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防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指南
冒充"公檢法"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給受害人打電話,以其涉嫌銀行卡洗錢、拐賣兒童為理由,給受害人發送偽造的公檢法官網、通緝令、財產凍結書等,對受害人進行威脅、恐嚇。以幫助受害人洗脫罪名為由,要求將其名下帳戶錢款轉賬至所謂的"安全帳戶"。
假冒熟人或領導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渠道盜取微信號、郵箱賬號或其他聯系方式后,向用戶的熟人、下屬發布信息,聲稱遇到緊急情況,請對方幫忙匯款到其指定賬戶。
網絡貸款詐騙
不法分子以"無抵押""無擔保""秒到賬"等幌子,吸引受害人下載虛假貸款APP或登陸虛假貸款網站。讓受害人以"手續費、保證金、解凍費"等名義先交納各種費用。當犯罪分子收到受害人的轉款,便會關閉詐騙APP網站,同時將其拉黑。
虛假中獎詐騙
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員或公證處工作人員,以短信、打電話、電子郵件、網絡消息等方式向受害人謊報其已經中得大獎,要求受害人先將"個人所得稅""郵寄費""公證費""手續費"等存入其指定銀行賬號。
網絡購物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購物網站客服工作人員給受害人打電話,說出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受害人的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謊稱其購買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需要退款賠償。誘導其在虛假的退款理賠網頁填入自己的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從而將受害人銀行卡內的錢款轉走。
虛構投資理財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社交工具、短信、網頁發布推廣股票、外匯、期貨、虛擬資產等虛假投資理財信息,獲取受害人信任后,又誘導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虛假網站、APP投資,從而騙取受害人資金。
除以上列出的詐騙方式之外,常見詐騙方式還包括:"殺豬盤"詐騙,刷單返利詐騙,老年人保健品消費詐騙等等。
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大部分不法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趨利避害和輕信麻痹的心理,誘使受害人上當,為此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別是有老年人的家庭,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警惕,加強防范意識,以免上當受騙:
貫徹"支付為民"理念
小微商戶一直是嘉聯支付重點探索與深耕服務的首要對象。貫徹"支付為民"的理念,以創新科技與務實服務助力實體市場需求。為共同抗擊疫情,助力小微商戶及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嘉聯支付持續為符合要求的商戶開展減費讓利等多項減免政策。
惠民政策直達全國分公司及辦事處,覆蓋197個地市,以實際行動助企紓困,幫助實體經濟復蘇與發展。
服務手續費應降盡降
截至2022年8月31日,嘉聯支付按照《通知》和《倡議書》中降費項目的實際累計降費規模達86.24萬元,我司自主降費項目的實際累計降費規模4144.02萬元,8月共新增降費規模514.44萬元,累計惠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共36.07萬戶。
全面宣傳應有盡有
截止2022年8月31日,我司官方渠道累計發布宣傳信息累計285篇,累計點擊數達51.68萬次,各地區進企業、進園區等實地宣傳累計達1777次,向客戶以電話、短信、彈窗等形式精準通知累計達27.43萬次。
嘉聯支付堅持業務高質量發展同時,持續踐行"支付為民"服務初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彰顯企業擔當,總部分公司緊密聯動,協調配合,強化宣傳,保證普惠政策直達每一位終端用戶群體,切實保障以上減費讓利政策落地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