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pay財付通 zh_CN PRN Asia 騰訊理財通發起全國首個公益投教節 助力國民樹立正確理財觀 2020-08-11 14:20:00 騰訊理財通發起全國首個公益投教節 騰訊理財通以2億用戶為基礎,一直致力于擴大普惠金融教育覆蓋面,提升國民金融基礎知識水平,提升投資者對市場認知的深度和廣度。2018年6月,騰訊理財通聯合由央行主管的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宣布成立“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并聯合數十家金融機構發布《投資者教育聯合宣言》。該基金成立后,系列財商教育活動陸續落地,如“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金融教育志愿者成長行動”等,此次全國首個公益投教節是騰訊理財通投資者教育系列活動的進一步落地。 ]]> 深圳2020年8月11日 /美通社/ -- 8月8日,騰訊理財通聯合由央行主管的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以及近百家金融機構共同發起全國首個公益性質的投資者教育節。

投教節以“全民智富計劃”為主題,打造高質量的投教內容,8月8日至8月18日,金融機構代表、財經專家和明星大咖將通過騰訊理財通平臺以直播、短視頻等多種方式,向公眾普及金融知識,宣傳理性的投資觀念,推動全民金融素養均衡健康發展。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薛濤表示,普及金融教育對于提升國民金融素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基金會與騰訊理財通從2018年合作成立公益基金以來,持續推進提升金融知識普及和風險教育效率,此次理財通投教節面向大眾,多方主體參與,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公益投教模式

“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充分認知投資風險,是騰訊理財通發起投教節的初心。”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資產管理業務負責人張越認為,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迅速,但在投資者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投資者做決策時容易受短期情緒及市場環境影響,一味追求高收益、追漲殺跌等不理性行為還較為普遍。資管新規頒布后,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全面走向凈值化,加強投資者教育不僅必要,而且緊迫。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全民智富計劃”,學習理財知識,一起來做“理智青年”。

投教節期間,理財通平臺將連續十天每日直播,《奇葩說》辯手傅首爾、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正心谷資本管理合伙人林利軍、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興證全球基金基金投資部總監謝治宇、“投資人記事”主理小雅等嘉賓將分享投資之道,并結合投資者近期行為和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分析和解讀。針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如小白、老年人、白領等,嘉賓還將提供個性化的投資理財建議。

騰訊理財通發起全國首個公益投教節
騰訊理財通發起全國首個公益投教節

騰訊理財通以2億用戶為基礎,一直致力于擴大普惠金融教育覆蓋面,提升國民金融基礎知識水平,提升投資者對市場認知的深度和廣度。2018年6月,騰訊理財通聯合由央行主管的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宣布成立“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并聯合數十家金融機構發布《投資者教育聯合宣言》。該基金成立后,系列財商教育活動陸續落地,如“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金融教育志愿者成長行動”等,此次全國首個公益投教節是騰訊理財通投資者教育系列活動的進一步落地。

]]>
騰訊理財通發布報告:疫情后,超七成居民理財偏好趨于保守 2020-07-10 11:03:00 我國居民整體有負債比例較高。報告顯示,約7成受訪者背負不同類型的貸款。其中,42%的受訪者負有房貸,16.4%的受訪者負有車貸,26.8%的受訪者負有各種消費貸。分年齡段看,80后債務壓力最大,有負債的比例高達74%,意味著在80后群體中,每10個人有超過7個身上都背負著債務。相比之下,80后的父輩 -- 60后的債務壓力最小,有負債比例僅為45%。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疫情導致多數群體收入下滑,而低收入群體工作或更不穩定,收入脆弱性更強。而在疫情沖擊收入下降情況下,貸款償還支出具有剛性,居民將面臨更大的還款壓力,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較脆弱的小微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 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并不悲觀,節流與開源并舉 盡管受疫情影響,不少居民的收入出現縮水,但大家對未來收入增長并不悲觀。報告數據顯示,對未來一至兩年收入增長保持樂觀和中性態度的受訪者超過八成,比例高達80.6%。其中,有40.4%的受訪者明確表達了樂觀或較為樂觀的態度,認為未來一至兩年收入會實現較好的增長,40.2%的受訪者表達了中性立場。 在經濟未完全恢復的背景下,不少居民計劃削減支出,以“節流”應對收入下降壓力。報告顯示,29.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過后將會適當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不過,52.9%的受訪者認為消費支出有一定剛性,很難削減,收入方面的“開源”更為重要。 而在計劃增收的各種途徑中,41.3%受訪者考慮通過“投資理財”進行增收,顯示出財產性收入已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補充。 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居民對收入增長保持樂觀預期,符合經濟基本面逐步向好的表現。疫情導致居民消費心理發生較大改變,疫后居民儲蓄意愿有所增強,對消費或帶來一定沖擊。危機后居民增加儲蓄并非個例,從歷史經驗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個人儲蓄存款總額曾連續17個月月均增速達到50%以上,表明危機發生后居民的安全意識普遍強化。 居民風險偏好降低,投資理財傾向穩健 疫情降低了人們的投資風險偏好。報告顯示,71.7%的受訪者表示疫情過后將在投資理財中更趨于保守,增加穩健型資產的配置比例,只有10.1%的受訪者表示將更為激進,增加成長型資產的配置比例,另外還有18.2%的受訪者表示疫情不影響其配置決策。 疫情發生以后,各國央行充分釋放流動性,引發資金價格的持續下降,低利率環境下資產收益率也被迫下行。疫情沖擊下,全球金融市場也都經歷了一輪動蕩。對此,我國居民似乎早已有心理準備,對投資理財收益預期也在降低。在預估今年投資理財收益率方面, 83.9%受訪者預計收益率在4%以下,預計收益率能超過4%的僅有16.1%。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產品投資部主管李丹表示,伴隨著此次疫情的全球性爆發,各國央行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貨幣和財政寬松政策,利率中樞持續下行,比如貨幣基金收益率已下行突破2%。未來低利率將成為新常態,給居民家庭的財富規劃帶來了新的挑戰。 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則表示,從歷史和現狀來看,國內無論是穩健型產品的規模還是穩健投資者的規模都遠遠大于激進型。而投資者的投資心理和行為的變化跟環境的變化相比,又往往是滯后的。無論是穩健投資者還是激進型投資者,在投資時都應該做長期打算,并做好資產配置。在利率下行的大趨勢下,投資者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潛在高收益資產的配置比例。 權益型基金是居民配置股票等高收益資產的主要途徑 報告顯示,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公募基金是目前居民金融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分別有48.8%、37.3%、28.0%的受訪者配置了上述三類資產。投資私募基金與信托產品有一定門檻,分別只被1.8%和1.7%的受訪者持有。 另外,權益型基金是居民配置股票等潛在高收益資產的主要途徑。報告顯示,當考慮配置成長型資產時,有44.4%的受訪者選擇混合基金,37.9%受訪者選擇股票型基金,20.8%的受訪者選擇了股票指數型基金。 針對疫情后國人資產配置情況,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近期A股市場做多熱情高漲,滬指創下近兩年新高,源于國內疫情防控與經濟修復均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經濟基本面韌性十足。此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降,居民存款搬家入市意愿強烈,居民資產擁抱大權益時代已經來臨。 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則表示,公募基金始終是居民配置權益型資產的最好方式。今年權益型公募基金的表現亮眼,上半年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在20%左右,長期看,權益類公募基金較高的潛在收益,反而是抵御類似此次疫情風險的最好武器。 作為騰訊唯一的官方理財平臺,騰訊理財通已服務超過2億用戶,資金保有量已超萬億。堅守“精品”原則,通過宏觀基本面、行情等專業分析,以及與基金經理調研,長期跟蹤理財產品的表現,理財通將從中精選出波動率低、回撤低、長期回報好、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健的產品推薦給用戶,助力用戶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實現財富增值。 ]]> 深圳2020年7月10日 /美通社/ --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絕大部分中國家庭的資產與負債、收入與支出狀況都有顯著影響。更重要的是,疫情改變了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及風險偏好,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家庭的消費、儲蓄與投資決策。近日,騰訊理財通聯合券商中國、企鵝調研對國內居民進行調研,并對外發布了《后疫情時代國人財富管理報告》,對疫情后中國居民的財務狀況及投資理財觀念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報告顯示,投資理財成為居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公募基金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權益型基金則是居民配置成長型資產的首選。

報告有如下三大主要結論:

一、 受疫情影響,我國居民收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個體經營者”受到的沖擊最為顯著。過半數受訪者因疫情被迫減少生活支出,但受訪者普遍負有房貸、車貸、消費貸等不同類型的貸款,消費支出也具有一定剛性,總體支出減小的空間有限。

二、絕大部分的居民對未來一至兩年的收入增長持樂觀態度。“節流”的同時,“開源”也是居民應對經濟壓力主要手段,至于收入增長的渠道,首選方式還是通過投資理財,其次是副業。

三、疫情降低了居民的風險偏好,后疫情時代,居民更傾向于穩健投資,同時降低了對今年收益率的預期 -- 過半數受訪者認為今年投資組合收益率會下降。在大類資產配置上,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公募基金是居民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權益型基金則是居民配置成長型資產的首選。

疫情后近6成居民收入下降,個體經營者受沖擊最大

報告顯示,疫情發生以后,57.4%的受訪者收入有不同程度減少。其中,17.5%的受訪者收入減少幅度超過50%,15%的受訪者收入減少幅度在20%-50%之間,24.9%的受訪者收入減少幅度低于20%。

各職業群體中,個體經營者的收入受此次疫情沖擊最大。從現實情況看,個體經營者多從事餐飲、零售等服務業,這些行業受疫情沖擊最為直接。反映到調查數據上,78.2%的個體經營者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而收入減少超過50%的高達三成。


我國居民整體有負債比例較高。報告顯示,約7成受訪者背負不同類型的貸款。其中,42%的受訪者負有房貸,16.4%的受訪者負有車貸,26.8%的受訪者負有各種消費貸。分年齡段看,80后債務壓力最大,有負債的比例高達74%,意味著在80后群體中,每10個人有超過7個身上都背負著債務。相比之下,80后的父輩 -- 60后的債務壓力最小,有負債比例僅為45%。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疫情導致多數群體收入下滑,而低收入群體工作或更不穩定,收入脆弱性更強。而在疫情沖擊收入下降情況下,貸款償還支出具有剛性,居民將面臨更大的還款壓力,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較脆弱的小微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

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并不悲觀,節流與開源并舉

盡管受疫情影響,不少居民的收入出現縮水,但大家對未來收入增長并不悲觀。報告數據顯示,對未來一至兩年收入增長保持樂觀和中性態度的受訪者超過八成,比例高達80.6%。其中,有40.4%的受訪者明確表達了樂觀或較為樂觀的態度,認為未來一至兩年收入會實現較好的增長,40.2%的受訪者表達了中性立場。


在經濟未完全恢復的背景下,不少居民計劃削減支出,以“節流”應對收入下降壓力。報告顯示,29.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過后將會適當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不過,52.9%的受訪者認為消費支出有一定剛性,很難削減,收入方面的“開源”更為重要。


而在計劃增收的各種途徑中,41.3%受訪者考慮通過“投資理財”進行增收,顯示出財產性收入已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補充。


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居民對收入增長保持樂觀預期,符合經濟基本面逐步向好的表現。疫情導致居民消費心理發生較大改變,疫后居民儲蓄意愿有所增強,對消費或帶來一定沖擊。危機后居民增加儲蓄并非個例,從歷史經驗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個人儲蓄存款總額曾連續17個月月均增速達到50%以上,表明危機發生后居民的安全意識普遍強化。

居民風險偏好降低,投資理財傾向穩健

疫情降低了人們的投資風險偏好。報告顯示,71.7%的受訪者表示疫情過后將在投資理財中更趨于保守,增加穩健型資產的配置比例,只有10.1%的受訪者表示將更為激進,增加成長型資產的配置比例,另外還有18.2%的受訪者表示疫情不影響其配置決策。


疫情發生以后,各國央行充分釋放流動性,引發資金價格的持續下降,低利率環境下資產收益率也被迫下行。疫情沖擊下,全球金融市場也都經歷了一輪動蕩。對此,我國居民似乎早已有心理準備,對投資理財收益預期也在降低。在預估今年投資理財收益率方面, 83.9%受訪者預計收益率在4%以下,預計收益率能超過4%的僅有16.1%。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產品投資部主管李丹表示,伴隨著此次疫情的全球性爆發,各國央行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貨幣和財政寬松政策,利率中樞持續下行,比如貨幣基金收益率已下行突破2%。未來低利率將成為新常態,給居民家庭的財富規劃帶來了新的挑戰。

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則表示,從歷史和現狀來看,國內無論是穩健型產品的規模還是穩健投資者的規模都遠遠大于激進型。而投資者的投資心理和行為的變化跟環境的變化相比,又往往是滯后的。無論是穩健投資者還是激進型投資者,在投資時都應該做長期打算,并做好資產配置。在利率下行的大趨勢下,投資者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潛在高收益資產的配置比例。

權益型基金是居民配置股票等高收益資產的主要途徑

報告顯示,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公募基金是目前居民金融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分別有48.8%、37.3%、28.0%的受訪者配置了上述三類資產。投資私募基金與信托產品有一定門檻,分別只被1.8%和1.7%的受訪者持有。


另外,權益型基金是居民配置股票等潛在高收益資產的主要途徑。報告顯示,當考慮配置成長型資產時,有44.4%的受訪者選擇混合基金,37.9%受訪者選擇股票型基金,20.8%的受訪者選擇了股票指數型基金。


針對疫情后國人資產配置情況,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近期A股市場做多熱情高漲,滬指創下近兩年新高,源于國內疫情防控與經濟修復均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經濟基本面韌性十足。此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降,居民存款搬家入市意愿強烈,居民資產擁抱大權益時代已經來臨。

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則表示,公募基金始終是居民配置權益型資產的最好方式。今年權益型公募基金的表現亮眼,上半年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在20%左右,長期看,權益類公募基金較高的潛在收益,反而是抵御類似此次疫情風險的最好武器。

作為騰訊唯一的官方理財平臺,騰訊理財通已服務超過2億用戶,資金保有量已超萬億。堅守“精品”原則,通過宏觀基本面、行情等專業分析,以及與基金經理調研,長期跟蹤理財產品的表現,理財通將從中精選出波動率低、回撤低、長期回報好、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健的產品推薦給用戶,助力用戶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實現財富增值。

]]>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