康建筑標準為基礎,積極倡導低碳、健康的核心理念,并借助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為職場提供全面、創新的健康福祉解決方案。通過與美世的合作,我們相信將能夠為職場員工打造更加舒適、健康的工作環境和辦公體驗。"
]]>上海2023年12月26日 /美通社/ -- 威達信集團(紐交所代碼:MMC)旗下子公司的美世日前公布了2023年全球城市生活質量排名。該排名主要評估派遣員工及其家屬在派駐城市的日常生活質量水平情況。美世是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員工福利及投資咨詢公司,致力于重新定義職場、重塑退休和投資方案,尋求真正能促進員工健康和福祉的方法。
在2023年的城市生活質量排名中,維也納繼續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蘇黎世,排名第二。奧克蘭和哥本哈根分別位居第三和第四位。日內瓦排名躍居第五位,進一步凸顯了瑞士在提供高質量生活環境方面的聲譽。
"根據美世的數據顯示,生活質量高的國家都會為其公民和國際派遣人員提供優質的醫療、教育、基礎設施、住房以及社會服務,"美世全球合伙人陸正浩說道。
在全球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都市中,巴黎(總排名第32)、紐約(總排名第40)和倫敦(總排名第45)都排在城市生活質量排名的前20%。盡管這些大都市是國際派遣員工向往的工作地點,但它們往往存在一些基礎設施方面的挑戰。
"當前的全球格局受到地緣政治動蕩、自然災害和其他經濟挑戰的影響,這些因素都對城市及其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很多員工正在重新考慮他們的優先選擇,并重新審視生活和工作地環境對他們及其家庭生活質量的影響。" 陸正浩補充說。
"對于許多雇主和他們的員工來說,在考慮國際派遣任務時,明晰這些因素能夠幫助他們做出明智的決策。"
為幫助雇主了解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信息,美世對全球城市的環保水平進行了排名。鑒于最近一系列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舉措,堪培拉、奧斯陸、阿德萊德、赫爾辛基和渥太華都在此排名中名列前茅。這些舉措包含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空氣污染,改善供水和水質。
全球概況
在歐洲,維也納以其悠久的歷史、華麗的建筑和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而聞名,因而成為全球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蘇黎世因其政治穩定、整潔的環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排名第二。
溫哥華(總排名第8)是今年北美排名最高的城市,它為居民提供了獨特的戶外休閑活動和國際化的生活方式,城市的整體生活質量也因此得到了提高。舊金山(總排名第37)以其完善的基礎設施、宜人的氣候和良好的空氣質量排名美國第一。蒙得維的亞(總排名第89)是拉丁美洲排名最高的城市。
阿聯酋的迪拜(總排名第79)和阿布扎比(總排名第84位)是中東地區排名最靠前的城市,這兩個城市都以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多樣化的外籍人士社區而聞名。緊隨其后的是非洲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路易港(總排名第88)。
在亞洲城市中,環境整潔安全,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加坡排名第一,全球總排名第29位。太平洋地區排名最高的城市是奧克蘭(總排名第3),因其擁有強大的醫療系統與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
2023年全球城市生活質量排名
排名 |
城市 |
所在國 |
1 |
維也納 |
奧地利 |
2 |
蘇黎世 |
瑞士 |
3 |
奧克蘭 |
新西蘭 |
4 |
哥本哈根 |
丹麥 |
5 |
日內瓦 |
瑞士 |
6 |
法蘭克福 |
德國 |
7 |
慕尼黑 |
德國 |
8 |
溫哥華 |
加拿大 |
9 |
悉尼 |
澳大利亞 |
10 |
杜塞爾多夫 |
德國 |
關于2023年全球城市生活質量排名
美世的全球城市生活質量調查對全球450多個城市的生活條件進行評估,以幫助企業計算具有公平性和一致性的外派津貼。我們根據39項因素對城市的生活條件進行分析,這些因素被劃分為10個類別,分別是:政治和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醫療和健康因素、學校和教育、公共服務和交通、娛樂、消費品、住房以及自然環境。
我們在2023年9月至11月期間對2023年全球城市生活質量排名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并將定期更新以反映不斷變化的環境。并且我們將對評估進行修訂,以反映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環境發展。本次排名中,所有指數的計算都以紐約為基準城市,原因在于其對國際外派人員的吸引力和受歡迎程度,以及它在39項因素中均得分較高。
通過生活質量報告獲得的信息和數據僅供參考,供跨國企業、政府機構和市政當局使用。這些信息并不是為了作為外國投資或旅游的基礎而設計或意圖使用的。在任何情況下,美世均不對基于使用本報告所獲得的結果、信息或數據而做出的任何決策或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責任。雖然本報告是根據被認為是可靠和準確的來源、信息和系統編制的,但它們是在"現狀"的基礎上提供的。美世對用于編制報告的資源/數據的有效性/準確性(或其他方面)不承擔任何責任/義務。美世及其關聯公司對報告不作任何陳述或保證,并不承擔任何形式的所有明示、默示和法定保證,包括質量、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適銷性和適用于特定目的的陳述和默示保證。
關于美世
美世通過重新定義職場、重塑退休及投資結果來釋放真正的健康和福利,致力于打造更美好的未來。美世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運營,擁有逾25,000名員工,分布于43個國家和地區。美世是威達信集團(Marsh McLennan,紐交所代碼:MMC)的全資子公司。威達信集團是一家全球性的提供風險、戰略與人力資本相關專業服務的國際集團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85,000名員工,年收入逾200億美元。威達信集團同時也是達信(Marsh)、佳達(Guy Carpenter)、和奧緯(Oliver Wyman)的母公司。威達信協助客戶應對日益變化和復雜的商業環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請訪問美世中國官網。關注美世中國公眾號:MercerChina.
]]>上海2023年11月21日 /美通社/ -- 日前,全球知名的風險管理咨詢和保險經紀集團公司——威達信集團旗下美世中國、達信中國和奧緯咨詢聯合舉辦了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出海論壇,并發布了《2023中國汽車行業出海白皮書》。圍繞中國汽車行業,白皮書就出海戰略、人才布局、ESG挑戰以及風險管理四個話題進行了探討。
白皮書指出,從宏觀經濟情況看,中國經濟的微增長態勢、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未來世界政經環境不確定性,會對中國汽車行業產生直接且深遠的影響。到2023年,中國已成為了全球出口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新能源概念是其背后的主要驅動因素。未來,中國、歐洲和美國仍將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市場,其中中國市場乘用車銷量預計在2030年突破2600萬輛。從競爭格局看,"價格戰"將在未來3-5年中持續,并加劇汽車行業的整合。
對此,奧緯咨詢提出基底條件、硬實力、軟實力和生態競合四大層級的9個核心能力,能夠提升主流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綜合競爭潛力。在制定出海戰略時,車企應秉承自身戰略定位,立足出海發展意圖和價值主張,考量海外市場的戰略重要性和特質,并且充分評估潛在的出海風險。同時,車企可圍繞宏觀環境與形勢、目的地市場潛力及目的地競爭情況三大維度,評估與篩選目標市場。
就人才布局的話題,白皮書數據顯示,70%的企業出海人數不減反增,被派往海外的人才主要包括銷售人才、中層管理人才和生產技術型人才,并且今年派往東南亞的人數大幅增長,這將與中國車企未來海外人才布局息息相關。另外在派駐海外的類型中,今年84%的企業都出現了長期派遣,意味著中國車企正在逐漸趨于"母體出海",趨向于打造海外研銷一體化集團。此外,白皮書還指出,合規風險管理、人才吸引保留、跨文化差異和國際人才池的建立和管理是四大對車企業務出海和人才管理融合帶來的挑戰。涉及到人才的全球化管理,應該遵從效率、成本、競爭力、公平性和員工滿意度這五項原則。
白皮書提到,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ESG)所代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中國車企出海需要面臨的挑戰之一,ESG的各項指標應該成為中國車企海外發展的動力,而不是枷鎖,因此需要做全面的準備。其中,關心員工健康與福祉是企業實現ESG戰略目標中的S(social)的重要一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ESG的要求和標準各不相同,在進入新市場之前,中國企業應該了解當地的ESG要求和法規,并確保企業的業務和行為符合當地的標準。據統計,在跨國業務過程中,中國企業主要面臨的ESG風險包括商業腐敗、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勞工權益、貿易規則、財務稅收、知識產權、數據保護、金融規則等。
最后,中國車企出海還要面對來自政治、經濟、技術等多個領域的海外投資風險,其風險點可能存在于供應鏈、倉儲、物流、產品安全、召回費用,甚至董事及高管在決策中可能需要承擔的個人風險,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而對于出海企業,不僅要預判風險,還需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及稅務情況,在合理合規的情況下,依靠保險和合同,對海外資產進行充分的保護,實現降本增效。總之,了解法規,預判風險,做好風險控制或轉移,是中國車企出海過程中做好風險管理的核心思想。
威達信集團中國區總裁、美世中國區總經理李兆琦表示:"全球汽車行業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中國車企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這給中國企業出海帶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成功的出海之路離不開前瞻性的戰略、優秀的人才隊伍、高效的組織管控,以及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和手段。威達信中國擁有在戰略、人力資源和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希望幫助中國汽車行業在走出去的征途中縱橫四海、行穩致遠。"
]]>上海2023年11月15日 /美通社/ -- 美世與CFA協會聯合發布了第15期年度《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Mercer CFA Global Pension Index)。荷蘭重回榜首,冰島和丹麥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中國大陸養老金體系指數總分從2022年的54.5分上升至2023年的55.3分,排名上升一位。
從全球來看,荷蘭養老金制度的得分最高(85分),緊隨其后的是冰島(83.5分)和丹麥(81.3分);阿根廷得分最低(42.3分)。荷蘭的養老體系目前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并從整體福利架構轉向更加依賴于個人繳費確定型的模式,但是該體系本身基礎較好,能提供很高的退休福利。
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使用充足性、可持續性和完整性三個分類指數的加權平均值。在分類指數方面,亞洲養老金制度充足性和可持續性指數得分最高的是新加坡(分別為79.8分和71.6分),完整性指數得分最高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87.6分)。
"從長期來看,生育率持續下降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形勢和養老金制度造成了壓力,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性指數得分也因此受到了負面影響。"威達信集團中國區總裁、美世中國區總經理李兆琦表示:"但是,由于在過去五年中實施了養老金改革,包括中國大陸、泰國、新加坡和日本在內的幾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養老金制度均得到改善。"
"全球多個市場,尤其是成熟市場的人口平均年齡持續上升,"CFA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garet Franklin表示:"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帶來了新的市場動態,導致養老金計劃面臨重大挑戰。 我們還看到了全球化分化帶來的影響。而這些還只是養老金制度所面臨的復雜挑戰中的冰山一角,這些挑戰將對退休人員產生重大影響。"
"由于養老金制度與個人退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個人需要在養老制度中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投資專業人士,我們需要幫助大家為此做好充分準備。每年發布的《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旨在提醒大家,要使養老金計劃發揮最大作用并為退休人員提供長期財務保障,各個國家和地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世中國區副總裁、財富和投資業務總經理溫易明表示:"2023年中國評分依然維持在C等級,綜合得分為55.3,比2022年54.5分有所上升,主要由于三支柱推出導致完整性分項指數得分提升。三支柱的推出是中國養老體系的一大突破,我們期待其在養老保障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們認為,通過打通二三支柱個人賬戶、向參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項、為貧困老人提供更高水平的養老支持、擴大一支柱的覆蓋面、逐步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等措施,中國養老金體系的綜合指數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間。"
人工智能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及其為成員帶來的好處
除了回顧全球領先的養老金制度外,本報告還分析了人工智能(AI)在改善養老金和社會保障體系以及為人民提供更高質量退休生活方面所具有的潛力。
"人工智能在投資管理人的運營和決策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有助于達成更高效且論證更充分的決策,而這有望為養老金計劃的參與人員帶來更高的實際投資收益,"美世高級合伙人、報告第一作者David Knox博士評論道。"人工智能也有望提高成員的參與度,并幫助個人做出長遠的財務規劃和決策。兩者均有助于提高退休收入。"
同時,本報告明確指出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會帶來一些風險(包括建模挑戰、道德擔憂以及對數據隱私和網絡安全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建立這些系統時,務必確保人工智能模型受到嚴格的管控并確定清晰的責任,以避免出現偏差和不當反響。保障措施對于養老金計劃保持其成員的長期信任至關重要。
David Knox博士還表示:"人工智能本身并非完美解決方案,人類管控始終不能缺位。盡管存在風險,但人工智能仍然有望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而這正是所有養老金制度均應致力實現的目標。"
"CFA協會一直堅持認為相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應被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投資行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時也應當如此。當我們學習如何將人工智能與流程整合時,我們必須從法規和道德的角度考慮每個決策。這樣,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最終將使整個行業收益。"CFA協會中國區總經理張一表示。
2023年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
體系 |
綜合評級 |
總分 |
充足性 |
可持續性 |
完整性 |
荷蘭 |
A |
85.0 |
85.6 |
82.4 |
87.7 |
冰島 |
A |
83.5 |
85.5 |
83.8 |
80.0 |
丹麥 |
A |
81.3 |
82.5 |
82.5 |
77.8 |
以色列 |
A |
80.8 |
77.0 |
82.7 |
84.4 |
澳大利亞 |
B+ |
77.3 |
70.7 |
78.4 |
86.1 |
芬蘭 |
B+ |
76.6 |
77.4 |
65.6 |
90.9 |
新加坡(7) |
B+ |
76.3 |
79.8 |
71.6 |
77.0 |
挪威 |
B |
74.4 |
79.4 |
59.1 |
87.8 |
瑞典 |
B |
74.0 |
72.1 |
75.6 |
75.0 |
英國 |
B |
73.0 |
77.3 |
62.7 |
80.6 |
瑞士 |
B |
72.0 |
69.6 |
70.6 |
77.9 |
加拿大 |
B |
70.2 |
71.1 |
64.5 |
76.7 |
愛爾蘭 |
B |
70.2 |
77.1 |
54.4 |
81.1 |
智利 |
B |
69.9 |
60.0 |
71.3 |
84.0 |
烏拉圭 |
B |
68.9 |
84.0 |
46.2 |
76.5 |
比利時 |
B |
68.6 |
82.0 |
39.4 |
88.2 |
新西蘭 |
B |
68.3 |
65.6 |
64.3 |
78.3 |
葡萄牙 |
B |
67.4 |
86.7 |
32.0 |
85.9 |
德國 |
B |
66.8 |
79.8 |
45.3 |
76.3 |
哈薩克斯坦 |
C+ |
64.9 |
46.9 |
74.8 |
80.0 |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21) |
C+ |
64.0 |
51.9 |
61.1 |
87.6 |
美國 |
C+ |
63.0 |
66.7 |
61.1 |
59.5 |
阿聯酋 |
C+ |
62.5 |
72.2 |
45.4 |
70.8 |
哥倫比亞 |
C+ |
61.9 |
62.9 |
55.4 |
69.3 |
法國 |
C+ |
61.7 |
84.5 |
40.9 |
54.4 |
西班牙 |
C+ |
61.6 |
79.7 |
28.5 |
79.2 |
克羅地亞 |
C+ |
60.3 |
57.1 |
56.0 |
71.4 |
沙特阿拉伯 |
C |
59.5 |
61.5 |
54.9 |
62.9 |
波蘭 |
C |
57.6 |
59.8 |
45.4 |
71.2 |
日本(30) |
C |
56.3 |
59.2 |
46.5 |
65.6 |
意大利 |
C |
56.3 |
72.7 |
23.7 |
75.9 |
馬來西亞(32) |
C |
56.0 |
44.3 |
56.1 |
74.6 |
巴西 |
C |
55.7 |
70.4 |
28.5 |
70.1 |
秘魯 |
C |
55.5 |
55.0 |
50.4 |
63.5 |
中國(35) |
C |
55.3 |
64.2 |
39.0 |
63.7 |
墨西哥 |
C |
55.1 |
63.5 |
58.4 |
37.0 |
博茨瓦納 |
C |
54.5 |
39.8 |
52.8 |
80.6 |
南非 |
C |
54.0 |
44.2 |
49.1 |
76.6 |
中國臺灣(39) |
C |
53.6 |
47.6 |
52.9 |
64.1 |
奧地利 |
C |
52.5 |
66.8 |
22.6 |
71.6 |
印度尼西亞(41) |
C |
51.8 |
41.6 |
50.6 |
69.8 |
韓國(42) |
C |
51.2 |
39.0 |
52.7 |
68.5 |
泰國(43) |
D |
46.4 |
45.4 |
42.2 |
53.9 |
土耳其 |
D |
46.3 |
46.5 |
31.1 |
67.3 |
印度(45) |
D |
45.9 |
41.9 |
43.0 |
56.5 |
菲律賓(46) |
D |
45.2 |
41.8 |
63.2 |
25.7 |
阿根廷 |
D |
42.3 |
56.3 |
29.5 |
37.8 |
養老金體系度(按字母順序排列) |
指數提升建議 |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指數從2022年的64.7下降到2023年的64.0,主要原因是經合組織數據的更新。 |
- 引入一項新要求,將部分退休福利認定為收入來源 - 提高低收入養老金領取者的最低養老金水平 - 提高家庭儲蓄水平,降低家庭債務水平 - 隨著預期壽命增加,提高老年人勞動力參與率 - 引入離婚雙方所有養老金利益保護要求 |
印度 印度指數從2022年的44.4上升到2023年的45.9,主要原因是充足性分項指數的改進。 |
- 對最貧困老年人實行最低限度救助 - 擴大自由職業勞動者養老金安排的覆蓋范圍 - 引入最低領取年齡,以明確此福利是為退休后保留的 - 完善私人養老金制度的監管要求 |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指數從2022年的49.2上升到2023年的51.8,主要原因是退休收入規定的改進。 |
- 對最貧困老年人實行最低限度救助 - 擴大職業養老金計劃中的員工覆蓋范圍,從而逐步提高資產水平 - 持續完善私人養老金制度的監管要求 - 引入一項新要求,在參與者年報上顯示福利預測 |
日本 日本指數從2022年的54.5上升到2023年的56.3,主要原因是各分項指數的改進。 |
- 持續提高私人養老金制度的覆蓋水平,從而提高繳費水平和養老金計劃資產水平 - 鼓勵將部分退休福利認定為收入來源,如年金收入等 - 宣布隨著預期壽命持續增加,進一步提高國民養老金的領取年齡 - 降低政府債務在GDP中的占比 |
韓國 韓國指數從2022年的51.1小幅上升到2023年的51.2,主要原因是幾個微小的變化相互抵消。 |
- 提高對最貧困養老金領取者的救助水平 - 引入一項新要求,將從私人養老金安排中獲得的部分退休福利認定為收入來源 - 提高基金繳費水平,從而逐步提高資產水平 - 完善私人養老金制度的治理和信息通報要求 |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指數從2022年的54.5上升到2023年的55.3,主要原因是完整性分項指數得分的數據更新。 |
- 提高對最貧困養老金領取者的救助水平 - 持續擴大養老金制度的覆蓋范圍 - 引入一項新要求,將部分補充退休福利認定為收入來源 - 逐步提高國民養老金的領取年齡 - 為參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使其能夠更多地投資于成長型資產 |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指數從2022年的63.1上升到2023年的56.0,主要原因是經合組織發布的凈替代率顯著低于之前使用的比率。 |
- 提高對最貧困老年人的最低救助水平 - 提高家庭儲蓄水平,降低家庭債務水平 - 引入一項新要求,將部分退休福利認定為收入來源 - 隨著預期壽命持續增加,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和老年人勞動力參與率 |
菲律賓 菲律賓指數從2022年的42.0上升到2023年的45.2,主要原因是經合組織發布的養老金覆蓋水平提高。 |
- 提高對最貧困老年人的最低救助水平 - 在公共系統中預留未來所需資金,以此降低對現收現付制度的依賴 - 針對退休計劃收益引入非套現選項,以便為退休后保留 - 完善私人養老金制度的治理要求 |
新加坡 新加坡指數從2022年的74.1上升到2023年的76.3,主要原因是經合組織發布的養老金覆蓋水平提高。 |
- 減少障礙,以便集團公司建立核稅退休計劃 - 向非居民(占勞動者的很大比例)開放中央公積金 - 隨著預期壽命增加,提高中央公積金參與者可支取退休儲蓄金的年齡 - 提高面向中央公積金參與者的信息通報水平 |
中國臺灣 中國臺灣指數從2022年的52.9上升到2023年的53.6,主要原因是經合組織發布的凈替代率提高。 |
- 提高對最貧困老年人的最低救助水平 - 引入一項新要求,將部分退休福利認定為收入來源 - 隨著預期壽命增加,逐步提高國民養老金的領取年齡 - 提高老年人勞動力參與率 |
泰國 泰國指數從2022年的41.7上升到2023年的46.4,主要原因是經合組織發布的養老金覆蓋水平提高。 |
- 擴大職業養老金計劃中的員工覆蓋范圍,從而提高繳費水平和資產水平 - 提高對最貧困老年人的最低救助水平 - 引入一項新要求,將從私人養老金安排中獲得的部分退休福利認定為收入來源 - 持續完善私人養老金支付的治理要求 |
聚焦員工全面健康的急迫性與重要性
近年來,打造健康職場成為企業與員工的共識,企業對于員工的健康管理已經突破生理健康的單一視角,延伸至心理健康、財務健康、社交健康等全面健康范疇,然而,員工的健康問題依然不容樂觀。
夏曉霏首先通過兩組美世調研數據,為現場嘉賓呈現了員工健康的現狀與壓力。
美世發布的《2022中國職場員工健康風險報告》[i]顯示:65%的受訪員工表示生理健康狀況已經影響到正常工作和活動,44%的受訪員工參調前四周存在心理感受不良;80%的受訪員工對重大疾病支出表現出嚴重不自信;45%的受訪員工因情緒問題影響到自己的社交。
此外,夏曉霏還特別關注被稱為"三明治夾心層"的員工,"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夾心層員工承擔著照顧子女、父母、家人或朋友的責任,企業雇主必須重視這部分人群以及他們特殊的健康福利需求。他們往往在家庭以及工作中承擔一些關鍵角色。"美世《2023職場需求報告》顯示,60%的三明治夾心層員工明顯感到來自工作上的壓力;38%的三明治夾心層員工為醫療支出感到焦慮。
企業+員工共同參與全面健康戰略
上述健康數據一方面凸顯了員工健康的急迫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員工對企業健康福利的更高訴求,而過去三年疫情也加速了這一進程。夏曉霏觀察到,企業正在尋求職場健康的優化方案。企業對健康戰略的關注不僅停留在意識層面,而是轉化為具體行動,并趨向于更系統化、全面化的布局。
在美世匯編的《2022中國企業健康管理報告》[ii]中,98%參調企業的高層決策者認為有責任采取行動來確保達到組織健康管理的目標;88%的企業已制定或正在制定員工的健康戰略,這意味著大多數企業已經建立起了推動員工健康福祉的意識,并正在積極地開展了行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現有成本的基礎上,投入了更多的資源和資金來支持員工的健康管理工作,并根據員工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多元化地完善福利計劃。報告顯示,61%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增加健康管理預算;65%的企業健康項目涵蓋生理、心理、財務及職業發展等全面健康范疇。
隨著企業福利項目逐漸多樣化,福利成本成為了HR和福利管理者持續關注的重要課題。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員工自購保險福利成了企業控制成本優化福利的理想選擇。美世《2023年中國企業員工福利全景調研》[iii]顯示,員工信任雇主推薦的自付費福利,與雇主共同承擔福利成本的意愿較強。自購保險項目中,員工對于"醫療費用補償"和"疾病風險保障"類福利自付費意愿最強,四成員工愿意自付費500元以上。
分享會上,夏曉霏表達了對員工自購福利項目的期待,"自購保險福利項目的淺層價值是為員工提供高性價比保險產品,深層價值是以產品為載體的‘風險規劃、財務健康'的教育。"企業引入員工自購保險項目可以幫助員工甄選并引入高性價比的保險產品,同時延伸至員工家屬,幫助員工實現家庭全面保障。
活動現場,夏曉霏還分別給雇主和健康行業從業者提出了兩點建議。
建議一:基于員工的健康和生命周期構建一體化優質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不同健康狀況的員工對健康需求有所不同,因此企業的健康福利也需要多元化。夏曉霏認為,通過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策略,企業可以改善職場健康狀況,降低員工健康風險。
建議二:多方攜手,提升優質健康管理服務在職場端的可及性
在夏曉霏看來,提升職場內優質健康管理服務的可及性需要企業與社會共同努力,這不僅是單一雇主的責任,更是健康福利鏈條上每個參與企業及個體共同的社會責任。只有雇主企業、員工福利平臺、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健康服務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才能為員工的健康保駕護航,實現多方共贏。
"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代謝性疾病,慢病人群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們設想的模式是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進行保險產品創新,為某些專病提供保險保障解決方案。"夏曉霏在本次論壇上提到。
"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提高員工的健康保障,又提升了員工對于雇主的認可和黏性,同時也幫助企業做好風險管控和缺勤管理,是一個多方受益之舉。"夏曉霏補充到。
[i] 《2022中國職場員工健康風險報告》,美世,https://www.mercer.com.cn/our-thinking/health/2022-China-healthiest-workplace-employee-survey.html
[ii] 《2022中國企業健康管理報告》,美世,https://www.mercer.com.cn/insights/health-and-benefits/2022-China-healthiest-workplace-employer-survey
[iii] 《2023年中國企業員工福利全景調研》,美世,https://www.mercer.com.cn/insights/health-and-benefits/2023-china-employees-health-and-benefits-report/
]]>
通過調研,美世達信員工福利發現,使用數字化福利平臺的員工更有可能表示企業福利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以及認為雇主關心他們的健康和福利,并感覺到他們的事業正蓬勃發展。因而我們可以看到快速、有效地支持員工對于企業的韌性至關重要。
企業對福利數字化的需求正在激增,全球各地的組織都在做出積極的響應。數字化是業務轉型和快速適應"持續危機"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全球調研中,只有58%的員工表示所獲得的員工福利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而在中國地區調研中,則僅有28%的受訪者表示對員工福利感知度較高。由此,我們觀察到專注于有效的個性化技術、數字化溝通和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此外,報告還探討了三個關鍵主題,應該成為未來數字化福利交付策略的核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跨福利匯總數據可以幫助人力資源部門建立一個清晰的戰略。而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和其它職能部門一樣,通過以數據為驅動的方式向高管闡釋該戰略,從而促進未來在福利數字化方面更多的投資。調研顯示,88%的中國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表示希望福利數字化工具能夠提供數據洞察,實現數據驅動的整合分析。同時,效率和數據也正在推動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對福利數字化進行投資。
]]>
上海2023年9月11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健康福利及財富投資咨詢公司美世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市場整體薪酬調研結果。其中,2023年中國市場的薪酬實際增長率為4.9%(不包括凍薪),相較2022年同期預測的5.3%,降低了0.4%。根據調研結果,美世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薪資增長率(不包括凍薪)為5.0%。調研還顯示,2023年上半年企業離職率由同期的6.0%下降至4.9%。美世薪酬調研結果基于來自近4,000家企業的整體薪酬調研回復。
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正在逐步整體回升。根據七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1]
從行業情況來看,中國的高科技行業和生命科學行業的薪酬增長率(不包含凍薪)相較于其他行業較高。根據2023美世整體薪酬調研,中國高科技行業2023年的薪資增長(不包含凍薪)最高,達5.6%,其次為生命科學行業5.5%,預計2024年這兩個行業的薪資漲幅率(不包含凍薪)平均將達到5.5%和5.7%。
按地區情況來看,根據2023美世整體薪酬調研,一線城市對于2024年的薪資增長預期(不包含凍薪)差異不大,在5.1%-5.2%之間,制造業的薪資增長壓力較大,廣東制造業的2024年薪資增長為4.7%(不包含凍薪)。二線城市中,無錫、天津、蘇州2024年薪資增長率(不包含凍薪)略高于全國數據,分別預計為5.2%、5.2%和5.1%,南京和全國薪資增長持平,常州略低于全國數據,2024年薪資增長為4.9%。
"2023年全球經濟依然受到2022年以來的各種因素影響,各大經濟體的復蘇速度因此放緩。但從今年的調研結果來看,中國市場的薪資增長水平維持了穩定水平。今年以來,中國的企業面臨許多的內外部的挑戰和困難,此時,企業更應該趁此機會修煉內功,從組織、人才、效能、勝任力等角度強化企業的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思求變,蓄力前行。"美世中國區資深合伙人曹燕萍女士表示。
根據《美世2022-2023年全球人才趨勢報告》顯示,人性化的企業越來越關注整體報酬的體驗,不僅僅是關注在薪酬和福利,也應該考慮工作條件、學習和職業機會等,尋找更加新穎的方式來與員工建立合作共贏的關系。
注釋[1]:國家統計局:上半年國民經濟恢復向好,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7/content_6892397.htm |
上海2023年9月6日 /美通社/ -- 近年來,"降本增效"成為了各類型企業的重點工作。在預期薪酬很難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員工福利成為企業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管理工具。員工是員工福利的受益人,也是搭建者。但如果企業無法知曉員工的真實需求,對員工福利發展趨勢缺乏全盤了解,那么一筆不小的投資放進去,就會被"未解之謎"包圍:這個錢到底花的值不值?福利項目的效果怎么樣?員工對于企業提供的福利是否滿意?
為幫助企業洞察福利發展趨勢,打造更有價值的福利戰略,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以下簡稱美世)近日發布了《2023年中國企業員工福利全景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調研發現,為企業在員工福利的設計、實施和日常管理提供參考借鑒。
本報告的獨特之處在于雙視角解讀員工福利:通過對比企業側與員工側在福利各維度上的不同視角,探究企業福利現狀與員工訴求之間的潛在差異。2022-2023年美世達信員工福利調研邀請了獵聘作為合作伙伴,共收到了1500多名員工端的反饋。豐富的員工樣本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城市、行業、企業類型、年齡、性別的員工對于福利的差異化需求,為我們的發現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調研發現一:"為福利正名"是提升福利效能的首要工作
在本次調研中,美世發現,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贊同福利戰略的重要性,但僅有58%的企業擁有明確的福利戰略,其余的企業無明確的戰略,福利計劃的制定僅依靠工作計劃或主觀決策。其中,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的調研一致顯示,在后疫情時代,大部分企業會選擇"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對福利進行優化"和"增加在員工健康/安全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社會責任、居家辦公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要求企業在員工福利方面作出相應調整。68%的參調企業表示,在提供福利的時候會考慮年齡結構帶來的需求變化,比如補充養老儲蓄等。77%的HR表示在提供福利時會將ESG納入考慮因素,相應的福利項目有補充生育福利、補充養老福利等。此外,女性對于福利的在乎程度要高于男性。《報告》中,在面臨同等薪酬水平的offer時,76%的女性員工愿意因為福利不選擇離開,而男性員工的比例為68%。
調研發現二: 企業可多考慮"未被看見的福利需求"
調研顯示,不同年齡段員工對于福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35歲以上員工重視風險和健康福利,35歲以下員工重視職業發展和財務健康福利。20-30歲及40歲以上的員工需要"更有效率地工作",而26-35歲的員工則更關心"工作生活平衡"。
根據調研結果,基礎風險保障(77%)、全面體檢計劃(65%)和補充醫療保險(55%)被員工列為"最有必要"福利項目的前三名。與之相反,員工對于"財富和津貼類"和"培訓發展類&加班類"福利興致寥寥,不滿意率分別高達48%和43%。可以看出,相比于偏體驗式的"軟性"福利,現金價值更高的"硬核"福利才更對員工們的胃口。
作為近年來比較流行的福利項目,員工對于自購保險的選擇也值得關注。如果企業提供自購保險福利,超過半數的員工更傾向于選擇醫療報銷型保險、風險保障型保險和養老儲蓄型保險。如果企業提供自費渠道的福利,員工愿意自費的金額中位值在300-500元之間。
調研發現三:超一半企業錯過借用福利與員工建立情感鏈接的機會
好的福利項目不僅可以提升員工的滿意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員工主動對外的分享和宣傳,從而能有效地支持雇主品牌的搭建。87%的受訪員工認同福利是影響雇主品牌感知的關鍵因素,88%的員工非常愿意主動和家人朋友分享好的福利項目。
如何制定和推廣好的福利項目?福利溝通是落地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然而在調研中,僅有47%的員工對雇主提供的福利很了解且認為當前的福利溝通是有效的,剩下超過50%的員工對企業的福利項目只有基本了解且認為福利溝通一般有效或者不是很有效。員工對福利的了解與認可程度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趨勢。其中,以Z世代和中年群體為代表的員工對于福利的認知程度最低,亟需針對性有效溝通方案。
在福利溝通策略和整體規劃方面,43%的企業會有整體溝通規劃并追蹤效果,其余57%的企業則缺少溝通規劃且沒有或很少追蹤效果。美世發現,溝通認可度高的企業在溝通的渠道方面更為多樣化,同時也會更多使用數字化、彈性化和個性化的方式來提高員工體驗。
調研發現四:明確目標方可破解福利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矛盾
在參加本次調研的企業中,41%的企業不清楚員工福利的滿意度;48%不會定期回顧福利目標完成情況;沒有充分利用回顧過程中收集的福利數據的企業更是高達73%。這意味著企業對于福利數據的隱藏價值仍有待挖掘。
在福利投入和福利效果產出衡量上,企業需要明確相關定義,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在調研中我們卻發現,盡管領導層在做福利決策時最關注的是福利投入產出比(ROI),但對于福利的產出效果卻沒有一個很標準的衡量方式。目前,大部分企業會用員工滿意度(81%)、員工參與度(65%)、醫療保險理賠率(65%)和員工離職率(49%)等指標進行衡量。
在合規性方面,大部分企業均有良好表現。86%的企業對自身的合規性很有信心,87%的企業能定期收集和更新福利決策所需要的信息。而對于這兩年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77%的企業已經重新審核了現有福利運作方式的合規性。
針對這些調研發現,美世對企業員工福利體系搭建也提出建議:企業需要了解福利演變的過程和每個階段的特征,從而明確企業自身福利優化的起點
由于一些企業缺乏對于福利的明確定義,美世依據此次調研劃分了4種當下主要的福利形態,以此呈現福利形態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美世將福利的四種形態分別對應福利1.0、2.0、3.0、4.0,并提供員工福利不同層級升級的路徑規劃和重點工作建議。企業需要發現跨越福利發展階段的關鍵要素,從而提升福利管理能力。
]]>
上海2023年6月15日 /美通社/ -- 日前,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及健康福利咨詢機構美世發布了2023年度城市生活成本調研結果 -- 中國香港再次成為了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國際雇員派遣城市。緊隨其后的是新加坡,其排名相比去年上升了6位,將蘇黎世擠到了第三名。全球最貴城市前十位排名中,有一半是歐洲城市,紐約排名第六依然是北美地區最貴城市。京滬兩地均未進入全球前十,上海的排名依然保持在第12位,北京則有所下降來到第13位;還有部分中國城市的排名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南京(第73位)、成都(89)、重慶(99)、西安(108)、蘇州(112)和武漢(122)等。
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在2023年顯示出韌性,但各國政府仍然需要應對未來眾多的不確定性。到2023年,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加速至4.6%(去年為3.8%),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70%左右。根據2023年的美世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在國際派遣員工生活成本最高的10個城市中,只有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個位于亞洲,去年則有四個,但這兩個城市分別占據了榜單的前兩名。同時,世界上生活成本最低的兩個城市也是亞洲城市 -- 卡拉奇(226)和伊斯蘭堡(227),都位于巴基斯坦。
在2023年的城市排名中,中國內地城市中除了上海,其他城市的排名都低于2022年。根據四月份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但國內零售額增長超出預期,失業率下降了0.3個百分點。1
2023年全球經濟依然受到2022年以來的各種因素影響。許多經濟體并未擺脫地區沖突、新冠疫情等事件所帶來的影響。由于最近出臺了一些激進的國家貨幣政策,外加全球金融環境的收緊,許多經濟體今年的增長可能會放緩,同時失業率也會上升。許多國家的債務水平居高不下,而且許多市場的核心通脹尚未見頂。通貨膨脹和匯率波動直接影響到國際派遣員工的收入和儲蓄。2
總體而言,各個國家和城市仍然在不斷努力吸引國際企業、遠程上班族和派遣員工。而目前在這方面最成功的都是那些為派遣人才提供靈活管理、高質量生活和合理生活成本的地方。但成本并不是影響一個地點對員工和企業吸引力的唯一因素。城市的整體生活質量同樣是重要因素之一。風險和其他負面問題,如自然災害、政治和/或經濟動蕩、高犯罪率、基礎設施落后和國際連通性不足,都可能成為吸引企業及其員工的主要障礙。
"最近的新冠疫情和全球政治緊張局勢加速了遠程工作的廣泛應用,這反過來促使跨國企業重新評估他們管理員工的方式。全球人才市場競爭激烈,而通貨膨脹危機對員工和企業都有影響,雇主需要靈活應對。他們為國際派遣人才和遠程工作者制定的薪酬戰略不僅要明晰,而且要有可靠的數據支持,"美世全球合伙人兼人才派遣業務全球負責人Yvonne Traber說道。
遠程辦公的廣泛使用導致許多員工重新考慮他們的優先事項,評估他們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并重新審視他們選擇的居住地。這迫使許多企業對自身的工作安排進行重新設計。這意味著許多雇主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員工隊伍,尤其是那些身處勞動力緊張的市場的公司。
美世中國區資深合伙人蘇蕾表示:"對于處于這種情況下的公司而言,美世的生活成本數據可以提供幫助。該數據為雇主針對其分布全球的勞動力制定有效薪酬戰略提供了所需的信息。這在勞動力供應受限的市場尤為重要。美世提供的信息突顯了在所有市場關注貨幣波動以及評估商品、服務和住宿的通脹和通縮壓力的重要性。這些數據還可以幫助雇主確定并維持國際派遣員工和在國外全職工作的員工的薪酬方案。"
美世今年的生活成本排名包含了分布于五大洲的227個城市,并在每個城市計算了超過200項比較成本,包括住房、交通、食品、服裝、家居用品和娛樂活動。
1. 數據來源: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04/t20230418_1938752.html
2. 內容來源:全球風險報告2023,第18版,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 202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OECD Economic Outlook, Interim Report March 2023: A Fragile Recovery
]]>上海2023年5月10日 /美通社/ -- 威達信旗下領先的健康和福利咨詢業務板塊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今天發布了《2023職場健康需求報告》,報告顯示,解決員工壓力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一個關鍵問題。
《2023職場健康需求報告》訪談了全球16個市場的17,500多名員工,了解他們在健康方面的需求以及對福利的看法,以便雇主能夠更好地滿足其需求。結果顯示,幾乎一半(47%)的受訪員工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會感到壓力。當問及哪些因素會導致他們工作倦怠時,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工作壓力(54%)、領導能力差(39%)和不良企業文化(37%)。
應對員工壓力和職場倦怠問題,首先要解決職場的心理安全問題。在全球報告中,僅58%的員工贊同或非常贊同他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用害怕產生不良后果。作為全面和包容性福利戰略的一部分,領先的雇主正在致力解決導致職場壓力的根本原因,例如審視工作安排和主管能力,創造一個充滿歸屬感并且支持包容性決策的文化,提供心理健康治療和線上健康咨詢等福利。
除了工作壓力之外,21%的員工擔心無法負擔醫療開支,女性(26%)比男性(18%)更可能對自我負擔醫療開支的能力缺乏信心,單身母親(32%)更甚。雇主處于一個特殊的關鍵地位,可以通過平衡線下和數字化健康服務,實現滿足多元化員工隊伍不同需求的福利和員工體驗戰略,以此縮小健康保障的差距。
中國區的數據顯示,在目前的市場形式下,經濟衰退、傳染性疾病和欺詐成為員工在工作及生活中的首要顧慮;令人欣慰的是,近70%的員工相信雇主會在緊急情況或需要時為他們提供幫助。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福利水平與員工滿意度之間存在正相關。此外,相信雇主關心自己健康的員工更有可能蓬勃發展,并對自己的健康、財富和職業發展感到樂觀。
Hervé Balzano是美世健康業務總裁兼美世達信員工福利國際業務負責人,其強調提供豐富多樣的福利的重要性,并表示:"近年來,無論是經濟還是全球疫情,員工的健康都受到了多重危機的壓力。研究表明,這些挑戰以及醫療系統面臨的多重壓力暴露出員工保障方面的重大差距。低收入員工、家庭照顧者和女性等群體面臨的困難尤甚。"
他補充道:"《職場健康需求報告》的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通過提供全面的福利,雇主可以更有效地應對這些風險,為員工提供更好的保障,并最終為他們在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蓬勃發展奠定基礎。"。
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中國區總經理虞煒先生表示,雇主需要在福利戰略中體現企業的價值觀和全面健康文化。
"感受到企業關懷的員工往往更認同組織在創建健康職場文化方面所表現的領導力。在工作方面的相關承諾便是這種領導力的重要體現,如在崗位設計時考慮員工的健康需求,并在收入保障和社會公平性等問題上采取積極行動。"他同時表示"這也意味著,企業通過提供健康保障與相關福利給予員工充足的信心,讓他們認為可以負擔得起自己及家人的各項健康和醫療開支。"
]]>"健康部門"的定義和效能
怎樣定義"健康的部門"?"健康的部門"如何為企業帶來正能量?研究表明,領先企業與一般企業的差異在于組織健康,"健康"是決定企業/部門是否能夠創造持續高績效的關鍵。美世在長期實踐中,提出"3CAR"部門健康度模型,它定義了決定部門是否能持續產生高績效的五個必備條件,分別是:明確、凝聚、挑戰、自主與認可。這五個必備條件能夠幫助企業建立上下同頻、左右同心、力爭上游、自驅自能、獎懲分明的健康蓬勃的部門,從而通過部門喚醒員工個體能量,進而激活部門整體氛圍,形成合力,最終創造持續、卓越的部門績效!
三重亮點為美世部門健康度產品加碼
美世部?健康度產品包含線上標準化診斷產品與線下定制化共創研討,形成能夠對癥下藥、更加契合?業與企業特征的全?解決?案。美世顧問團隊具備全球視野,基于最新研究數據和前沿的理論模型,為企業部門領導者提供創新視角;對部門一號位與員工群體的雙重視角分析,通過對照暴露差距,挖掘根因,提供更精準的洞見。在部門健康度調研產品中,還采用了中國本土數據庫資源,對中國企業來說行業對標更具有針對性和可參照性。創新視角、雙重視角、以及精準的數據庫資源是美世部門健康度產品三大獨到亮點,全面助力企業在后疫情時代站穩腳跟,創造持續、卓越的部門績效。
美世中國區合伙人于梁先生表示:"當前社會外部環境劇變導致組織的清晰度和明確性快速衰減,多元化的團隊更加劇文化沖突和組織內耗。美世在全球范圍內持續關注著‘如何幫助世界各地員工蓬勃發展',因為‘健康'是決定企業/部門是否能夠創造持續高績效的關鍵。我們推出的部門健康度產品旨在幫助企業了解當前的部門健康程度,以及作為部門負責人應如何持續提升部門健康度。美世中國致力與本土企業攜手共進,擊破阻礙部門實現持續高績效的‘陷阱',喚醒員工動力,激發部門活力。"
美世是全球領先的組織和人力資源、健康和福利及投資顧問咨詢機構,不斷通過重塑職場、重新定義退休及投資成果以及釋放健康和福利,為企業發展提供專業的洞見和有效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上海2022年12月2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組織和人力資源、健康和福利以及退休和投資咨詢顧問公司美世今天宣布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新的辦事處,由范昌幗擔任負責人。美世是威達信(Marsh McLennan)公司下屬子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MMC),范女士同時也兼任美世香港的首席執行官和威達信公司香港首席企業官。
美世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處是美世在大灣區設立的第四個業務機構。這一新辦事處的成立標志著美世在這一區域的持續擴張。一直以來,美世不斷洞悉到大灣區企業為滿足不斷變化的員工健康、財富和人力資源需求,而對咨詢服務和解決方案的強勁增長。
范女士表示:“隨著澳門和大灣區對美世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我們的新辦事處不僅將在當地市場充當重要的業務角色,也將為大灣區市場提供額外的資源,并利用我們的全球專業知識和網絡,更好地與該地區的客戶開展合作并提供服務。澳門辦事處還能促進我們與香港和中國內地的辦事處開展更密切的合作——這是我們在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世的員工福利經紀和咨詢服務擁有強大的市場基礎。此次區域擴張將加速美世的增長,助力其業務發展更上一層樓。新辦事處也是美世大中華區戰略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提高其組織和人力咨詢及產品業務的市場滲透率,特別是在高管薪酬、人才咨詢和人才外派等高需求領域,以及其財富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
范女士補充道:“隨著澳門逐步放寬對新冠疫情的限制以及跨境旅游的復蘇,澳門的經濟預計將以更快的速度恢復增長。這將推動市場對美世服務和解決方案的更多需求。美世自1976年以來就已經涉足大灣區,我們為我們的成長感到自豪。新辦事處的成立,將更加有利于我們接觸到新的客戶,并有機會繼續利用該地區強大的人才資源。”
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處的設立也為美世在充滿活力的大灣區進一步增員、投資和經營鋪平了道路。
美世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李兆琦表示:“作為中國最突出的經濟發展計劃之一,大灣區有可能成為全球創新、金融和貿易的經濟引擎——它將媲美,甚至超越舊金山灣區等全球領先的灣區。我們澳門辦事處的設立將使我們能夠陪伴一個充滿活力的、繁榮的商業社區的持續增長而抓住新興的機會。”
]]>上海2022年12月1日 /美通社/ -- 在每年一期的第14期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中,冰島的養老金體系(84.7分)再次蟬聯榜首,荷蘭(84.6分)和丹麥(82分)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在亞洲,新加坡的養老金體系繼續保持首位,在44個國家和地區的養老金體系中排名第9。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馬來西亞位列亞洲地區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全球排名分別為第19位和第23位。
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對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的養老金體系進行了綜合研究,覆蓋全球人口達65%。報告以全球各地的養老金制度為基準,強調了各個體系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潛在的改革領域,以輔助實現更充分、可持續性更強的養老金福利待遇。
2022年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利用可持續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三個分類指數來衡量各養老金體系,葡萄牙是榜單中的新成員。今年,美世還對評分標準進行了徹底復核,以提高評分標準的完整性,消除可能存在的無意偏差。
在亞洲,馬來西亞(63.1分)和日本(54.5分)是進步最大的兩個國家,前者從C級提高到C+級,后者從2021年的D級提高到C級。除評分標準修訂因素外,馬來西亞評級的上升還主要得益于凈替代率較高,而日本則得益于養老金計劃管理辦法的調整。韓國(51.1分)也升到了C級,同時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64.7分)、印度(44.4分)和中國臺灣(52.9分)相比上一年也有所上升。泰國(41.7分)仍然在全球指數最低,但正在取得穩定進步。(關于亞洲各國和各地區不同體系的詳細介紹,請參考附錄。)
美世中國區副總裁、財富和投資業務總經理溫易明稱:"2022年中國評分維持在C級,綜合得分為54.5分,比2021年的55.1分略有下降,主要由于經合組織和聯合國的數據更新。該體系有一些好的特點,但也存在某些有待提高之處。通過為貧困老人提供更多支持、繼續擴大勞動者的養老參與覆蓋面、逐步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向參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以及允許加大對成長型資產的投資,中國養老金體系的綜合指數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盡管多年來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亞洲的養老金體系仍然落后于世界——該地區的平均綜合指數為53.8,低于63的全球平均水平。
CFA協會亞太區總經理Nick Pollard表示:"在物價大幅上漲、利率攀升、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等因素的推動下,近期前景頗具挑戰性,正在沖擊亞洲的發展;同時亞洲的許多市場,特別是發展中市場正試圖扭轉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后果。從長遠來看,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正在面臨著的這些趨勢將會持續存在,并有成為新常態的風險。因此,亞洲的所有市場全都迫切需要進行養老金改革,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利益攸關方需要采取集體行動,以確保養老金資產負債表的充足性和養老金福利的可持續性。"
向繳費確定型(DC)計劃轉變,增加了退休人員的不確定性
由于雇主不再提供福利確定型(DB)計劃的財務保障,退休前后的風險和機會將由個人承擔。與福利確定型計劃在個人退休時提供一筆定額養老金不同的是,繳費確定型計劃通常會在個人退休時,提供個人賬戶中的累積金額。此外,許多政府正在考慮更有效地利用政府預算,以產生更廣泛的經濟影響力,并可能影響社會福利水平,以確保國家長期財政的可持續性。
結果就是,許多人退休后的經濟來源更容易受潛在弊端所影響。因此,為了使貨幣的時間價值最大化,個人有必要在積累和提取階段,做出妥善的財務決策。正如多元化是一切投資計劃的關鍵要素一樣,個人也能尋求養老儲蓄金的多元化,包括定期收入、適當保障機制以及投融資途徑,并尋求諸如政府、私營養老金和個人儲蓄等不同經濟來源。
數據解析
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使用充足性、可持續性和完整性三個分類指數的加權平均值。在充足性方面,考慮到向窮人和各類型收入者提供的福利,以及提高整體養老金體系運轉效力的若干設計特色和特點,亞洲養老金體系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是新加坡(77.3分)和印度(37.6分)。
在亞洲,新加坡的可持續性分類指數也是最高的(65.4分)。可持續性分類指數考慮了一些影響當前制度長期可持續性的指標,如老年人口的勞動力參與率和實際經濟增長水平。泰國的得分最低(36.4分)。
在完整性方面,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得分最高(87.6分);而菲律賓的養老金制度得分最低(30.0分),在亞洲和全球范圍內都是如此。完整性分類指數考慮了養老金制度的三大方面,即監管和治理、參與者權益保護和信息溝通以及運營成本。
與2021年相比,由于養老金改革,墨西哥表現出的改善幅度最大,不但提高了個人收益,還加強了養老金監管。
2022年全球養老金指數
制度 |
綜合評級 |
總分 |
充足性 |
可持續性 |
完整性 |
冰島 |
A |
84.7 |
85.8 |
83.8 |
84.4 |
荷蘭 |
A |
84.6 |
84.9 |
81.9 |
87.8 |
丹麥 |
A |
82.0 |
81.4 |
82.5 |
82.1 |
以色列 |
B+ |
79.8 |
75.7 |
81.9 |
83.2 |
芬蘭 |
B+ |
77.2 |
77.5 |
65.3 |
93.3 |
澳大利亞 |
B+ |
76.8 |
70.2 |
77.2 |
86.8 |
挪威 |
B+ |
75.3 |
79.0 |
60.4 |
90.3 |
瑞典 |
B |
74.6 |
70.6 |
75.7 |
79.5 |
新加坡(9) |
B |
74.1 |
77.3 |
65.4 |
81.0 |
英國 |
B |
73.7 |
76.5 |
63.9 |
83.0 |
瑞士 |
B |
72.3 |
68.7 |
70.5 |
80.7 |
烏拉圭 |
B |
71.5 |
84.5 |
50.6 |
79.8 |
加拿大 |
B |
70.6 |
70.8 |
64.7 |
78.6 |
愛爾蘭 |
B |
70.0 |
75.9 |
53.5 |
83.7 |
新西蘭 |
B |
68.8 |
64.0 |
64.7 |
82.1 |
智利 |
B |
68.3 |
60.0 |
70.3 |
78.9 |
德國 |
B |
67.9 |
80.5 |
44.3 |
80.9 |
比利時 |
B |
67.9 |
80.8 |
39.1 |
87.5 |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19) |
C+ |
64.7 |
61.5 |
52.1 |
87.6 |
美國 |
C+ |
63.9 |
67.5 |
61.2 |
61.7 |
哥倫比亞 |
C+ |
63.2 |
65.2 |
55.3 |
71.3 |
法國 |
C+ |
63.2 |
84.6 |
40.9 |
60.1 |
馬來西亞(23) |
C+ |
63.1 |
57.2 |
60.2 |
76.9 |
葡萄牙 |
C+ |
62.8 |
84.9 |
29.7 |
73.9 |
阿聯酋 |
C+ |
61.8 |
63.8 |
51.9 |
72.6 |
西班牙 |
C+ |
61.8 |
80.0 |
28.7 |
78.9 |
沙特阿拉伯 |
C |
59.2 |
61.4 |
54.3 |
62.5 |
波蘭 |
C |
57.5 |
59.5 |
45.4 |
71.2 |
墨西哥 |
C |
56.1 |
63.1 |
57.1 |
43.6 |
秘魯 |
C |
55.8 |
54.7 |
51.5 |
63.7 |
巴西 |
C |
55.8 |
71.1 |
27.8 |
70.5 |
意大利 |
C |
55.7 |
72.3 |
23.1 |
74.7 |
奧地利 |
C |
55.0 |
69.8 |
22.7 |
76.5 |
南非 |
C |
54.7 |
44.2 |
49.7 |
78.4 |
日本(35) |
C |
54.5 |
58.0 |
44.5 |
63.0 |
中國大陸(36) |
C |
54.5 |
64.4 |
39.3 |
60.0 |
中國臺灣(37) |
C |
52.9 |
42.0 |
53.2 |
69.8 |
韓國(38) |
C |
51.1 |
40.1 |
54.9 |
63.5 |
印度尼西亞(39) |
D |
49.2 |
39.3 |
44.5 |
71.5 |
土耳其 |
D |
45.3 |
45.6 |
29.8 |
66.6 |
印度(41) |
D |
44.4 |
37.6 |
40.7 |
60.4 |
阿根廷 |
D |
43.3 |
55.6 |
29.4 |
42.9 |
菲律賓(43) |
D |
42.0 |
40.5 |
52.3 |
30.0 |
泰國(44) |
D |
41.7 |
41.3 |
36.4 |
50.0 |
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簡介
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對全球各地的養老金體系進行了基準分析,強調了各體系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潛在改革領域,以提供更充分、可持續性更強的養老金福利。
今年的《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對比了全球44個養老金體系,覆蓋了全球65%的人口。2022年《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納入了一個新的養老金體系 - 葡萄牙。
《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使用充足性、可持續性和完整性三個分項指數的加權平均值,通過50多項指標來衡量各養老金體系。
《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是由全球投資專家協會(CFA協會),攜手莫納什大學莫納什商學院莫納什金融研究中心(MCFS),以及重新定義工作世界、重塑養老金和投資成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 美世(Mercer),聯合發起的一個合作研究項目。
關于美世CFA協會《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的詳細介紹,請點擊這里查閱。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2022-2023)
獲獎企業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按公司英文名稱首字母排序)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2022-2023)
卓越健康領袖
Top Healthiest Workplace
拜耳(中國)有限公司 |
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 |
華大集團 |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 |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思科(中國)有限公司 |
達飛信息科技(重慶)有限公司 |
石藥集團 |
迪卡儂 |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
伊頓中國 |
偉創力中國 |
海虹老人北亞投資有限公司 |
廣東景興健康護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聯想集團 |
明略科技 |
寶潔中國 |
賽諾菲中國 |
舍弗勒大中華區 |
斯凱奇中國 |
太古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 |
先正達集團中國 |
蒂升電梯 |
北京環球度假區 |
芬歐匯川集團(中國) |
威立雅(中國)環境服務有限公司 |
威睿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 |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2022-2023)
卓越健康創新獎
Outstanding Health Innovation Award
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 |
百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博世中國 |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 |
日健中外制藥有限公司 |
達索系統 |
德勤中國 |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
陶氏公司 |
中電金信 |
葛蘭素史克中國 |
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 |
希爾頓集團 |
嘉會醫療 |
路威酩軒集團時裝部 |
寶潔中國 |
賽諾菲中國 |
北京環球度假區 |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2022-2023)
卓越健康實踐獎
Outstanding Health Practice Award
阿朗新科高性能彈性體(常州)有限公司 |
亞信科技 |
拜耳(中國)有限公司 |
生物梅里埃中國 |
博格步(廈門)輕工制品有限公司 |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 |
康樂保(中國)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
大陸投資(中國)有限公司 |
康寧中國 |
艾昆緯 |
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通力電梯 |
麥格納中國 |
精鼎醫藥研究開發(上海)有限公司 |
富力集團 |
人頭馬君度大中華區 |
TÜV SÜD 大中華區 |
沃爾瑪中國 |
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2022-2023)
卓越女性關愛獎
Outstanding Women Care Award
戴爾科技集團 |
東莞晶苑毛織制衣有限公司 |
伊頓中國 |
漢高中國 |
加特可(廣州) 自動變速箱有限公司 |
聯想集團 |
瑪氏中國 |
殼牌(中國)有限公司 |
太古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 |
2022-2023年度的美世中國卓越健康雇主評選,共有308家、來自20個不同行業的企業參與了本次評選,并有26,720名、平均年齡為33.6歲的員工參與了員工端個人健康風險調研。根據調研結果,美世匯編了《2022中國企業健康管理報告》以及《2022中國職場員工健康風險報告》,兩大報告于峰會當日發布。
本屆健康雇主評選調研數據顯示,近兩年,企業對員工的健康管理進一步突破"生理健康"的單一視角,更深層次的朝著心理健康、財務健康及社交健康等更加全面的健康維度進行延展。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中國區總經理虞煒表示:"近年來,由于疫情變化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職場員工心理健康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很多企業加大了在員工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和投入;員工心理援助、壓力緩解、失眠干預、抑郁癥識別管理、企業內部培養心理急救師等健康管理項目被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所采納。"
除了心理健康方面,本屆評選調研數據還顯示,超過六成的職場員工評估自己對可能面臨的非預期支出的財務健康風險缺乏信心,尤其是面對如重大疾病這樣的大額支出,有超過80%的職場員工對自己的財務承擔能力表現出嚴重的不自信。子女教育基金(32%)、養老金(26%)以及日常生活開支(26%)是職場人位列前三的財務憂慮事項。
此次美世調研結果還發現,新冠疫情不但加速了互聯網醫療在職場當中的應用,也提升了數字技術和社交化手段在職場健康管理領域的使用頻率,如微信小程序、短視頻、線上直播等已成為員工喜聞樂見的數字和社交化健康管理和溝通渠道。虞煒表示:"數字健康提升了健康管理的可及性,通過各種極具‘國民度'的線上平臺,企業可以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促進員工踐行健康行為、提升員工健康意識,用柔性的方式促成組織健康文化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