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10月26日電 /美通社/ --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樣一個現狀,中國領先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發表了文章《共同邁向數據社會化未來》,以下為全文:
如果問“我們正在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我相信許多來自信息化行業的人都會說“這是較好的時代”。無論是“互聯網+時代”、“云計算時代”、“物聯網時代”還是“大數據時代”,都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對于不同的產業來說,變化更大。可以看到:一維傳統產業在顛覆,二維互聯網產業在創新,三維數據產業開始醞釀與誕生。
產業升維表明了社會發展的下一步形態已經顯現,數據化、智慧化都是毋庸置疑的發展方向。對于可預期的未來,浪潮提出了“數據社會化”的理念。雖然我們對數據已經有了許多探索和實踐,但仍有大量數據還沉睡在政府、企業、個人手中,數據的共享、開放和應用程度還遠遠不夠,距離“數據社會化”未來還有巨大的鴻溝需要跨越。
我們認為,在從當前所處的“數據化”邁向“數據社會化”的進程中,需要推動數據流通并歷經“數據資源化”、“數據商品化”和“數據生態化”三個階段,最后實現“數據社會化”。這個過程需要政府、行業、企業乃至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數據流通是“數據社會化”的核心
數據社會化的狀態可以簡單歸結為“兩個人人”,人人使用并受益于數據,人人產生并貢獻數據。每個個人和組織都既是數據的消費者,又是數據的生產者。從浪潮的實踐來看,要實行這一目標,就要以計算作為“數據社會化”的關鍵,以云打造“數據社會化”的承載環境,而最為核心的則是讓數據流通起來。
數據流通包括數據收集、數據共享、數據交易、數據交付等多個環節,單一的產品和方案已經難以滿足需求,需要構建能夠高效整合資源、滿足復雜、彈性需求的 “大平臺模式”,推動數據在不同系統之間打通、共享以及與應用的對接,最終構建出以數據為核心的廣闊生態圈。就“大平臺模式”本身而言,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都是其關鍵組件。整個“大平臺模式”,則是為了實現數據流通,將數據變為資源、再從資源變為資產、由資產創造價值。
首先在“大平臺模式”的關鍵計算力支持下,不同屬性、不同格式、來源豐富的可流通數據被吸納、整合、存儲,實現“數據資源化”;接下來,數據資源在平臺的支撐下,完成采集、共享、交易到最后數據的交付,實現流通,完成“數據商品化”;最終通過數據流通實現數據資源的輸出,讓數據共享并與應用進行有效對接。
流通創造價值。數據的流通,將直接助力政府轉型升級,推動大行業、大企業的創新發展,并將以經過梳理和解構的全新模式數據資源,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幫助中小微企業、創新開發者獲得更多以數據為核心的對等資源,構建并形成更廣闊、健康的生態體系,實現“數據生態化”。
專注“平臺+服務”,構建數據社會化大生態
在浪潮的發展歷程中,每次的創新和轉型都離不開對趨勢發展的精準判斷。未來的企業競爭,核心在于平臺和服務,單純的行業或者企業應用不足以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在數據社會化的愿景下,浪潮對自己的定位是“平臺產品供應商”和“運營服務商”,圍繞數據流通這一核心,通過提供兩個平臺 --“計算+”平臺和 ERP 平臺,以及兩個服務 -- 政務云服務和大數據資源服務,輸出包括基礎保障能力、行業驅動能力以及創新源輸出能力在內的三大核心能力。
憑借基礎設施平臺(高端服務器、海量存儲)、云海操作系統(云海OS)、大數據平臺(浪潮 IOP 平臺、云海卓數),浪潮為客戶提供了“計算+平臺”,不斷為政府、行業及企業等客戶提供領先的信息化產品和服務,為實現數據流通和客戶發展所需提供了基礎保障。
ERP平臺和和政務云服務能力則共同形成了浪潮的行業驅動能力。基于開放平臺(GSP+)構建的新一代浪潮 ERP 平臺產品,以及“全服務”、“專業”、“安全”的浪潮云服務,浪潮將積極驅動以大企業、以及政務行業為代表的行業實現轉型升級。在數據流通之下,實現數據打通、共享、應用,最終助力實現智慧企業和智慧城市的構建。
在創新源輸出能力方面,浪潮依托可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易的天元數據網,和已匯集共 40PB 數據的卓數云庫,向不同需求方提供大數據資源服務,提供所需的創新資源。浪潮將依托創新源輸出能力,支撐 AB 創客的創業創新,助力實現業務模式創新和商業形態轉型,最終實現數據價值的較大化產出。
重要的是,在數據社會化過程中,浪潮不可能包打天下。各行各業的應用系統,以及利用數據進行創新、應用、開發等工作需要聯合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完成。所以,“數據社會化”的進程中,浪潮也將秉持“開放、協同、共贏”的合作態度,積極參與建設以數據為核心的生態系統,與各位客戶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邁向“數據社會化”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