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2014年11月20日電 /美通社/ --在《兒童權利公約》被聯合國大會通過25周年之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全世界迫切需要采取行動,讓更多的兒童能夠從創新工作中受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互連與合作能夠促進新的全球工作網絡的建立,開發和利用創新的方法以惠及每個兒童。
《世界兒童狀況 -- 重新構想未來:為每個兒童創新》呼吁政府、發展問題專家、企業、社會活動家和社區攜手努力,開拓思路,解決兒童所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并積極探索新的思路,以便將本地優質和最有潛力的創新實踐經驗進行推廣。
此報告是一份以眾包模式開發的先進創新匯編,也是一個互動平臺,它繪制了全球的創新路線圖,并邀請創新工作者在這個平臺上分享他們的想法。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說:“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不公現象始終存在,但是創新的歷史也同樣源遠流長,它一直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力。我們身處越來越緊密互連的世界,某地的解決方案可以產生全球性的影響,乃至惠及全世界每天還遭受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的兒童。”
雷克說:“為了造福于每個兒童,我們必須加強創新意識 -- 重新思考并探索幫助我們解決最困難問題的新方法。面對最棘手的挑戰,較佳解決方案不會只源于自上而下,或自基層而上,或從一些國家平移到其他國家;解決方案將來自跨國界、跨部門的創新工作網絡和社區支持,以覆蓋最難覆蓋到的人群;解決方案將來自年輕人、青少年和兒童自己。”
聯合國大會1989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從那時起,全球在促進兒童權利實現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 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人數大幅減少,兒童獲得教育和潔凈水的機會有所增加。
然而,每天仍有數百萬兒童的權利遭到侵犯。全世界最貧困的20%兒童人口在五歲以前死亡的風險是家境最富有的20%兒童人口的兩倍;在最不發達的國家,每四名兒童中就有一名是童工,數百萬兒童經常遭受歧視、體罰、性暴力、虐待和忽視。
中國在技術與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改善中國乃至全世界兒童的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很多有影響力的學術機構、企業和專家學者致力于開發創新手段和工具,以滿足殘疾兒童的需要,促進青少年參與,并幫助公眾有更多渠道了解有關衛生保健和發展問題的重要信息。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新發布的這份旗艦報告提出,在過去的25年中,像口服補液鹽或即食治療食物這樣的創新手段,已徹底改變了數百萬兒童的生活。為幫助最難以覆蓋到的兒童實現他們的權利,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創新產品、方法和合作伙伴關系。這份完全數字化的報告包括多媒體和互動內容,邀請讀者分享他們的想法和創意,強調杰出的創新方法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正在逐步改善世界各國兒童和家庭的生活,其中包括以下國家:
來自印度昌迪加爾的16歲少年貝斯曼·杜說:“全世界有許多年輕的發明家,有的是在最偏遠的地方,他們致力于為了孩子改變世界。”他發明用稻米的廢棄物做建筑材料的故事被寫進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
貝斯曼·杜說:“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學習彼此的經驗,團結在一起,建設一個全球創新的環境,激發更多能夠真正改變世界的想法。”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開展工作的190多個國家中,將創新作為重點工作領域,在世界各國設立中心,其中包括阿富汗、智利、科索沃、烏干達和贊比亞,開發新的思考方式、工作方法以及合作模式,并培養當地人才。
閱讀報告:http://sowc2015.unicef.org
分享你的想法和創新發明:http://sowc2015.unicef.org/your-inno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