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6月25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6月23日,由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牽頭,國內多個分中心參與的“十三五”慢病重點專項“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關鍵技術與流程改進研究”(項目編號:2016YF1301500,項目PI:繆中榮)在首都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啟動。
啟動會在北京宣武醫院副院長吉訓明教授的主持下,由全國人大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院長,北京市急救中心張文中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晨教授,中國卒中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主任委員、十三五慢病重點專項項目負責人繆中榮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伊龍教授及石藥集團董事、執行總裁王振國先生分別致辭。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名的分中心的專家代表出席了此次大會。
腦卒中是我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國家衛計委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腦梗死達到200萬,而且40%-50%是腦大血管堵塞導致,若不及時救治,將留下終身殘疾甚至死亡。腦大血管取栓技術無疑給大血管閉塞的腦梗死患者帶來了福音,然而這一技術要求在發病6-8小時內進行,如何改進急救流程、縮短救治時間以及提高公眾對取栓的認識已經成為各個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
王隴德院士表示卒中救治的未來,機遇和挑戰并存,改善我國卒中急救體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關鍵。國家“十三五”慢病重點專項是提高卒中急診救治水平的一項創新舉措,也是落實國家區域化醫療發展戰略和分級診療策略、整合利用各級醫療資源的一個大膽嘗試。該項目的實施將徹底改變腦卒中急救流程,探索出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區域化救治模式,成為未來驅動中國腦卒中急救醫療體系劃時代變革的一個典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中國卒中學會常務副會長王擁軍介紹,在十三五科技重點研發專項中,重大慢病是重要的一個項目,國家一共投入17.4億提供科技支撐。國家對于慢病的規劃,一是全鏈條設計、一體化實施,二是把所有功能轉向臨床需求,此次繆中榮教授牽頭的血管病治療項目正是科技改革后的第一批慢病項目。
北京市急救中心張文中主任表示將通過“十三五”慢病重點專項加強腦卒中急救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科學的卒中協同急救機制,暢通院前院內銜接與綠色通道,縮短急救時間;推動卒中急救的規范化、標準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晨教授對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 -- “重大慢性疾病分級診療信息化協作體系研究與示范應用”和“北京市卒中院前院內一體化協同救治系統示范建設”項目做詳細介紹,本課題的啟動是國內第一個腦卒中急救流程管理 APP “天壇急救”首發,標志著中國腦卒中急救真正開啟了互聯網+的模式。
“十三五”慢病重點專項項目負責人繆中榮教授介紹“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關鍵技術與流程改進研究”項目時,表示本課題的實施基于互聯網呼救系統,充分借鑒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以及國家人口與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課題的實施經驗,探索急救醫療及臨床研究的多種運作機制,從而帶動各級醫療單位卒中急救發展,優化卒中急救流程,提高卒中急救能力,減少時間延誤,為更多患者爭取較佳救治時機和提供優質服務。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伊龍教授介紹“十三五”重大課題子項目 -- “丁苯酞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或血管內治療患者的療效研究”。丁苯酞作為我國腦血管病治療領域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1類新藥,從“九五”到“十三五”一直為提高國民健康水平而努力。此課題開啟了繼國際五大血管內治療研究發表后首個與血管內治療聯合應用的藥物研究。
石藥集團董事、執行總裁王振國先生表示,石藥集團作為我國制藥工業的代表,在腦卒中這場慢病防控的浩大工程中,將以實際行動,為健康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期待“血管內治療+藥物”的綜合治療方案在該項目中取得更佳療效,較大化利益廣大患者,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和緩醫療為本次大會提供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