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2017“阿福有約”風控研討會深圳站:關于風控,是時候做些思考了

2017-09-14 15:50 8203
9月13日,北京宜信致誠信用管理有限公司“2017阿福有約風控研討會全國行”深圳站舉辦。總經理趙卉攜致誠信用副總經理、宜信資深建模專家賴柏志、致誠信用產品總經理、前宜信反欺詐團隊負責人王博奉上關于風控實踐經驗的分享與對未來風控之路的思考。

深圳2017年9月14日電 /美通社/ -- “2015年初,在宜信的一個管理會上,唐寧提出互聯網金融(網貸行業)風險很高,一人多貸和團伙欺詐現象頻發,要不要把宜信的數據全部拿出來給行業同仁共享查詢,否則各家都是信息孤島也缺少風險互通。盡管聲音不一,但最后還是決定,作為行業領軍者,我們需要有責任有擔當。于是有了今天的致誠阿福……”

2017年9月13日,北京宜信致誠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致誠信用”)總經理趙卉在“2017阿福有約風控研討會全國行”深圳站現場,向近200位慕名而來的深圳當地及周邊地區互金小貸行業同仁講述著致誠阿福共享的故事。這場研討會,她也攜致誠信用副總經理、宜信資深建模專家賴柏志、致誠信用產品總經理、前宜信反欺詐團隊負責人王博一起為同仁奉上關于風控實踐經驗的分享與對未來風控之路的思考。

行業風云變幻,風險不容小覷

深圳對于趙卉、賴柏志和王博而言并不陌生。但對于這樣一個互金行業的前沿陣地,這幾年來發展與變化之快,也讓人或多或少始料未及。

如果回顧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從2014年到現在的發展歷程,便會發現深圳這座城市在這歷程當中的重要之處。從2014年1月和3月連發兩條“意見”鼓勵互金發展,深圳的互金企業便在得天獨厚的政策環境下急速發展。到2015年年中,互金企業超過1200家,P2P數量居全國各省市第一。然而“野蠻生長”中帶來的平臺道德風險,以及欺詐和多頭負債等信用風險頻發,嚴重威脅著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隨著國家監管趨嚴,根據媒體報道,從2016年網貸合規元年年底,深圳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為360家,居全國第一。但是,2016年全年深圳退出市場的平臺達到230家,等于每1天半深圳就有一家P2P退出。而到了今年7月底,深圳市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為308家。

大浪淘沙雖是行業發展的常態,但對于趙卉而言,行業面臨的狀況卻讓人心憂:“互聯網金融機構由于缺乏共享機制,數據分散在各個機構中,導致行業多頭負債和有組織的欺詐現象日趨嚴重,這是目前最主要的風險點。如果風險未能及時防控,很可能會引發信用風暴、系統性的行業風險發生。未來十年網貸行業發展的關鍵是防控信用風險,有效規避信用崩盤的出現,行業需要更多機構的通力合作來打破信息壁壘。”

堅持行業使命 共享防御嚴峻風險

“2015年6月,我們推出了“阿福風控云平臺”,把獨家對接的宜信10年全量借款數據免費向行業開放查詢,并且把經過人工驗證核實的風險名單也免費向同仁開放查詢,是一種單向共享。”趙卉在研討會中介紹致誠信用堅持幫助行業提升風控水平的使命時說道:“很多機構查詢一年之后發現數據是真實的,及時更新的,對他們的信審風控有極大幫助。于是有機構客戶看到了宜信的‘真’和‘誠’,便愿意和我們一起在風控上合作,共享共贏,于是便有了2016年12月我們推出的阿福共享平臺,和各誠信機構一道,共同打造一個風險管理及金融科技共享云平臺,實現了從最初的單向共享到如今的多元共享。”

作為一個有態度、嚴把質量關、持續升級輸出更多金融科技與風控經驗的共享平臺,阿福平臺已經迎來了其第三個年頭, 而其“助力互金小貸行業提高風控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這一使命未曾改變。阿福共享平臺堅持誠信共享、有效共享、免費共享。不以盈利為目的,以降低行業風險、提高行業風控水平為己任。

致誠信用總經理趙卉女士活動現場精彩演講
致誠信用總經理趙卉女士活動現場精彩演講

“目前共有723家行業機構成為阿福平臺的客戶,85%以上是互聯網金融和網貸公司,也有小貸、消費金融、銀行、保險等行業。”趙卉介紹阿福平臺未來發展時說道,“阿福平臺是生態的大家庭,我們會持續孵化和創新,未來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向行業輸出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

風控與時俱進 好產品應與業務相結合

盡管行業的主要風險依然集中在多頭負債嚴重和有組織的欺詐泛濫等現象上,但也出現了新的趨勢。比如欺詐上手段不斷翻新,且趨于科技化、專業化、規模化,也更具有隱蔽性;多頭借貸也很嚴重,到其他家機構借的越來越多,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單家循環貸短期比率也越來越高。從阿福平臺的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8月,多頭借貸預警總次數達956萬次。其中,在2家及以上機構申請借款的總人數達291萬人,在5家及以上機構申請借款的總人數達66.3萬人,同一借款人最多向30家機構申請了借款。

“另外,密度數據也在轉移。現在消費更多是通過微信、支付寶,我現在再拿到的銀行賬單上消費比例降低,對于我們現在做傳統資料評估客戶還款能力,難度也是在增加的。”致誠信用產品總經理王博從事風控工作十余年,曾擔任宜信反欺詐部門負責人,幫助宜信從零開始組建了一支反欺詐團隊,具有豐富經驗。她認為:“我自己也是作為一線的風控同事,所以好的風控產品應來自于真實業務場景,從貼近業務的角度出發。并且現在如何降低風控成本、有效提高整體運營效率至關重要。”在她看來,阿福共享平臺及其7大子產品,便是符合如此標準的產品,質量極高。

致誠信用產品總經理王博女士活動現場精彩演講
致誠信用產品總經理王博女士活動現場精彩演講

“我們也在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比如在反欺詐領域,我們依托宜信風控對反欺詐的深刻理解和經驗累積,對于欺詐客戶的造假手段識別,以及通過構建客戶知識圖譜、社交關系網絡,從更多維度識別隱蔽性欺詐、團體欺詐預警等方面,致誠信用都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近期推出的“福網”這一強金融屬性的風險名單類驗證產品,就是對這些心得與經驗的提煉。”王博介紹說,“ 目前阿福的產品主要還是集中在貸前風控,我們正在研發貸中和貸后產品。原來我們是通過不同的產品滿足客戶不同的點的需求,我們現在要做能夠解決機構一攬子風控問題的一站式風控平臺,應該會很快和大家見面。”

曾擔任臺灣征信中心信用評分組負責人、主導開發臺灣第一套通用型個人信用評分的致誠信用副總經理賴柏志同樣認為產品尤其評分需要與實際相結合:“若是單單僅以數據的結果就完成評分模型的建制,往往會導致在實際業務運用上出現很大的落差,因此評分不該僅由模型驅動,而應該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也是評分需要與產品、業務進行結合,好的信用評分不單單注重數據,更要懂得人性。”其打造出的阿福平臺特色評分產品“福分”便是例證。福分由國際化評分團隊專業打造,基于所對接的宜信借貸數據和其它合規數據源,結合超300條反欺詐規則進行建模,即時計算并反饋最新的信用評分,是國內首個可預測違約率,并可實時計算、秒級反饋的通用型信用評分,有效幫助合作機構提高信審效率。

致誠信用副總經理賴柏志先生活動現場精彩演講
致誠信用副總經理賴柏志先生活動現場精彩演講

“阿福有約風控研討會全國行”系列活動,將持續在全國各主要城市與行業同仁分享和交流風控經驗及前沿信息。10月18日,阿福有約上海站已拉開活動序幕,12月中旬北京峰會也在緊張準備當中。關注致誠信用官方微信號便可進行報名,這是和眾多行業同仁一起對風控進行思考與討論的好時機

消息來源:致誠信用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眾號“全球TMT”發布全球互聯網、科技、媒體、通訊企業的經營動態、財報信息、企業并購消息。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