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SAE 在中國連續舉辦的第七屆汽車安全主題盛會,本次大會設置了1場主旨論壇及5場專業分論壇,議題涵蓋智能駕駛安全、智能安全防護、信息與網絡安全、預期功能安全與SOTIF,以及飛行汽車安全等關鍵領域。會議期間,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意大利、瑞典、韓國等地的50余位國內外專家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和技術交流,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展現了汽車安全領域的技術深度與前沿洞察。
權威嘉賓共話安全發展愿景
大會開幕式由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杰,及大會主席、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周青致辭。
陳杰在致辭中表示,上海國際汽車城始終將安全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命題,積極構建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數據監測體系和智能網聯安全驗證平臺,通過聚合"智慧出行設計谷"生態資源,攜手全球產學研力量,攻堅智能駕駛安全與功能安全的協同驗證等關鍵技術難題。
周青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國作為汽車工業的后發國家,應跳脫"事故驅動"的被動路徑,在已有技術與經驗基礎上提前布局、主動防御,以系統性思維提升整體汽車安全水平,避免重走傳統車企以"血的教訓"換技術進步的老路。
在主旨報告環節,英國華威大學教授、自動駕駛安全負責人 Siddartha Khastgir 帶來題為《工程安全與安全溝通:安全體系建設的雙重維度》的演講,強調在系統工程中構建"技術安全+溝通安全"的雙重維度,是保障自動駕駛系統可靠性的關鍵路徑。
吉利汽車中央研究院資深總工程師、SAE Fellow 呂健波博士在演講《安全:車輛動力學的終極目標》中指出,即便在 L3 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車輛動力學仍是實現安全性能的根本保障,應繼續作為系統設計的核心基石。
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 尚進博士圍繞《整車全域AI下的AI大模型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展開分享,深入探討大模型技術在整車開發中的風險控制機制與安全防護體系。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 張揚軍教授則以《飛行汽車發展及其安全挑戰》為題,系統闡述了從傳統地面交通到立體低空出行所面臨的安全范式轉變、標準體系演化及未來交通形態重構的路徑思考。
嘉獎卓越,展示創新
會議期間舉行了 SAE Forest McFarland Award 頒獎儀式,以表彰在 SAE 工程活動、技術傳播和會議組織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獲獎者包括:浙大城市學院白傑教授、清華大學周青教授、奇瑞汽車尚進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輝教授。
大會還成功舉辦了 第三屆 SAE 中國汽車安全優秀獎評選 活動,旨在表彰在汽車安全領域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與產業貢獻的項目和團隊。
展覽展示區集中呈現了多家企業在智能安全防護、車聯網安全、整車安全控制等領域的最新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為技術供應方與需求方搭建了高效的對接與合作平臺。
推動產業共識,助力技術落地
SAE 2025 國際汽車安全大會不僅是一次高水平的技術交流盛會,更是促進行業協同創新、推動標準體系建設和技術落地的重要平臺。在智能化與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會進一步明確了汽車安全技術的新方向與新使命。
未來,SAE International 將持續推動全球汽車安全技術的發展,助力產業實現從"安全合規"向"系統性安全"與"智能安全"的全面升級。
浙大城市學院副校長斯榮喜、杭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理生、SAE International 中國區總經理徐秉良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浙大城市學院教授白傑主持。同時,在本次會議上,SAE舉辦了低空經濟(中國)戰略委員會成立儀式。
斯榮喜在致辭中提到,國家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為高校開展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指明了方向。浙大城市學院一直致力于低空飛行、智能立體交通、智慧交通等領域的研究,以期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地方高校力量。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學術會議,匯聚行業智慧,探索前沿技術,推動跨領域合作,為共同促進飛行汽車與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的創新發展的學者搭建交流和展示的舞臺。
王理生表示,杭州高新區正在深入學習領會新型工業化和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快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位一體發展,立足于智能網聯產業的集群,大力培育低空經濟,構建"一三三"的低空經濟發展框架,通過孕育產業氛圍,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加速交叉領域以及上下游優質企業的集聚。
徐秉良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低空飛行器與城市智慧立體交通領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面臨技術挑戰、政策法規的完善、公眾安全與隱私的保護等諸多難題,我們要不斷創新,通過持續的國際合作與開放交流,共同迎接低空經濟的黃金時代。
開幕式當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以《空間信息、航空光電遙感在低空經濟中的應用》作主旨演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大慶,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原司長楊楨梅,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第一副院長、俄羅斯工程院秘書長楊楚克?葉甫根尼?葉甫根尼耶維奇院士,SAE執行標準委員會主席、SAE Fellow(會士)Ravi Rajamani教授分別作主旨報告。
來自杭州市高新區(濱江)政府,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城市學院濱江創新中心、浙江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同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長安大學、中國民用航空局、俄羅斯工程院、吉利沃飛長空、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小鵬匯天、達索系統、廣州億航智能、江蘇歐風航科電動商用飛機、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零一空天(南京)科技、千尋位置網絡、上海峰飛航空、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浙大城市學院積極構建城校融合的開放辦學機制,與杭州高新區(濱江)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的浙大城市學院濱江創新中心與校內科研機構智慧交通運輸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一體兩翼"、強強聯合的智慧交通協同創新平臺。通過發揮學校高層次人才聚集和濱江區創新要素富集的優勢,取得了獲批創建杭州市濱創低空立體交通系統概念驗證中心、成功試飛省內首架第一代飛行汽車原型樣機等成果。
SAE 2024 低空飛行器與城市智慧立體交通國際學術會議進行了論文征集,共有27篇論文通過了同行雙盲評審,將由SAE International于11月底出版,并將全部被EI檢索。同時,通過前期評審并結合現場宣講情況,共推選出6篇優秀論文,將會收錄至SAE《Advances and Current Practices in Mobility交通運輸與移動出行的進展與當前實踐》EI期刊。
SAE 2024低空飛行器與城市智慧立體交通國際學術會議已連續兩年年在杭州舉辦,為濱江區企業提供了對外技術交流平臺,提升杭州市,濱江區和浙大城市學院在低空經濟的發聲。本次會議由SAE International、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城市學院濱江創新中心、浙大城市學院智慧交通運輸工程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會議為期兩天,設置了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圓桌討論、閉門會議等環節,與會人員聚焦低空經濟與智慧城市、低空飛行器設計與驗證、低空飛行動力系統與安全、低空飛行控制與多機協同、低空飛行器適航與運維管控、智能感知、定位與低空通信、智能汽車與立體交通等內容展開分享和探討。
作為SAE在中國舉辦的第六屆汽車安全大會,吸引了50多位國內外杰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行業學者參與。他們通過主題報告、分論壇和圓桌對話等形式分享了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探討了前沿技術趨勢,交流了寶貴的經驗與見解。大會以其高度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吸引了近500名相關行業人士線下參會。
大會全體會議由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張立軍主持,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曉紅和SAE International中國區總經理徐秉良出席并致開幕辭。
潘曉紅總經理表示,汽車城在過去20多年里始終致力于推動汽車安全與創新的發展。在技術安全、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智能網聯建設、實驗室工作,以及軟件園與智慧出行等方面,汽車城秉承開放和合作的原則,致力于為行業發展搭建良好的合作生態。她期待各方共同努力,為汽車行業,特別是汽車安全領域,做出更多貢獻。
徐秉良總經理在致辭中指出,盡管汽車安全技術在近幾十年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交通事故仍是全球范圍內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當前快速發展的城市環境和日益復雜的交通網絡中,汽車安全問題更加嚴峻。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汽車行業也在邁向更高質量和安全性的新階段。我們肩負著重要歷史使命,需要以開放姿態與國際社會深入合作,分享經驗,交流技術,共同應對全球汽車安全的挑戰。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高鎮海在《汽車主動安全技術發展現狀與挑戰》的主題演講中,圍繞底盤集成開發與保護,瞄準智能化與電動化趨勢,介紹了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的設計理論和控制方法,帶來了關于汽車主動安全技術發展的全新知識體系。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究所系統安全技術院士Rami Debouk發表了《汽車功能安全之旅——ISO 26262的歷史和最新挑戰》的主題演講,深入介紹了ISO 26262的歷史、內容、主要挑戰及最新問題。
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車輛安全集成技術總監沈海東在《安全是智電時代的行業底線——上汽通用汽車車輛安全集成策略介紹》中,提出了電安全、數字化和穩健性三位一體的開發策略,并展望了汽車安全智能化時代的未來。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車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周煒以《自動駕駛汽車運輸服務的思考與探索》為主題,介紹了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現狀及合規化應用思路。
吉利汽車集團中央研究院資深總工程師楊和平在《吉利汽車研究院在智能安全保護方面的探索》的主題演講中,介紹了吉利在智能安全保護方面的研究和開發。
蔚來汽車首席數字安全官盧龍在《智能電動汽車的五維安全》的演講中,介紹了蔚來智能電動汽車的五維安全理念,包括被動安全、電池安全、冗余安全、智駕安全和信息安全。
大會期間還舉辦了第二屆汽車安全優秀獎評選活動,并設立展覽和展示區域,展示了眾多企業的創新產品和技術方案,搭建了供應商與用戶、技術開發者與市場需求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平臺。
本次大會共設1個主旨論壇和6個分論壇,涵蓋智能安全防護、智能駕駛安全、操作系統與芯片技術、仿真與安全虛擬測評、信息與網絡安全、預期安全與SOTIF等主題。來自各大高校、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和項目負責人,就相關安全議題發表了見解,分享了前沿技術和行業思考。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為與會嘉賓和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平臺,有力推動了汽車安全產業技術的交流與落地。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大會不僅促進了新技術的分享與合作,也為未來汽車安全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參考方向。通過深入的探討和實際案例分析,與會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科技創新在提升汽車安全性能中的關鍵作用,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了汽車安全領域邁向新的高度。
SAE 2024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已邁入第二屆,聚集了來自國內外的50多位杰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行業學者。他們將通過主題報告、分論壇和圓桌對話等形式,專注于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探討新時代的能源創新發展。論壇旨在為行業提供有效路徑,共同探索低碳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塑造可持續移動出行與交通運輸行業的未來。這次論壇將成為重要的交流平臺,激發新思路,促進行業創新,推動行業邁向可持續的未來。
本次大會為期2天,由1個主旨論壇和4個主題論壇組成,并以線下和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大會重點聚焦于汽車能源和動力技術多元化發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氫基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交通動力、電動化轉型路徑等主題,共同探討推動未來全球交通運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在會議上指出,氫能作為未來最有發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得到了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泛認可和投入。其特殊性和優越性也有可能是成為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未來的交通能源以氫為主體是非常好的選擇。我們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好當地的能源和資源,例如發揮氫的稟賦,發展氫的制、儲、運、加技術,從而產生最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SAE International 可持續發展主席Frank Menchaca和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曉紅為本次大會致開幕辭。
Frank Menchaca主席在致辭中提到,SAE是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誕生的組織,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制定標準和推動技術發展。在可持續交通解決方案方面,我們關注交通運輸業的轉型,致力于實現凈零排放交通。通過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們在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循環經濟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重要進展。SAE正在與世界頂尖公司合作,推動可持續交通發展。我們正在開發新的技術出版物、定義新的崗位,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十年內建立一個以人類福祉為導向的新世界,實現凈零排放交通。
潘曉紅總經理表示雙碳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依靠脫碳、零碳技術創新為支撐和驅動力,成為各國政策和企業戰略的重要內容。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關鍵戰略目標之一。2011年,國內首個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落地汽車城,汽車城全面承擔示范區的建設和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工作,通過氫能燃料電池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汽車城不斷探索綠色交通和數字化平臺賦能雙碳發展。未來,汽車城將繼續致力于智慧出行設計和園區建設,引領行業發展,為交通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祝愿本次大會圓滿成功,期待各方共同為雙碳發展努力。
上汽通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副總經理王從鶴在會議上首次對外公布上汽通用汽車新一代PHEV智電插混系統研發理念和技術亮點。他強調,全新一代PHEV智電插混系統為解決痛點而生,致力于實現真正的性能突破、非凡的平順駕駛體驗以及無與倫比的安全標準,旨在樹立插混汽車用戶體驗的嶄新典范,為消費者帶來更為卓越的行駛樂趣和可信賴的出行安全。真正意義上做到"真性能"、"超平順"、 "高安全"。
圓桌討論以《汽車能源和動力技術多元化發展趨勢》為探討主題,由SAE Fellow、大會執行主席、同濟大學韓志玉教授擔任主持,SAE Fellow、天津大學堯命發講席教授,SAE Fellow、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許敏院長,SAE Fellow、北京思偉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胡浩然,SAE Fellow、英國伯明翰大學徐宏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黃佐華教授和康明斯發動機事業部總工程師鎖國濤對汽車能源和動力技術多元化發展等話題展開談論,為行業雙碳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與借鑒。
本次大會聚集了來自吉利控股集團、康明斯、沙特阿美、北京思偉特新能源、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長安汽車、廣西玉柴、杭州市北航國際創新研究院、廣汽研究院、吉利動力總成研究院、比亞迪、博格華納、一汽研發總院、重慶賽力斯、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上汽捷能、東風汽車、奇瑞埃科泰克、綠傳、凱博易控、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浙江大學等50多位行業專家,共同討論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氫基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交通動力、電動化轉型路徑等關鍵議題。這些精彩議題和專家見解將為交通領域的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啟示,助力推動行業向更綠色和智能化方向邁進。
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金橋,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樓狄明,江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小軍和SAE International 中國區總經理徐秉良出席了本次大會并致開幕辭。
陳金橋在致辭中提到:"一方面我們是要大力提升汽車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在我們目前現有汽車領域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的科技創新平臺一共有19家基礎之上,我們進一步會開放共享創新資源,凝聚創新合力。另一方面我們正在加快完善法律政策標準,智能網聯汽車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融合發展的產業,急需法律法規政策的保駕護航。我們要加快推進完善準入管理、交通管理、數據安全、網絡安全法律法規,致力出臺功能性能、信息安全互聯互通的技術要求,推進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體系化建設,營造智能汽車測試、示范,加速自動駕駛進行商業化應用的落地。"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熊璐教授主持了本次會議。同濟大學余卓平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王震坡教授,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智能網聯業務單元技術負責人邱榮斌,電裝公司標準化負責人、SAE 道路自動駕駛標準委員會主席Christopher Bartholomew,分別為此次大會發表了主旨報告,就《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與評價》、《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平臺建設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英飛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SAE駕駛自動化系統標準》分別闡述了各自專業、獨到的觀點。
圓桌辯論環節以《自動駕駛"單車智能 VS 網聯智能"》為探討主題,由芯礪智能首席戰略官陳超卓擔任主持,法雷奧中國首席技術官顧劍民,浙大城市學院張邦基教授,上海尋序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丁華杰,同濟大學朱西產教授,對自動駕駛中的單車智能與網聯智能等話題展開談論,為行業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與借鑒。
本次大會共邀請了50多位來自國內外的杰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行業學者。他們通過主題報告、分論壇、圓桌對話等形式,以汽車智能化、互聯化為一體,以學術為基礎,行業技術為主線,與行業精英一起貫徹新精神,研判新形勢,共商新舉措,共塑全球變局下智能汽車出行新時代。
此外,SAE 2023汽車智能與網聯國際技術會議進行了論文征集,共有33篇論文通過了同行雙盲評審,將收錄在SAE Mobilus 數字圖書館,并全部被EI檢索,另選出5篇優秀論文收錄至SAE《Advances and Current Practices in Mobility交通運輸與移動出行的進展與當前實踐》EI期刊。
在大會期間,還舉辦了2023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頒獎典禮,一共表彰行業企業11家,技術獎項8個和人物2位。獎項包括感知與定位、智能座艙與人機交互、智能決策與車聯網、自動駕駛芯片與域控制器、智能網聯軟件工具與測試軟件平臺及工具等多項優秀核心零部件企業獎、先進創新技術獎以及年度影響力人物、年度技術專家等人物類獎項。
SAE 2023汽車智能與網聯技術國際學術會議的目標是為產、學、研各界精英提供一個高質量的交流平臺,各位共同探討、碰撞思想,為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的未來,描繪發展藍圖。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由1個主旨論壇和3個主題論壇組成,并以線下和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大會重點聚焦于全球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電池與充換電技術發展、交通動力碳排放等主題,共同探討推動未來全球交通運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SAE 2023全球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首次在全球范圍內舉辦,本次大會共邀請了30多位來自國內外的杰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行業學者。他們通過主題報告、分論壇、圓桌對話等形式,以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與行業精英一起貫徹新精神,研判新形勢、共商新舉措、共話未來能源創新發展,為探索低碳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的發展提供有效路徑,共塑可持續移動出行與交通運輸行業的新時代。
SAE International 可持續發展主席Frank Menchaca和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曉紅為本次大會致開幕辭。
Frank Menchaca主席在致辭中提到, 環顧世界,我們發現全球變暖的影響無處不在。但是沒有哪個國家或公司,能夠獨自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上一次工業革命,為人類的現代世界帶來了種種好處,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危機,這種局面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Frank認為,我們正在經歷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必須減少類似上一次工業革命潛在災難性后果出現的可能性,同時建立一個以經濟增長指標來衡量人類福祉的新世界,這些目標必須在幾十年內完成,因為地球人口還在不斷增長。這是我們面臨過的最艱巨的任務,我們不能再浪費現有的每一分鐘。SAE作為一個由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體,我們對新知識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可以超越我們的分歧。
潘曉紅總經理表示雙碳已經成為全球的一個發展共識,上海國際汽車城作為全球首批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也一直參與汽車領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相關工作。同時,潘總從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加氫站與氫燃料電池汽車公共數據平臺,綠色交通“雙智試點”項目,數字化工具和標準化計算,智能汽車軟件園五個方面向業界分享了上海國際汽車城在雙碳方面所做的工作。最后,潘總表示歡迎業界持續來到上海國際汽車城投資興業,期待業界各位與上海國際汽車城一起結合自動駕駛的技術的提升和商業模式的開發,為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做更多的拓展。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的張立軍院長主持了第一天上午的全體大會。同濟大學余卓平教授、一汽研發總院首席專家李金成、Convergent Science 聯合創始人Kelly Senecal、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劉寶、SAE電池標準指導委員會主席;安費諾業務發展總監Brian Engle,分別以《關于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幾點思考》、《雙碳背景下中國乘用車動力轉型的思考》、《動態可持續性:通往零排放的路線圖》和《雙碳目標下的創新驅動——長城汽車創新構型價值分析》、《攜手應對電動汽車的全球挑戰》為題為大會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
圓桌討論環節以《交通能源與動力可持續發展》為探討主題,由張立軍院長擔任主持,同濟大學余卓平教授;同濟大學教授、SAE Fellow韓志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向陽教授、一汽研發總院首席專家李金成、清華大學帥石金教授對交通能源中和動力可持續等話題展開談論,為行業雙碳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與借鑒。
此外,8月26日,大會同期舉行2023汽車動力總成多元化技術國際論壇,來自產業界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著眼于動力總成等議題進行分享和闡述。
本次大會以“智能駕駛科技”為主題,圍繞未來智駕新生態、技術路徑的演進、智能零部件發展、汽車人工智能算法、軟件及數據等主題展開。來自海內外院士、專家學者、領軍企業高管共計500余人齊聚浦東金橋,緊扣產業熱點碰撞思想,共商全新形勢下智能駕駛產業發展趨勢。
碰撞全球智慧,洞見產業未來
致辭環節,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表達了對本次大會的支持與期待,“智能網聯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是實現汽車強國目標的必然選擇。上海將持續加強全產業鏈生產技術,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持續拓展智能化汽車的應用場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市經信委也將繼續全力以赴為大家提供最適宜的發展環境和最貼心的政策服務,共創產業美好未來。”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曄在致辭中說,“上海聚焦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構建了系統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形成了多領域覆蓋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打造了嘉定乘用車、臨港商用車、奉賢停車庫、金橋車聯網的錯位發展布局。上海將繼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加快車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全力支持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在上海投資和發展。”
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介紹到,“浦東未來車產業從應用示范、立法保障、特色園區、人才引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已經具備主動變道、自動加速、敏捷發力的特點。面向未來,浦東將在智能駕駛領域不斷精進,建設國際一流自動駕駛示范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搭建國際一流功能性平臺,做企業的時間合伙人、最佳伴行者,也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為浦東汽車產業發展把脈賦能、貢獻智慧。”
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教授發表了題為《通感融合的車路互聯技術》的演講。介紹了城市道路自動駕駛技術的國際主流路線,指出了更適合我國產業化的運營發展方向——車路協同發展,并詳細闡釋了“通感一體”技術在車路協同發展中的技術優勢和場景賦能。何教授表示,通感一體車路協同機遇與挑戰并存,在較為成熟的封閉場景中應加速商用進程,在半開放場景中加強商業模式的探索,在開放場景方面分階段穩步推進探索。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seph Sifakis(約瑟夫·希發基思)發言主題是“自動駕駛系統的嚴格建模和驗證”,他介紹道,“構建自主系統是從弱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環節。一種是系統工程采用的傳統方法,已能應用于飛機制造以及普通生產制造系統,但它無法勝任更復雜的系統。另一種方法則是采取人工智能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然而,由于目前人工智能輸出的方案缺乏可解釋性,其輸出的結果有時候未必可靠。因此,系統工程的構建是一個突破點,我們需要從小規模、集中式、環境變量可被設定的自動化系統,轉向復雜的、分布式的自治系統。”
長安汽車副總裁張曉宇從“新汽車、新架構、新機遇”三個角度出發,發表了題為《從ICEV到ICEV的思考》的演講,“數據將成為智能汽車發展最重要的生產力。未來,長安汽車將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堅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長安汽車愿與業界共同推動技術產業應用發展,不斷夯實‘軟硬’基礎設施,創新四位一體‘智能合伙人模式’,共同為智能網聯車發展添磚加瓦。”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Brian Wandell教授分享了圖像系統工程仿真技術的最新進展,他帶來了團隊首創的“基于PBRT的ISETCam和ISET3d”,并展示了“基于康奈爾盒子的驗證實驗”結果,即將合成數據泛化至實測攝像頭數據的能力。
大會圍繞著《未來智駕新生態下的機遇與挑戰》主題進行圓桌討論,特別邀請了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周華、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黃剛、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 副總經理 梁鋒華、沐曦集成電路(上海)有限公司 CPO孫國梁,4位行業重量級嘉賓分別從標準制定單位、網絡運營商、整車廠、芯片供應商等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圓桌討論由上海交通大學殷承良教授主持。
釋放強勁動能,“未來出行產業園”正式開園
作為制造業中產值最大、產業鏈最長、相關產業最多的賽道,汽車產業不僅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產業資本、原始創新等產業主體砥志研思,也需要在不同主體間建立起交叉創新的橋梁和紐帶,協同攻關,突破創新。
開幕式現場,金橋股份建設打造的未來出行產業園正式開園,由Office Park金科園、Office Park金海園“雙子園”組成,圍繞“未來出行”產業,總規模約36萬平方米。一大批重點前沿產業企業、重點投資機構和生態建設伙伴入駐簽約。
金橋股份與上汽通用、聯合汽車電子、博世(中國)投資、長安汽車、中國移動、黑莓等龍頭企業建立生態伙伴關系,與合創資本、正心谷投資、藍湖資本、創東方投資、深創投、自貿區基金、紅杉中國、道禾資本、東方富海等重點投資機構簽約,積極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同打造產業朋友圈,探索建立大企業創新中心、智能網聯車測試平臺等科技孵化和創新服務平臺,共同培育發展金橋未來車產業生態。
首批入駐的11家企業中,既有中科新松、中國移動、黑芝麻智能、果栗自動化等科技領軍企業,還有藍馬艙行、尊字智能、東超科技、華申瑞利、梅卡曼德機器人等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制動系統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新銳企業。
此次開園的未來出行產業園位于浦東金橋城市副中心,由核心園Office Park金科園、創新園Office Park金海園組成“雙子園”,滿足從龍頭、科創領軍到創新企業全生態鏈的辦公需求。其中,核心園Office Park金科園緊鄰地鐵9號線和啦啦寶都商圈,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容積率1.5,由10棟多層研發廠房以及大型停車場、員工食堂、會議中心等功能空間組成,打造集科技、自然、共享、創新于一體的總部辦公園區。創新園Office Park金海園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是金橋唯一地鐵上蓋的5A甲級寫字樓,坐擁9、21號線兩條軌交。園區內食堂、星巴克、肯德基、喜士多、上海銀行一應俱全,以多元業態增強產業服務能級,吸引了聯合汽車電子、金橋創新坊、北航天匯孵化器等企業入駐,致力成為未來出行產業重點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搖籃”。
聚力打造生態,金橋摹繪智能駕駛的“未來之城”
作為浦東新區乃至上海市汽車產業的核心承載地,金橋厚植汽車產業基礎,聚焦"未來車"發展方向,初步形成了深度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2022年,金橋“未來車”產業營收超3200億元。集聚了通用、華為車BU、阿里云寶馬等一大批實力強勁的智能駕駛頭部企業研發機構,培育出恩捷、黑芝麻智能、拿森等批量汽車核心零部件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建設完成國內首條29.3公里的中心城區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也是目前上海風險等級最高的開放測試道路。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靈活的網和強大的云,共同構建起了金橋完備的未來車產業生態。
“汽車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金橋區域的支柱‘硬核’產業,從1997年通用汽車落戶金橋,經過二十余年發展,金橋未來車產業已形成集合整車、關鍵零部件配套、研發、銷售、物流等全產業鏈體系,是上海乃至全國汽車產業鏈最集聚、產業生態最完備、產業規模領先的區域之一。”金橋管理局局長呂東勝介紹,在新一輪智能化浪潮中,金橋將立足“產業、立法、場景”三大優勢,緊緊抓住科技變革機遇,積極打造未來車產業生態。
“金橋股份是立足金橋區域的‘城市開發運營商’和‘產業投資服務商’,我們打造‘未來出行產業園’,充分保障產業空間的同時,還提供產業孵化投資和產業集成服務。”總經理杜少雄表示,“我們將通過‘直投+基金'聯動,為創新企業注入源源活水,并將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優勢資源,打造科技孵化和創新服務平臺,構建產業、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融合發展的開放式科創生態。”
“未來出行產業園既是企業研發、展示、應用、孵化的載體,也是技術與技術、產品與產品交流的平臺。”金橋股份副總經理劉淼表示,“我們推出‘六個一’工作體系,即一個發展規劃、一個特色園區、一批產業鏈主、一套服務體系、一幫投資機構,一群生態伙伴,目標五年內將未來出行產業園打造成為未來出行頭部企業和產值占據上海領先地位的特色園區。”
“去年是挑戰與突破并存的一年,我們迎難而上,歷史性地突破了年銷售300億元大關。”聯合汽車電子1995年落戶金橋,是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龍頭企業,隨著業務不斷發展,公司進行了擴張,入駐Office Park金海園。副總裁郭曉潞說,“入駐金海園期間,金橋管委會和金橋股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在汽車行業深度變革的當下,我們也將積極擁抱變化,為金橋未來車、智能造產業持續貢獻力量。”
在“未來車”的賽道上,金橋積極投身產業鏈布局,未來將進一步提升產業凝聚力、培育創新生態、積聚前沿智慧與創新能量,助力金橋打造智能網聯的未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