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

圣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慶祝圣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圣經實際上并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圣誕節是后人公定的。

2019-12-25

平安夜

平安夜(Silent Night),即圣誕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國家是圣誕節節日之一,但現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 平安夜傳統上是擺設圣誕樹的日子,但隨著圣誕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后,不少圣誕樹早在圣誕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延伸發展至今平安夜不僅是指12月24日晚了,指的是圣誕前夕,特指12月24日全天,但由于一般節日氛圍在晚上容易調動起來,大型活動都集中在晚上,固被稱作平安夜,更加貼切。屆時,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仆仆地趕回家中團聚。圣誕之夜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就是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后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圣誕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期待著圣誕節的到來,據說圣誕之夜,圣誕老人會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禮物放在長筒襪里。

2019-12-24

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和南瓜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2019-12-22

國際籃球日

籃球運動是在1891年由美國 馬薩諸塞州斯普林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借鑒其他球類運動項目設計發明的。起初,他將兩只桃籃釘在健身房內看臺的欄桿上,桃籃上沿離地面約3·05米,用足球作為比賽工具,任何一方在獲球后,利用傳遞、運拍,將球向籃內投擲,投球入籃得一分,按得分多少決定比賽勝負。 在1891年的12月21日,舉行了首次世界籃球比賽,后來籃球界就將此日定為國際籃球日。

2019-12-21

澳門回歸周年紀念

澳門回歸,也稱澳門政權移交(葡萄牙語:Transferência de Soberania de Macau)、九九回歸,是指1999年12月20日0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同時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使管治澳門的權力,葡萄牙共和國結束統治澳門的一系列事件。而此事也象征長達14年半的“港澳過渡時期”和西方國家統治亞洲的漫長日子完全終結,絕大部份澳門華人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非華裔居民亦能繼續享有澳門居民身份。

2019-12-20

國際人類團結日

為了紀念聯合國第一個消除貧窮十年(1997-2006),2005年12月22日,大會決定宣布每年12月20日為國際人類團結日。國際人類團結日,旨在提醒我們對社會發展的國際協定,包括國際會議和多邊協定的行動方案成果的重要性。

2019-12-20

世界強化免疫日

12月15日世界強化免疫日主要是為消滅脊髓灰質炎而設立的。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癥)是少數能被消滅的疾病之一,這主要是因為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已經有有效的疫苗、免疫能終生持續存在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采取常規免疫、群眾運動、監測、掃蕩式接種等四大消滅脊髓灰質炎策略,尤為突出的是為強化免疫而采取群眾運動形式——國家免疫日。

2019-12-15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日語:南京虐殺事件、南京大虐殺)是日本侵華戰爭初期日本軍國主義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被日軍大肆縱火和搶劫,致使南京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2019-12-13

西安事變紀念日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并且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所以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為西安事變紀念日。

2019-12-12

電商“雙12”

雙十二顧名思義是每年12月12日。繼淘寶、京東雙十一之后,淘寶網、京東等各大電商網站再次傳來消息,12月12日將推出本年度最大型的網購盛宴,并將延續“全民瘋搶”的活動。簡稱雙十二或淘寶雙十二、京東雙十二。

2019-12-12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周年

世界貿易組織,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目前擁有159個成員國,成員國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7%,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2019-12-11

國際山岳日

每年的12月11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山岳日”,以促進對保護山岳生態系統的認識,進一步了解貧困的山區居民的生存需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近調查,在發展中和轉型經濟國家,大約有兩億四千五百萬山區居民的生活面臨糧食短缺的威脅。

2019-12-11

諾貝爾頒獎典禮

諾貝爾獎的發獎儀式都是下午舉行,這是因為諾貝爾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為了紀念這位對人類進步和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人們便選擇在諾貝爾逝世的時刻舉行儀式。科學獎和醫學獎已證明很少引起爭論;而文學獎與和平獎,則因其本身性質特殊,最易導致意見分歧。和平獎則常常保留。

2019-12-10

世界人權日

12月10日為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 世界人權日提醒我們,現時在我們的社區及全世界,還有持續的人權問題。要讓人權在全世界得以落實推行,還有賴我們各人的努力。

2019-12-10

國際反腐敗日

12月9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反腐敗日。每年的這一天,聯合國都會呼吁世界各國舉行相關宣傳活動,倡導“幫助消除腐敗是每個人應盡職責”的理念。該節日的目的在于提高對腐敗的認識和對公約在打擊和預防腐敗方面的作用的認識和對公約在打擊和預防腐敗方面的作用的認識。全球已有140個國家簽署了該公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5年10月27日審議并批準了該公約。

2019-12-09

世界足球日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聯合國于1978年召開會議,經國際足聯同意,把12月9日定為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2019-12-09

國際民航日

每年的12月7日是國際民航日。1944年12月7日,52個國家在芝加哥簽署了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稱芝加哥公約)。根據芝加哥公約的規定,1947年4月4日,國際民航組織正式成立。1992年9月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第29屆大會作出決議,自芝加哥公約簽署50周年的1994年起,將每年的12月7日定為“國際民航日”。

2019-12-07

大雪

“大雪”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2019-12-07

國際志愿者日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志愿人員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簡稱:國際志愿人員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國政府通過慶祝活動喚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

2019-12-05

中國法制宣傳日

按照黨中央關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決議的要求,15年來,憲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比較廣泛的普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普遍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逐步提高;隨著普法教育的深入,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展開,為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12月4日,作為每年的全國法制宣傳日。

2019-12-04
12345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