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2017年6月19日電 /美通社/ -- 根據最新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再次成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領頭羊。創新作為經濟轉型形勢下的國策,直接決定了經濟增長,也關乎我國的長遠戰略目標能否實現。
6月17日,“2017宜信財富走進企業家”系列活動暨2017未來先見河北新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石家莊盛大開啟。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宜信財富董事總經理葉帆、宜信財富區域管理中心總經理庾文、河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曹潤亭先生、河北省知名會長聯盟秘書長、河北省不動產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彥坤等眾多嘉賓蒞臨現場,與在場的企業領袖及公司高管,共同探討新經濟創新發展模式下的投資之道。此次活動進一步延續和完善了宜信財富投資者教育體系。
把握中國經濟 -- “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
“把握住中國經濟,有兩個重大判斷”,針對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復雜局面,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指出,“第一個重大判斷就是中國經濟進到‘新常態’。第二個是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于供給側改革,姚景源認為,重要的是把它放在中國經濟的大環境下去把握,即“新常態”與“三個化”:第一,速度變化。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是規律,速度回落是化解深層次矛盾所必須的,是有底線的,不能放任。回落不能影響小康的實現;第二,結構優化,把握產業結構。即農業由傳統走向現代,工業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同時著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第三,動力轉化,即必須讓創新替代資本、資源、勞動力這三大投入,讓創新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根本動力。
“只有把握了黨中央這兩個重大判斷或者說進一步把握三個化,才能把握中國經濟的規律。”姚景源總結道,“所有的行為就會和黨中央國務院重大部署相吻合,在實踐當中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就。”
新經濟推動模式下的創新及行業機遇
“創新并不只是意味著新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想法如何在企業內部得到認可,如何付諸實施。”宜信財富董事總經理葉帆指出,“宜信作為投資機構,的確在國際上創立了新的趨勢、格局、變化。”
談及創新所帶來的行業機遇,葉帆建議在場的企業家學員們重點關注新興產業,涵蓋四大領域,包括TMT行業,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醫療等;健康行業,如精準醫療;金融科技行業;智能制造行業。此外,也可對于有望通過技術創新進行產業升級的傳統行業“擇優投入”。
葉帆總結道,“從宏觀環境來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其核心要素是發展模式的轉變 -- 由過去改革開放時期通過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帶動經濟發展,轉變為真正由‘創新驅動’。”
創新模式下的投資之道 -- 母基金投資
“既然看到這些創新,趨勢,怎么從中獲益,我們推薦的是母基金。”葉帆介紹道,“宜信財富母基金模式的推出,正是基于資產配置新趨勢下的一次金融技術創新。高凈值客戶群在過去幾十年所積累的財富,希望參與到新經濟中,企業發展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手段是投資。但如果投資一個單一項目,高凈值客戶無法做出投資和風險判斷,因此宜信推出了母基金模式。”
作為金融創新的先行者,2016年,宜信財富攜手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金融教授Randolph B. Cohen 提出資產配置“黃金三原則”(即跨地域國別配置、跨資產類別配置、以FOF的方式超配另類資產),標志著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大幕開啟。“黃金三原則”的核心就是將可投資金分散投資到多元化資產中,一支母基金往往投資于多支基金,這些基金又分別投資于多家企業,這使得母基金天然具備投資分散性。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更是率先對未來十年財富管理行業的變化趨勢提出了“五大預判”:第一,從固定收益到權益類 。第二,從短期投機到長期投資。第三,從中國到全球。第四,從單一產品投資到資產配置。第五,從一代創富到二代創富。宜信財富根據面向未來的趨勢構建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通過優秀的產品線、服務線幫助高凈值人士實現投資、生活、學習、公益、傳承五大目標。
2016年12月14日,國際金融服務業戰略情報領銜提供商《亞洲銀行家》授予宜信財富“較佳非銀行私人財富產品”殊榮。這既是對宜信財富的高度認可,也為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提供了一個標準。
“2017宜信財富走進企業家”系列活動還將繼續走進各地企業家群體,深入探討企業家的財富管理、家族傳承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