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2017年6月5日電 /美通社/ -- 勝利可以是第一個躍過終點,也可以是帶著更多人跑過終點。走過11年歷程的宜信普惠,不僅一路引領,還帶著千百萬高成長人群的憑借宜信普惠的“金融科技”,點燃雙創夢想,將信用價值變現成他們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
臨近炎炎夏日,家住武漢的小王第三家冰飲店順利開業,看著如云的客流,小王至今都感激自己的快速決定,找了宜信普惠去解決開新店資金問題,從下決定借錢到準備資料、簽約、資金到賬,整個過程也就一天。
宜信創始人、CEO唐寧表示,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作為中國“普惠金融”的早期商業實踐者,宜信普惠自創立初期,就已將觸角延伸到中國西部農村地區,公司從“信用”入手,從農民、小微企業主等群體中挖掘資金需求,并找到符合他們成長的信用變現、資金幫扶模式,是一家在中國甚至世界范圍內具有領先性、代表性的,從事普惠金融的金融科技企業。
宜信普惠:一面信用一面科技
宜信把創新創業企業分成兩類,“一類是一小部分‘明日之星’企業,比如下一個谷歌或是下一個臉書這樣的企業;另一類是千千萬萬快樂的中小微企業”。這兩類不同的企業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是不同的,而宜信也通過自身不同的業務板塊來為這兩類企業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
對于這些快樂的小企業,金融應該在需要的時候向它們輸血,然而這恰恰是在傳統金融模式背景下很難做到的。這些“千千萬萬快樂的小企業”就是宜信普惠服務的對象。對此,宜信普惠利用網貸、小微租賃等各種創新的模式,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各種創新的技術,為中小微企業、個人和農戶提供信貸服務。這也正是宜信普惠存在的意義,因為在中國,不能通過傳統金融機構充分獲得服務的人群廣泛存在。
“他們有信用,有快速借款的訴求,那我要在保障底層資產優質的基礎上,去滿足用戶的金融訴求。所以宜信普惠業務簡單說,一面是信用,一面是科技,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談到宜信普惠的業務,唐寧有一個理念,如今眾所周知,“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中國社會就應該是信用社會,中國的經濟體就應該是信用驅動的經濟體”。盡管借貸模式當時并不被市場所理解,但唐寧看準了信用市場未來的巨大需求,才有了網貸在中國較早的開拓,也激發了信用變現在科技領域的創新。這種創新依托于技術創新和用戶需求驅動,是多種多樣的創新。“不必然一定是互聯網技術,不必然一定是數字技術,還包括金融技術”,“幾十年前尤努斯教授在格萊珉做小額信貸,把五個農戶結成一組,這樣的模式是根本性的金融技術的創新。”
在格萊珉模式之后,對于“信用變現”的新科技的不斷探索,宜信普惠從未遲疑,而且緊緊擁抱。無論是宜信普惠業務的前端、中端、后端,從用戶接觸、3小時借款模式、宜人貸急速秒批模式,再到反欺詐風控引擎、決策樹等,宜信普惠“信用變現”用到的科技驅動元素越來越多。服務于用戶線上快速申請借款的APP“指尖金融家”到快速查詢征信報告的APP,宜信普惠用科技手段給用戶帶來眾多“快速”信用變現的創新工具。
在宜信普惠如今的技術創新版圖中,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成為未來重要的部分。例如區塊鏈方面,宜信普惠未來的目標,是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方和金融機構接入區塊鏈,大家可以在區塊鏈上自由對接、信息共享,信任難題迎刃而解。一面信用,一面科技,正是這些創新的驅動,宜信普惠在這11年里有翻天覆地的“蛻變”。
宜信普惠給雙創插上高飛翅膀
借助宜信在金融科技上布局,宜信普惠正在利用科技的創新,用金融活水澆灌雙創,支持他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中國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是多樣的,對于城鄉的小微企業主來說,融資租賃也是很受用的一項業務。宜信的融資租賃業務客戶已經遍及全國196個縣市,涉及的農機設備約14大類180種,可滿足農業生產耕、種、收、深加工全流程需求。宜信還首創“活體”租賃項目,更將傳統金融機構無法作為抵質押物的奶牛作為融資標的物,成功解決了養殖農戶對購牛資金的剛性需求。
但對于小微企業來說,無法從傳統金融模式中獲得支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傳統意義上的信用資料。宜信普惠基于用戶特征,改進了信用評分技術,建立了差異化的數據分析模型,從小微企業能拿出來的資料中找到信用佐證。比如宜信普惠商通貸就是通過與ebay合作,其平臺上幾十萬中國商家,憑過往積累的交易記錄就可能獲得宜信的借款。商通貸還和用友合作,幫使用相關軟件系統的企業實現數據的價值。
針對個人用戶經營周轉需求,宜信普惠還推出三小時借款到賬模式。作為一個前瞻市場競爭趨勢,緊貼客戶需求的一個項目,3小時到賬模式要求在整個業務流程中都有較專業的人員緊密配合,精益求精地做著較專業的工作。銷售要與客戶前期做充分的溝通,保障全件進件,與客戶溝通好到店較佳時間,避免業務辦理期間高峰期擁堵。客服人員需要研究流程,合理安排客戶網上填表,解答客戶各種疑問。宜信普惠在精益六西格瑪方法論指導下,優化系統流程,通過自助錄入申請、無紙化進件、信用報告自動解析,并把這些環節轉化成申請階段的并行流程,從而壓縮時效。
目前,宜信普惠已在255個城市(含香港)和20個省(直轄市)的農村地區建立起強大的全國協同服務網絡,超600家門店服務用戶近300萬。宜信普惠作為中國普惠金融的優秀實踐者和引領者,努力探索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新路徑,將宜信在金融、技術等領域的創新與積累,輸出給更多的金融科技企業,為“雙創”構建更持續有力的金融驅動引擎。
宜信普惠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2017年4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點題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領域風險、地方債務違約、交叉金融產品、理財等十大重點風險領域,并將信用風險管控列于首位。
推進中國信用體系建設,普及信用知識,推進信用教育勢在必行。金融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業,金融科技企業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當前的金融覆蓋率較低、信用體系不夠完善的情況下,金融科技公司要通過科技驅動金融創新,讓更多人有機會建立信用,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助力普惠金融的實現。
宜信普惠成立11年來,一直秉承“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理念,幫助更多小微人群建立信用體系,釋放信用價值。在央行未有征信記錄的農戶如何證明自身信用狀況是優良的?宜信租賃的“誠信之家”能帶來一些啟發。“誠信之家”是宜信租賃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幫助農戶建立個人信用體系而設的榮譽稱號。用以幫助農戶建立個人信用體系、釋放信用價值,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宜信租賃開展農機金融業務的首個區域,經過近4年的耕耘,由最初的單一農機融資租賃業務發展到小額信貸咨詢服務、經銷商應收賬款保理、保險服務、農產品眾籌等農業生產全產業鏈解決方案,在用戶群體日益增加的同時,也在將“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的理念傳播到用戶中間并獲得了認可。
除了社會上的信用教育活動外,在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的指導下,由全國大學生信用大使聯盟主辦、北京宜信致誠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協辦一系列大學生信用教育活動接連上線。從不同角度展示并宣傳信用知識,提升大學生群體的信用意識,并匯聚每一位大學生的力量,向全社會傳播“信用有價值”的理念,呼吁公眾關愛信用、珍視信用,從而促進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中國的金融領域在很多地方都是引領全球的,來自政府的智慧監管是其中原因之一。政府鼓勵創新,同時也讓創新有底線,金融企業和監管部門通力合作,從而使得金融創新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促進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希望做卓越的企業、偉大的企業,自我更新的步伐應該更快。”唐寧表示,秉承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去推動、組織、持續創新的靈活性,一面信用,一面科技,宜信普惠將一路引領,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