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5年7月23日電 /美通社/ -- 今天,GE醫療中國與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全國基層影像醫師培訓基地”掛牌,這標志著今后地處西部地區的基層醫師將有機會接受更系統和規范化的影像學培訓,為開展人才“軟實力”建設,深化分級診療提供重要平臺。
2015年是我國全面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年,各省市都期望通過逐步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緩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過度集中,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但作為建立分級診療體系的最關鍵因素,基層醫療衛生資源不足,人才短缺,基層醫務人員素質不高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執業醫師尤其是全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且大多未接受過規范化的住院醫師培訓,臨床診療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加強全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已迫在眉睫。
此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基層影像醫師培訓的基地醫院正式掛牌,標志著西南地區基層影像醫師培訓中心正式成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表示:“四川是人口大省,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優質醫療資源相對集中。華西醫院自建院起就擔負著科研與教學的責任,此次與 GE醫療及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建立基地醫院,切實實現了以基地醫院為核心,通過培養‘種子學員’讓更多二級醫療醫院影像醫師擁有了扎實的診斷能力,使其回到所屬地區后進行再培訓。這種模式將大大提高基層醫師培訓的覆蓋面及滲透力,帶動周邊地區醫療機構診斷能力的提升,和西部地區的分級診療建設。”
目前,華西醫院的基醫影像師培訓覆蓋來自四川省21個地、市、州各中醫院、市醫院、縣醫院主任或者副主任級別的骨干醫生。授課老師經過精心選擇,均為教研室、科室的學科帶頭人和博士生導師。在培訓時不僅講解基礎的臨床需求,傳授疾病治療和診斷原則,同時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由老師帶領學員進行設備操作和技術、診斷實踐,培訓結束后學員還要進行結業考試及效果反饋。在不斷嘗試和探索中,華西醫院的基地醫院建設已經形成了以系統講授與專項培訓相結合,影像診斷與影像技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規范化醫師能力建設培養模式,為進一步推進全國基地醫院建設提供重要的借鑒和參考。
GE醫療大中華區副總裁、GE醫療系統首席運營官鄭萍表示:“GE醫療在中國市場多年的耕耘,深知人才對于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不斷為基層市場提供適用性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基層醫療人才體系的建設和能力培訓。通過與中國醫師協會的持續合作,期望能不斷提升基層醫師執業能力,從而為分級診療和新醫改的穩步實施做出切實努力。”
基地醫院建設是“基層醫師培訓項目”新三年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推進基層醫師培訓網絡建設,逐步形成以基地醫院為核心,層層覆蓋下級醫療機構的培訓架構。以點帶面從而大幅提高基層醫師培訓的覆蓋面及滲透率,帶動一整個地區醫療機構診斷能力的提升。
中國醫師協會副秘書長謝啟麟表示:“醫師協會一直十分重視對醫療人才尤其是基層醫師的培養。自2011年與 GE醫療合作開展的培訓項目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大批基層醫師的臨床診斷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軟實力’不斷增強。希望通過項目的推進,進一步標準化和規范化基層醫師培訓,樹立行業典范,為基層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并通過建立區域性基地醫院醫院,輻射周邊地區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并不斷提升他們的職業水平,使基層醫療機構真正成為守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在中國,截止2015年7月,GE醫療和中國醫師協會已連續四年開展了36場以縣級醫院以下醫療機構為主的基層醫師培訓,參加培訓人員超過6500名。未來還將不斷填補區域空白,著重覆蓋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國家重點扶持的基層醫療建設省份。同時,雙方還通過對培訓課件進行標準化設計,結合 GE “e學e用”平臺,規范內容及流程,形成可復制的教學模式,較大程度地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使更廣闊地區的基層醫師獲益。
GE 攜手行業伙伴、醫療機構持續開展提升醫師能力的培訓。GE醫療全球最新7月出爐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內,GE 將投入超過10億美元為醫療機構打造包括技術、融資、咨詢服務在內更完善的解決方案,幫助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促進行業升級轉型。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200萬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得到 GE 更具針對性和專業化的系統培訓,受益人群將達300萬人。
關于 GE醫療
GE醫療集團提供革新性的醫療技術和服務,以滿足需求,使全世界更多的人能夠以更可負擔的成本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GE(紐約證交所:GE)專注于世界至關重要的問題,以優秀人才和領先技術致力于應對行業重大挑戰。GE醫療集團在醫學成像、軟件和信息技術、患者監護和診斷、藥物研發、生物制藥技術、卓越運營解決方案等多個領域,助力專業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