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1月13日電 /美通社/ -- 《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2014)》顯示,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已在多項與兒童有關的發展指標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并已提前實現多項千年發展目標,但是顯著的地區間差異和日益加劇的人口流動給農村及弱勢兒童的生存、保護和發展帶來了較大挑戰。
《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編輯完成,并于2010年首次出版。此次出版的2014年更新版《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匯集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狀況的主要指標、數據以及影響兒童發展的一些社會經濟背景數據。
“我們希望通過該圖集為國家及有關部門監測評估兒童發展狀況、推動兒童發展綱要的實施、促進兒童發展和保護兒童權利提供重要的參照。”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蘇鳳杰說,“同時,也希望通過該圖集進一步宣傳中國兒童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倡導全社會進一步關心、重視和支持兒童事業的良好風尚。”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兒童人口約為2.74億。中國已提前完成貧困人口減半、普及初等教育、促進兩性平等和婦女賦權和降低兒童死亡率等千年發展目標。其中,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991年的 61‰ 降低到2013年的12‰,年平均降幅達7%。
盡管中國已取得顯著的發展成就,圖集中的數據顯示巨大的不平等和差異仍舊存在于城鄉之間及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之間。這意味著西部和農村地區的一些兒童難以獲得優質的衛生、教育服務并受到保護。
“中國在兒童和婦女發展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對世界減少貧困、降低兒童死亡率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并促進了國際發展目標的實現。”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麥吉蓮(Gillian Mellsop)說。“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不能滿足于在發展指標平均值上所取得的進步,而是應該通過對指標數據的分解來分析地區間的差異,從而辨明哪些兒童被落在了平均值以下。”
2013年,農村地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比城市高1.4倍、1.2倍及1倍,顯示出兒童存活率的城鄉差別。總體而言,除個別省區以外,人均 GDP 較低的省區普遍呈現較高的兒童死亡率,反之亦然。在北京,每1000名活產嬰兒中不到4例死亡,而在新疆和西藏,死亡人數則大約為25例。
地區間差異還在其他方面影響了很多兒童的發展。相對而言,生活在貧困地區及西部地區的兒童更易營養不良,也更難接觸學前教育和環境衛生設施。
“中國各地發展仍存在著差異,農村貧困地區兒童和婦女的發展還只相當于低收入國家水平。在城鎮地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與快速城鎮化也帶來了與城市貧困及脆弱性相關的挑戰。”麥吉蓮指出。
圖集顯示,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總數從2000年的4272萬人增加到2013年的1.06億,占中國兒童總數的 38%。其中流動兒童3581萬人,留守兒童6973萬人。
2010年,每四名城鎮兒童中就有一名是流動兒童。許多兒童在新的環境中面臨各種困難和歧視,他們并未在新的居住地登記,對于當地政府而言他們的公共服務需求是“隱形的”。
一些流動兒童仍然無法進入公辦學校上學,而是就讀于教學質量較差的民辦學校。由于民辦學校收費較高,加之部分大齡流動兒童過早進入勞動力市場,流動兒童的輟學率高于當地城鎮兒童。同時,流動兒童還無法在居住地平等享受衛生保健服務,他們的免疫接種率也較低。
2010年,農村留守兒童占全部農村兒童人口的40%。調查表明,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保持著不定期、有限的聯系,他們感覺孤單和孤立無援。這對他們的身體、教育與心理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圖集還反映出留守兒童面臨更大的被拐賣或意外死亡的風險。
“我們歡迎中國政府解決城鎮、農村和流動人口之間不平等問題及確保經濟增長和發展惠及脆弱兒童的承諾,”麥吉蓮說。“中國政府近年來采取了很多相應的改革措施,但是該挑戰的巨大規模和復雜性意味著其進展仍處于漸進階段。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期待與中國政府繼續緊密合作,以保障所有中國兒童的基本權利都能得到切實保障。”
《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2014)》的其他要點包括:
登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網站查看或下載《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2014)》的電子版。請確保在發表和引用時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