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0月14日電 /美通社/ -- 從城市規劃建設到論文著作,從社會發展史料搜索到老百姓日常問題查詢,檔案館早已不是單純收藏檔案的場所,而是社會各方面獲取知識信息的寶庫。從過去的手持證件,遵守開閉館時間,預約節假日查詢到現在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完成,這正是北京市檔案館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的數字化成果。隨著網絡查詢內容,查詢頻次日益增多,原有信息化基礎平臺老舊和設備報廢,北京市檔案館決定重新建設新一代檔案管理系統。在經過多次的調研和比拼測試后,最終決定采用浪潮 K1 關鍵應用主機和 K-DB 數據庫。
檔案館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成效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2016年底,市和區縣檔案館實現機讀文件級目錄100%覆蓋館藏檔案。市檔案館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率達100%,區縣檔案館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率達到50% 以上。”北京市檔案館在2008年年底,就已經有近80萬條記錄以及180萬頁檔案原文可以在網上檢索、閱覽,已數字化紙制檔案88余萬卷,共計2,700余萬頁,約占館藏紙制檔案的47.43%,所有聲像檔案100%數字化。在網上推出現行文件全文閱覽和網上展覽服務,月點擊訪問量達36,000余人次。
用PK做選擇,檔案館看重穩定高性能
檔案管理系統是檔案館的核心應用。北京市檔案館信息處副研究員田雷也表示,出于嚴謹的考慮邀請了應用開發商東軟集團,來進行一場一對一對比測試。經過嚴格的功能測試以及性能測試,浪潮K-DB數據庫與 Oracle 性能相當,完全能夠承擔北京市檔案館核心應用,滿足檔案館未來5-10年的信息化需求。
在此次測試中,東軟的開發人員進行了完善的功能及性能測試,測試系統為檔案館系統,測試硬件平臺為 K1 910。測試的場景包括檔案館系統登錄、檔案館案卷維護查詢、檔案館案卷增發、檔案館案卷檢索、檔案館案卷刪除、檔案館電子文件預覽。通過測試,以上應用均能夠平穩正常運行。
性能測試方面,在多用戶并發應用系統中,構造多用戶并發訪問的數據量,使用 loadrunner 分別模擬50、100、500三個數量級的用戶并發測試。同時在K1上,也部署了 Oracle 數據庫。將應用系統同時連接 Oracle 和 K-DB 數據庫,進行壓力測試。與 Oracle 數據庫測試結果進行參考,K-DB 在性能層面基本與 Oracle 處于同等水平,能夠提供高性能服務。
應用零修改,系統無障礙遷移
不僅僅測試數據令人振奮,北京市檔案館發現,在數據庫遷移過程中,K-DB 的遷移工具非常簡單方便。Oracle 的命令和參數在 K-DB 中都可使用。一鍵遷移工具,界面簡單,對 Oracle 的兼容性達到99%,不管是數據結構,SQL 語句,甚至存儲過程都可以完美兼容。田雷副研究員也表示,Oracle 遷移到 K-DB 幾乎實現了應用零修改,大大節省了遷移時間,通過減少遷移成本,帶來了經濟效益。
浪潮助力檔案館數字化進程,專業事專業人做
最新上線的檔案管理系統,既滿足傳統紙質檔案管理和電子檔案“雙軌制”管理模式,又兼顧傳統立卷方式和一文一件立卷方式相結合的要求,對檔案業務環節全生命周期進行實時管理。實現數字檔案館的核心功能并建設檔案門戶,滿足檔案“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的主線業務,為日常檔案管理工作的質效提升提供數字檔案一體化平臺支撐。
北京市檔案館的負責人表示,浪潮關鍵應用主機 K1 結合企業級數據庫 K-DB,大大減少了他們在信息化方面投入的資金和精力,提高了資源利用和管理效率,為檔案館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正向增值效應。通過本次項目北京市檔案館很好的實現了建設實體檔案與電子檔案共存的數字檔案館系統,并建立實體檔案與電子檔案的雙向關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