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2年9月20日 /美通社/ --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產物,目前已成為全球金融行業創新和競爭的制高點與主戰場。業界一致認為,金融科技將在未來數年迎來戰略發展機遇期,行業可能出現顛覆級的科技創新改變金融生態。為此,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今年發布的《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發展若干措施》中明確表示,"從2022年起,深圳市人民政府將每年舉辦金融科技節,期間將舉辦金融科技大賽、金融科技論壇和金融科技展。"
9月19日,作為深圳市首屆金融科技節中的重要一環,2022深圳國際金融科技大賽(FinTechathon) -- 西麗湖金融科技大學生挑戰賽(下文稱"大賽")將正式開賽。
這是一場面向金融科技前沿領域,專為學生團隊打造的世界級競賽。大賽的戰略指導單位為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主辦方為深大微眾金融科技學院、微眾銀行、深圳香蜜湖國際金融科技研究院。其中,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踐行普惠金融理念、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建設的互聯網銀行,為助力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領域發起30多個開源項目,目前已成為"業界技術頂流";深大微眾金融科技學院則是深圳大學與微眾銀行共同創建的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金融科技學院,學院同時規劃布局不同的專業方向以滿足國家金融科技產業各細分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需求。兩家單位強強聯合,充分發揮人才環境與產業環境耦合效應,通過產研融合的方式全力驅動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與創新。
大賽旨在充分發揮政、學、企多方優勢,共創金融科技領域盛世賽事先鋒,合力推動國內外高校學生探索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應用創新,全面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豐富金融科技人才儲備以打造深圳市金融科技發展高地,為深圳市搶抓金融科技發展機遇、加快金融科技產業升級注入一股硬核力量。
基于深圳市當下完整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大賽傾力打造人工智能、區塊鏈、金融產品經理三大賽道,多維挖掘高校學生的優秀金融科技創新成果,啟思高校學生輸出貼近金融科技企業需求的技術及產品解決方案。大賽主辦方設置總額超過69萬元人民幣的賽事獎金,激勵高校人才持續積極投入到金融科技創新事業中。
此外,大賽主辦方還將協同珠海華潤銀行、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江南銀行、金證股份、安信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德科信息、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華策數科、微言科技等數十家金融及科技相關企業,為進入決賽的學生提供100余張可雙向選擇的實習面試直通卡,助力高校人才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目標,構建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構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生態圈。同時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持續向社會輸送優秀的金融科技創新型人才,真正擔負起"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使命。
大賽組委會特別邀請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執行主任于非;上海交通大學中銀科技金融學院院長劉少軒;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校長講席教授張博輝等人擔當學術顧問,為大賽提供智力支持。另有來自中科院、深圳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微眾銀行等學企單位的數十位科研專家擔任大賽評委,為參賽團隊指點迷津。
值得一提的是,為貫徹落實深圳市金融科技節指導方針、營造深圳市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在大賽決賽及頒獎環節還將舉辦"金融科技高校論壇"活動,特邀各位專家將圍繞"金融科技"展開深度話題分享、圓桌對話,為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提供方法論與新思路,蓄能并引爆深圳市首屆金融科技節活動高潮。
大賽前身是 FinTechathon 微眾銀行金融科技高校技術大賽,前三屆參賽人數逐屆遞增,共吸引2100余名來自海內外知名高校的學生參賽,成功在行業內掀起科技創新浪潮。
9月19日起,本屆大賽正式開啟報名通道,國內外高校在讀生(含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均可報名參賽。有興趣的同學可進入大賽官網 http://gk.link/a/11CZl 進行報名。
一、
時鐘撥回到15年前。
2007年,InfoQ 落戶中國,InfoQ 中文站正式誕生。
那會兒,國內優質的技術社區還寥寥無幾。抱著"為國內技術人打造一個像樣的、高質量的技術社區"這一想法, InfoQ 中國創始人霍太穩和 InfoQ 創始人 Floyd 共同將 InfoQ 引入了中國。
技術人總是有一種特別的浪漫主義,他們信奉技術改變世界,軟件改變世界。
這也是 InfoQ 的信念與使命的來源。
15年來,InfoQ 中國 一直致力于提供中立的、由技術實踐主導的技術資訊及技術會議,希望促進軟件開發及相關領域知識與創新的傳播,讓創新技術推動社會進步。
互聯網從來不缺顛覆者,技術革新永無止境。
InfoQ 希望做技術創新巨輪破浪前行的見證者和推動者,記錄和傳播那些對于促進時代進步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與人。
在過去的 15 年里,InfoQ 見證了太多技術的誕生、成長、繁榮、衰落甚至是消亡,經歷了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架構、區塊鏈等多輪技術浪潮;看到了開源、基礎軟件等技術迎來新的春天;也望到數字化、元宇宙、Web 3 等新的技術趨勢,似乎就在不遠的將來。
在過去的 15 年里,InfoQ 中國用近 5 萬篇高質量的文章,QCon、ArchSummit 等數百場技術峰會,匯聚 1600+ 技術領導者的 TGO 鯤鵬會,記錄技術時代變遷。通過追蹤前沿技術趨勢,輸出優質技術內容,提供高質量的學習和交流平臺,InfoQ 已經為五百萬技術人,為數萬家中國企業提供服務,影響著國內一代技術人。
技術名詞換了又換,技術革命此起彼伏,技術創業熱潮涌動……于萬千變化之中,InfoQ 中國愈發清晰地看到,軟件正在深入改變,并定義世界。
作為一個技術社區,為軟件改變世界的愿景,盡些許力量,InfoQ 中國以此為傲,與有榮焉。
二 、
致敬過去。
回顧是為了更好的前行,站在下一個15年的關口,InfoQ 中國即將奔赴“未來”。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擁抱變化是 InfoQ 的基因。InfoQ 中國希望從變化中尋找“未來”。
15年前,全球迎來互聯網熱潮,InfoQ 順勢而為,落地中國,架起全球先進的技術經驗與中國開發者間的橋梁。
15年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已漸至尾聲。當下,人們正處在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數字化浪潮中。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計劃或者正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化也已頻頻出現在國家戰略和政策中,今年,數字經濟成為熱詞。
可以預見,數字經濟,將定義下一個時代。
而數字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借用那句亙古名言,任何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當前,數字化人才短缺是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面臨著產業鏈的重構和業務模式的變革,企業對具備數字思維、應用數字工具,并擁有生態協同意識的數字人才有著強烈的渴求。
2020年,我國 ICT 領域從業人員缺口已達到1246萬,其中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領域人才缺口達到904萬,巨大的數字人才缺口,令企業在推進數字化進程中阻礙重重。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發現,數字經濟的浪潮讓大量企業遭受了來自行業內外部不同競爭者的沖擊,如今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格局,其復雜性前所未有。
企業深切感受到,數字技能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必備工作技能,而打造體系化的數字人才隊伍,對于企業獲得應對未來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因此,在成立15周年之際,極客邦科技將公司使命升級為 -- "推動數字人才全面發展",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為數字中國早日實現添磚加瓦。
InfoQ 中國創始人霍太穩,這樣解釋這一新使命的內涵:“感謝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讓我們能從"媒體社區"順利迭代升級到"職業教育",升級到"人才服務",讓我們距離客戶更近,讓我們實踐驅動的產品和服務更能幫助用戶和客戶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新的使命背后的大邏輯。”
在數字經濟時代,單打獨斗的方式很難發展,抱團共創才能走得更遠。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生態需要企業、機構、政府多方參與共同努力。
在這一新生態的建設過程中,技術人的用武之地將不止在互聯網,他們將越來越多地進入到產業中去推動數字變革,成長為卓越的數字人才,成長為新生態里的中堅力量。
接下來,InfoQ 中國將通過 KaaS(Knowledge as a Service,知識即服務)理念和模式構建一個有機的生態,滿足人才在不同發展階段提升數字技能的需求,為每個人提供專業的技術資訊、知識、會議、課程、培訓等全方位陪伴式的服務,同時也為企業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打造行業領先的數字人才團隊。未來,公司將繼續與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達成戰略合作,努力將生態聯盟做大做強。
在具體的行動上,先"劇透"一下,InfoQ 目前正在醞釀一檔旨在探求中國數字化發展的切片的視頻欄目 -- 《行知數字中國》,不久后,它將正式與大家見面。
三、
在技術之外,InfoQ 中國還重點關注從"人"的角度,參與到數字經濟大潮中去。
歷史的底稿是由人書寫的。每一次技術革命背后,無不都是人在推動。技術人群有一個很酷的名號 -- 極客(Geek)。他們身上所具備的極客精神,被視為"技術改變世界"的內核。
在過去15年里,InfoQ 報道了形形色色的極客,試圖從多維度發現和記錄極客精神。
到底什么是極客精神,它或許很難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它似乎又有一個范疇,InfoQ 發現,極客的身上有一些共性的特質,譬如,熱愛技術,創新,好奇心,愛探索,有改變世界的信念,不墨守成規,喜歡動手和創造...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質是,與時俱進。那些真正的極客永遠追求站在技術潮流的前線。
在數字化的趨勢下,極客精神的內涵也必然會發生一些變化。
InfoQ 認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人才所具備的極客精神應該是,"有創新精神的,能躬身入局的,為結果負責的,會用數字技術解決問題的"。希望通過 InfoQ 的平臺,這樣的極客精神能夠在數字人才的身上涌現。
站在下一個 15 年的新起點,InfoQ 希望與萬千數字人才一起,延伸極客精神的內涵,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極客精神。
InfoQ 深知,無論是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中國,還是重塑數字時代的極客精神,都將是一段十分漫長的旅程。未來路遠且長,前方難免有艱難險阻,但機會總是屬于那些選擇勇敢向前的人。
InfoQ15 歲,依然斗志昂揚,因為懷揣夢想的人正年輕,而且永遠年輕。
15 歲生日,InfoQ 許下的愿望是能夠“無限生長”。“無限生長”代表著未來,也指引著當下。
2022 年,InfoQ 將公司發展的年度主題定為“無限生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讓個人和團隊、業務都能"無限生長",共同奔赴"推動數字人才全面發展,助力數字中國早日實現"的未來。
這15年來,感謝 InfoQ 的關注者們一路相伴,一路支持。
在15周年之際,InfoQ 特別策劃了 15 周年專題活動:
關注 InfoQ 公眾號了解詳情。
InfoQ 15 年,感謝有“你”。
下一個 15 年,也期待與“你”同行。
據統計,本屆 DIVE 大會全網曝光量達334.5萬,直播觀看量達8.3萬多人次,DIVE官網訪問量達到6.1萬次,云上展廳訪問量為6248,大會NPS為64.2%。
DIVE 大會舉辦前期,主辦方做過一次小型調研,調研中有近 70%的開發者一直在關注基礎軟件的發展。雖然可能無法代表整個 IT 屆的情況,但仍然感受到了大家對基礎行業的高度關注。
基礎軟件是每個行業的事情,更是每個人的事情。
在報名本屆 DIVE 全球基礎軟件創新大會的參與者中,超過一半的人身處軟件服務行業,而金融、電商游戲垂直行業的關注者占比到了21%,職業涵蓋開發工程師、架構師、技術總監、CXO,還有營銷總監、產品經理和 VC 等。
另外主辦方發現,超過70%的大會參與者都工作了5年以上。隨著參加工作的時間變久,大家對基礎軟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通過本次大會的分享,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深潛在 IT 世界底層的基礎軟件正在以超出想象的速度發展。
比如,操作系統領域邁入后摩爾定律時代,國產操作系統借助開源力量大步前進,在商業模式和產品研發上都做了很多創新。開發者們也不再單純"為愛發電",他們可以從熱愛的事業里獲得比之前更高的收入。當然,操作系統行業未來還要面臨云、人工智能等帶來的挑戰。
終于被發現的"皇冠上的明珠"數據庫,被資本追捧的背后是不斷發展的技術在支撐。比如,TiDB 尋求與 Flink 融合來打造面向未來的 HTSAP 一體化數據平臺;PolarDB、Apache Doris 等在強化自身性能的同時也積極應對云原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樣地,發揮著各種各樣作用的中間件也在積極擁抱云原生。
以上都是基礎軟件技術蓬勃發展中的冰山一角。放眼整個行業,資本對于基礎軟件的關注度也遠超之前,這為優秀創業公司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此外,也可以看到,整個行業仍然被人才匱乏的問題困擾,開源社區變成發現人才、挖掘人才的重要來源。
挑戰總是和機會并行,基礎軟件的發展是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情。本次 DIVE 大會內容將面向所有基礎軟件領域的技術人員長期開放,所有回放視頻都會上線官網,部分講師 PPT 也會同步給大家。此外,InfoQ 未來也會持續關注基礎軟件領域的發展。
本屆 DIVE 大會共集結了39家不同領域企業和單位的60余位專家講師、14位出品人、3位聯席主席和3位主會場嘉賓。
在這里,特別感謝阿里、Alluxio、AP17.ai、百度、EMQ 映云科技、光大銀行、國投瑞銀、紅杉中國、華為、極狐(GitLab)、鑒釋科技、金蝶云蒼穹、九章云極 DataCanvas、九合創投、Kyligence、LF CHAOSS、MegaEase、PingCAP、麒麟軟件、清華大學、深圳支流科技 SphereEx StreamNative、太極圖形、騰訊、統信軟件產研中心、網易、WasmEdge、微眾銀行、線性資本、英特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移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Zilliz、中通快遞、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字節跳動(以上排名不分先后)等對本屆 DIVE 大會的內容支持。
相信有一群熱愛基礎軟件、投身基礎軟件的人,基礎軟件行業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依托 InfoQ 的品牌背書、全渠道資源支持和推薦,InfoQ 寫作平臺早已成為各大領域創造者的最佳社區之一。在 InfoQ 寫作平臺,不僅能夠看到具備參考和收藏價值的技術實踐,也能看到賦予人生力量的隨筆雜談與讀書筆記。正如 InfoQ 寫作平臺一直強調的那樣,方寸之間,書寫天地。在這片天地,創作者可以看到更廣闊的山河,也能結識一群優秀的內容創作者。
如今,InfoQ 寫作平臺迎來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 InfoQ 寫作社區。從“平臺”到“社區”,雖然只有兩個字的差別,但這次更名自有其深意。
過去的“平臺”傳達出兩層意義:一是說明這是用來寫作的舞臺,二是強調這是能獲取知識的工具。
與“平臺”相比,現在的“社區”則更能表達出交流和分享的作用:寫作是分享的途徑,社區是交流的場所。這里既是創造者與讀者之間交流的社區,也是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身份創造者之間探討學習的社區。另外,“社區”二字也能天然讓人感受到溫暖之意。
而保留品牌中的“寫作”二字,則是 InfoQ 寫作社區不忘初心的體現。
畢竟不同于社交平臺,在寫作社區中,創作才是根本,乃根源之所在,乃初心之所在。每一個 InfoQ 寫作社區的成員都是從申請成為創作者開始,提供優質的內容,努力成為社區的建設者,打造優質寫作社區。
從工具化到社區化,為何各大平臺都在打造社區
為什么當今各大平臺都在打造社區?為什么 InfoQ 可以做好寫作社區?
早期的平臺大多偏工具化:一種是以提供資訊為主,比如門戶網站;另一種以寫作為主,比如一些老牌博客平臺。最初,這些博客平臺可能只是個人記錄學習筆記和技術內容的一個站點,只有單獨的博客板塊,隨著平臺日益發展壯大,需要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加入,于是便開始選擇打造社區。
至于為什么要打造社區,主要有三點原因:
而社區的打造方式也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成立專門的社區板塊,讓更多的企業或個人開發者當版主,成立自己擅長領域的社區;另一種是針對不同話題增加社區交流的討論區。
除了老牌的博客社區,更多創造性社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就包括InfoQ 寫作社區。
雖然與老牌社區相比,兩周歲的 InfoQ 寫作社區還很年輕,但通過和一些創作者的交流,大家相信 InfoQ 是可以做好寫作社區的。
第一,InfoQ 有自己本身的技術大會,有很強的媒體力量,眾多優秀的編輯和行業專家在這提供大量的互聯網資訊。更有專門的自制技術刊物,如《中國卓越技術團隊訪談錄》《架構師》。
第二,InfoQ 有一款優秀的互聯網技術產品--極客時間。在這里,能向行業領先專家學習。
第三,InfoQ 寫作社區有眾多優質的活動,并會進行針對性地持續運營,如百位創作者簽約計劃、日更活動、月更活動、會員周活動等等。
第四,InfoQ 寫作社區設置了一個加入社區創作的門檻。如果想要在這里分享自己的觀點,除了注冊之外,還需要進行一個申請成為創作者的操作。
可以確定的是,做寫作社區,InfoQ 是認真的。
成立僅 2 年卻能脫引而出,服務好創作者是根本
雖然 InfoQ 寫作社區成立至今僅有短短 2 年,但卻從眾多技術社區中脫引而出,以高質量口碑著稱。其中根本在于對創作者的用心服務。
每個創作者都想讓自己的內容走得更遠,能夠得到盡可能多的關注。對新人而言,更是如此。在 InfoQ 寫作社區,寫作新人能獲得足夠多的機會,也能收獲關注和鼓勵。比如發表的文章會被置頂或推薦,自己的賬號會出現在推薦作者位,等等。在這里,創作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 InfoQ 寫作社區針對新人的大力扶持力度。
同時,InfoQ 寫作社區堅持以內容為王,在流量橫行的時代,始終將文章質量放在首位。寫作社區會對創作者的優質內容進行篩選與推薦。只要創作者能用心創作出優秀的原創內容,都能在這得到賞識和認可,獲得官方流量推薦。
對優質內容的執著不僅能激勵更多創作者加入到優質內容創作中來,更能保證社區良好的閱讀環境,為社區用戶提供更有效的閱讀體驗,形成閉環。
此外,在 InfoQ 寫作社區,創作者也能感受到友好、溫暖的社區氛圍。InfoQ 的社區文化是包容豐富的,這里有技術研發,有產品,還有運營和管理人員。在這里,除了能看到不同類別的技術文章,還能看到關于項目管理、團隊管理、讀書筆記等內容,這些內容優質且豐富。而且這里還匯聚了眾多優質的企業號,創作者既可以向這些行業領先的團隊學習,也可以與優秀的個人博主互相學習和交流。
InfoQ 寫作社區還給了創作者一個干凈的創作環境,與非常舒適的閱讀體驗。在廣告和彈窗不斷侵襲的上網環境下,InfoQ 寫作社區有著清爽且無廣告的界面,這對于創作者而言異常珍貴。
與此同時,InfoQ 寫作社區還給了創作者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挖掘自身的無限潛力。創作者可以通過發布在 InfoQ 寫作社區的每一篇文章,去打造個人技術內容IP,優質的作者甚至有機會被 InfoQ 編輯相中,開拓圖書出版之路。
在 InfoQ 寫作社區,每個創作者都可以迎來更積極、更向上的自己,未來也會朝著更好的自己大步邁去。
InfoQ 寫作社區再出發
獨行者速,眾行者遠。一個好的社區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加入,而有了更多的創作者,社區也將不斷發展壯大。
相信在未來,InfoQ 寫作社區可以不斷完善功能,與眾多創作者一起建立起一個互聯網時代的集創作、交流、有影響力的優質寫作社區。
大賽旨在推動海內外高校學生探索金融科技前沿領域的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促進相關專業跨校和校企交流,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深大微眾金融科技學院院長張凱以及微眾銀行多位資深技術專家出席頒獎典禮。
本屆大賽采用全新線上挑戰模式,涌現出眾多兼具創意與實踐意義的優秀作品。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球 212 所知名高校共 700 余名精英學子參賽,區塊鏈與人工智能雙賽道共收獲 115 份參賽作品,19 支隊伍入圍總決賽。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TAN’s fellow 隊伍,成功攻破完全未知的黑盒人臉識別系統,以其超高轉移性攻擊算法的核心優勢和在金融反欺詐模型攻擊領域中的出色攻擊效果,摘得人工智能賽道的桂冠;華南師范大學的隊伍紫荊路航空團設計的“時間銀行”區塊鏈公益平臺,實現了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間到個人數字資產的轉換,贏得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最終奪得區塊鏈賽道的冠軍。
張凱院長致辭表示:“金融的本質是信用、是杠桿,它是一個放大器,而科技是一個加速器,當金融和科技結合在一起時,能發揮出‘刺破蒼穹之力’,而發揮出這種力量的利器就掌握在金融科技人才的手里,所以希望通過這次大賽,大家能夠對金融科技有更深的了解,更希望大家以后能夠成為造福社會、造福人類、造福民族的金融科技高級人才。”
在圓桌討論會上,微眾銀行三位資深技術專家 -- 李斌、李輝忠和吳澤衡分享了區塊鏈和 AI 在數據安全和隱私方面的技術進展、解決方案以及對商業模式的思考,加深同學們對金融科技未來發展、就業前景等情況的了解。在談到如何實現技術獨立自主可控時,專家們表示對前沿技術認知上要有自信,深耕所在領域,沉下心做技術研究,把現有的短板補齊后,一定可以在國際賽道上處于領先位置。
典禮結束后,主辦方帶領參賽學子參觀了深大微眾金融科技實驗室以及多家深圳金融科技領域頭部企業,展示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及其在實際產業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產業發展的認知,探討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
微眾銀行金融科技高校技術大賽是面向前沿技術領域人工智能(AI)和區塊鏈(Blockchain)學生團隊的專業競賽活動,力求打造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高校科技賽事。大賽面向海內外高校學生,致力于探索金融科技前沿領域的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促進相關專業跨校和校企交流,進而促進創新人才發展,為金融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基礎,持續推動金融科技技術發展和產業創新。
本屆大賽將全程以線上模式進行,沿襲人工智能、區塊鏈雙賽道競賽模式。人工智能賽道要求參賽隊伍基于微眾銀行“采薇”比賽平臺,進行人臉識別場景下的金融反欺詐模型攻擊作業。區塊鏈賽道參賽隊伍圍繞FISCO BCOS 區塊鏈平臺以及相關開源解決方案,在度量公益行為、解決數據“孤島效應”、優化民生事項等方向展開競賽,設計開發一個區塊鏈系統,以解決實際問題。
大賽評審團隊陣容豪華,由來自學界權威學者及行業頂級專家組成。大賽組委會特別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的4位院士,6位知名高校學院院長、教授擔任大賽顧問;并由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擔任區塊鏈賽道評委主席,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楊強擔任人工智能賽道評委主席。
參賽團隊除可接受高校導師指點答疑外,還可獲得行業內技術專家的跟蹤輔導。大賽評審結果由大賽專家委員會審定,各賽道分設三級獎項及豐厚獎金,一等獎獎金高達100,000元。參賽作品優享推廣機會,優秀項目有機會獲企業創投,優秀參賽團隊還將獲得優先就業與實習機會。
2019年首屆FinTechathon為促進金融創新、信息技術與高校人才的深度融合發揮了積極作用,收獲了業內及高校強烈反響和一致好評。首屆大賽共吸引了178支海外高校團隊參與,總計659人參賽,涵蓋國內外眾多名牌院校,覆蓋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各個學歷層次。人工智能及區塊鏈雙賽道最終各有3支隊伍脫穎而出,獲得近50萬賽事獎金及微眾銀行實習、工作機會。
關于“采薇”比賽平臺
微眾銀行“采薇”比賽平臺體現出微眾銀行“AI+金融”的理念,著眼于金融場景中的前沿問題研究,通過將脫敏數據和具體問題進行抽象和封裝,基于AI競賽的形式吸引相關研究機構和學者共同參與前沿、開放問題的探索和研究,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該平臺支持賽題更新、結果提交、比賽動態實時排名等多項功能。
關于FISCO BCOS區塊鏈平臺
FISCO BCOS是由微眾銀行牽頭組建的金鏈盟開源工作組協作打造,并于2017年正式對外開源的企業級金融聯盟鏈底層平臺,致力于為各行各業開展區塊鏈應用提供可靠的基礎設施。該平臺具有性能強勁(單鏈TPS超兩萬、實現新型可擴展的PBFT共識算法)、安全可控(完整國密算法、支持群環簽名和同態加密、監管友好)、極致易用(多語言SDK、安全高速智能合約)等技術優勢。在工信部信通院組織的可信區塊鏈評測中,FISCO BCOS以100%的通過率獲頒 “可信區塊鏈功能測試”、“可信區塊鏈性能測試”兩項權威證明。
開源以來,FISCO BCOS經過多家機構、多個應用,長時間在生產環境運行的實際檢驗,發展成為最大最活躍的國產開源聯盟鏈生態圈:開源社區匯聚超1000家企業及機構、逾萬名社區成員,數百個應用項目基于FISCO BCOS底層平臺研發,其中超80個落地應用已在生產環境中穩定運行,含括政務、金融、公益、醫療、教育等多個關乎國計民生的業務場景。為滿足不同場景開發需求,助力開發者更快捷、方便地搭建區塊鏈應用,微眾銀行區塊鏈圍繞FISCO BCOS搭建全方位技術能力矩陣,在更細分的區塊鏈功能組件方面持續研發并開源,含括WeBASE中間件平臺、WeCross跨鏈協作平臺、Weldentity實體身份標識與可信數據交換解決方案、WeEvent消息協作解決方案等。
更多大賽詳情,登錄大賽官網 (https://fintech.webank.com/fintechathon/campus2020/)查看。【微眾銀行區塊鏈】公眾號還為參賽者準備了從入門到進階的區塊鏈全套教程,公眾號內回復【區塊鏈教程】可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