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上漲和消費者消費實力的提升,高級定制消費已成為明顯趨勢。作為鉆石行業領先品牌,I Do率先精準卡位“克拉定制”市場,并將此業務作為企業全新發力點,或將迎來“爆發式”市場增長。
十克拉頂級鉆石撬動全網聲量
“38女王節”到來之際,也是品牌動態繽紛之時。三八前兩天,消費者就不斷被李佳琦直播間要賣十克拉的事件刷屏,三八當天,I Do品牌就官宣張雨綺為其新業務“十心十美克拉定制”代言人,并攜手李佳琦打造了一場惹人注目的專場直播,僅半小時,觀眾超過2000萬,過程十分熱鬧,結果皆大歡喜,I Do千萬級壕鉆秒出,李佳琦直播間迎來史上最貴單品的誕生。
相比其他珠寶品牌,I Do品牌一直比較注重與消費者的情感關聯,在營銷戰略上也非常與眾不同,這次組合張雨綺、李佳琦的直播營銷事件也突出了情感性、娛樂性與互動性,并打出了“有故事的克拉才有價值”的說法,同時還將“1克拉=100分”與“百分百愛情新意”的情感價值進行關聯,將原本鉆石克拉的經濟價值上升到了無價的情感價值。
在產品上,I Do也進行了克拉鉆戒新標準定義,不僅全球甄選天然鉆石,還提供GIA、IGI、天然鉆石三重證書認證。在此之上,結合消費者對于個性化的定制需求,還提供170款經典鉆戒方案,全球珠寶設計大師設計的款式來滿足不同的消費審美和佩戴體驗。
此外,在服務上,I Do加入了更多富有創意的情感概念。例如根據顧客場合需求,可以在鉆石腰線進行“真愛密碼”刻字服務,通過具有紀念意義的字符定制,進一步增強鉆戒的唯一屬性。如張雨綺在直播中所說,“鉆石獨一無二最重要,定制的鉆石才有儀式感。”張雨綺戴直播時佩戴的3克拉定制鉆戒便是I Do“真愛加冕”公主款,她還在這枚鉆戒上面刻了13個字符,凸顯其專屬性。
可以說,I Do克拉定制正在通過把握硬標準(鉆石品質、行業認證、鑲嵌工藝)與軟實力(情感價值、增值服務),來實現品牌的獨一無二性。同時,I Do還以多年積累的營銷優勢,打造全網爆發式的事件來引發消費關注,“種草”潛在消費者。
聚焦克拉定制開啟全新業務增長
近些年,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中國高端定制市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1胡潤至尚優品》報告,中國高端消費市場規模已達1.53萬億元,高凈值人群對奢侈品的熱情上漲了38%。而且,對高凈值人群來說,他們更愿意為高端消費品和更好的服務體驗支付溢價,定制便是其中一種。
從全球最大的鉆石生產商De Beers戴比爾斯的提價中,則能看出鉆石行業正在發力1克拉以上的銷售。據戴比爾斯最近一次提價,整體提高了約5%,主要用于1克拉以上的鉆石,而漲價并未阻止大眾對克拉鉆的購買熱情,反而激發了部分觀望者對“保值&增值”的購買意愿。
I Do表示,在高端定制和克拉鉆賽道上分別有了相對成熟的趨勢,但還沒有品牌結合高端定制和克拉鉆的雙重優勢發力,“我們認為‘克拉定制’這個細分領域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針對這個市場空白,2021年1月,我們率先推出了‘I Do十心十美克拉定制’業務。希望以情感為核心,致力打造有故事、可傳承、值得收藏的克拉鉆石,來滿足消費者對高端定制珠寶的需求。”
對該業務的發展前景,I Do也充滿信心,表示這個業務推出的背后有嚴謹的市場調研和邏輯,而且自推出以來,便增長火爆,非常受消費者歡迎。
當下,全球奢侈品市場重心已向中國轉移,據貝恩咨詢公司預測,中國市場的鉆石需求將在2021年全面復蘇,并引領全球鉆石行業市場。一直以精準的市場定位而不斷突破行業瓶頸的I Do此時將“克拉定制”作為新發力點,或將迎來“爆發式”市場增長。
據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珠寶部高級專家田可青分析:“隨著私人定制需求不斷擴大,預計國內外珠寶品牌都將逐漸切入這一細分賽道,市場競爭可能加劇。當然對已推出該類業務的品牌是有一定先發優勢的。”
I Do十心十美克拉定制是I Do品牌于2021新年伊始正式推出的高端定制業務,它以顛覆傳統的克拉定制模式,打造不可復制的專屬愛情紀念信物。在女神節到來之際,I Do攜手女神張雨綺加冕每一位女性的獨特魅力,為愛侶們定制專屬愛情信物,守護雋永流轉的柔情蜜意。
克拉女神,傳承甜蜜摯愛
自出道以來,張雨綺一直以精湛演技詮釋每一個角色,用真摯、熾熱的態度面對內心與公眾。從《長江七號》中走出的人美心善袁老師,到《乘風破浪的姐姐》里直言直語、氣場全開的新時代女性,她不斷塑造自己,煥發新生,以獨一無二的風格收獲了眾多粉絲的喜愛。
張雨綺對于鉆石品質的追求一直被視為真性情的彰顯,在她的傾情演繹之下,I Do十心十美克拉定制的廣告片精彩絕倫,畫面中的每個瞬間都盡顯她的獨特魅力,透過璀璨鉆石的閃耀光芒,映射出她的美艷芳姿與強大氣場,傳遞“愛情不是千篇一律,有故事的克拉才有價值”的深刻內涵,定格無可復制的旖旎時光。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I Do攜手張雨綺以永恒、守護與傳承的克拉鉆石,揭開專屬密語,加冕每一位女性獨一無二的魅力。
每一顆鉆石,都不同凡響,獨具魅力。I Do十心十美克拉定制嚴格甄選天然鉆石,精心進行精密切割和打磨,經過GIA、IGI、NGTC三大國內外權威認證,不僅提供了鉆石“保真”認證,也保證鉆石切工的最高呈現 -- 每一顆鉆石都被打磨成值得留傳的經典之作,每一個切面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恰如張雨綺時而瀟灑颯美,時而真實可愛的個性,克拉鉆石勾勒出她多姿多彩的閃耀魅力。
十心十美,演繹尊享體驗
在女神張雨綺的演繹下,I Do十心十美克拉定制傳遞出無以倫比的獨特氣質與浪漫情懷。10項心意服務,滿足伴侶對愛情的所有想象;10項品質承諾,滿足伴侶對鉆石的一切苛求。170余款國際珠寶設計大師領銜打造的經典設計款式,跟隨你的喜好,挑選你的摯愛,無論是特別的紀念日還是日常的儀式感,皆能為你與TA點亮溫暖時光。
其中,「真愛密碼」的貼心服務,將伴侶之間包含特殊意義的甜蜜數字、或包含兩人姓名的字母等專屬符號鐫刻在鉆石腰線中,以一串字符鐫刻出伴侶間無可復制的專屬印記,永久珍藏于心中;「尊享體驗」為每一對克拉定制的伴侶開啟一對一的專屬之旅,通過一系列的定制服務鑄就愛的回憶,銘記浪漫時光,在值得紀念的每一個瞬間都有I Do相伴;「個性求婚」I Do克拉定制為克拉會員提供個性化的求婚方案,讓每位克拉會員的求婚都別具一格,讓每一個求婚的瞬間都能閃耀出屬于克拉的耀眼光芒,體現出百分百的至臻愛意。
百分克拉,一世傳承。I Do將攜手克拉定制代言人張雨綺共同為愛戀增添滿滿儀式感,無論是處于愛情起跑線的青澀伴侶、剛步入婚姻的年輕夫婦、還是摯愛已久的幸福伴侶,獨家定制的I Do都將成為你們的專屬信物,定格每一個浪漫瞬間。與I Do一同詮釋愛,守護愛,傳遞愛,讓愛的光芒璀璨耀眼,意義非凡,將這份濃濃愛意傳承至永久。
3月8日當晚22:00點,張雨綺還將與李佳琦相約于“I Do克拉盛宴”的直播間,一同揭幕克拉定制的閃耀登場。
從2008年來自西藏海拔最高的措勤小學的一封求助信開始,I Do基金會便開始了每年愛心西藏行活動。這場堅持十三年的愛心接力,將點滴善心匯成大愛,只為共赴這一場最高海拔愛的約定。
22日,在六位藝術家與I Do 基金會創始人李厚霖先生的共同見證下,I Do藝術夢想班正式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掛牌成立。
儀式上,李厚霖表示:“希望I Do藝術夢想班能培養更多孩子的藝術夢想,讓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對未來更有信心。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平臺作用,請更多藝術家來到這里與孩子們交流互動,幫助孩子們提高藝術技巧的同時能幫他們實現夢想。”
I Do藝術夢想班是I Do藝術夢想公益項目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持續深耕三年的產物。繼送進去的“藝術家支教”、請出來的“藝術游學”、傳出去的“藝術夢想公益展”之外,“留下來”的藝術夢想班,將會更系統、專業地為特殊兒童提升美育素養及技能,拓展視野,激發夢想種子,促進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同時,支持有藝術天分的“未來藝術家”,勇敢追求藝術夢想。
此屆I Do藝術夢想班已初步招募有一定基礎和潛質的學生20人,由參與支教的藝術家和學校老師聯合推薦,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組成,在開營儀式上,六位藝術家老師為20名藝術夢想班的首期學員頒發錄取通知書。
這一次開營儀式,I Do基金會不僅僅帶來了藝術夢想班,更給孩子們帶來了20個尤克里里、40個機器人、各種畫材以及藝術客公益閱讀角圖書等價值近50萬的夢想禮物。于2018年成立的I Do夢想合唱團則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合唱曲目《苔》。
六位藝術家,六堂別開生面的藝術夢想課
此次藝術家支教活動是I Do基金會第三次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六位藝術家為孩子們帶來了六堂別開生面的藝術夢想課。同時,I Do基金會還特別邀請著名導演程工,對藝術家們與孩子的天才靈感碰撞,以紀錄片的方式進行拍攝記錄。課堂影像及藝術家和孩子們共同完成的作品,未來將在北京798藝術區I Do藝術空間隆重展出。
楊伯都:“我們可以一起玩嗎”
課程形式:立體繪畫
楊伯都老師為藏區特殊兒童準備了一堂立體繪畫課程,通過在大小不一的木球上繪畫,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尋找平面繪畫中的空間感。楊老師告訴孩子們,每個人在沒有接觸藝術時都是一個木球,通過發散藝術的想象力,大家都會變成獨一無二的星球。“每個人的創作都需要一個繆斯”,楊老師用哈達蒙住眼睛,課堂上的每個孩子都分別握住她的手,和她一起完成了一個木球作品。在這一節藝術夢想課上,每一位孩子都是楊伯都老師的靈感繆斯。
趙趙:“一秒鐘,可以做什么?”
課程形式:實驗性繪畫
一秒鐘,可以做什么?眨一下眼,吶喊一聲,還是畫下一筆?趙趙老師為藏區特殊兒童帶來了一堂實驗性繪畫課程“一秒”。一疊紙,一把鉛筆,一秒時間,帶著天馬行空的孩子們一起繪制畫作,共同編織了一段描繪時間的對話。“一秒”會帶來怎樣難忘的藝術體驗呢?孩子們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回答。
冷廣敏:“缺失的圖片,無限的想象”
課程形式:開放式繪畫
冷廣敏老師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一堂開放式繪畫課,課程由數張留白的城市標志性景觀圖(天安門、大本鐘、星球大戰、恐龍公園等)展開。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標志性的、符號式的景觀,但當這個符號突然缺少了一角,孩子們會如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補這塊空白呢?
冷老師通過引導孩子們發揮藝術創造力,用繪畫的形式將缺失的這一角補上。而孩子們填充的內容讓所有人都為之驚嘆,藝術的想象力是沒有邊界設定的。
劉曉輝:“禮物 -- 獻給最親密的人”
課程形式:繪畫
如果要送給你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父母,同學,兄弟姐妹,什么方式才是最好的情感表達?劉曉輝老師的課堂“禮物:獻給最親密的人”,通過開放式的啟發教學,幫助藏區特殊兒童尋找到情感表達的方式,創作一件屬于自己的作品。劉老師希望藝術創作以“情感”為出發點和連接紐帶,取代令人束縛的審美標準。孩子們在課后,都繪制了一件“禮物”送給所愛的人。
鄭國谷:“我們一起打破界限,打通感受美的經絡”
課程形式:12張圖片的視覺傳達
鄭國谷老師通過視覺傳達的方式帶著孩子們用12張圖像打通感受美的經絡。這12張圖片引導孩子們用視覺帶動感官,感受美的能量,回歸對世界最原始的感知。通過圖像的力量給予孩子們內在的、對美的認識的沖擊。并幫助孩子們認知人的生命力,尤其是感受他們自己生命力的強大。
蒲英瑋:“一首歌的教與學,關于自我成長的一次連接”
課程形式:自我教育工作坊
“其實我的課不是我去教他們,而是他們去教我,相比求知欲,他們更多的是表達欲,想要把這個東西告訴我,教給我,”蒲英瑋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實驗性音樂課堂。
他以“學生”的身份接受來自學生們的指導。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先由夢想班學生教授蒲老師表達一段歌曲內容的手語,再由盲童合唱團教授大家歌曲的演唱。“我做手語做錯了,很多孩子就會來幫我,都想去教我怎么做,那個場面比我想象的要自然很多,孩子們都很熱情。其實我剛開始特別害怕聽障或者視障的孩子們在一起會冷場,但事實不是,他們所有人都很熱烈地表達自己,很激情地去參與這節課,他們與人溝通的欲望很強烈。”談起這節別出心裁的藝術課,蒲老師認真地回答道。
眾星聯合發聲,愛心伙伴助力,守護最高海拔最酷夢想
本次愛心西藏行,不僅有藝術家的全程參與,I Do基金會還聯合眾多明星為愛接力,守護最高海拔最酷藝術夢想。
作為I Do藝術夢想公益項目的愛心導師蔡明和楊坤特別為藏區小朋友送上夢想寄語。李晨、朱丹、包貝爾、柳巖、譚松韻、文淇、李治廷、闞清子等眾多明星愛心大使,同樣以特別的方式,為孩子們的藝術夢想加油打call。
本次I Do基金會愛心西藏行活動也得到了畫廊周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蜂巢藝術、中國李寧、Rokid、馬大姐等愛心品牌伙伴的大力支持。在為這群特殊孩子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期待更多愛心企業和機構的加入,共同“用藝術點亮夢想”。
另外特別邀請到中國殘聯新促會代表艾博凝,藝術客雜志主編顧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代表胡凡隨行。光明網對活動開營儀式及藝術夢想課堂現場進行了全程直播,全平臺總觀看人數愈千萬。
愛的路上,I Do基金會步履不停
每一個心愿都值得被呵護,每一個夢想都需勇氣去實現。通過本次愛心西藏行和藝術家支教的再次成功落地,我們也看到了藝術夢想項目以及倡導的公益藝術模式,對困境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融合發展的正面影響,看到了公眾對藝術和公益跨界共生的巨大期待。
未來I Do基金會還將繼續發力,一方面深耕藝術夢想公益項目,為困境兒童提供更好的藝術夢想教育支持,讓更多的特殊兒童可以自由發揮和創造他們的藝術天賦,提升他們的生存能力,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另一方面,將積極整合一線的藝術家資源,真正打通“公益”和“藝術”的壁壘,將專業的藝術創作活動帶入公益領域,打造公益藝術生態閉環,將I Do基金會的公益事業向“可持續”的方向推進,讓公益更共盈,讓藝術更益民。
日前,I Do 基金會第十三屆愛心西藏行,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藝術家支教活動完滿收官。六位支教藝術家給孩子們帶去了六堂別開生面、極富啟發性的藝術課,I Do 基金會創始人李厚霖也跟孩子們共創了一堂發現自然美藝術課。告別時,大家與與孩子們依依不舍,擁抱告別,約定再見。
這次西藏行,不僅有藝術家全程參與,還有眾多明星為愛接力。蔡明、楊坤、李晨、朱丹、包貝爾、柳巖、譚松韻、文淇、李治廷、闞清子等眾多明星愛心大使,陸續加入了為孩子們的藝術夢想加油打Call的隊伍。
“品牌造夢,公益暖心”,I Do品牌和I Do基金會作為恒信璽利旗下不同主體,在創始人、董事長李厚霖的帶領下,正朝打造“愛與美”百年珠寶品牌的理想而行。
成立I Do藝術夢想班,將愛的約定進行到底
十三年前,一封來自西藏海拔最高的措勤小學的求助信,I Do基金會開啟了每年愛心西藏行活動。此次最“高海拔,最酷藝術夢想”藝術家公益支教活動,I Do邀請到劉曉輝、趙趙、鄭國谷、楊伯都、冷廣敏、蒲英瑋六位國內當代藝術家參與。22日上午,在6位藝術家與李厚霖的共同見證下,I Do藝術夢想班正式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掛牌成立。
授牌儀式上,李厚霖表示:“希望I Do藝術夢想班能培養更多孩的藝術夢想,讓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對未來更有信心。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平臺作用,請更多藝術家來到這里與孩子們交流互動,幫助孩子們提高藝術技巧的同時能幫他們實現夢想。”
I Do藝術夢想班是I Do藝術夢想公益項目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持續深耕三年的產物。繼送進去的“藝術家支教”、請出來的“藝術游學”、傳出去的“藝術夢想公益展”之外,“留下來”的藝術夢想班,將會更系統、專業地為特殊兒童提升美育素養及技能,拓展視野,激發夢想。同時,支持有藝術天分的“未來藝術家”,勇敢追求藝術夢想。
攜手藝術家,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
每一個心愿都值得被呵護,每一個夢想都需勇氣去實現。為守護西藏特殊兒童的心愿和夢想,I Do基金會先后邀請了十多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到西藏進行藝術支教。這次支教活動,為帶給孩子最好的體驗,6位藝術家精心設計了教學內容。
楊伯都:“每個孩子都會變成獨一無二的星球”
楊伯都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堂立體繪畫課程,通過在大小不一的木球上繪畫來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楊老師告訴大家:“每個人在沒有接觸藝術時都是一個木球,通過發散藝術的想象力,大家都會變成獨一無二的星球。”楊老師用哈達蒙住眼睛,請孩子們握住她的手,共同完成創作。
趙趙:“一秒鐘,可以做什么?”
一秒鐘,可以做什么?趙趙老師為藏區特殊兒童帶來了一堂實驗性繪畫課程“一秒”。一疊紙,一把鉛筆,一秒時間,帶著天馬行空的孩子們一起繪制畫作,共同編織了一段描繪時間的對話。
冷廣敏:“用想象補上缺失的一角”
如果完整的事物缺失的一角,補上會怎么樣?冷廣敏老師則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一堂開放式繪畫課,課程由數張留白的城市標志性景觀圖(天安門、大本鐘等)展開。老師引導孩子發揮創造力,填補空白。結果,孩子們填充的內容讓所有人都為之驚嘆。
劉曉輝:“什么方式才是最好的情感表達?”
如果要送禮物給你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父母,同學,兄弟姐妹,什么方式才是最好的情感表達?劉曉輝老師的課堂“禮物:獻給最親密的人”,通過開放式的啟發教學,幫助藏區特殊兒童尋找到情感表達方式,創作一件屬于自己的作品。劉老師還希望藝術創作以“情感”為出發點和連接紐帶,取代令人束縛的審美標準。
鄭國谷:“打破界限,打通感受美的經絡”
鄭國谷老師通過視覺傳達的方式帶著孩子們用12張圖像打通感受美的經絡。這12張圖片引導孩子們用視覺帶動感官,感受美的能量,回歸對世界最原始的感知。通過圖像的力量給予孩子們內在的、對美的認識的沖擊。并幫助孩子們認知人的生命力,尤其是感受他們自己生命力的強大。
蒲英瑋:“一首歌的教與學,是關于自我成長的一次連接”
蒲英瑋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實驗性音樂課。他以“學生”的身份接受來自學生們的指導。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先由夢想班學生教授蒲老師表達一段歌曲內容的手語,再由盲童合唱團教授大家歌曲的演唱。這堂身份互換的藝術實驗課,帶給了孩子們許多新奇的體驗。
創新公益模式,用愛踐行社會責任
何謂公益?公益慈善就像我們能夠在黑夜里看到的星星,閃爍著人性之光。公益慈善的發心是善,是愛,是人人皆有的天性。但公益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形式,公益與慈善,也非同一回事。
I Do基金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打造長期可持續性公益項目來推動社會進步。2008年創立以來,打造出了“愛心西藏行”、“藝術夢想計劃”、“最美校服”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公益項目。
十三年里,行路上百萬里,I Do基金會見證了藏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幫助過成千上萬個孩子成長。立足教育,滿足西藏兒童需求,2011年,基金會便啟動了“藝術夢想計劃”,希望通過藝術啟蒙教育,幫助邊遠地區兒童、特殊兒童等群體提升美育素養,拓展視野的同時,激發夢想。
相比只是幫助兒童提升藝術技能藝術支教項目,“I Do藝術夢想計劃”有著更高的視野和更遠的愿景。I Do基金會創始人李厚霖說:“為什么我們選擇藝術啟蒙教育為這個公益項目的主線,而不是數理化。因為藝術才是真正關于人的教育,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是美,什么是愛,什么是幸福。”
通過“藝術+公益”的創新模式,I Do基金會希望以打通“公益”和“藝術”的壁壘,將專業的藝術創作活動帶入公益領域,將I Do基金會的公益事業向“可持續”的方向推進。一旦這種公益模式形成閉環,便能賦能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公益組織正成為社會振興的第三種力量,通過公益慈善踐行社會責任,是當下許多企業的第一選擇。I Do品牌及恒信璽利攜手I Do基金會,在其創始人、董事長李厚霖的帶領下,持續用愛踐行公益,用實際行動賦能品牌,在打造“愛與美”百年珠寶品牌的理想上持續奮進。
“觸碰藝術的勇氣”公益直播是一場藝術與馬術、藝術與公益跨界合作的活動。主辦方希望通過直播的方式,以及藝術家、馬術愛好者、收藏愛好者的分享,讓大家收獲正確的藝術品收藏觀,藝術品投資方法的同時,展現藝術與公益相輔相成的魅力,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公益事業當中來。
作為馬術運動和藝術收藏愛好者,“藝術+公益”模式的創新者,直播中李厚霖談到自己十五年對馬術運動的熱愛,以及馬術精神與I Do品牌的聯系時表示,“馬術運動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載體。代表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是騎士精神的體現。I Do傳遞的也是人類對幸福生活、美好精神的追求。二者要傳遞的精神價值是相通的。”
緣起于十二世紀中葉歐洲王室的馬術運動,是最具歷史和世代傳承的“貴族運動”,時至今日,馬術運動已成為“優雅”、“高貴”、“自由”、“健康”的生活理念。也代表著勇敢的生活態度,極致的精神追求。正如I Do品牌堅持的情感態度,無差異,勇敢愛。也因為“勇敢”的內在氣質,在追隨品牌理想的過程中,I Do創立十五年來,不斷沖破思維的束縛,大膽創新,成功跨上了一個又一個臺階。
聊到公益,李厚霖表示,最早因為感性開始做公益,慢慢有了一定積累之后,做公益這事就變得越發理性了,成了一項長期事業。I Do基金將用持續的愛心行動,帶動更多社會人士,一起給困境兒童帶來根本性的、成長性的改變。
恒信鉆石作為一個珠寶企業,一直有給他人帶來溫暖和美好的價值追求。無論旗下品牌I Do還是I Do基金會都以傳遞愛和溫暖作為社會責任核心。I Do基金創立十三年,十三年間,打造出了“愛心西藏行”、“藝術夢想計劃”、“夢想助學”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公益項目。其“藝術夢想計劃”啟動于2011年,希望通過藝術啟蒙教育,幫助邊遠地區兒童、特殊兒童等群體提升美育素養及技能,拓展視野,激發夢想。
李厚霖認為,每一個心愿都值得被呵護,這些年西藏行過程中,I Do基金會發現一些特殊兒童在藝術層面的興趣和渴望,所以開啟了近三年帶當代藝術家進藏藝術支教的公益活動。I Do基金會希望通過“藝術+公益”的創新模式,整合藝術家資源,打通“公益”和“藝術”的壁壘,將專業的藝術創作活動帶入公益領域,并服務于公益項目的執行和藝術機構及藝術家影響力的升級,打造公益藝術生態閉環,將公益事業向“可持續”的方向推進。
李厚霖表示,“我相信,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們會見證孩子們更多可喜的變化,也會看到‘藝術+公益’這種模式帶來的積極社會影響。”
I Do基金會第十三屆愛心西藏行公益活動正在進行中。攜手趙趙,楊伯都,鄭國谷,冷廣敏,劉曉輝,蒲英瑋等六位藝術家在拉薩特殊教育學校,他們將與一群特別的孩子展開為期一周的別樣藝術夢想之旅。“為了愛,我愿意”,十三年I Do基金會不忘初心,只為將愛進行到底。
]]>I Do基金會介紹,去年I Do愛心西藏行活動結束后,就為特殊兒童創作的藝術作品做了一場盛大的展覽,此次是二次返場再次展出,為今年的西藏行拉開序幕。這次西藏行I Do基金會將攜手六位當代藝術家,再次入藏,到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進行“藝術夢想”助教活動,再次以行動為特殊兒童點亮夢想。
I Do基金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打造長期可持續性公益項目來推動社會進步。創立十三年間,打造出了“愛心西藏行”、“藝術夢想計劃”、“夢想助學”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公益項目。其“藝術夢想計劃”啟動于2011年,希望通過藝術啟蒙教育,幫助邊遠地區兒童、特殊兒童等群體提升美育素養及技能,拓展視野,激發夢想。
I Do基金會表示,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滿足,當下公益已進入到受人以漁,價值共生的階段。做公益跟做品牌一樣,也要滿足人的需求。而需求一直在變化,公益模式也一定需要創新,“藝術夢想計劃”便是在需求變化的情況下產生的。這個項目我們以藝術啟蒙教育為主線,以“藝術支教”、“藝術培訓”、“公益藝術展”等為手段來打通“公益”和“藝術”的壁壘,將專業的藝術創作活動帶入公益領域,將I Do基金會的公益事業向“可持續”的方向推進。
近三年來,I Do基金會以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主要試點,開辦了“I Do藝術夢想班”,先后邀請到十多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到西藏進行藝術支教。歷年活動中,在沈敬東、高孝午、劉子寧、范學宜、張永旭、尤勇、陳彧君、陳彧凡、肖江、王波等藝術家的指導下,孩子們創作了近千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本次公益展展出的作品選自西藏“藝術夢想班”孩子們的作品。展覽通過“愛的旅程”,“神殿與家園”,“我的世界”和“追夢”4個章節描繪了這場以愛之名的對話,呈現了高原兒童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展覽共展出近百件繪畫作品,每一張畫作背后都有一個渴望實現的夢想,每一筆顏色都是他們心中世界的折射。展覽同時特邀費那奇北京動畫周攜手多位動畫人與這些孩子隔空對話,一同向觀眾展示他們關于愛與夢想的堅持。
關注“愛與夢想”、“愛與美”也一直是I Do品牌文化輸出核心。品牌創始人李厚霖曾表示,“一個品牌如果只擁有商品價值,那么它與消費者之間只是交換關系;而當一個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審美與夢想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后,那么它不僅能贏得消費者的喜愛,還能形成長遠的品牌認同和信賴。I Do作為一個珠寶品牌,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肯定不能停留在物質層面。”
品牌造夢,公益暖心,I Do用“愛與美”打造品牌靈魂,用“責任與創新”創造品牌價值,擔當社會責任,通過持續品牌公益行動輸出,發揮珠寶品牌特性為美好愛情以及人間大愛賦能。十五年的品牌文化積淀,I Do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溫暖,愛,責任”的品牌形象。
在受疫情沖擊的大環境下,I Do也一直堅持“愛”的行動。今年520期間,攜手人民網,I Do為百對戰疫新人成功舉辦了一場“云婚禮”,“線上+線”上億人同步觀看。與此同時,還特意為新人們定制了100對銘刻著“2020520”的專屬婚戒。521,I Do 又攜手“畫廊周北京”活動,助力藝術重啟。
正如李厚霖所期望,“希望藝術能帶給疫情下大家度過困難的力量和勇氣,希望I Do能成為帶給大家更多幸福感和希望的品牌。”I Do通過“藝術+公益”互相賦能的模式,持續品牌“愛與美”的價值輸出,持續進行溫暖付出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