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MED CO.,LTD zh_CN PRN Asia 平安健康保險攜手羅氏制藥、至本醫療開啟泛腫瘤罕見靶點精準治療新篇章 2022-11-07 23:38:00 簽約合影 11月7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健康險")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簡稱"羅氏制藥")、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共同拓展泛實體瘤創新支付的服務模式,為中國NTRK陽性患者解決實際的用藥負擔。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精算師丁雯、羅氏制藥中國副總裁、產品管線策略與數字創新負責人Ryan Harper、至本醫療創新中心總經理路濤見證簽約。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中國2020年的癌癥新發人數為457萬,每年惡性腫瘤為患者帶來的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在癌癥高發的當下,患者通常面臨著兩個困境:一是高昂的藥品費、治療費造成的較大經濟負擔;二是患者難以觸達先進的藥品與療法。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施,在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基礎上,由多方共建的個體化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癌癥治療的重要趨勢。 為了提高腫瘤創新藥的可及性,增強醫療資源和醫藥支付的效率,降低患者疾病全周期總體治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平安健康險攜手羅氏制藥和至本醫療將探索以創新支付為核心的個體化醫療體系,未來三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聚焦腫瘤精準診斷生態的創新、腫瘤罕見靶點生態的構建以及腫瘤靶向藥物的創新支付等方面,打造泛腫瘤罕見靶點創新生態圈,共同探索泛腫瘤個體化醫療解決方案,以期形成"醫-患-診-藥-險"的服務閉環,構建有溫度的醫療服務體系。 今年7月,羅氏制藥不限癌種的、針對實體瘤罕見靶點NTRK的泛腫瘤抗癌藥恩曲替尼在中國獲批,同時,至本醫療推出了中國首個互聯網醫院NTRK門診。對于患者來說,臨床醫生配合使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為癌癥患者量身定制更適合的精準治療方案,能更好地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治愈希望的效果。此次合作中,平安健康保險通過即將升級上線的平安e生保·百萬醫療2023提供保障,從患者在醫院的診療費、確診癌癥前的基因檢測費到確診后的腫瘤藥品費全覆蓋。同時,平安健康保險將基于至本互聯網醫院為用戶提供先進的泛實體瘤NTRK檢測技術與NTRK門診服務,并承擔NTRK新藥恩曲替尼的費用。平安健康保險的創新保障模式,既有希望解決NTRK基因融合知曉率、檢測率問題,還可以助力解決腫瘤創新藥品費用支付問題,為更多中國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此次三方合作,將為更多中國腫瘤患者帶來了創新的個體化醫療解決方案,同時也為泛腫瘤罕見靶點的精準治療開啟了新篇章。2022年,至本醫療推出至本互聯網醫院NTRK?線上門診,匯聚了數百名有豐富診療經驗的專業醫生,為患者帶來從檢測到線上門診的個體化精準診療全程服務。未來,至本醫療將與更多合作伙伴積極探索創新醫療的合作模式,為中國患者帶來實現更長生存的突破創新及更具價值的全周期精準診療。 簽約合影2 ? ]]> 上海, 2022年11月7日 /美通社/ -- "醫-患-診-藥-險"的患者全生命周期正在逐漸形成閉環。

簽約合影
簽約合影

11月7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健康險")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簡稱"羅氏制藥")、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共同拓展泛實體瘤創新支付的服務模式,為中國NTRK陽性患者解決實際的用藥負擔。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精算師丁雯、羅氏制藥中國副總裁、產品管線策略與數字創新負責人Ryan Harper、至本醫療創新中心總經理路濤見證簽約。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中國2020年的癌癥新發人數為457萬,每年惡性腫瘤為患者帶來的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在癌癥高發的當下,患者通常面臨著兩個困境:一是高昂的藥品費、治療費造成的較大經濟負擔;二是患者難以觸達先進的藥品與療法。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施,在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基礎上,由多方共建的個體化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癌癥治療的重要趨勢。

為了提高腫瘤創新藥的可及性,增強醫療資源和醫藥支付的效率,降低患者疾病全周期總體治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平安健康險攜手羅氏制藥和至本醫療將探索以創新支付為核心的個體化醫療體系,未來三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聚焦腫瘤精準診斷生態的創新、腫瘤罕見靶點生態的構建以及腫瘤靶向藥物的創新支付等方面,打造泛腫瘤罕見靶點創新生態圈,共同探索泛腫瘤個體化醫療解決方案,以期形成"醫-患-診-藥-險"的服務閉環,構建有溫度的醫療服務體系。

今年7月,羅氏制藥不限癌種的、針對實體瘤罕見靶點NTRK的泛腫瘤抗癌藥恩曲替尼在中國獲批,同時,至本醫療推出了中國首個互聯網醫院NTRK門診。對于患者來說,臨床醫生配合使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為癌癥患者量身定制更適合的精準治療方案,能更好地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治愈希望的效果。此次合作中,平安健康保險通過即將升級上線的平安e生保·百萬醫療2023提供保障,從患者在醫院的診療費、確診癌癥前的基因檢測費到確診后的腫瘤藥品費全覆蓋。同時,平安健康保險將基于至本互聯網醫院為用戶提供先進的泛實體瘤NTRK檢測技術與NTRK門診服務,并承擔NTRK新藥恩曲替尼的費用。平安健康保險的創新保障模式,既有希望解決NTRK基因融合知曉率、檢測率問題,還可以助力解決腫瘤創新藥品費用支付問題,為更多中國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此次三方合作,將為更多中國腫瘤患者帶來了創新的個體化醫療解決方案,同時也為泛腫瘤罕見靶點的精準治療開啟了新篇章。2022年,至本醫療推出至本互聯網醫院NTRK 線上門診,匯聚了數百名有豐富診療經驗的專業醫生,為患者帶來從檢測到線上門診的個體化精準診療全程服務。未來,至本醫療將與更多合作伙伴積極探索創新醫療的合作模式,為中國患者帶來實現更長生存的突破創新及更具價值的全周期精準診療。

簽約合影2
簽約合影2

 

]]>
至本醫療與美納里尼達成戰略合作 2022-09-22 16:37:00 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分子生物學等技術的發展,精準醫學逐漸深入人心,腫瘤單細胞分子診斷技術在臨床應用的研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臨床已經采用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不僅能增進醫生對于腫瘤轉移的理解,還可以作為腫瘤的早期發現、治療、療效監測、轉移監測、總生存期評估等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如今腫瘤的分類治療、靶向治療、個體化治療的時代,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有助于實現 較大限度地避免無效治療和無意義手術,具有美好的應用前景。 美納里尼硅生物系統中國區負責人、美納里尼亞太區科學事務負責人吳帆博士與至本醫療首席財務官劉欣偉博士共同簽約戰略合作 雙方將以此次合作為起點,基于相同的價值觀、資源,利用各自平臺的優勢,開展基于高通量二代測序技術的單個細胞精度的單細胞臨床分子診斷項目。未來雙方將在腫瘤精準診療領域拓寬合作,并在癌癥個體化診療、創新藥物研發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將加速腫瘤診斷產品的開發及市場準入,共同助力腫瘤精準診斷行業快速發展,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普惠的癌癥診療產品,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為人類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美納里尼硅生物系統中國區負責人、美納里尼亞太區科學事務負責人吳帆博士 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至本醫療合作。美納里尼始終堅定不移地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創新技術與先進的腫瘤治療方案。至本醫療擁有領先的二代測序技術、國際標準的中心實驗室,稀缺的細胞病理平臺、專業的醫生團隊,以及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相信雙方的合作將持續賦能美納里尼的腫瘤單細胞分子診斷創新平臺,為中國癌癥患者提供更多生存獲益。" 至本醫療首席執行官王凱博士 表示:"美納里尼是一家全球醫藥公司,擁有強大的傳統基礎和業務足跡,并且在腫瘤精準診斷領域,美納里尼在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技術上擁有領先優勢。至本醫療始終致力利用創新的二代測序技術提升臨床診斷率,并通過優化數據分析賦能新藥研發,期待雙方的合作在推動臨床落地和新藥研發方面進一步拓展潛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長遠目標。" ]]> 推動泛癌種單細胞分子診斷商業化進程

上海2022年9月22日 /美通社/ -- 意大利生物制藥公司美納里尼與中國領先的腫瘤精準診療公司至本醫療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深度整合各自優勢,攜手打造泛癌種單細胞分子診斷創新平臺。美納里尼硅生物系統中國區負責人、美納里尼亞太區科學事務負責人吳帆博士、至本醫療首席執行官王凱博士與至本醫療首席財務官劉欣偉博士共同出席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分子生物學等技術的發展,精準醫學逐漸深入人心,腫瘤單細胞分子診斷技術在臨床應用的研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臨床已經采用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不僅能增進醫生對于腫瘤轉移的理解,還可以作為腫瘤的早期發現、治療、療效監測、轉移監測、總生存期評估等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如今腫瘤的分類治療、靶向治療、個體化治療的時代,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有助于實現大限度地避免無效治療和無意義手術,具有美好的應用前景。

美納里尼硅生物系統中國區負責人、美納里尼亞太區科學事務負責人吳帆博士與至本醫療首席財務官劉欣偉博士共同簽約戰略合作
美納里尼硅生物系統中國區負責人、美納里尼亞太區科學事務負責人吳帆博士與至本醫療首席財務官劉欣偉博士共同簽約戰略合作

雙方將以此次合作為起點,基于相同的價值觀、資源,利用各自平臺的優勢,開展基于高通量二代測序技術的單個細胞精度的單細胞臨床分子診斷項目。未來雙方將在腫瘤精準診療領域拓寬合作,并在癌癥個體化診療、創新藥物研發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將加速腫瘤診斷產品的開發及市場準入,共同助力腫瘤精準診斷行業快速發展,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普惠的癌癥診療產品,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為人類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美納里尼硅生物系統中國區負責人、美納里尼亞太區科學事務負責人吳帆博士表示: "我們很高興能與至本醫療合作。美納里尼始終堅定不移地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創新技術與先進的腫瘤治療方案。至本醫療擁有領先的二代測序技術、國際標準的中心實驗室,稀缺的細胞病理平臺、專業的醫生團隊,以及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相信雙方的合作將持續賦能美納里尼的腫瘤單細胞分子診斷創新平臺,為中國癌癥患者提供更多生存獲益。"

至本醫療首席執行官王凱博士表示:"美納里尼是一家全球醫藥公司,擁有強大的傳統基礎和業務足跡,并且在腫瘤精準診斷領域,美納里尼在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技術上擁有領先優勢。至本醫療始終致力利用創新的二代測序技術提升臨床診斷率,并通過優化數據分析賦能新藥研發,期待雙方的合作在推動臨床落地和新藥研發方面進一步拓展潛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長遠目標。"

]]>
中國科學家攜手至本醫療公布亞洲人群最大規模臨床基因組研究 2022-08-10 11:17:00 《自然-通訊》 亞洲人群最大規模臨床基因組研究,或對癌癥精準診療的臨床治療決策產生影響 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是中國公共衛生面臨的主要挑戰。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癥人群超過400萬人,每年有超過 200 萬人死于癌癥。近年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癌癥正在向基因組學、精準腫瘤學、個體化診療等方向快速發展。 眾所周知,癌癥的發生發展受到基因、年齡、環境、習慣、地域等多個因素的影響,西方人群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發現了一系列在癌癥發生發展中發揮驅動作用的癌癥相關基因。但是亞洲癌癥人群有著自己的"特色",遺憾的是,國內一直缺乏大規模的系統性的臨床基因組數據。 基于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銘輝教授團隊帶領多家醫院攜手至本醫療,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公布了亞洲人群大規模基因組學的研究成果。該研究作為目前最大規模的亞洲癌癥患者在基因組層面的研究,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研究團隊收集了超過萬例亞洲癌癥患者的樣本,分布在31個民族,覆蓋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細胞癌、食管癌等25個主要癌種和100多個腫瘤亞型。通過二代測序(NGS)技術對這些腫瘤樣本進行全面測序和系統分析,率先探索了常見癌癥相關基因在亞洲人群體細胞中的變異情況,對推動中國癌癥人群的個體化精準醫療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研究首次發現,64%的中國癌癥患者具有臨床上可用藥的潛在基因突變。按照中國每年400萬新增癌癥人群計算,這意味著,每年或有超過250萬的中國癌癥患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對癥用藥,選擇適合的靶向/免疫藥物,延長生存期,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這一發現或會影響中國癌癥精準診療的臨床決策。 此外,研究團隊還從基因層面將中國人群與西方人群突變特征的異同進行了系統分析和全面對比,全面闡述了東西方癌癥患者的不同基因組特征,為中國精準治療的國際實時接軌提供了重要基礎證據。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銘輝教授表示,"這是首次在亞洲癌癥人群中進行大規模的臨床基因組研究,對精準醫學的發展和個體化診療具有重要意義。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中國癌癥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推動癌癥臨床診療的發展,推進健康中國2030宏偉目標。" 至本醫療以科技硬實力 賦能精準診療惠及患者需求 作為深耕腫瘤領域多年的精準醫療企業,至本醫療自成立起來,就致力于利用先進的二代測序技術和強大的生信分析能力推動癌癥精準診療,并在國內率先完成包括實驗室管理、產品驗證、臨床驗證的全面體系建設。 至本醫療十分重視技術和學術科研的投入,成立初期就圍繞腫瘤臨床研究全面布局,組建了研發部、醫學部、計算機腫瘤部等多個部門,專注檢測技術研發及腫瘤基礎研究探索,聚焦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及臨床轉化研究,在腫瘤基因組學、腫瘤個體化診療、新靶點探索、腫瘤免疫、腫瘤大數據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至本醫療與國內外臨床專家緊密合作,已在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成果近400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1100分 ,多項重磅文章問鼎《細胞》、《自然-通訊》、《癌癥-通訊》《臨床腫瘤學雜志》等知名國際學術期刊。憑借堅實的學術和科研能力,目前,至本醫療的業務范圍已覆蓋全國40多個城市超過500家醫院,研究范圍覆蓋肝膽腫瘤、軟組織與骨腫瘤、年輕乳腺癌領域,通過推出多個真實世界研究,為腫瘤患者探求更優解決方案。 強大的科研實力也吸引了制藥企業的關注,至本醫療分別與拜耳、武田、強生、阿斯利康等跨國制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和推進腫瘤創新藥和伴隨診斷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進程。其中,由至本醫療與拜耳共同合作開發的泛癌種NTRK伴隨診斷試劑盒(CDx),已經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評審中心授予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 為了更好的惠及中國患者的未盡需求,至本醫療還開設了國內第一家專注于腫瘤精準診療的互聯網醫院,并推出中國首個NTRK專科線上門診,為NTRK陽性的患者提供全面檢測并制定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 未來,至本醫療將以國內頂尖技術與真實數據雙驅動,致力于為每一個患者提供全面準確的分子水平信息,輔助醫生的精準治療,推動構建中國腫瘤的精準診療生態,促進實現健康中國的美好愿景。 ]]> 推動癌癥精準醫學的臨床治療決策

上海2022年8月10日 /美通社/ -- 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銘輝教授團隊聯合多家醫院與國內領先的精準醫療公司至本醫療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公布了一項亞洲癌癥人群基因組特征的研究成果,這是截止目前最大規模的亞洲癌癥人群臨床基因組全面分析,或對中國癌癥精準醫學的臨床決策產生重要意義。

《自然-通訊》
《自然-通訊》

亞洲人群最大規模臨床基因組研究,或對癌癥精準診療的臨床治療決策產生影響

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是中國公共衛生面臨的主要挑戰。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癥人群超過400萬人,每年有超過 200 萬人死于癌癥。近年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癌癥正在向基因組學、精準腫瘤學、個體化診療等方向快速發展。

眾所周知,癌癥的發生發展受到基因、年齡、環境、習慣、地域等多個因素的影響,西方人群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發現了一系列在癌癥發生發展中發揮驅動作用的癌癥相關基因。但是亞洲癌癥人群有著自己的"特色",遺憾的是,國內一直缺乏大規模的系統性的臨床基因組數據。

基于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銘輝教授團隊帶領多家醫院攜手至本醫療,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公布了亞洲人群大規模基因組學的研究成果。該研究作為目前最大規模的亞洲癌癥患者在基因組層面的研究,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研究團隊收集了超過萬例亞洲癌癥患者的樣本,分布在31個民族,覆蓋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細胞癌、食管癌等25個主要癌種和100多個腫瘤亞型。通過二代測序(NGS)技術對這些腫瘤樣本進行全面測序和系統分析,率先探索了常見癌癥相關基因在亞洲人群體細胞中的變異情況,對推動中國癌癥人群的個體化精準醫療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研究首次發現,64%的中國癌癥患者具有臨床上可用藥的潛在基因突變。按照中國每年400萬新增癌癥人群計算,這意味著,每年或有超過250萬的中國癌癥患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對癥用藥,選擇適合的靶向/免疫藥物,延長生存期,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這一發現或會影響中國癌癥精準診療的臨床決策。

此外,研究團隊還從基因層面將中國人群與西方人群突變特征的異同進行了系統分析和全面對比,全面闡述了東西方癌癥患者的不同基因組特征,為中國精準治療的國際實時接軌提供了重要基礎證據。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銘輝教授表示,"這是首次在亞洲癌癥人群中進行大規模的臨床基因組研究,對精準醫學的發展和個體化診療具有重要意義。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中國癌癥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推動癌癥臨床診療的發展,推進健康中國2030宏偉目標。"

至本醫療以科技硬實力 賦能精準診療惠及患者需求

作為深耕腫瘤領域多年的精準醫療企業,至本醫療自成立起來,就致力于利用先進的二代測序技術和強大的生信分析能力推動癌癥精準診療,并在國內率先完成包括實驗室管理、產品驗證、臨床驗證的全面體系建設。

至本醫療十分重視技術和學術科研的投入,成立初期就圍繞腫瘤臨床研究全面布局,組建了研發部、醫學部、計算機腫瘤部等多個部門,專注檢測技術研發及腫瘤基礎研究探索,聚焦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及臨床轉化研究,在腫瘤基因組學、腫瘤個體化診療、新靶點探索、腫瘤免疫、腫瘤大數據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至本醫療與國內外臨床專家緊密合作,已在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成果近400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1100分,多項重磅文章問鼎《細胞》、《自然-通訊》、《癌癥-通訊》《臨床腫瘤學雜志》等知名國際學術期刊。憑借堅實的學術和科研能力,目前,至本醫療的業務范圍已覆蓋全國40多個城市超過500家醫院,研究范圍覆蓋肝膽腫瘤、軟組織與骨腫瘤、年輕乳腺癌領域,通過推出多個真實世界研究,為腫瘤患者探求更優解決方案。

強大的科研實力也吸引了制藥企業的關注,至本醫療分別與拜耳、武田、強生、阿斯利康等跨國制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和推進腫瘤創新藥和伴隨診斷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進程。其中,由至本醫療與拜耳共同合作開發的泛癌種NTRK伴隨診斷試劑盒(CDx),已經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評審中心授予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

為了更好的惠及中國患者的未盡需求,至本醫療還開設了國內第一家專注于腫瘤精準診療的互聯網醫院,并推出中國首個NTRK專科線上門診,為NTRK陽性的患者提供全面檢測并制定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

未來,至本醫療將以國內頂尖技術與真實數據雙驅動,致力于為每一個患者提供全面準確的分子水平信息,輔助醫生的精準治療,推動構建中國腫瘤的精準診療生態,促進實現健康中國的美好愿景。

]]>
至本醫療NTRK門診上線 解決泛實體瘤抗癌藥拉羅替尼用藥前后問題 2022-04-14 11:08:00 NTRK門診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ayer.com.cn/index.php/NewsCenter/newsDetail/id/629 ]]> 上海2022年4月14日 /美通社/ -- 近期,大眾對于精準診療賽道的關注度不斷升溫。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國家將逐步提高心血管病、癌癥等疾病防治服務保障水平,加強罕見病用藥保障。癌癥一直以來都是困擾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高速發展,近年來癌癥的精準診療不斷有新的突破,針對癌癥的新藥和新技術也不斷出現。在協同努力之下,醫療行業不斷創新、拓寬診療思路,以更有效的方法幫助罹患癌癥的患者們。

拉羅替尼獲批中國上市,新一代“治愈系”抗癌藥開啟腫瘤治療的革命性新征程

2022年4月13日,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官網公示,larotrectinib(拉羅替尼)在中國正式上市,用于治療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兒童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不需考慮癌癥的發生區域。在其驚艷的臨床研究數據中表明,拉羅替尼實現了靶向藥物的5大突破:不限年齡、不限癌種、總響應率高、藥效持久、不良反應少,堪稱“治愈系”抗癌藥。目前,拉羅替尼已經在全世界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其中包括美國、歐盟、英國和日本,在歐盟獲批用于治療患有局部晚期,遠處轉移性,無法手術或手術療效欠佳的,且無滿意替代治療方案的攜帶神經營養性受體酪氨酸激酶(NTRK)融合基因融合的實體瘤成人和兒童實體瘤患者。臨床試驗數據證實,接受拉羅替尼治療的患者中,超過75%的患者反應良好,腫瘤縮小或消失,中位數總生存期為40.7個月,持續緩解率超過4年[1]

盡管拉羅替尼的臨床數據表現優秀,但針對于不同的癌癥患者,是否攜帶神經營養性受體酪氨酸激酶(NTRK)融合基因融合的實體瘤才是能否使用拉羅替尼來緩解和治療的關鍵。適逢革命性抗癌藥物拉羅替尼的發布,至本醫療NTRK門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NTRK腫瘤的精準診療的門診(www.ntrk-tumor.com)。

至本醫療以NTRK DNA+RNA雙檢測,為拉羅替尼用藥提供先決條件

如何提高NTRK檢出率,是確定患者符合拉羅替尼用藥條件的核心關鍵。NTRK是一個罕見的泛實體瘤靶點,一旦檢出患者即可考慮使用拉羅替尼進行下一步緩解與治療。目前常規能夠用于NTRK融合的基因檢測方法其實有很多,包括熒光原位雜交 (FISH)、免疫組化 (IHC)、定量PCR、單組學的二代測序(NGS)等。但是,如IHC和單組學NGS的檢測方法容易出現假陽假陰,導致用藥失敗。

在NGS的檢測方法中,考慮到檢測的靈敏度和樣本質量的復雜性,DNA+RNA雙檢測可以大幅提升NTRK融合基因的檢出率,幫助癌癥患者精準檢測出是否伴有NTRK融合,且提供精準用藥建議。

香港中文大學莫樹錦(Tony Mok)教授曾在CSCO 2020衛星會上提:“我們相信只有利用最好的方法 -- DNA+RNA NGS,才能檢出更多的靶點,為更多的患者造福。”

去年,由拜耳和至本醫療合作開發的NTRK伴隨診斷試劑盒(CDx)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核中心授予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這是中國首款基于NGS技術、適用于拉羅替尼的伴隨診斷試劑盒(CDx),將有助于識別NTRK基因融合陽性的癌癥患者,為更多患者帶來生存希望。

早在2017年,至本醫療就開發了當時中國第一款專為融合而定制的DNA+RNA NGS檢測,比NCCN指南推薦提早了整整兩年,足見至本醫療在DNA+RNA精準檢測理念上的遙遙領先,并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充分的經驗,樹立NTRK基因檢測標桿。至本醫療獨創的兩項融合相關的專利算法,保障了高精度、高特異性精準檢測重排和融合事件,以科技創新賦能醫療。

通過至本醫療NGS檢測的數據發現,0.4%的中國癌癥患者NTRK融合基因。按照中國每年超過450萬新發腫瘤患者人群計算,這意味著中國每年有超過1.8萬NTRK融合突變的患者有可能通過拉羅替尼獲益。

專業化、數字化、社群化創建NTRK陽性患者生命周期管理

為了進一步幫助中國NTRK陽性患者,至本醫療以專業化、數字化、社群化創建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適逢革命性抗癌藥物拉羅替尼的發布,至本醫療NTRK門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NTRK腫瘤的精準診療的門診(www.ntrk-tumor.com)。該門診將匯集國內外知名頂尖醫生資源,在線會診NTRK分子病理。一方面,至本醫療聯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堅教授、周曉燕教授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張波教授領銜的國內外頂級病理專家團隊,從病理檢測、臨床診斷、臨床用藥、精準診療、長程隨訪等多方位入手,為NTRK陽性腫瘤患者或有意向嘗試NTRK靶向藥物(拉羅替尼等)治療的腫瘤患者提供全面、專業的資訊與診療服務。另一方面,至本醫療更進一步推出了分子腫瘤專家委員會在線會診(Molecular Tumor Board, MTB),以腫瘤科為核心,建立內科、外科、放療科、影像科、微創介入科等多科室聯動的專家團隊,覆蓋肺癌、胃癌、結腸癌、肝膽腫瘤、乳腺癌等全部實體腫瘤類型,通過跨地區、跨醫院的遠程會診,圍繞患者分子病理檢測數據,可為NTRK腫瘤患者提供全面的評估,并制定最佳的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

同時,至本醫療NTRK門診將以數字化在線平臺,為每位患者提供病案整理和隨訪服務。 由于癌癥治療時間普遍較長,為了防止病例混亂、預后不佳等情況,NTRK門診將提供在線問診、超級病例夾、個體化智能電子報告、臨床試驗與患者招募等多個服務板塊,在幫助醫生全面快速了解患者病情、更清楚地掌握了解疾病發展轉歸的節點的同時,幫助患者接受專業的定期隨訪,通過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更多的機會減少不良反應帶來的危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而早在2018年,至本醫療已在國內率先推出了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專注于腫瘤精準診療的互聯網醫院,擁有業內領銜的質量合規體系,能夠高效進行患者管理及隨訪。在未來的發展與創新中,至本也將以專業為基石,以數據為內核,通過與國內外各大藥企合作,共建為患者服務的腫瘤精準診療生態圈,為腫瘤精準診療貢獻力量。

NTRK門診
NTRK門診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ayer.com.cn/index.php/NewsCenter/newsDetail/id/629

]]>
至本醫療與楊森建立戰略合作,以數據驅動共建臨床創新解決方案 2021-12-03 16:49:00 簽約照片 雙方將以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庫為基礎,憑借各自強大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醫療資源,優化臨床試驗和患者入組,共建臨床創新解決方案,推進伴隨診斷產品及抗腫瘤藥物的開發及商業化進程,為臨床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根據《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探索進一步的戰略合作, 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庫 :雙方將在遵循國家政策規范的原則下,基于至本醫療在真實世界研究數據、醫療影像方面的強大收集與分析能力,提升在精準醫學領域的醫學成果轉化、臨床診斷和新藥開發實力。 優化臨床試驗及患者全程管理: 依托至本醫療的互聯網創新醫療平臺,通過科學分析和創新技術,加速本土化臨床試驗入組和臨床研究評估,優化患者隨訪,推動患者的全周期管理。 新適應癥及伴隨診斷產品開發: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模型等科學工具,提升轉化研究能力,積極探索新適應癥的開發,推進伴隨診斷產品的開發及商業化進程。 探索創新藥的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中國創新醫療藥械先行先試政策下,創新藥的準入多元化機遇,更好滿足患者需求。 作為中國領先的抗腫瘤精準醫療企業,至本醫療以卓越的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為基礎,基于基因數據庫、患者隨訪數據、真實世界研究和證據等前沿技術,打造全面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并幫助抗腫瘤新藥和伴隨診斷產品優化上市市場策略。 ]]> 上海2021年12月3日 /美通社/ --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宣布與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楊森(中國)研發中心(簡稱“楊森”)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達成戰略合作。楊森亞太研發中心負責人李自力博士、楊森亞太轉化科學卓越中心負責人鄭以博士、至本醫療CEO王凱博士、至本醫療藥企合作事業部高級副總裁趙平女士共同出席“楊森—至本醫療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

簽約照片
簽約照片

雙方將以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庫為基礎,憑借各自強大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醫療資源,優化臨床試驗和患者入組,共建臨床創新解決方案,推進伴隨診斷產品及抗腫瘤藥物的開發及商業化進程,為臨床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根據《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探索進一步的戰略合作,

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庫:雙方將在遵循國家政策規范的原則下,基于至本醫療在真實世界研究數據、醫療影像方面的強大收集與分析能力,提升在精準醫學領域的醫學成果轉化、臨床診斷和新藥開發實力。

優化臨床試驗及患者全程管理:依托至本醫療的互聯網創新醫療平臺,通過科學分析和創新技術,加速本土化臨床試驗入組和臨床研究評估,優化患者隨訪,推動患者的全周期管理。

新適應癥及伴隨診斷產品開發: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模型等科學工具,提升轉化研究能力,積極探索新適應癥的開發,推進伴隨診斷產品的開發及商業化進程。

探索創新藥的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中國創新醫療藥械先行先試政策下,創新藥的準入多元化機遇,更好滿足患者需求。

作為中國領先的抗腫瘤精準醫療企業,至本醫療以卓越的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為基礎,基于基因數據庫、患者隨訪數據、真實世界研究和證據等前沿技術,打造全面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并幫助抗腫瘤新藥和伴隨診斷產品優化上市市場策略。

]]>
拜耳和至本合作研發的larotrectinib伴隨診斷試劑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 2021-08-22 09:00:00 人類NTRK1/2/3基因變異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將用于實體腫瘤中NTRK 1、2、3基因融合變異的檢測。這也是中國首個 Larotrectinib的伴隨診斷試劑盒,將有助于識別NTRK基因融合陽性的癌癥患者,并有可能通過Larotrectinib的治療取得臨床獲益。 Larotrectinib 是一款高度選擇性的 TRK 抑制劑,專為治療具有 NTRK基因融合的腫瘤患者設計,目前已在 40 多個國家/地區(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獲得批準,用于治療攜帶 NTRK 基因融合的成人和兒童實體瘤患者。目前,其新藥上市申請已在中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評審中心(CDE)受理,其他地區的申請正在進行和計劃中。 人類NTRK1/2/3基因變異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的核心技術源自至本醫療自主研發的創新發明專利OriFusion,通過雜交捕獲技術分析得出候選融合,在高效檢測已知融合的同時,對新融合的檢測具有同樣的高靈敏度和特異性,從而有效提高檢出率。 ]]>
  • 由拜耳和至本醫療合作開發的伴隨診斷試劑(CDx)人類NTRK1/2/3基因變異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授予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
  • 該CDx伴隨診斷試劑盒通過二代測序(NGS)技術,用于檢測NTRK基因融合。
  • Larotrectinib 是一款針對NTRK融合基因的高度選擇性的TRK抑制劑,已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等 40 多個國家/地區獲得批準,用于治療攜帶NTRK 基因融合的成人和兒童實體腫瘤患者。目前,其新藥上市申請已在中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評審中心(CDE)受理。
  • 上海2021年8月22日 /美通社/ -- 至本醫療宣布,人類NTRK1/2/3基因變異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已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授予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本產品由至本醫療和拜耳合作開發。


    人類NTRK1/2/3基因變異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將用于實體腫瘤中NTRK 1、2、3基因融合變異的檢測。這也是中國首個Larotrectinib的伴隨診斷試劑盒,將有助于識別NTRK基因融合陽性的癌癥患者,并有可能通過Larotrectinib的治療取得臨床獲益。

    Larotrectinib 是一款高度選擇性的 TRK 抑制劑,專為治療具有 NTRK基因融合的腫瘤患者設計,目前已在 40 多個國家/地區(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獲得批準,用于治療攜帶 NTRK 基因融合的成人和兒童實體瘤患者。目前,其新藥上市申請已在中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評審中心(CDE)受理,其他地區的申請正在進行和計劃中。

    人類NTRK1/2/3基因變異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的核心技術源自至本醫療自主研發的創新發明專利OriFusion,通過雜交捕獲技術分析得出候選融合,在高效檢測已知融合的同時,對新融合的檢測具有同樣的高靈敏度和特異性,從而有效提高檢出率。

    ]]>
    “第四屆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在滬舉辦 2021-05-31 12:53:00 “第四屆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大會在滬成功舉辦 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現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進行大會致辭。金小桃會長表示,“期待高峰論壇可以將大數據應用與人工智能結合,充分發揮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發展,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長遠目標。” 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現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致辭 國家科學技術部調研室原主任、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理事長胥和平先生向與會嘉賓做了“科技創新助力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題演講。胥和平理事長表示,“十四五中央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期待創建富有活力的精準醫療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健康產業發展。”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積宗主任在致辭中表示,“精準醫療已經成為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十四五”規劃也將精準醫療列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一家以二代測序領先技術和數據為驅動的精準診療公司,至本醫療致力于與政府協會、臨床醫生、制藥企業、行業機構在精準醫療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構建社會健康共同體。至本醫療將堅持以患者獲益為核心,通過搭建國際頂尖交流平臺,與臨床醫生、科研機構、制藥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推動中國癌癥精準診療方式的革新,助力實現健康中國長遠目標。”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現場致辭 至本醫療與合作伙伴重磅簽約,為患者打造個體化精準診療創新體驗 大會期間,至本醫療、阿斯利康、中國平安宣布達成戰略聯盟,三方宣布攜手共建精準診療創新聯盟,以資本注入為醫療科技創新帶來強大動力。此次三方合作,將更加貼近癌癥患者需求,以互聯網醫療為創新平臺,覆蓋檢測、診療、用藥、支付全流程,為癌癥患者提供有效診療及用藥保證。其中,對互聯網醫療支付方式的革新將大幅度提升醫療創新的可及性,讓更多患者看得起病、用得起藥,且有藥可用。日后,精準診療創新聯盟將加速產業深度融合,通過多方資源整合,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創新解決方案。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先生、中國平安董事總經理郭嫣秋博士 此外,“至本互聯網醫院”和“復旦云病理”亦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推動行業資源共享,以互聯網+醫療平臺惠及廣大患者群體。此次合作將實現從病理診斷到NGS,從檢測到臨床的全流程全覆蓋,加速診療流程、精準診療信息透明化。雙方的強強聯合,將填補國內精準診療資源缺口,擴大精準診療惠及范圍、服務全國患者。 至本互聯網醫院總經理路濤先生;(右)復旦云病理總經理曹寶石先生 以數據驅動賦能藥企新藥開發,為患者探求更優解決方案 目前,全球癌癥精準診療行業正高速發展,行業的轉型升級也迎來了新的挑戰。聚焦數據資源優化和管理已為大勢所趨,而提供優質的數據樣本更是新藥開發及診療服務改善的關鍵。 在本次峰會上,至本醫療強勢推出四款最新NGS檢測產品,包括MRD(微小殘留病灶)OriMIRACLETMS動態監測套餐血液腫瘤清源TM 套餐、OriHRD同源重組缺陷評分以及針對原發灶不明癌的腫瘤預測AI CUP,其中OriMIRACLETM S開啟了“泛”實體瘤全程管理新時代,彰顯至本在創新技術上的實力。 同時,至本醫療還特別推出OKAIN知識網絡及大數據系統,覆蓋檢測、診斷、治療、隨訪、臨床入組等,提供專業的臨床參考知識、豐富可靠的臨床決策支持,優化個體病患全程管理、為新藥開發提供完整、有效的數據及分析。該系統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生成相關內容,聚焦患者亟待滿足的健康需求,精準賦能藥物上市。 此外,至本醫療將繼續拓展與臨床醫生的合作,研究覆蓋肝膽腫瘤、軟組織與骨腫瘤、年輕乳腺癌領域,通過推出多個真實世界研究數據賦能新藥研發,為腫瘤患者探求更優解決方案。目前,至本醫療分別與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企業拜耳和武田制藥簽訂戰略合作,開發和推進腫瘤創新藥和伴隨診斷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進程。 搭建頂尖學術交流平臺,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在精準診療行業日新月異的今天,至本醫療主辦的“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致力于將最前沿的研究和技術帶到中國,為行業搭建起頂尖學術交流平臺,引領精準診療未來格局。 為推動精準診療的健康發展,至本醫療還在分子診斷與臨床應用共識上持續發力。大會期間,至本醫療與臨床醫生合作推出《肝膽腫瘤分子診斷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解讀》、《骨腫瘤分子診斷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為肝膽腫瘤與骨腫瘤分子診斷提供重要依據。至本醫療深度參與共識制定,助力行業標準規范化。 攜手業內各界發起“先鋒百人會”,進一步規范精準診療行業大數據應用 隨著精準診療技術飛速發展,海量的生命組學數據不斷積累。如何規范地整合并有效地利用這些大數據信息,成為目前精準診療實現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衛生信息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健康生產力平臺和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中國非公醫療協會、上海交大電器工程學院、廈門市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至本醫療等機構和企業的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倡議,發起“大數據和精準診療應用先鋒百人會”。 ?“先鋒百人會”將利用大數據與精準診療應用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組織交流、深度探討,為推動臨床醫學現代癌癥診療和藥企新藥研發提供必不可少的診斷、建議和輔助。 隨著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的圓滿召開,未來,至本醫療將繼續積極尋求合作,投身構建社會健康共同體,并繼續積極尋求合作,打造中國精準診療的全生態圈。 ]]> 上海2021年5月31日 /美通社/ -- 5月28日-5月29日,由至本醫療主辦,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指導的“第四屆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大會在滬成功舉辦。大會以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發展使命,以“推動精準診療、點亮生命之光”為主題,匯聚了數百余位精準診療領域的重量級科學家和研究者、行業合作伙伴,發起大數據和精準診療應用先鋒百人會倡議書,并成功完成多項戰略簽約、發布多項重磅研究成果。本屆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構建精準醫療創新聯盟,推動健康事業發展。

    “第四屆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大會在滬成功舉辦
    “第四屆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大會在滬成功舉辦

    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現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進行大會致辭。金小桃會長表示,“期待高峰論壇可以將大數據應用與人工智能結合,充分發揮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發展,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長遠目標。”

    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現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致辭
    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現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致辭

    國家科學技術部調研室原主任、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理事長胥和平先生向與會嘉賓做了“科技創新助力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題演講。胥和平理事長表示,“十四五中央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期待創建富有活力的精準醫療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健康產業發展。”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積宗主任在致辭中表示,“精準醫療已經成為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十四五”規劃也將精準醫療列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一家以二代測序領先技術和數據為驅動的精準診療公司,至本醫療致力于與政府協會、臨床醫生、制藥企業、行業機構在精準醫療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構建社會健康共同體。至本醫療將堅持以患者獲益為核心,通過搭建國際頂尖交流平臺,與臨床醫生、科研機構、制藥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推動中國癌癥精準診療方式的革新,助力實現健康中國長遠目標。”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現場致辭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現場致辭

    至本醫療與合作伙伴重磅簽約,為患者打造個體化精準診療創新體驗

    大會期間,至本醫療、阿斯利康、中國平安宣布達成戰略聯盟,三方宣布攜手共建精準診療創新聯盟,以資本注入為醫療科技創新帶來強大動力。此次三方合作,將更加貼近癌癥患者需求,以互聯網醫療為創新平臺,覆蓋檢測、診療、用藥、支付全流程,為癌癥患者提供有效診療及用藥保證。其中,對互聯網醫療支付方式的革新將大幅度提升醫療創新的可及性,讓更多患者看得起病、用得起藥,且有藥可用。日后,精準診療創新聯盟將加速產業深度融合,通過多方資源整合,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創新解決方案。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先生、中國平安董事總經理郭嫣秋博士
    至本醫療創始人兼CEO王凱博士、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先生、中國平安董事總經理郭嫣秋博士

    此外,“至本互聯網醫院”和“復旦云病理”亦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推動行業資源共享,以互聯網+醫療平臺惠及廣大患者群體。此次合作將實現從病理診斷到NGS,從檢測到臨床的全流程全覆蓋,加速診療流程、精準診療信息透明化。雙方的強強聯合,將填補國內精準診療資源缺口,擴大精準診療惠及范圍、服務全國患者。

    至本互聯網醫院總經理路濤先生;(右)復旦云病理總經理曹寶石先生
    至本互聯網醫院總經理路濤先生;(右)復旦云病理總經理曹寶石先生

    以數據驅動賦能藥企新藥開發,為患者探求更優解決方案

    目前,全球癌癥精準診療行業正高速發展,行業的轉型升級也迎來了新的挑戰。聚焦數據資源優化和管理已為大勢所趨,而提供優質的數據樣本更是新藥開發及診療服務改善的關鍵。

    在本次峰會上,至本醫療強勢推出四款最新NGS檢測產品,包括MRD(微小殘留病灶)OriMIRACLETMS動態監測套餐血液腫瘤清源TM套餐、OriHRD同源重組缺陷評分以及針對原發灶不明癌的腫瘤預測AI CUP,其中OriMIRACLETMS開啟了“泛”實體瘤全程管理新時代,彰顯至本在創新技術上的實力。

    同時,至本醫療還特別推出OKAIN知識網絡及大數據系統,覆蓋檢測、診斷、治療、隨訪、臨床入組等,提供專業的臨床參考知識、豐富可靠的臨床決策支持,優化個體病患全程管理、為新藥開發提供完整、有效的數據及分析。該系統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生成相關內容,聚焦患者亟待滿足的健康需求,精準賦能藥物上市。

    此外,至本醫療將繼續拓展與臨床醫生的合作,研究覆蓋肝膽腫瘤、軟組織與骨腫瘤、年輕乳腺癌領域,通過推出多個真實世界研究數據賦能新藥研發,為腫瘤患者探求更優解決方案。目前,至本醫療分別與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企業拜耳和武田制藥簽訂戰略合作,開發和推進腫瘤創新藥和伴隨診斷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進程。

    搭建頂尖學術交流平臺,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在精準診療行業日新月異的今天,至本醫療主辦的“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致力于將最前沿的研究和技術帶到中國,為行業搭建起頂尖學術交流平臺,引領精準診療未來格局。

    為推動精準診療的健康發展,至本醫療還在分子診斷與臨床應用共識上持續發力。大會期間,至本醫療與臨床醫生合作推出《肝膽腫瘤分子診斷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解讀》、《骨腫瘤分子診斷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為肝膽腫瘤與骨腫瘤分子診斷提供重要依據。至本醫療深度參與共識制定,助力行業標準規范化。

    攜手業內各界發起“先鋒百人會”,進一步規范精準診療行業大數據應用

    隨著精準診療技術飛速發展,海量的生命組學數據不斷積累。如何規范地整合并有效地利用這些大數據信息,成為目前精準診療實現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衛生信息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健康生產力平臺和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中國非公醫療協會、上海交大電器工程學院、廈門市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至本醫療等機構和企業的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倡議,發起“大數據和精準診療應用先鋒百人會”。

     “先鋒百人會”將利用大數據與精準診療應用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組織交流、深度探討,為推動臨床醫學現代癌癥診療和藥企新藥研發提供必不可少的診斷、建議和輔助。

    隨著溯源至本國際高峰論壇的圓滿召開,未來,至本醫療將繼續積極尋求合作,投身構建社會健康共同體,并繼續積極尋求合作,打造中國精準診療的全生態圈。

    ]]>
    至本醫療與百奧賽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新靶點抗腫瘤藥物的開發 2020-12-14 08:00:00 本次合作擬整合百奧賽圖自主知識產權的全人抗體小鼠(包括RenMab?、RenLiteTM、RenNanoTM)平臺及獨特、高效的一站式新藥研發資源與技術優勢和至本醫療積累的海量腫瘤數據,探索適合開展生物藥的潛在腫瘤治療靶點,并在藥物研發及藥物臨床生物標志物的檢測上深度合作,實現技術互補、協同創新,共同推進創新生物藥的開發,為更多中國患者提供生存獲益。 百奧賽圖已建立起基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的高效抗體藥物發現和體內篩選平臺,結合強大的臨床開發能力,形成了高度整合的生物創新藥物開發體系,擁有豐富的腫瘤、免疫等藥物研發管線。憑借扎實的技術創新實力,以“千鼠萬抗”計劃持續推進新藥產出,已與包括70%的全球Top 20在內的200多家藥企建立了廣泛合作。 作為中國領先的抗腫瘤精準醫療企業,至本醫療始終致力于為廣大制藥企業提供精準、可定制化并全程溯源的完整解決方案。至本擁有國際標準的CLIA、CAP實驗室和豐富的跨國制藥企業合作經驗,通過整合數據和分子檢測技術優勢,為抗腫瘤藥物和伴隨診斷試劑的研發、上市提供全面、完整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不斷提升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積極推動中國癌癥臨床治療方式的革新。 百奧賽圖CEO沈月雷博士表示:“至本醫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腫瘤二代測序基因檢測,經過了四年多的積累,分析了數萬例腫瘤樣本數據,這些數據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價值進一步挖掘。相信和至本醫療的合作,將推進‘千鼠萬抗’計劃產生的原創生物藥的開發和上市進程,擴大藥物的可及性,惠及更多中國癌癥患者。” 至本醫療CEO王凱博士作表示:“ 百奧賽圖全人抗體小鼠平臺具備最扎實、完善的評價數據。隨著‘千鼠萬抗’項目的實施,大量潛在的新藥靶點也隨之推出,這些靶點在腫瘤患者中的表達情況及突變分析正是至本醫療擅長的領域。我們期待通過和百奧賽圖的合作,孕育出一批原創生物藥,推動腫瘤創新藥的開發和上市,為更多中國患者提供生存獲益。 ” ]]> 上海2020年12月14日 /美通社/ --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和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百奧賽圖”)達成戰略合作,在腫瘤創新生物藥的研發領域發揮各自優勢,從靶點發現到臨床研究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腫瘤創新藥尤其是全新靶點藥物的開發。

    本次合作擬整合百奧賽圖自主知識產權的全人抗體小鼠(包括RenMab®、RenLiteTM、RenNanoTM)平臺及獨特、高效的一站式新藥研發資源與技術優勢和至本醫療積累的海量腫瘤數據,探索適合開展生物藥的潛在腫瘤治療靶點,并在藥物研發及藥物臨床生物標志物的檢測上深度合作,實現技術互補、協同創新,共同推進創新生物藥的開發,為更多中國患者提供生存獲益。

    百奧賽圖已建立起基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的高效抗體藥物發現和體內篩選平臺,結合強大的臨床開發能力,形成了高度整合的生物創新藥物開發體系,擁有豐富的腫瘤、免疫等藥物研發管線。憑借扎實的技術創新實力,以“千鼠萬抗”計劃持續推進新藥產出,已與包括70%的全球Top 20在內的200多家藥企建立了廣泛合作。

    作為中國領先的抗腫瘤精準醫療企業,至本醫療始終致力于為廣大制藥企業提供精準、可定制化并全程溯源的完整解決方案。至本擁有國際標準的CLIA、CAP實驗室和豐富的跨國制藥企業合作經驗,通過整合數據和分子檢測技術優勢,為抗腫瘤藥物和伴隨診斷試劑的研發、上市提供全面、完整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不斷提升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積極推動中國癌癥臨床治療方式的革新。

    百奧賽圖CEO沈月雷博士表示:“至本醫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腫瘤二代測序基因檢測,經過了四年多的積累,分析了數萬例腫瘤樣本數據,這些數據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價值進一步挖掘。相信和至本醫療的合作,將推進‘千鼠萬抗’計劃產生的原創生物藥的開發和上市進程,擴大藥物的可及性,惠及更多中國癌癥患者。”

    至本醫療CEO王凱博士作表示:百奧賽圖全人抗體小鼠平臺具備最扎實、完善的評價數據。隨著‘千鼠萬抗’項目的實施,大量潛在的新藥靶點也隨之推出,這些靶點在腫瘤患者中的表達情況及突變分析正是至本醫療擅長的領域。我們期待通過和百奧賽圖的合作,孕育出一批原創生物藥,推動腫瘤創新藥的開發和上市,為更多中國患者提供生存獲益。

    ]]>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頡領銜,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重磅發布 2020-09-29 11:36:00 桐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劍東(左三)、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凱博士(左四)、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右一) 此次 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精英會吸引了來自生命健康及人工智能領域的行業協會、高校、科研機構代表等300余人的參加,來自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領域的十余名知名海內外院士專家和頂尖人才匯聚一堂,共話新發展 。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陳立,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浙江**周國輝,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等院士專家,至本醫療科技 CEO王凱博士等企業代表、嘉興市和桐鄉市領導等參加活動并上臺發言。 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健康會 精英會上,至本醫療科技的CEO王凱博士向在場來賓們介紹了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項目。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項目由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領銜,旨在打造腫瘤大數據的創新生態圈,實現讓腫瘤精準醫療惠及更多患者的最終目標。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建立之后,將成為華東地區高標準落地的二代測序數據中心項目,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全球化診療平臺,提升區域大健康及大數據技術實力,樹立大數據醫療健康品牌,推動浙江及烏鎮地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及產業孵化,助力烏鎮打造千億級健康大數據產業集群,建成“互聯網生物醫藥核心區域”。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凱博士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 在大數據和AI、區域鏈、云計算、智慧城市、物聯網、網絡安全、信息系統架構等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是國際學術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 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中應用與創新的積極推動者。李頡教授現任國際IEEE通信學會大數據技術委員會主席,IEEE大數據委員會共同主席,大數據標準委員會成員,在國際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著有英文學術專著1本、日文學術專著1本,編輯英文學術專著5本。此外,李頡教授還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法國國家信息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研究所的訪問客座教授,并在相關的國際會議多次擔任主席并發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演講。 (左一)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 至本醫療CEO王凱博士在發言中表示:“ 癌癥治療目前正在經歷一個跨越式轉變,腫瘤精準治療時代正在到來,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大數據挖掘能力的競爭,至本醫療將繼續在腫瘤分子診斷領域做廣做深。相信李頡院士的加入將助力至本進一步推動大數據的研發、創新和臨床應用轉化,推動腫瘤精準治療的革新!”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 表示:“中國在癌癥精準醫學領域臨床數據優勢得天獨厚,至本醫療以數據驅動癌癥精準治療的理念深深吸引了我,期待未來可以和至本一起,在數據的創新和臨床應用轉化上深入合作,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 ” ]]> 上海2020年9月29日 /美通社/ -- 2020年9月26日,在2020中國浙江星耀南湖·長三角精英峰會 -- 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精英會上,作為浙江桐鄉的頂尖人才前沿成果項目,由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頡領銜、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導的“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項目”舉行了重磅發布儀式。桐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劍東、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凱博士上臺共同啟動了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項目的發布儀式。

    桐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劍東(左三)、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凱博士(左四)、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右一)
    桐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劍東(左三)、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凱博士(左四)、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右一)

    此次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精英會吸引了來自生命健康及人工智能領域的行業協會、高校、科研機構代表等300余人的參加,來自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領域的十余名知名海內外院士專家和頂尖人才匯聚一堂,共話新發展。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陳立,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浙江**周國輝,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等院士專家,至本醫療科技CEO王凱博士等企業代表、嘉興市和桐鄉市領導等參加活動并上臺發言。

    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健康會
    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健康會

    精英會上,至本醫療科技的CEO王凱博士向在場來賓們介紹了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項目。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項目由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領銜,旨在打造腫瘤大數據的創新生態圈,實現讓腫瘤精準醫療惠及更多患者的最終目標。至本SMART DATA大數據中心建立之后,將成為華東地區高標準落地的二代測序數據中心項目,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全球化診療平臺,提升區域大健康及大數據技術實力,樹立大數據醫療健康品牌,推動浙江及烏鎮地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及產業孵化,助力烏鎮打造千億級健康大數據產業集群,建成“互聯網生物醫藥核心區域”。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凱博士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凱博士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在大數據和AI、區域鏈、云計算、智慧城市、物聯網、網絡安全、信息系統架構等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是國際學術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中應用與創新的積極推動者。李頡教授現任國際IEEE通信學會大數據技術委員會主席,IEEE大數據委員會共同主席,大數據標準委員會成員,在國際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著有英文學術專著1本、日文學術專著1本,編輯英文學術專著5本。此外,李頡教授還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法國國家信息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研究所的訪問客座教授,并在相關的國際會議多次擔任主席并發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演講。

    (左一)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
    (左一)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

    至本醫療CEO王凱博士在發言中表示:“癌癥治療目前正在經歷一個跨越式轉變,腫瘤精準治療時代正在到來,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大數據挖掘能力的競爭,至本醫療將繼續在腫瘤分子診斷領域做廣做深。相信李頡院士的加入將助力至本進一步推動大數據的研發、創新和臨床應用轉化,推動腫瘤精準治療的革新!”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表示:“中國在癌癥精準醫學領域臨床數據優勢得天獨厚,至本醫療以數據驅動癌癥精準治療的理念深深吸引了我,期待未來可以和至本一起,在數據的創新和臨床應用轉化上深入合作,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

    ]]>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