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6月29日電 /美通社/ -- 雖然目前光伏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行業內存在的各種問題也有不少,加上“6.30”將至,整個光伏行業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其中,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前景更是令人喜憂參半。不過,對于SPI綠能寶來說,這恰恰是一次逆流而上的發展機遇。
長期以來,我國的光伏電站規模擴張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的大型地面電站上面,而發展至今,可用作光伏電站建設的土地資源已越來越少。西北地區已出現了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光伏行業的未來發展重心必將向中東部轉移。然而中東部人口密集的特點又決定了這些區域只適合發展分布式光伏。
然而,分布式光伏發展卻一直不盡如人意。據國家能源局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15.13GW,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13.74GW,分布式光伏裝機占比不足10%。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14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可憐的97萬千瓦。
或許是限于技術問題,或許是限于政策因素,又或許是限于融資等難題,分布式光伏近年來似乎備受冷落。但是在土地資源稀缺、西北棄光嚴重、光伏電站擴張需求之下,分布式光伏又到了必須要發展起來的階段。我國光伏行業若想在未來取得持續性的發展,就必須有分布式光伏的支撐。是以,如何破解分布式光伏發展桎梏,早日將分布式光伏發展成為光伏市場的支撐力量,是我國光伏行業面臨的又一大挑戰。
長期以來,面對潛力巨大的綠色能源市場,“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分布式光伏發展的沉疴。因為,光伏發電產業較大一筆資金需要在建設初期投入進去,收益卻需要用十年乃至二十年來獲得。過重的前期資金壓力顯然絆住了光伏企業的發展腳步,前期資金難題普遍出現在整個綠色能源產業的各個環節中。
令人欣慰的是,SPI綠能寶獨創的“綠色新能源+互聯網金融”創新商業模式,不僅積極推動了我國綠色金融的穩健發展;突破了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融資難這一瓶頸;同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國內雙重金融監管之下,增加了投資者信心;更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參與環保的平臺。
SPI綠能寶首創的互聯網實物融資租賃模式,將企業與老百姓的零散資金用于投資建設光伏電站來進行綠色發電。同時,也為投資者開辟了一條風險可控、收益較高的投資渠道。
談及綠色發電就不得不講講“綠電通”,其是一種“綠色電力投資手段”,消費者將電費繳納至“綠電通”平臺后,“綠電通”將代替消費者向國家電網繳費,同時SPI綠能寶各地的光伏電站資源將用其所發的綠色電力認領消費者的家庭用電額度,并將投資電站所獲收益以電費折扣的模式與普通消費者共享,這樣消費者就參與了綠色能源的投資、收益和消費,并間接地支持了新能源的發展及環境保護。
此外,“綠電通”作為一座把光伏電站、電網和普通消費者智慧地聯系在一起的橋梁,通過提供家庭電費繳納和折扣的方式讓普通消費者參與光伏電站投資,其模式可以說是一種將可再生能源電力普惠至社會大眾的嘗試。
另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公用事業規模光伏運營維護市場將達到390GW。雖然我國對智能化運營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有很多光伏企業注意到了電站運維市場的機遇。光伏智能運營管理方案的開發不但需要上述提及的巨大資金投入,還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
客觀來看,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智能化運營方案雖然良莠不齊,但在部分企業的努力之下,卻也不乏創新之舉。例如SPI綠能寶綠色技術服務與創客平臺中的新維電力,其主要經營EPC及智能運維技術。
SPI綠能寶近幾個月一直致力于擴大其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包括近期在中國江蘇、江西和山東完成的分布式發電項目總計12.8MW。近日,更是簽署了兩份光伏項目合同,總計62MW,不斷增強其在中國市場的名譽和影響力。SPI綠能寶在中國擁有各種太陽能光伏產品組合,覆蓋許多不同規模的項目。簽署這兩份EPC合同顯示出中國其他開發商對SPI能源的信心 。
“這些項目進一步補充SPI能源致力于向中國提供高品質太陽能電站和清潔能源的策略。SPI綠能寶已經成功部署了這兩個項目的一期工程,我們很高興也獲得剩余的EPC工作。這進一步證明了我們經驗豐富的團隊效率和質量。”SPI綠能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小峰稱。
雖然,綠色融資租賃等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在去年已獲得初步的成功,SPI也實現納斯達克上市,但這僅僅是SPI綠能寶夢想開始的第一步;今年,SPI綠能寶正圍繞著“將SPI打造成新一代國際化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砥礪前行。
目前,SPI綠能寶立體多維度的新能源Uber大戰略輪廓已經呈現出來,圍繞新能源的應用,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經濟創新,將老百姓與企業的零散資金與閑置的資源用于綠色發電、儲電、售電與用電,形成SPI綠能寶的綠色能源生態系統。”
“未來,致力于打造新能源Uber(綠色能源共享經濟服務平臺) -- SPI綠能寶,將持續創新,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家園,讓每個人都成為太陽能的生產者、消費者與收獲者。”彭小峰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