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var content_array=["
編者注 <\/b><\/p> \n
羅德獎學金<\/b><\/p> \n
羅德獎學金是研究生獎學金項目,為牛津大學的杰出學生提供資助并為杰出人士提供轉型機會。羅德學者的選擇標準包括杰出才智、品格、領導才能和服務精神。羅德基金會成立于 1903 年,是全球歷史悠久也是負盛名的國際研究生獎學金項目。羅德獎學金已培養出近 8,000 名羅德學者,他們現服務于政府、商業、藝術、教育、研究和其他領域的前沿。目前羅德獎學金由羅德基金會與其第二世紀創始者(Second Century Founders)即John McCall MacBain O.C. 和大西洋慈善組織(The Atlantic Philanthropies)以及眾多慷慨的捐助者聯合提供。 <\/p> \n
伊麗莎白·基斯博士履歷<\/b><\/p> \n
在2018年擔任羅德學院院長一職前,伊麗莎白·基斯博士 (Dr. Elizabeth Kiss<\/span>)曾任位于喬治亞州的阿格尼斯斯科特學院院長長達12年。在任期內,她帶領該學院創造了升學率和新生保留率的歷史紀錄<\/span>,使該校在《時代周刊》評選出的“美國最多元化的大學”榜上位居第二,美國教育部更將該學院評為全國面向低收入學生的較成功的人文科學學院。2017年12月,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將伊麗莎白·基斯列為2017年度美國高等教育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p> \n 1997年到2006年,基斯博士擔任杜克大學凱南倫理研究所的創辦所長,建立了倫理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專注于促進個人、職業、組織和公民生活中的道德思考和承諾。基斯博士擁有長期的學術職業生涯,曾在弗吉尼亞州的蘭道爾夫-麥肯學院、加利福尼亞州的深泉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八年,重點研究道德和政治哲學,發表過道德教育、人權、種族沖突和民族主義、女權主義理論和過渡司法領域的著作。<\/p> \n 基斯博士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的哲學學士學位,并在就讀期間成為該校首位女性羅德學者,此后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哲學學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基斯博士曾在多家地方性和全國性機構中擔任領導職務,包括氣候領導網絡(Climate Leadership Network)、全國獨立學院及大學聯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以及美國女子學院聯盟(Women’s College Coalition)。她一直與羅德團體保持著緊密聯系,擔任羅德獎學金申請人導師超過25年,并先后擔任多個羅德學者選拔委員會職務超過22年,其中包括6年任職北卡羅來納州秘書的經歷。<\/p> \n <\/p> \n 羅德學者中的中國面孔:<\/span>2016<\/span><\/b>年<\/span> - 2019<\/span><\/b>年<\/span> <\/span><\/b><\/p> \n <\/span><\/b><\/p> \n 2019<\/span><\/b>年當選學者<\/span><\/b><\/span><\/b><\/p> \n <\/span><\/b><\/p> \n 陳研(<\/span><\/b>2019<\/span><\/b>年度)<\/span><\/b><\/span><\/b><\/p> \n 哈佛大學美國定目劇院<\/span>-<\/span>莫斯科藝術劇院戲劇學院戲劇構作與戲劇研究碩士,南京大學英語系學士,現于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舞臺劇院擔任藝術助理。作為一名戲劇編劇和翻譯,陳研曾在美國定目劇院、愛丁堡國際藝穗節、肯尼迪藝術表演中心、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機構從事制作工作。她曾在尤金<\/span>·<\/span>奧尼爾戲劇中心全美評論家暑期訓練營研習藝術評論寫作,并在全球性戲劇資訊網站《戲劇時報》(<\/span>TheTheatreTimes.com<\/span>)擔任編輯志愿者。陳研在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波蘭五國修讀戲劇的過程中得到了歐盟伊拉斯謨獎學金(<\/span>Erasmus Mundus<\/span><\/span>)和徐欣獎學金的支持。她主張通過藝術促進國際交流、跨文化合作和公民參與,旨在讓藝術能夠走近普通大眾。<\/span><\/span><\/p> \n <\/span><\/p> \n 付紫璇(<\/span><\/b>2019<\/span><\/b>年度)<\/span><\/b><\/span><\/b><\/p> \n 付紫璇目前在北京大學攻讀經濟學和國際政治學學士學位。憑借在校期間積累的紙媒和電視媒體工作經驗,她在中國全國性主流報紙《法制日報》擔任實習調查記者,專注于網絡犯罪和公共服務問題。付紫璇對挖掘真相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調查性報道抱有高度熱情。付紫璇曾效力于北京大學女子籃球隊,并擔任學院學生會體育部部長。她還曾在為非政府組織提供咨詢服務的公益咨詢組織<\/span>A Better Community<\/span>提供志愿服務。<\/span><\/span><\/p> \n <\/span><\/p> \n 彭雅麗(<\/span><\/b>2019<\/span><\/b>年度)<\/span><\/b><\/span><\/b><\/p> \n 彭雅麗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并在<\/span>2017<\/span>年獲得了該校的法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司法、法律與經濟以及司法行為學。她在<\/span>2016<\/span>年以最優等成績獲得清華大學法學學士學位,曾為《清華中國法律評論》編委會成員。她曾在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實習,擔任書記員。她的獲獎本科論文基于線性回歸模型闡述了影響盜竊罪量刑的因素。她希望重塑人們對量刑的理解,改進刑事司法系統以更好地保障社會底層人民的利益。<\/span><\/span><\/p> \n <\/span><\/p> \n 趙家鑫(<\/span><\/b>2019<\/span><\/b>年度)<\/span><\/b><\/span><\/b><\/p> \n 趙家鑫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并獲得了得獎率僅為<\/span>0.2%<\/span>的中國國家獎學金。曾在上海市政府和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span>CDP<\/span>擔任環境問題助理研究員。除此之外,他還曾在法國能源公司<\/span>ENGIE<\/span>、<\/span>MSCI<\/span>、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和迪斯尼公司等多家機構任職。他擁有豐富的志愿者經驗,包括幫助綠色和平組織為當地非政府組織<\/span>“<\/span>綠色光年<\/span>”<\/span>制作關于中國太陽能和戰略咨詢的紀錄片。他以共同作者身份發表了四篇學術論文,其中一篇最近在同行評審國際期刊《應用能源》(<\/span>Applied Energy<\/span>)上發表。他是一名跑步、騎行和戶外運動愛好者,熱忱的傾聽者和讀者。<\/span> 2018<\/span><\/b>年當選學者 <\/span><\/b><\/span><\/b><\/p> \n <\/span><\/p> \n 侯逸凡(<\/span>2018<\/span><\/b>年度)<\/span><\/span><\/b><\/p> \n 布拉瓦尼克政治學院,公共政策碩士<\/span><\/span><\/p> \n 侯逸凡在北京大學獲得國際問題學士學位,曾兩次獲得學科綜評第一。除了優異的學術成績,侯逸凡在課堂外的表現也同樣出色:她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女性國際象棋手,四次獲得世界冠軍。<\/span>2010<\/span>年,她成為國際象棋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美國體育電視(<\/span>ESPN<\/span>)稱贊她是一個“杰出天才”。人權活動家、前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span>Gary Kasparov<\/span>)評價侯逸凡是一個“在國際象棋事業外,有對社會產生更廣泛影響的愿景”。除擔任中國文化大使外,她也是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國際象棋進校園”項目的一員,致力于在學生群體中推廣國際象棋。她希望關注中國弱勢兒童的教育和中國學校教學方法創新。<\/span><\/span><\/p> \n <\/span><\/p> \n 曹起曈(<\/span>2018<\/span><\/b>年度)<\/span><\/span><\/b><\/p> \n 互聯網社會科學理學碩士<\/span> <\/span><\/p> \n 李雨晗(<\/span>2018<\/span><\/b>年度)<\/span><\/span><\/b><\/p> \n 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哲學碩士<\/span><\/span><\/p> \n 李雨晗擁有北京大學政治、哲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她曾作為學院的學生代表致畢業辭,并代表全校學生在北大建校紀念慶典上發言。她曾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為該組織管理的位于青藏高原的科學研究站提供協助,并幫助培訓當地家庭進行生物多樣性檢測,解決人與動物間沖突,以及很多其他活動。李雨晗曾是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區的實習,也是參與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青年代表。憑借在學生電視臺的多年工作經驗,李雨晗今年在美國有線新聞網(<\/span>CNN<\/span>)北京辦公室實習。在巴黎政治學院交換時,她協助學生組織“難民幫助”的社交媒體運營。<\/span> <\/span><\/p> \n <\/span><\/p> \n 毛曉(<\/span>2018<\/span><\/b>年度)<\/span><\/span><\/b><\/p> \n 法律哲學碩士<\/span> <\/span><\/b><\/p> \n 2017<\/span><\/b>年當選學者<\/span><\/b><\/span><\/b><\/p> \n <\/span><\/p> \n 陳昱璇(<\/span>2017<\/span><\/b>年度)<\/span><\/span><\/b><\/p> \n 布拉瓦尼克政治學院,公共政策碩士<\/span><\/span><\/p> \n 陳昱璇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得英語學士學位。此前,她曾供職于黑土麥田(<\/span>Serve For China<\/span><\/span>),在湖南省的一個貧困村工作,幫助村民創辦農業合作社,挖掘電子商務商機,并努力保護當地的苗族文化遺產。黑土麥田是致力于推動農村地區創業和公共服務的全國性公益組織。在此之前,她曾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實習,協助在中國推出生命之舞<\/span>(Dance4life) <\/span>項目,向青少年傳播性和生殖健康知識及權利。她還是<\/span>2015-2016<\/span>年度在多哈舉辦的世界教育創新峰會(<\/span>WISE<\/span>)“學習者之聲”項目中國地區唯一入選者。<\/span><\/span><\/p> \n <\/span><\/p> \n 黃欽(<\/span>2017<\/span><\/b>年度)<\/span><\/span><\/b><\/p> \n 當代中國研究理學碩士<\/span><\/span><\/p> \n 黃欽目前在攻讀第二個中國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此前他曾獲得牛津大學的政治理論碩士學位以及清華大學的會計學學士學位。黃欽來自貴州西南部的農村,是當地第一個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大學生,在清華大學期間曾擔任經濟管理學院學生會副主席。黃欽對政治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創建了<\/span>Polis2016<\/span>在線平臺,激勵中國學生思考和探討政治哲學問題。他曾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和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實習,并在農民工子弟學校任教。黃欽擁有跳傘執照,并喜歡徒步和登山。他希望推動對中國政治體制的深入了解。<\/span><\/span><\/p> \n <\/span><\/p> \n 江熹霖(<\/span>2017<\/span><\/b>年度)<\/span><\/span><\/b><\/p> \n 基因組醫學及統計學博士<\/span><\/span><\/p> \n 江熹霖在復旦大學學習生物學和統計學,在生命科學學院成績排名第一。江熹霖曾兩次獲得中國國家獎學金。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紐約大學的交換生,他曾在生物統計學、計算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等跨學科領域的前沿課題研究實驗室工作。江熹霖是名出色的長跑選手,曾贏得上海市大學生<\/span>1500<\/span>米錦標賽冠軍等獎項,并代表復旦大學參加全國性的田徑運動會。他目前為一個農村教學項目和一個旨在幫助學生向企業家學習的項目的帶頭人。江熹霖的理想是研發疾病診斷的統計方法,使醫療方案更有針對性。<\/span><\/span><\/p> \n
<\/span><\/p> \n
<\/span>曹起曈在中國南京出生和長大,目前就讀于斯坦福大學,應用形式化模型和統計方法來研究不同政治體系中的互聯網治理。他的榮譽論文闡述了中國國內網絡空間的建設如何幫助中國政府克服集權政體面臨的信息困境。他曾在世界銀行和谷歌從事定量社會科學研究,還曾擔任斯坦福大學中美學生交流論壇(<\/span>FACES<\/span>)的聯合主席。<\/span> <\/span><\/p> \n
<\/span>毛曉以優異等級獲得倫敦大學學院法學碩士學位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并擁有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國際刑事和犯罪學碩士學位。毛曉還擔任國際公法和政策集團助理研究員,國際刑事司法中心的實習研究員和阿姆斯特丹法律論壇的編輯。她曾在一家位于中國和海牙的國際法非政府組織以及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工作。她發表了多篇同行評審學術論文,并多次在各類學術研討會上進行中英文演講。她的研究和學習獲得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全額獎學金<\/span>(VUFP) \/<\/span>橙色郁金香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廖凱原獎學金和莙政獎學金的贊助。<\/span> <\/span><\/p>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