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NEAD ARCHITECTS zh_CN PRN Asia 用一方園林,悟天地寬廣:ennead榮摘無錫美術館國際設計競賽桂冠 2022-11-01 15:55:00 無錫美術館 東觀景臺視角(白晝)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ennead無錫美術館勝出方案展現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下天然雕塑藝術的尊崇與贊美。方案設計靈感源自江南特有的太湖石形態,并以蘇式園林藝術與現代人文肌理作為加持。整個建筑空間 "洞空靈透交錯、虛實空間互生":這種沉浸而復雜的結構,創造了一個優雅而又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使得人們可以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閉眼冥想,開展精神上的追求與思考。 "我們希望將無錫美術館置于更宏大的構圖中,通過簡明流暢的雕塑線條與鏤空設計,比擬太湖石原本復雜的雕刻形態,并極富藝術性地呈現出太湖石在時間流逝和自然侵蝕下的千變萬化。"ennead設計合伙人,無錫美術館獲勝方案主創設計師托馬斯·黃(Thomas J. Wong)先生表示,"建筑設計中蘊含的、援引自蘇式園林如山水畫卷般的藝術表達手法不僅體現在建筑形式上,更滲透進空間體驗的方方面面。無錫美術館精心編排的空間流線為訪客創造了一個不斷延伸、連續變化的體驗之旅,使人們在美術館中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發現與啟迪。" ennead與國際知名景觀設計事務所West 8合作,通過虛實空間的互生結合,為建筑與周邊的景觀營造了一種合而不同的整體氛圍。例如,在無錫美術館如雕刻般的鏤空空間內,設計師們將戶外藝術展品的形態精妙地嵌入到自然場景中,創造出一種獨特、親密的氛圍感。穿過園林、庭院、和擁有廣闊草坪及游樂設施廣場的蜿蜒小徑則進一步加強了美術館與自然的融合關系。此外,訪客亦能夠在美術館戶外劇場的綠地空間內觀看藝術投影、電影放映和現場表演,盡情享受閑暇時光。在這些空間體驗中時,隨處可見的標志性雕塑與戶外藝術品也從真正意義上,為訪客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藝術探索旅程。 "我們將美術館的觀展流線,與庭院、畫廊、門庭甚至開放式露臺相結合,使得建筑和景觀能夠交織相融,由內而外地創造整體性的藝術體驗,"West 8景觀設計事務所創意總監,丹尼爾·瓦西尼(Daniel Vasini)說"無錫擁有知名的濕地生態公園以及傳統的環城古運河,這啟發了我們的思考 -- 如何將這一豐富的自然和歷史遺產代入到訪客的體驗中?如何才能將美術館與環境更好地融為一幅山水畫?這些都將體現在建筑與景觀的整體設計當中,我們希望訪客們可以有機會親身探索,實地感受從各個維度散發的、雕塑花園的藝術魅力。" 無錫美術館主入口的懷抱式市民廣場表達了對各方來客的歡迎與接納,同時也為公共藝術品提供了對外展示的空間和機會。中央庭院是美術館的核心區域,從毗鄰的功能區或縱橫交錯的人行天橋向下眺望:鋪滿百合花的寧靜水景,讓人不覺地陷入沉思與冥想。 無錫美術館 主入口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 無錫美術館 公共步道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與戶外藝術公園一樣,無錫美術館的內部空間也賦予了訪客極大的觀展自由和靈活度。人們能夠依據個人的喜好,選擇專屬于自己的探索旅程 -- 既可以先參觀美術館的整體設計,而后感受戶外景觀的不斷變化;也能夠優先瀏覽在照明設計上頗費苦心并擁有高靈活度的展陳空間,再欣賞核心的中央庭院;或是進入連通室內外的活動空間和上層露臺小憩,俯瞰整個藝術公園的絕佳全景。 無錫美術館 西北角鳥瞰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無錫美術館內不同的照明策略也有助于提升訪客的瀏覽體驗,包括了利用立面上的獨特穿孔設計與材料紋理將光線自然地引入美術館內部,并增強了石灰石立面的藝術感。立面穿孔處的光照與半透明的玻璃幕墻相結合,創造了一幕白晝到黑夜自然過渡的特殊光影。此外,美術館內部的柔和光暈讓外圍的參觀者也能瞥見場館內部。在白天,鉸接式的石灰石立面顯得極具質感,其光滑的表面與穿孔區域交相呼應,這些帶有穿孔的建筑立面隱喻了太湖石的形態,同時這種奇特的造型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美術館本身的魅力與訪客參觀的興趣。 "我們旨在將這座新的美術館打造成串聯無錫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地標性建筑。因此,在整個建筑設計中嵌入傳統園林和文化歷史的要素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此次無錫美術館設計方案中的首要考量,就是如何巧妙地將藝術、景觀和美術館體驗融為一體。"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聯席董事,布萊恩·增田(Brian H. Masuda)指出,"在我們的設計方案中,這座宛若被自然洗禮的建筑主體被廣闊的戶外花園和廣場所環繞,從而清晰地傳達了我們對無錫美術館的美好愿景,即,助力其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空間,為無錫市的當地居民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 此次獲得無錫美術館國際設計競賽,是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在中國公共和人文建筑領域取得的又一成果,也是ennead在現代建筑中融入東方園林藝術的一次全新嘗試,彰顯了事務所通過建筑實踐助力中國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理念與人文責任感。 ennead(藝艾德)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延續了事務所六十余年的設計傳統,以創新、矚目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傳達客戶形象,反映當代文化并深層次重塑建筑與環境的關系。ennead將自身多元化的實踐經驗和領先的專業知識與中國的城市發展目標相結合,并將對公共空間的見解應用到各類型建筑設計中。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在中國完成及正在設計的項目超過40個,其中包括上海天文館、國際演藝中心(深圳)、上海臨港創晶科技中心、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字節跳動后海中心、小米國際總部等,總建筑面積超過545萬平方米。 *ennead的上述方案在無錫美術館國際設計競賽中被評選為優勝方案,ennead不承擔設計競賽范圍以外的,包括項目后續深化設計工作。項目最終建成效果以實際效果為準。 ]]> 上海和紐約2022年11月1日 /美通社/ -- 國際知名建筑設計事務所ennead(藝艾德)于近日正式公開了其無錫美術館建筑設計國際競賽的獲勝方案。作為華東地區藝術與文化的新地標,無錫美術館的建筑設計與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文脈交相呼應。坐落于尚賢河濕地公園內的無錫美術館和藝術公園是無錫市傳統園林基因的延展與表達,因此,在建筑設計上,ennead強調并凸顯了整個美術館空間體驗與自然環境的緊密結合。

無錫美術館 東觀景臺視角(白晝)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無錫美術館 東觀景臺視角(白晝)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ennead無錫美術館勝出方案展現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下天然雕塑藝術的尊崇與贊美。方案設計靈感源自江南特有的太湖石形態,并以蘇式園林藝術與現代人文肌理作為加持。整個建筑空間 "洞空靈透交錯、虛實空間互生":這種沉浸而復雜的結構,創造了一個優雅而又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使得人們可以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閉眼冥想,開展精神上的追求與思考。

"我們希望將無錫美術館置于更宏大的構圖中,通過簡明流暢的雕塑線條與鏤空設計,比擬太湖石原本復雜的雕刻形態,并極富藝術性地呈現出太湖石在時間流逝和自然侵蝕下的千變萬化。"ennead設計合伙人,無錫美術館獲勝方案主創設計師托馬斯·黃(Thomas J. Wong)先生表示,"建筑設計中蘊含的、援引自蘇式園林如山水畫卷般的藝術表達手法不僅體現在建筑形式上,更滲透進空間體驗的方方面面。無錫美術館精心編排的空間流線為訪客創造了一個不斷延伸、連續變化的體驗之旅,使人們在美術館中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發現與啟迪。"

ennead與國際知名景觀設計事務所West 8合作,通過虛實空間的互生結合,為建筑與周邊的景觀營造了一種合而不同的整體氛圍。例如,在無錫美術館如雕刻般的鏤空空間內,設計師們將戶外藝術展品的形態精妙地嵌入到自然場景中,創造出一種獨特、親密的氛圍感。穿過園林、庭院、和擁有廣闊草坪及游樂設施廣場的蜿蜒小徑則進一步加強了美術館與自然的融合關系。此外,訪客亦能夠在美術館戶外劇場的綠地空間內觀看藝術投影、電影放映和現場表演,盡情享受閑暇時光。在這些空間體驗中時,隨處可見的標志性雕塑與戶外藝術品也從真正意義上,為訪客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藝術探索旅程。

"我們將美術館的觀展流線,與庭院、畫廊、門庭甚至開放式露臺相結合,使得建筑和景觀能夠交織相融,由內而外地創造整體性的藝術體驗,"West 8景觀設計事務所創意總監,丹尼爾·瓦西尼(Daniel Vasini)說"無錫擁有知名的濕地生態公園以及傳統的環城古運河,這啟發了我們的思考 -- 如何將這一豐富的自然和歷史遺產代入到訪客的體驗中?如何才能將美術館與環境更好地融為一幅山水畫?這些都將體現在建筑與景觀的整體設計當中,我們希望訪客們可以有機會親身探索,實地感受從各個維度散發的、雕塑花園的藝術魅力。"

無錫美術館主入口的懷抱式市民廣場表達了對各方來客的歡迎與接納,同時也為公共藝術品提供了對外展示的空間和機會。中央庭院是美術館的核心區域,從毗鄰的功能區或縱橫交錯的人行天橋向下眺望:鋪滿百合花的寧靜水景,讓人不覺地陷入沉思與冥想。

無錫美術館 主入口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無錫美術館 主入口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無錫美術館 公共步道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無錫美術館 公共步道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與戶外藝術公園一樣,無錫美術館的內部空間也賦予了訪客極大的觀展自由和靈活度。人們能夠依據個人的喜好,選擇專屬于自己的探索旅程 -- 既可以先參觀美術館的整體設計,而后感受戶外景觀的不斷變化;也能夠優先瀏覽在照明設計上頗費苦心并擁有高靈活度的展陳空間,再欣賞核心的中央庭院;或是進入連通室內外的活動空間和上層露臺小憩,俯瞰整個藝術公園的絕佳全景。

無錫美術館 西北角鳥瞰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無錫美術館 西北角鳥瞰效果圖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無錫美術館內不同的照明策略也有助于提升訪客的瀏覽體驗,包括了利用立面上的獨特穿孔設計與材料紋理將光線自然地引入美術館內部,并增強了石灰石立面的藝術感。立面穿孔處的光照與半透明的玻璃幕墻相結合,創造了一幕白晝到黑夜自然過渡的特殊光影。此外,美術館內部的柔和光暈讓外圍的參觀者也能瞥見場館內部。在白天,鉸接式的石灰石立面顯得極具質感,其光滑的表面與穿孔區域交相呼應,這些帶有穿孔的建筑立面隱喻了太湖石的形態,同時這種奇特的造型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美術館本身的魅力與訪客參觀的興趣。

"我們旨在將這座新的美術館打造成串聯無錫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地標性建筑。因此,在整個建筑設計中嵌入傳統園林和文化歷史的要素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此次無錫美術館設計方案中的首要考量,就是如何巧妙地將藝術、景觀和美術館體驗融為一體。"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聯席董事,布萊恩·增田(Brian H. Masuda)指出,"在我們的設計方案中,這座宛若被自然洗禮的建筑主體被廣闊的戶外花園和廣場所環繞,從而清晰地傳達了我們對無錫美術館的美好愿景,即,助力其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空間,為無錫市的當地居民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

此次獲得無錫美術館國際設計競賽,是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在中國公共和人文建筑領域取得的又一成果,也是ennead在現代建筑中融入東方園林藝術的一次全新嘗試,彰顯了事務所通過建筑實踐助力中國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理念與人文責任感。

ennead(藝艾德)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延續了事務所六十余年的設計傳統,以創新、矚目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傳達客戶形象,反映當代文化并深層次重塑建筑與環境的關系。ennead將自身多元化的實踐經驗和領先的專業知識與中國的城市發展目標相結合,并將對公共空間的見解應用到各類型建筑設計中。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在中國完成及正在設計的項目超過40個,其中包括上海天文館、國際演藝中心(深圳)、上海臨港創晶科技中心、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字節跳動后海中心、小米國際總部等,總建筑面積超過545萬平方米。

*ennead的上述方案在無錫美術館國際設計競賽中被評選為優勝方案,ennead不承擔設計競賽范圍以外的,包括項目后續深化設計工作。項目最終建成效果以實際效果為準。

]]>
ennead公布上海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方案 2022-05-13 16:35:00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規劃鳥瞰 (效果圖參照滴水湖金融灣規劃而定,以最終效果為準) "我們希望以國際化的建筑水準全力打造上海臨港新片區,使之能夠恰如其分地反映中國在21世紀全球化貿易中的重要角色。"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合伙人彼得·舒伯特( Peter Schubert) 先生指出,"作為中國極受關注的新興自貿商業區之一,臨港新片區的綜合性與多樣化設計將極大提升當地社區與游客的空間與建筑體驗。" 臨港新片區在商業、政治與公民文化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其設計規劃將在優化跨國企業運營環境的同時,為周邊社區創造更富影響力的開放空間。ennead為臨港新片區量身定做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生活與工作空間,集城市、景觀與建筑三位于一體,完美反映了公民對建筑與公共文化空間的高要求、高審美。 位于臨港新片區核心地區的是極富戲劇張力的"榮耀之環",其設計象征著整個地區蒸蒸日上的金融服務和各產業業態緊密連接的合作模式。整個環形結構采用了當前世界領先的圓形懸挑技術,四座綜合性塔樓則充當了該懸臂式眺望臺與博物館展陳空間的底座支撐。環形結構使用戶及游客得以360度縱覽滴水湖地區的景觀和風貌,同時也提供了一系列環繞式文化體驗空間。 沿曲面玻璃結構的大跨度環形結構由ennead與結構顧問上海江歡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阿法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執筆完成,堪稱工程奇跡。每到夜晚,榮耀之環將成為燈光秀與各類活動的焦點所在。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正面小鳥瞰效果圖 版權:ennead ? 榮耀之環環底廣場效果圖 版權:ennead 位于"榮耀之環"兩側的兩棟塔樓內設有世界頂尖的辦公空間,將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企業,進一步鞏固臨港新片區作為商務紐帶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瀑布塔樓與菱形塔樓的建筑設計極富美感和戲劇張力,溫和彎曲的鑿形雕刻輕柔地嵌入瀑布塔樓一側,而菱形塔樓的鋸齒狀紋理則從不同的玻璃透視度詮釋了整個立面的感知與形態。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正面公園視角效果圖 ? ennead 塔樓周邊的一系列街區設計個性鮮明卻又整合統一,不僅滿足了公民多元的文化空間需求,還綜合考慮了空間密度、自然環境與已建成建筑之間的關系,以便人們在此舒適地工作與生活。二級街區設計將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功能:金融貿易區、經濟與藝術中心、綜合商務區與綜合住宅街道。辦公與零售商務空間由一系列架空且栽培著本土植被的高線公園相連。景觀綠化、慢行步道由一條蜿蜒大道從內部相連,被稱為"金融新月",它通過藝術手法將整個地區整合統一起來,最終形成一個獨特的活動空間。 金融新月綠地效果圖 版權:ennead 臨港新片區核心區域的自然景觀環境還有機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風景優美的慢行步道與郁郁蔥蔥的屋頂露臺相輔相成,進一步拉近了游客、商務人士與自然環境三者之間的距離。ennead將整個項目場地設計成為一座海綿城市:豐富的綠地空間將有效吸收多余的雨水,極大地減輕臺風和暴雨帶來的各種潛在傷害,同時還可以調節地面溫度至適中狀態,減少環境破壞所帶來的影響。 此外,ennead從滴水湖的環狀形態中汲取大量靈感,著眼于整個湖面的漣漪形態,創造出了與自然環境共生共鳴的建筑形態與空間環境,可以說臨港新片區的設計就是環境的延伸。 "我們致力于創造一個能夠代表上海作為全球經濟領導者形象的自由貿易中心,"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亞太區總監陳昕昉女士表示。"ennead的總體規劃及針對各個單體地塊進行的建筑空間設計,旨在為自由貿易區創造一個備受矚目且具備引導性、教育性和未來性的身份標識,并由此展示該區域在上海城市建設與全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位置。" ennead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將延續事務所六十余年的設計傳統,以創新、矚目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傳達客戶形象,反映當代文化并深層次重塑建筑與環境的關系。ennead將自身多元化的實踐經驗和領先的專業知識與中國的城市發展目標相結合,并將對公共空間的見解應用到各類型建筑設計中。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在中國完成或正在設計的項目超過40個,其中包括上海天文館、上海萬象企業中心、深圳國際演藝中心、上海臨港科技城、華為武漢研發園區等,總建筑面積超過420萬平方米。 ]]> 滴水湖迎來"榮耀之環"

上海2022年5月13日 /美通社/ -- 今日,全球知名的建筑設計事務所ennead公布了上海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方案。首發項目作為滴水湖金融灣的核心區域,與陸家嘴金融城、外灘金融集聚帶等金融承載區形成錯位互補、協同發展,構建"一城一帶一灣"金融發展新格局。整個臨港新片區總體規劃以滴水湖中心軸為核心,呈現了獨一無二的空間形象,在支持并鼓勵國際金融業務突破創新的同時,為臨港新片區吸引更多的國際龍頭和優質企業。由ennead操刀的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方案覆蓋4棟商業大樓、超89萬平方米商業空間、超7,500平方米公民文化空間以及超2.8萬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規劃鳥瞰
(效果圖參照滴水湖金融灣規劃而定,以最終效果為準)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規劃鳥瞰 (效果圖參照滴水湖金融灣規劃而定,以最終效果為準)

"我們希望以國際化的建筑水準全力打造上海臨港新片區,使之能夠恰如其分地反映中國在21世紀全球化貿易中的重要角色。"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合伙人彼得·舒伯特(Peter Schubert) 先生指出,"作為中國極受關注的新興自貿商業區之一,臨港新片區的綜合性與多樣化設計將極大提升當地社區與游客的空間與建筑體驗。"

臨港新片區在商業、政治與公民文化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其設計規劃將在優化跨國企業運營環境的同時,為周邊社區創造更富影響力的開放空間。ennead為臨港新片區量身定做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生活與工作空間,集城市、景觀與建筑三位于一體,完美反映了公民對建筑與公共文化空間的高要求、高審美。

位于臨港新片區核心地區的是極富戲劇張力的"榮耀之環",其設計象征著整個地區蒸蒸日上的金融服務和各產業業態緊密連接的合作模式。整個環形結構采用了當前世界領先的圓形懸挑技術,四座綜合性塔樓則充當了該懸臂式眺望臺與博物館展陳空間的底座支撐。環形結構使用戶及游客得以360度縱覽滴水湖地區的景觀和風貌,同時也提供了一系列環繞式文化體驗空間。沿曲面玻璃結構的大跨度環形結構由ennead與結構顧問上海江歡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阿法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執筆完成,堪稱工程奇跡。每到夜晚,榮耀之環將成為燈光秀與各類活動的焦點所在。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正面小鳥瞰效果圖 版權:ennead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正面小鳥瞰效果圖 版權:ennead

 

榮耀之環環底廣場效果圖 版權:ennead
榮耀之環環底廣場效果圖 版權:ennead

位于"榮耀之環"兩側的兩棟塔樓內設有世界頂尖的辦公空間,將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企業,進一步鞏固臨港新片區作為商務紐帶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瀑布塔樓與菱形塔樓的建筑設計極富美感和戲劇張力,溫和彎曲的鑿形雕刻輕柔地嵌入瀑布塔樓一側,而菱形塔樓的鋸齒狀紋理則從不同的玻璃透視度詮釋了整個立面的感知與形態。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正面公園視角效果圖 © ennead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首發項目 正面公園視角效果圖 © ennead

塔樓周邊的一系列街區設計個性鮮明卻又整合統一,不僅滿足了公民多元的文化空間需求,還綜合考慮了空間密度、自然環境與已建成建筑之間的關系,以便人們在此舒適地工作與生活。二級街區設計將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功能:金融貿易區、經濟與藝術中心、綜合商務區與綜合住宅街道。辦公與零售商務空間由一系列架空且栽培著本土植被的高線公園相連。景觀綠化、慢行步道由一條蜿蜒大道從內部相連,被稱為"金融新月",它通過藝術手法將整個地區整合統一起來,最終形成一個獨特的活動空間。

金融新月綠地效果圖 版權:ennead
金融新月綠地效果圖 版權:ennead

臨港新片區核心區域的自然景觀環境還有機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風景優美的慢行步道與郁郁蔥蔥的屋頂露臺相輔相成,進一步拉近了游客、商務人士與自然環境三者之間的距離。ennead將整個項目場地設計成為一座海綿城市:豐富的綠地空間將有效吸收多余的雨水,極大地減輕臺風和暴雨帶來的各種潛在傷害,同時還可以調節地面溫度至適中狀態,減少環境破壞所帶來的影響。此外,ennead從滴水湖的環狀形態中汲取大量靈感,著眼于整個湖面的漣漪形態,創造出了與自然環境共生共鳴的建筑形態與空間環境,可以說臨港新片區的設計就是環境的延伸。

"我們致力于創造一個能夠代表上海作為全球經濟領導者形象的自由貿易中心,"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亞太區總監陳昕昉女士表示。"ennead的總體規劃及針對各個單體地塊進行的建筑空間設計,旨在為自由貿易區創造一個備受矚目且具備引導性、教育性和未來性的身份標識,并由此展示該區域在上海城市建設與全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位置。"

ennead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將延續事務所六十余年的設計傳統,以創新、矚目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傳達客戶形象,反映當代文化并深層次重塑建筑與環境的關系。ennead將自身多元化的實踐經驗和領先的專業知識與中國的城市發展目標相結合,并將對公共空間的見解應用到各類型建筑設計中。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在中國完成或正在設計的項目超過40個,其中包括上海天文館、上海萬象企業中心、深圳國際演藝中心、上海臨港科技城、華為武漢研發園區等,總建筑面積超過420萬平方米。

]]>
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攜手小米共同打造其深圳國際總部 2022-01-04 16:08:00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南角鳥瞰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總建筑面積約4.6萬平方米,項目地塊位于后海金融商務總部基地的核心地段,是深圳重要的城市發展核心之一。整個項目地處深圳灣綠地邊界、南山腳下,場地選址坐落于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活的交接中心。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北角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建筑靈感源自小米品牌為公眾帶來的聚焦性和科技感。”ennead設計合伙人、小米深圳國際總部主創建筑師彼得·舒伯特(Peter Schubert)先生指出,“米粉文化奠定空間本質。‘小米魔方’這一設計概念以建筑動線為準繩,引導著各個功能空間的互動整合,具象化呈現出小米文化與使命中堅持不懈的創新與協作精神。”新的小米總部與小米之家旗艦店將被視作一盞明燈、一座地標、一個集會、購物和創造的空間場所,共同組成深圳灣的燈塔 -- “小米魔方”:如同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的孔明燈,它輕盈、明亮、將人們的好奇心點燃,并使人們想要探求其后深藏的心意與奧秘。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概念手稿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正如2021年頒布的新Logo一樣,小米一直在進行著有關“科技與生命關系”的探討。在建筑設計中,以基地現狀為基礎,建筑設計考慮與西側華潤萬象城商業體量高度的對比,裙房的高度設置采取視覺遞進的策略,建立從深圳灣到深圳人才公園,再到小米基地,最后到華潤萬象城的高度遞增感。盡管用地極其緊張,建筑師仍通過架空首層的方式,將辦公大堂提升至建筑二層,釋放首層空間回饋城市,歡迎來自西側華潤萬象城的消費者、北側深圳灣體育中心和東側深圳人才公園的游客。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西南角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裙樓是生命力和城市活力的展示,通過體量轉角的圓潤化處理和首層架空創造的公共空間,結合小米之家,凸顯了生命的包容與多樣。塔樓則淋漓盡致地勾勒出工程師的理性與嚴謹,極簡的建筑體量像一個漂浮的魔方,孕育著小米下一代的產品。三百六十度環繞建筑四層裙房的LED屏幕則是邏輯與情感、科技與生命的一次大膽碰撞,充滿想象力地展現了小米的生態鏈和深圳城市形象。上述三大元素的締造交融,使得小米深圳國際總部在日夜更替中呈現出冷靜理性的工程美學和魔幻多彩的城市熱情。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南角效果圖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立面設計上的突破與創新意在抓住展示與展覽的本質,在激發感官體驗的同時,鼓勵人們如小米一般,用全新的視角和態度看待一切不斷探索中的未來和未知。 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亞太區總監陳昕昉女士認為:“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變化在所難免。因此,我們希望設計一個更為靈活且模塊化的整體環境,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環境和科技創新。‘小米魔方’不僅將是小米深圳國際總部,更將是公眾了解小米的載體,我們希望讓建筑本身能夠成為一個藝術與功能性兼備、經久不衰的‘世界領先設計者’之家。” 正如小米官方授權傳記《一往無前》前言:“探索,讓未來多一種可能。在過去的十年,小米成長為一家年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有市場份額的全球化公司。那個鮮明有力的橙色標志 ‘MI’成為很多人心中一盞有溫度的科技明燈。”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即“小米魔方”的建成不僅對小米本身有著標桿意義,而且對引導并教育消費者脫離既定框架、轉而從發明者角度出發有著推送作用。設計師希望以建筑塑造多元的生活方式去激發思考并攜手小米共同創造新時代全新的智能化空間體驗;在滿足功能布局高效的同時,通過空間影響并鼓勵“小米”人創造更為精彩的下一代產品。]]> 深圳、上海和紐約2022年1月4日 /美通社/ -- 國際知名建筑設計事務所ennead宣布在小米集團深圳國際總部國際設計公開競賽招標中取得優勝,并擔任該項目的主創建筑設計單位。小米深圳國際總部在小米成立十周年之際孕育而生,聚焦科技感與生命力的有機融合,將與小米之家旗艦店共同組成深圳灣的燈塔 -- “小米魔方”,既彰顯了過往十年小米的成功和市場影響力,同時也代表著小米對未來的希冀。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南角鳥瞰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南角鳥瞰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總建筑面積約4.6萬平方米,項目地塊位于后海金融商務總部基地的核心地段,是深圳重要的城市發展核心之一。整個項目地處深圳灣綠地邊界、南山腳下,場地選址坐落于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活的交接中心。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北角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北角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建筑靈感源自小米品牌為公眾帶來的聚焦性和科技感。”ennead設計合伙人、小米深圳國際總部主創建筑師彼得·舒伯特(Peter Schubert)先生指出,“米粉文化奠定空間本質。‘小米魔方’這一設計概念以建筑動線為準繩,引導著各個功能空間的互動整合,具象化呈現出小米文化與使命中堅持不懈的創新與協作精神。”新的小米總部與小米之家旗艦店將被視作一盞明燈、一座地標、一個集會、購物和創造的空間場所,共同組成深圳灣的燈塔 -- “小米魔方”:如同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的孔明燈,它輕盈、明亮、將人們的好奇心點燃,并使人們想要探求其后深藏的心意與奧秘。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概念手稿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概念手稿 (版權:ennead architects LLP)

正如2021年頒布的新Logo一樣,小米一直在進行著有關“科技與生命關系”的探討。在建筑設計中,以基地現狀為基礎,建筑設計考慮與西側華潤萬象城商業體量高度的對比,裙房的高度設置采取視覺遞進的策略,建立從深圳灣到深圳人才公園,再到小米基地,最后到華潤萬象城的高度遞增感。盡管用地極其緊張,建筑師仍通過架空首層的方式,將辦公大堂提升至建筑二層,釋放首層空間回饋城市,歡迎來自西側華潤萬象城的消費者、北側深圳灣體育中心和東側深圳人才公園的游客。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西南角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西南角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裙樓是生命力和城市活力的展示,通過體量轉角的圓潤化處理和首層架空創造的公共空間,結合小米之家,凸顯了生命的包容與多樣。塔樓則淋漓盡致地勾勒出工程師的理性與嚴謹,極簡的建筑體量像一個漂浮的魔方,孕育著小米下一代的產品。三百六十度環繞建筑四層裙房的LED屏幕則是邏輯與情感、科技與生命的一次大膽碰撞,充滿想象力地展現了小米的生態鏈和深圳城市形象。上述三大元素的締造交融,使得小米深圳國際總部在日夜更替中呈現出冷靜理性的工程美學和魔幻多彩的城市熱情。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南角效果圖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 東南角效果圖 (版權: ennead architects LLP)

立面設計上的突破與創新意在抓住展示與展覽的本質,在激發感官體驗的同時,鼓勵人們如小米一般,用全新的視角和態度看待一切不斷探索中的未來和未知。

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亞太區總監陳昕昉女士認為:“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變化在所難免。因此,我們希望設計一個更為靈活且模塊化的整體環境,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環境和科技創新。‘小米魔方’不僅將是小米深圳國際總部,更將是公眾了解小米的載體,我們希望讓建筑本身能夠成為一個藝術與功能性兼備、經久不衰的‘世界領先設計者’之家。”

正如小米官方授權傳記《一往無前》前言:“探索,讓未來多一種可能。在過去的十年,小米成長為一家年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有市場份額的全球化公司。那個鮮明有力的橙色標志MI成為很多人心中一盞有溫度的科技明燈。”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即“小米魔方”的建成不僅對小米本身有著標桿意義,而且對引導并教育消費者脫離既定框架、轉而從發明者角度出發有著推送作用。設計師希望以建筑塑造多元的生活方式去激發思考并攜手小米共同創造新時代全新的智能化空間體驗;在滿足功能布局高效的同時,通過空間影響并鼓勵“小米”人創造更為精彩的下一代產品。

]]>
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將打造國際演藝中心,重塑深圳文化名片 2021-10-08 11:49:00 位于深圳福田區核心地段的國際演藝中心將與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共同打造深南大道香蜜湖山海綠軸的城市新名片,為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加快實現“五個率先”提供核心區的強大推動力。 極具藝術氛圍的建筑形態與先進的技術策略展現了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優勝方案在創造力與技術上的交互與聯動。兩個質感豐富的金色殼體表皮映射著深圳的過往與未來城市建設的二元性,呈現了一座隨時間流逝與四季更迭的動態建筑。塑造建筑主體的兩個金色元素相輔相成,隱喻表演藝術家與觀眾間的互動關系。高低起伏的外部線條與內部流線讓人不禁聯想起臨近海面的水紋波浪。相對于周邊環境而言,近人尺度的建筑體量,展現出更高程度的場所開放性、視線通達性與流動性。 國際演藝中心優勝方案主創設計師、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Stephen P-D Chu先生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飛速轉型與充沛的城市活力都令人驚嘆且難以置信。也正因如此,我們希望在設計中帶來能夠象征整個城市開放性、包容性與創造性的‘活性因子’ -- 我們為國際演藝中心呈現的兩顆‘隋珠和璧’在充分肯定并贊美表演藝術創造力的同時,利用打破視覺感官傳統定義的透明框架呈現中心本身與公民生活的積極互動。” 首層通高玻璃大堂在為國際演藝中心提供無限展示可能性的同時,強調整體建筑與周邊景致和城市肌理的視覺連通性。位于多層中庭內的金色貝殼如金蚌生珠一般,包裹著熠熠生輝的夢想劇院與星空音樂廳。除多功能練習室、排練空間、更衣室、實景與藝術品商店外,中心還將設有餐廳、展廳、咖啡廳等功能分區。上述元素將演藝中心與城市肌理無縫銜接,并與臨近地鐵樞紐和地下商圈與生活便利空間相連。 星空音樂廳是建筑、科技與最高聲學標準結合的范例。葡萄園式音樂廳內設有可容納全規模管弦樂隊的表演舞臺及約800人座位席。而夢想劇場則將成為迎接全球各地頂級藝術家的表演藝術天堂,在此,約1600余名觀眾將共享聲、光、投影共同帶來的全方位、沉浸式藝術盛宴。此外,全面的藝術家輔助設施及技術用房空間將使整個場館更具靈活性,除卻展示功能外,演藝中心更將成為一個孵化劇院藝術創作和培育未來深圳管弦樂隊的搖籃。 國際演藝中心是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在中國的又一里程碑式建筑實踐,同時傳遞了ennead對公共空間與文化建筑的承諾與初衷。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在中國的建筑實踐覆蓋了從新建高科技商業辦公綜合體,到現有歷史與工業建筑的修繕改造,再到重大文化項目等多種建筑類型,累計建筑面積超過24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武漢華為研發園區和已于2021年7月開幕的上海天文館。 ]]> 深圳、上海和紐約2021年10月8日 /美通社/ -- 在深圳福田香蜜湖片區中區三大公共建筑群國際競賽中,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參與了國際演藝中心項目方案國際競賽,并被評為最終的優勝方。這將是深圳躋身世界級大都市的里程碑式項目,也是其重要文化設施發展的風向標。國際演藝中心是屬于“全體市民的表演藝術中心”,在服務全球藝術社區與深圳市全體民眾的同時,還將為觀眾體驗沉浸式表演藝術提供無限可能性。


位于深圳福田區核心地段的國際演藝中心將與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共同打造深南大道香蜜湖山海綠軸的城市新名片,為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加快實現“五個率先”提供核心區的強大推動力。


極具藝術氛圍的建筑形態與先進的技術策略展現了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優勝方案在創造力與技術上的交互與聯動。兩個質感豐富的金色殼體表皮映射著深圳的過往與未來城市建設的二元性,呈現了一座隨時間流逝與四季更迭的動態建筑。塑造建筑主體的兩個金色元素相輔相成,隱喻表演藝術家與觀眾間的互動關系。高低起伏的外部線條與內部流線讓人不禁聯想起臨近海面的水紋波浪。相對于周邊環境而言,近人尺度的建筑體量,展現出更高程度的場所開放性、視線通達性與流動性。

國際演藝中心優勝方案主創設計師、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Stephen P-D Chu先生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飛速轉型與充沛的城市活力都令人驚嘆且難以置信。也正因如此,我們希望在設計中帶來能夠象征整個城市開放性、包容性與創造性的‘活性因子’ -- 我們為國際演藝中心呈現的兩顆‘隋珠和璧’在充分肯定并贊美表演藝術創造力的同時,利用打破視覺感官傳統定義的透明框架呈現中心本身與公民生活的積極互動。”

首層通高玻璃大堂在為國際演藝中心提供無限展示可能性的同時,強調整體建筑與周邊景致和城市肌理的視覺連通性。位于多層中庭內的金色貝殼如金蚌生珠一般,包裹著熠熠生輝的夢想劇院與星空音樂廳。除多功能練習室、排練空間、更衣室、實景與藝術品商店外,中心還將設有餐廳、展廳、咖啡廳等功能分區。上述元素將演藝中心與城市肌理無縫銜接,并與臨近地鐵樞紐和地下商圈與生活便利空間相連。


星空音樂廳是建筑、科技與最高聲學標準結合的范例。葡萄園式音樂廳內設有可容納全規模管弦樂隊的表演舞臺及約800人座位席。而夢想劇場則將成為迎接全球各地頂級藝術家的表演藝術天堂,在此,約1600余名觀眾將共享聲、光、投影共同帶來的全方位、沉浸式藝術盛宴。此外,全面的藝術家輔助設施及技術用房空間將使整個場館更具靈活性,除卻展示功能外,演藝中心更將成為一個孵化劇院藝術創作和培育未來深圳管弦樂隊的搖籃。

國際演藝中心是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在中國的又一里程碑式建筑實踐,同時傳遞了ennead對公共空間與文化建筑的承諾與初衷。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在中國的建筑實踐覆蓋了從新建高科技商業辦公綜合體,到現有歷史與工業建筑的修繕改造,再到重大文化項目等多種建筑類型,累計建筑面積超過24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武漢華為研發園區和已于2021年7月開幕的上海天文館。

]]>
Ennead建筑事務所傾力打造上海天文館 2021-07-14 11:55:00 表示祝賀。上海天文館由Ennead建筑事務所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 設計,致力于營造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可以與各種天文現象直接互動,并通過對比例、形態以及光線的細致處理,提升人們對于太陽和地球軌道運動這一基本關系的認知。作為上海科技館分館,全新的上海天文館占地42萬平方英尺(約3.9萬平方米),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天文學主題博物館。 上海天文館航拍 攝影:存在建筑 Ennead建筑事務所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表示:“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以將天文館的功能和建筑實體完全融合的存在,讓建筑本身兼具教學意義,因此天文館的建筑外形也借鑒了部分宇宙運行的基本原理。設計靈感源于我們希望將人們內心對天文的認知融入到設計之中,讓游客在邁入天文館之前便能從建筑外觀完整地獲得這一體驗,而在參觀的尾聲,通過直接與星空接觸,還可以感受宇宙的浩瀚無邊,而這整個旅程都離不開建筑本身的支撐。” 作為2014年國際方案征集優勝方,Ennead建筑事務所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設計理念,即摒棄直線或直角,真實地反映宇宙的幾何形態和天體運動的動態能量。Thomas從物理學經典的“三體問題”中汲取靈感,在設計上著眼于太陽系內天體之間由引力所產生的錯綜復雜的運動軌跡,并將這一理念在天文館彎曲的外觀、狹長的帶狀建筑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建筑外圍大量采用弧線設計,引入螺旋形綠化帶,以象征天體運行的曲線之美:中庭中心、入口天窗,以及天象廳的行星狀球體隨處可見這種美感。整座天文館及其三大建筑主體 -- 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天象廳球體,共同詮釋著天體(太陽、月亮和星星)運行的基本規律。 圓洞天窗 攝影:存在建筑 ? 圓洞天窗 攝影:存在建筑 圓洞天窗 位于天文館主入口處,陽光穿過圓洞時會在地面形成光斑,且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移動,光斑也會隨之移動到地面的入口廣場和反射池,以記錄時間的流逝。夏至正午時分,光斑則會與天文館入口廣場地面上的圓形標志完美重合,成為節氣標志。整個圓洞天窗好似一個日晷,無時無刻都在捕捉光影,記錄時間。 天象廳球體 是球幕影院的所在地,其球體建筑有一半懸浮于地面之上,且借助于最小化可視支撐,游客能夠輕松體驗到失重或反重力狀態的感覺。球體形態的設計參考了宇宙的原始形狀,正如通過辨別太陽或月亮的位置可以獲得方向感一樣,天象廳球體也可以作為游客永久的方向參照物。球體的形狀不僅來自于設計元素本身的要求,也是對天體原始形態的一種抽象展現,其頂端嵌于天文館較低裙樓的屋頂之上,整個球體宛如從地平線末端冉冉升起的新星。當游客環繞建筑行走時,球體將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仿佛正從其他星球逐漸靠近這一新的星球,且置身于球體下方時,游客還會體驗到失重的感覺。 天象廳球體 攝影:存在建筑 倒轉穹頂 采用了一個巨大的倒置玻璃張拉結構,它位于天文館中庭頂部,游客可以置身其中,靜觀天空,思考宇宙。作為參觀之旅的高潮部分,倒轉穹頂能夠“屏蔽”城市的喧囂和周圍的一切,將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在包羅萬象的天空上,享受與宇宙的真實邂逅,并為天文館體驗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此外,倒轉穹頂的下方還設有720度螺旋形坡道,從主建筑自然地向外延伸出去,象征著星系的旋臂,并將游客的目光逐漸吸引至建筑的頂端。 倒轉穹頂 攝影:存在攝影 上海天文館坐落于廣袤的綠化帶上,包含了臨時展區和長期區、高為78英尺(約24米)的太陽望遠鏡、天文臺、光學天文館、教育和研究中心,以及天空數字劇場等一系列建筑實體。同時,天文館的設計還將為人們營造身臨其境的體驗,幫助大家了解太空探索所使用的設備和工具,并設有教育類展覽,無不成為其特色所在。 “紐約上海同步工作平臺的搭建,使得我們可以從設計到施工階段全程深度參與,最終建成效果體現了Ennead在中國設計實踐中始終秉承追求最佳實踐的理念。”Ennead事務所董事兼亞太區總監陳昕昉表示。 Ennead建筑事務所以打造全球標志性文化建筑而聞名,曾主持設計的作品包括位于紐約市的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威廉·J·克林頓總統中心和公園,以及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等。上海天文館項目是Ennead建筑事務所在中國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Ennead憑借其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及對公共空間的深層次了解,設計呈現出極具變革意義的建筑,為公眾帶來了深遠持久的影響。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事處以來,Ennead已在中國完成了諸多重大項目,其中包括高科技和商業寫字樓綜合體的新建項目、現有歷史和工業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項目,以及重大文藝建筑項目等,總建筑面積超過240萬平方米。 上海天文館項目由Ennead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和Ennead管理合伙人V. Guy Maxwell共同主導,由Ennead董事兼亞太區總監陳昕昉擔任管理負責人,由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擔任本地設計院。 ]]> 紐約和上海2021年7月14日 /美通社/ -- 上海天文館即將于7月18日正式開館,位于紐約和上海的知名國際建筑事務所Ennead表示祝賀。上海天文館由Ennead建筑事務所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設計,致力于營造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可以與各種天文現象直接互動,并通過對比例、形態以及光線的細致處理,提升人們對于太陽和地球軌道運動這一基本關系的認知。作為上海科技館分館,全新的上海天文館占地42萬平方英尺(約3.9萬平方米),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天文學主題博物館。

上海天文館航拍 攝影:存在建筑
上海天文館航拍 攝影:存在建筑

Ennead建筑事務所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表示:“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以將天文館的功能和建筑實體完全融合的存在,讓建筑本身兼具教學意義,因此天文館的建筑外形也借鑒了部分宇宙運行的基本原理。設計靈感源于我們希望將人們內心對天文的認知融入到設計之中,讓游客在邁入天文館之前便能從建筑外觀完整地獲得這一體驗,而在參觀的尾聲,通過直接與星空接觸,還可以感受宇宙的浩瀚無邊,而這整個旅程都離不開建筑本身的支撐。”

作為2014年國際方案征集優勝方,Ennead建筑事務所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設計理念,即摒棄直線或直角,真實地反映宇宙的幾何形態和天體運動的動態能量。Thomas從物理學經典的“三體問題”中汲取靈感,在設計上著眼于太陽系內天體之間由引力所產生的錯綜復雜的運動軌跡,并將這一理念在天文館彎曲的外觀、狹長的帶狀建筑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建筑外圍大量采用弧線設計,引入螺旋形綠化帶,以象征天體運行的曲線之美:中庭中心、入口天窗,以及天象廳的行星狀球體隨處可見這種美感。整座天文館及其三大建筑主體 -- 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天象廳球體,共同詮釋著天體(太陽、月亮和星星)運行的基本規律。

圓洞天窗 攝影:存在建筑
圓洞天窗 攝影:存在建筑

 

圓洞天窗 攝影:存在建筑
圓洞天窗 攝影:存在建筑

圓洞天窗位于天文館主入口處,陽光穿過圓洞時會在地面形成光斑,且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移動,光斑也會隨之移動到地面的入口廣場和反射池,以記錄時間的流逝。夏至正午時分,光斑則會與天文館入口廣場地面上的圓形標志完美重合,成為節氣標志。整個圓洞天窗好似一個日晷,無時無刻都在捕捉光影,記錄時間。

天象廳球體是球幕影院的所在地,其球體建筑有一半懸浮于地面之上,且借助于最小化可視支撐,游客能夠輕松體驗到失重或反重力狀態的感覺。球體形態的設計參考了宇宙的原始形狀,正如通過辨別太陽或月亮的位置可以獲得方向感一樣,天象廳球體也可以作為游客永久的方向參照物。球體的形狀不僅來自于設計元素本身的要求,也是對天體原始形態的一種抽象展現,其頂端嵌于天文館較低裙樓的屋頂之上,整個球體宛如從地平線末端冉冉升起的新星。當游客環繞建筑行走時,球體將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仿佛正從其他星球逐漸靠近這一新的星球,且置身于球體下方時,游客還會體驗到失重的感覺。

天象廳球體 攝影:存在建筑
天象廳球體 攝影:存在建筑

倒轉穹頂采用了一個巨大的倒置玻璃張拉結構,它位于天文館中庭頂部,游客可以置身其中,靜觀天空,思考宇宙。作為參觀之旅的高潮部分,倒轉穹頂能夠“屏蔽”城市的喧囂和周圍的一切,將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在包羅萬象的天空上,享受與宇宙的真實邂逅,并為天文館體驗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此外,倒轉穹頂的下方還設有720度螺旋形坡道,從主建筑自然地向外延伸出去,象征著星系的旋臂,并將游客的目光逐漸吸引至建筑的頂端。

倒轉穹頂 攝影:存在攝影
倒轉穹頂 攝影:存在攝影

上海天文館坐落于廣袤的綠化帶上,包含了臨時展區和長期區、高為78英尺(約24米)的太陽望遠鏡、天文臺、光學天文館、教育和研究中心,以及天空數字劇場等一系列建筑實體。同時,天文館的設計還將為人們營造身臨其境的體驗,幫助大家了解太空探索所使用的設備和工具,并設有教育類展覽,無不成為其特色所在。

“紐約上海同步工作平臺的搭建,使得我們可以從設計到施工階段全程深度參與,最終建成效果體現了Ennead在中國設計實踐中始終秉承追求最佳實踐的理念。”Ennead事務所董事兼亞太區總監陳昕昉表示。

Ennead建筑事務所以打造全球標志性文化建筑而聞名,曾主持設計的作品包括位于紐約市的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威廉·J·克林頓總統中心和公園,以及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等。上海天文館項目是Ennead建筑事務所在中國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Ennead憑借其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及對公共空間的深層次了解,設計呈現出極具變革意義的建筑,為公眾帶來了深遠持久的影響。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事處以來,Ennead已在中國完成了諸多重大項目,其中包括高科技和商業寫字樓綜合體的新建項目、現有歷史和工業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項目,以及重大文藝建筑項目等,總建筑面積超過240萬平方米。

上海天文館項目由Ennead設計合伙人Thomas J. Wong和Ennead管理合伙人V. Guy Maxwell共同主導,由Ennead董事兼亞太區總監陳昕昉擔任管理負責人,由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擔任本地設計院。

]]>
ennead建筑事務所贏得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國際設計競賽 2021-04-15 12:08:00 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效果圖 ? ennead architects LLP 方案設計通過顏色、材質、空間韻律和節奏的精妙運用來塑造極具美感的生態智慧型建筑。ennead希望能為字節跳動員工提供一個滿足他們需要的、獨一無二的、靈活有趣 的動態工作生產環境。 “創造并提供信息交流與互動的平臺是字節跳動的核心使命。交流、交換和協作的喜悅將不斷激發創新和變革,人們通過分享與表達形成最終的共識,我們的設計靈感也由此出發。”ennead設計合伙人彼得·舒伯特(Peter Schubert)先生指出,“韻律跳動的字節成為了建筑的根本,并在立面上形成一個個交流中心。高效的中央核心筒作為主體結構,在中間邏輯與工具的支持下,提供給人們交流、探索與協作的平臺。” 字節跳動后海中心位于深圳高科技企業匯集的南山區,地處飽覽深圳灣景色的后海商業區主要綠化帶路口。這座32層高的寫字樓在建成后將集辦公、娛樂、餐飲、講座等功能為一體。 ennead董事、亞太區總監陳昕昉女士認為,“如何使建筑設計與企業本身的活力與使命相契合,并同時成為其工作文化、社交與創新的支持平臺是串聯整個設計策略至關重要的準則。” 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效果圖 ? ennead architects LLP 縱觀整個方案,ennead的設計通過一個由橫向水平遮陽板組成的標準幾何立方體外框,并向其內嵌入一個反弧玻璃幕墻體量,出色地詮釋了一個集簡潔、優雅、高效為一體的、獨具字節文化屬性的辦公大樓。 ennead的設計概念強調了視覺與功能的連續性。建筑各層的橫向水平遮陽板和位于9-13層腰線反曲點的室外平臺,就是用建筑的語言來詮釋這一點。9-13層的室外平臺創造了更深層次的室內外連接。高效節能的通高玻璃幕墻將使用者與室外環境相連,水平方向的遮陽板同時增強了樓板的漫射采光深度。通過在建筑中最大化地促進新鮮空氣流通、創造屋頂露臺與綠化入口、提供面向周邊社區的更為開闊的景致,優化出了一個更為健康、舒適和靈活的工作環境。作為字節跳動創新文化的重要一環,靈活的空間設計將滿足各類不同工作模式和部門生長變化的需求。整座大樓提供了大量協作與技術研發的專用空間、鼓勵非正式聚會及支持創新靈感交流的綜合社交區域等。 字節跳動后海中心預計于2024年竣工。這是ennead建筑事務所在中國綜合性與商業建筑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反映了ennead在商業與辦公空間設計的遠瞻性與豐富經驗。ennead的商辦項目設計可以靈活適應多種用途,創造出高效和鼓舞人心的工作場所,其設計所提倡的公共責任感以及與城市空間的交融互動,也將為這座辦公建筑帶來極大的公共影響力和附加價值。 ###??????????? 關于ennead 自1963年成立以來,ennead始終致力于創造極具公眾影響力的建筑作品,重塑公共建筑與社會以及人的關系。ennead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市,并于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現共有相關工作人員共200余人。ennead為眾多公共和商業領域客戶創造了一系列令人矚目、富有創新性且兼具可持續性的地標作品,包括20個美國國家級代表作品、98個知名學府代表作品等。這些作品完美展現了ennead的設計理念,并為其所在城市和社區帶來了積極影響,亦為ennead贏得無數建筑設計獎項,其中包括14項美國國家級表彰。 ennead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將延續事務所六十余年的設計傳統,以創新的、矚目的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傳達客戶形象、回應當代文化并深化構筑環境。ennead將自身多元化的實踐經驗和領先的專業知識與中國的城市發展目標結合,并將把公共領域的見解應用到各類型建筑設計中。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在中國完成或正在設計的項目超過40多個,其中包括上海天文館、上海萬象企業中心、深圳國際演藝中心、上海臨港科技城、華為武漢研發園區等,總建筑面積超過240萬平方米。 ennead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ennead.com/zh/ ]]> 深圳、上海和紐約2021年4月14日 /美通社/ -- 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由國際設計公開競賽招標優勝者ennead建筑設計事務所擔任主創建筑設計單位。ennead在中國有多個成功案例,包括華為武漢研發園區和上海天文館等。

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效果圖 © ennead architects LLP
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效果圖 © ennead architects LLP

方案設計通過顏色、材質、空間韻律和節奏的精妙運用來塑造極具美感的生態智慧型建筑。ennead希望能為字節跳動員工提供一個滿足他們需要的、獨一無二的、靈活有趣的動態工作生產環境。

“創造并提供信息交流與互動的平臺是字節跳動的核心使命。交流、交換和協作的喜悅將不斷激發創新和變革,人們通過分享與表達形成最終的共識,我們的設計靈感也由此出發。”ennead設計合伙人彼得·舒伯特(Peter Schubert)先生指出,“韻律跳動的字節成為了建筑的根本,并在立面上形成一個個交流中心。高效的中央核心筒作為主體結構,在中間邏輯與工具的支持下,提供給人們交流、探索與協作的平臺。”

字節跳動后海中心位于深圳高科技企業匯集的南山區,地處飽覽深圳灣景色的后海商業區主要綠化帶路口。這座32層高的寫字樓在建成后將集辦公、娛樂、餐飲、講座等功能為一體。

ennead董事、亞太區總監陳昕昉女士認為,“如何使建筑設計與企業本身的活力與使命相契合,并同時成為其工作文化、社交與創新的支持平臺是串聯整個設計策略至關重要的準則。”

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效果圖 © ennead architects LLP
字節跳動深圳后海中心效果圖 © ennead architects LLP

縱觀整個方案,ennead的設計通過一個由橫向水平遮陽板組成的標準幾何立方體外框,并向其內嵌入一個反弧玻璃幕墻體量,出色地詮釋了一個集簡潔、優雅、高效為一體的、獨具字節文化屬性的辦公大樓。

ennead的設計概念強調了視覺與功能的連續性。建筑各層的橫向水平遮陽板和位于9-13層腰線反曲點的室外平臺,就是用建筑的語言來詮釋這一點。9-13層的室外平臺創造了更深層次的室內外連接。高效節能的通高玻璃幕墻將使用者與室外環境相連,水平方向的遮陽板同時增強了樓板的漫射采光深度。通過在建筑中最大化地促進新鮮空氣流通、創造屋頂露臺與綠化入口、提供面向周邊社區的更為開闊的景致,優化出了一個更為健康、舒適和靈活的工作環境。作為字節跳動創新文化的重要一環,靈活的空間設計將滿足各類不同工作模式和部門生長變化的需求。整座大樓提供了大量協作與技術研發的專用空間、鼓勵非正式聚會及支持創新靈感交流的綜合社交區域等。

字節跳動后海中心預計于2024年竣工。這是ennead建筑事務所在中國綜合性與商業建筑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反映了ennead在商業與辦公空間設計的遠瞻性與豐富經驗。ennead的商辦項目設計可以靈活適應多種用途,創造出高效和鼓舞人心的工作場所,其設計所提倡的公共責任感以及與城市空間的交融互動,也將為這座辦公建筑帶來極大的公共影響力和附加價值。

###           

關于ennead

自1963年成立以來,ennead始終致力于創造極具公眾影響力的建筑作品,重塑公共建筑與社會以及人的關系。ennead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市,并于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現共有相關工作人員共200余人。ennead為眾多公共和商業領域客戶創造了一系列令人矚目、富有創新性且兼具可持續性的地標作品,包括20個美國國家級代表作品、98個知名學府代表作品等。這些作品完美展現了ennead的設計理念,并為其所在城市和社區帶來了積極影響,亦為ennead贏得無數建筑設計獎項,其中包括14項美國國家級表彰。

ennead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將延續事務所六十余年的設計傳統,以創新的、矚目的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傳達客戶形象、回應當代文化并深化構筑環境。ennead將自身多元化的實踐經驗和領先的專業知識與中國的城市發展目標結合,并將把公共領域的見解應用到各類型建筑設計中。自2014年設立上海辦公室以來,ennead在中國完成或正在設計的項目超過40多個,其中包括上海天文館、上海萬象企業中心、深圳國際演藝中心、上海臨港科技城、華為武漢研發園區等,總建筑面積超過240萬平方米。

ennead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ennead.com/zh/

]]>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