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5年1月26日電 /美通社/ -- 1月21日,銀監會新增設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認管 P2P 網貸。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
對于今后的發展規范,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巖岫則表示,今后的 P2P 發展要落實實名制原則,投資人與融資人都要實名登記。網貸平臺不能持有投資者的資金,采用第三方托管的方式,不能建立資金池,而且資金流向要清楚,避免違反反洗錢法規。
簡而言之,P2P 平臺應當保持借貸信息平臺的本質,真正做到不接觸客戶的資金。
如何做到不接觸用戶資金呢?
那一定會要求平臺建立真正的第三方資金托管機制,將客戶的資金存放在有保障的第三方平臺上,資金要么在投資人的第三方支付賬戶里,要么在融資人的第三方支付賬戶里,交易由投融雙方自行發起,平臺只制定規則及審核交易的真實性。
另外,好利貸在經營上也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將借貸客戶進行分散,通過集體違約率控制風險,不會由于單筆業務對公司經營形成大的沖擊。而且對于小額貸款客戶來說,由于還本付息壓力較低,集體違約率也大大降低了。在交易機制方面,好利貸也對投資人做了強制分散處理,投資高度分散,這也對投資人產生了更大的保障。
好利貸是國內首批采用這種模式的 P2P 平臺,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采用第三方支付點對點模式,投融雙方都需經過公安部的身份驗證系統驗明真假,其每一分錢的交易都通過央行批準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直接對接,這無疑已經走在了市場和監管政策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