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7月28日電 /美通社/ -- 作為全球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科技峰會 -- 朗迪峰會在上海順利落下帷幕,此次盛會匯聚了來自中國及全球各國超過2000位行業決策者與意見領袖,并有200多位來自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監管機構、學術機構的重量級嘉賓。在科技金融未來發展勢頭漸長的環境下,領投鳥CEO李春秋作為朗迪峰會受邀嘉賓之一,與眾多業界同行、媒體共話互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峰會中的議題覆蓋了區塊鏈、人工智能、保險科技、網絡安全、電子銀行、消費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行業監管等各個重要領域。其間大佬云集眾聲喧嘩,嘉賓們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論壇及研討會等形式,分享了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真知灼見,碰撞出創新的智慧火花。
現狀:消費金融的定義在轉變
先后在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任職,并擁有十三年互聯網產品、運營和管理經驗的領投鳥CEO李春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中認為,中國因為快速邁入移動互聯網消費時代,使得從13年到16年,整個互金交易規模增長了70倍以上。面對一部手機就能解決的快速消費時代,消費金融的定義也在發生變化,消費金融并不等于只是借貸消費,更多的是邊賺錢邊消費。互聯網金融的高效匹配,是最終完成借貸者、投資者、生產者各方的一個生態供應。
趨勢:合規指引下互金行業持續優化
面對現下的網貸行業,李春秋認為,前幾年整個互金行業經歷了瘋狂式的野蠻生長,但從去年初開始,進入了一個政策嚴管的時代,從高峰期4000多家平臺,到現在正常運營的只有1000多家平臺。這種大浪淘沙,其實對整個行業來講是利好的,雖然平臺驟減,但我們看今年六月份的數據,整個互金交易規模突破了一萬億,是同時期銀行短期消費貸款的3倍以上,所以用戶的需求量其實是非常大的。通過這種監管政策,我們覺得整個行業是向一個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大家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能為消費者為老百姓提供更安心的服務。
未來:重視大數據運用,最終實現數據共享
在主題活動環節,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與普華永道共同發布了《大數據風控行業實踐研究報告》,報告針對金融機構大數據風控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金融機構使用外部數據進行模型開發和模型應用的行業領先實踐。
李春秋認為,中國的互金行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征信,可以在央行征信數據用戶覆蓋率30%的基礎上提升到80%,而國外,這些數據都是商業化的。在國內通過各種電商的數據,消費場景的數據包括各種水電煤的數據,慢慢地完善一個用戶的互聯網的畫像,最終大數據匯流,為央行征信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考,對于領投鳥平臺來說,也接入了各種第三方征信,比如說聚信立,同盾、有盾數據,還有在線的電子合同易保全,再加上平臺自身消費場景下面的一些用戶數據,完成了一個比較精準的大數據的畫像。
在未來,所有的這些數據最終都會匯集到網貸征信平臺,甚至會加強與政府之間的合作,雙方開展更多的關于信用信息查詢和應用、產品研發等互動,以期實現整個互聯網征信的大數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