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漢2015年10月22日電 /美通社/ --2015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談到“人類基因組計劃”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項目 -- 精準醫療計劃。一時間,“精準醫療”成為覆蓋全球的熱門話題,并引得醫藥健康產業市場風起云涌,國內外的醫藥巨頭紛紛搶灘精準醫療。可以預見,精準醫療大數據、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化正帶來全球健康產業大變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據,截止2013年,全球醫療健康支出為達7600億美元,與2009年的6200億美元相比,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4%。
我國將啟動精準醫療計劃 2030年前投入600億
精準醫療產業前景如何,如何科學看待這一“新生事物”,今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提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會議指出,到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出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3月27日,我國發布了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名單。
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預計為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
跟據全球及我國范圍內的精準醫療概況,中財沃頓助力精準醫療將帶來健康產業大變革。
提高我國腫瘤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技術迫在眉睫
目前,精準醫療更多地集中在人類對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上,基于個體基因檢測的腫瘤個體差異化治療成為重要趨勢。傳統的藥物治療由于沒有考慮到個體基因的差異性,在用藥效果上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基因檢測可以幫助醫生基于基因分析選擇潛在的靶向治療藥物。
《全球癌癥報告2014》顯示,2012年中國癌癥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占全球癌癥發病人數的1/5;癌癥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占全球癌癥死亡人數的1/4。一直以來,中國的很多患者在發現癌癥之時已經到了晚期,錯失了治療的較佳時機。有專家向記者表示,美國癌癥患者5年存活率達到85%,中國患者5年存活率僅為25%。提高我國腫瘤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技術迫在眉睫。
腫瘤基因測序的前景廣闊,A股中,以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干細胞這三大方面為主的中國上市公司已有幾十家。而國外,一些國際大藥企也都在積極開展細胞治療研發。中財沃頓也于今年設立醫療產業并購基金,發力醫療產業的研發與創新。
中財沃頓設立醫療產業并購基金發力精準醫療
2015年10月21日14:30,武漢市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金融協調辦“生物創贏匯”第27期中財沃頓專場 -- “中國金融助力實體經濟”在武漢光谷生物城二妃山莊光谷廳隆重舉辦。本次講座由武漢市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金融協調辦主辦,由武漢真福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財沃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協辦,邀請中財沃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蔚先生講解金融如何助力醫療企業的發展。
本次講座致力于為中國實體企業打開一扇通向金融世界的大門,讓醫療企業能夠對世界金融體系的演進及運作有一定的了解。講座由金融在現代市場的重要地位引出中國金融的發展史,通過金融體制的改革與轉變展現中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的偉大歷史機遇。未來金融體系將持續不斷地助力醫療企業轉型升級,金融投資醫療市場必將發展的更為壯大,機構相互間的關系也將更為密切。
在講座結束之后的互動問答環節,進一步探索金融助力醫療企業的奧妙。通過此次講座,為企業家提供科技金融創新的共享機制,助推武漢生物城的快速發展。
中財沃頓是由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注冊成立的一家將實業運營與金融杠桿相結合的綜合性投融資金融平臺,已成功參股/控股多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腫瘤、乙肝、基因等醫學難題又出現了重大突破,新的技術將極大解決這些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的難題。為了能夠讓這些新技術受益更多的患者,中財沃頓秉承金融造福實業,金融造福社會的理念,與技術方公司強強聯合,運用實業加金融的手段,共同成立“沃頓·愛:醫療產業并購基金”,通過上市、并購、重組等一系列金融的運作,從技術、設備、市場、服務,到大數據,以金融反哺實業,令技術手段成本降低、廣泛傳播。讓全國乃至世界認識這些技術,讓更多的醫療機構擁有這些技術,造福患者,延續健康。
圖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1021/0861510023-a
圖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1021/086151002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