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16年11月23日電 /美通社/ -- 近日,“互聯網+”時代下的智能制造與企業信息化技術國家高級研修班在浪潮科技園開班。作為“2016中國國際智能制造大會暨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的重要一環,高研班在開班之前就受到政府和行業內的普遍關注。
2016中國國際智能制造大會暨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由濟南市人民政府、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全國智能機器人創新聯盟主辦,濟南管委會承辦,吸引了來自國內智能制造領域的多位工程院院士、國際智能制造巨頭企業、機器人行業知名團隊及德國、芬蘭等相關領域專家1000余人齊聚濟南,共話智能制造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國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聯合論證專家組組長楊海成、德中經濟聯合會理事Wulf·Linzenich,以及新松機器人總裁、ABB(中國)總裁、德國3S軟件公司首席執行官、西門子中國區負責人等,與參加研修的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就企業發展趨勢、智能制造領域心得等交流研討。
在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上,濟南市人社局相關領導、浪潮集團執行總裁冷嚴凌分別致辭,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優質資源,為社會培養更多高層次IT管理和技術人才。
國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聯合論證專家組組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作為高研班開題專家,從深刻認識互聯網、創造工業發展新模式、大力推動智能制造三個視角,介紹了當前的政策環境及國際技術方面的最新動態,號召大家準確把握全球創造業科技革命的最新動向,瞄準國家在制造領域的最新大戰略,為互聯網+、智能制造發展中的企業轉型升級做好服務。
浪潮國際副總裁楊良作《互聯網+企業 贏在數字化轉型》專題演講,介紹了浪潮集團的整體實力,以及在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企業、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分享了通過互聯網+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應用和典型案例。楊總分析表示,互聯網+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與制造業的融合,能夠幫助企業實時感知、傳遞、分析和處理各類生產數據,在最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完成個性化生產需求,并通過產品與客戶的隨時連接,實現在線監測與維護。對于國內大部分企業來說,還需繼續夯實基礎管理,培養數據收集能力,推進互聯化、業務流程的全數字化。
浪潮企業大數據首席咨詢專家王相成分析指出,大數據是未來發展的主題主線,正在引領企業進行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企業要釋放數據的價值,就要重視數據規劃、數據治理和數據的深度挖掘利用,建立以數據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實現數據的集成、流轉、分析,才能為企業產品研發、供應鏈、生產計劃、營銷以及客戶服務等方面提供服務。
此次高研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除了多樣化的課程授課,還組織了實地教學,走進浪潮云計算創新中心、浪潮云計算中心等參觀,詳細了解浪潮自主安全可控的創新發展概況。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重要的體現,是國民經濟的“命根子”。“中國制造2025”的藍圖已經繪就,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箭在弦上。近年來,浪潮緊跟國家政策號召,在推進智能制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中國制造2025@浪潮”的智能制造發展戰略,聯合產學研生態圈,深入推動客戶協同創新(CCD)、國際化合作,推出并完善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清晰展現了互聯和智能時代制造業企業信息化全景,以“互聯、精細、智能”的核心理念,幫助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構建智慧企業。同時,聯合國內制造業龍頭打造的智能制造示范標桿,如云內動力、航天四院、常林集團、德勝機械、輕騎鈴木等樣板客戶獲得業界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