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2月27日電 /美通社/ -- 2月24日至25日,由農民日報社主辦的“宣傳貫徹一號文件精神大會暨2017‘三農’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
“三農”發展大會是農民日報社創辦的三農領域高端話語平臺,以倡導“創新強農、協調惠農、綠色興農、開放助農、共享富農”發展理念為宗旨,為“三農”領域政策制訂與執行、基層政府與企業實踐等提供觀點交流和對接服務。宜信公司副總裁、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部總經理毛芳竹受邀與來自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有權、全國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劉天金等主管部門領導和農業大省領導,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專家學者共同出席大會,并就深化供給側改革分享了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探索與實踐案例。
用農機金融活水灌溉三農
近年來,得益于不斷深化的土地流轉政策和農牧業機械的普及,以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為代表的糧食主產區的農機覆蓋率已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民們更青睞作業效率高、故障率低的中高端農機,但唯一的困難便是購機資金匱乏,因而金融“活水”對三農的灌溉將會愈加關鍵。
融資租賃作為國際上僅次于銀行貸款的第二大融資工具,被譽為朝陽產業,但在我國發展速度較慢,尤其在農業領域。宜信公司副總裁、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部總經理毛芳竹表示:“與傳統貸款業務相比,融資租賃與特定租賃物結合,更看重承租人的未來收益和可持續性,具有門檻低、程序便捷、產品量身定做等特點,能夠有效緩解‘三農’發展融資難的問題。”
談到什么是融資租賃,如何幫助農民買農機,毛芳竹用最接地氣的三句話概括了這一看似復雜的金融服務模式:“你選我付款,質保廠商管。你租我才買,我買你必租。想要所有權,租金要付完。”以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天鑫農機公司為例,自2014年與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合作后,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全款購機,幫助當地近700戶農牧民成功購機,解決了農牧民購機資金短缺影響收入的燃眉之急,因而這一業務模式在當地獲得了廣泛認可。
在天鑫農機的推薦下,牧民阿民烏日圖通過宜信普惠農機融資租賃服務,先后購買了7臺大型農機,作為當地土地承包大戶,他將小片分散的土地整合成大面積連片的地塊,全部使用機械進行耕地、整理、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糧食烘干,成功實現了農業生產全流程機械化操作。
用創新業務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農機租賃發展做出的指導意見也在進一步深化。“充分利用好融資租賃、助力農業現代化”已被寫入中央2015年一號文件中。這份名為《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的文件里明確指出要“開展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試點,完善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強化農村普惠金融”。
2015年,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首創中國第一單“活體租賃”項目,將“會喘氣的奶牛”作為“生產設備”進行融資,這一大膽的創新服務如今已經擴展到了全國的十個省市,基本上涵蓋了中國牛奶的主要產區。同時,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先后在河北、山東等地的多家奶牛養殖畝產開展生物資產業務,在為牧場提供青貯機械、擠奶設備融資的同時,通過創新的“活體租賃”模式為牧場提供更加合理、便捷的資金幫助。
最新出臺的2017年一號文件種更是在農機購置補貼上鼓勵各地加大對糧食清選、烘干、倉儲等收獲后處理機械及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補貼力度;在支持農業結構調整的政策上,糧改飼試點提出“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訂單生產或與農戶協議收購方式,開展青貯玉米、燕麥、甜高粱、苜蓿和豆類等優質飼草料種植,收獲加工成優質青貯飼草料產品,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轉化”。
基于對政策的理解和預判,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在畜牧裝備上的金融服務產品已日漸成熟,2017年將在全國的牛奶主產區、內蒙古等畜牧業發達省份在重點開展大型烘干塔、青貯機械、擠奶設備的融資租賃服務。
在看到農業機械化給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帶來的顯著變化時,宜信普惠融資租賃不僅僅關注農民購機的資金短缺問題,也在密切關注農民在購買養殖、種植等生產資料時的資金短缺問題。從購買生產資料的小額信貸咨詢服務、購買農機的融資租賃產品,到為廠商、經銷商提供的應收賬款保理,再到保障農機手人身和機械安全的重疾險、意外險等保險服務,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農產品眾籌,農業生產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資金問題,在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都能找到相應的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
面向未來,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將繼續緊貼政策導向,引流金融活水,彎下腰來,把手弄臟,深化供給側改革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