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12月14日電 /美通社/ -- 12月7日-8日,“第二屆WRE零售&電子商務CIO峰會”在上海召開。本次峰會,匯聚了阿里、李寧、歐萊雅、國美、寶潔、盒馬鮮生、拉夏貝爾、美贊臣等眾多知名企業,共同探討了中國新零售企業的發展趨勢。作為在智慧商業領域有著豐富實踐的IT企業,大連華信受邀出席本次峰會。
大連華信智慧商業總負責人、首席架構師李興春,分享了“基于共享中臺推動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主題演講。以服務于特步、顧家家居、雅堂小超、怡亞通等企業為實踐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進行新零售變革的中臺實踐。
以下為峰會演講摘要:
在2015年底,阿里在集團內部,做出了一個大的組織架構調整,設立整合阿里產品技術和數據能力的中臺事業群,推出“大中臺、小前臺”的全新架構,從技術架構上進行優化來減少資源內耗。2016年,阿里將大中臺戰略體系對外輸出,華信作為阿里的合作伙伴,協助將中臺架構體系進行了對外推廣,并在特步和顧家家居進行了實踐。事實證明,基于中臺架構體系,企業可以實現管理模式上的創新,現在很多企業也開始了中臺的實踐。
在進行互聯網或數字化轉型時,企業為什么要重視自身中臺的建設?
從時代背景來看,隨著國家兩化融合、中國制造2025、供給側改革等產業政策的提出,無一例外的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方向 -- “互聯網+”。如何進行實體經濟的創新和生產力的提升,如何進行生產流程的再造和價值鏈重組,如何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無疑是實現信息化與產業化深度融合的現實路徑。
目前,很多企業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傳統的商業模式對變化的響應速度慢,按需定制能力弱,供應鏈優化難度大,IT部門作為工具支撐部門推動創新的能力弱。企業要想滿足隨心所愿、極致體驗和個性化的新時代零售要求,就必須從自身的變化做起 -- 從IT支持者轉變為數據價值的提供者。與此同時,也為每一個企業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做企業的信息化,還是做信息化的企業。
傳統的企業信息化是幫助企業固化流程,規范管理,收集數據的工具。而信息化的企業,則是把企業變成以信息、數據來驅動的企業。能夠快速靈活地應對新業務的需求,而且在既有業務的沉淀之上,有針對性的提出創新流程、創新業務模式,推動運營效率和收益的提升。而在進行轉變的過程中,中臺為IT引領業務創新,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抓手和實現路徑,其核心價值在于能夠讓任何一條業務線都具備整個公司的核心能力,基于共享服務模式的企業互聯網架構則成為實現這一愿景目標的基礎支撐。
共享服務模式給企業究竟帶來哪些價值?
第一,服務不斷被重用,例如:在服務阿里籌建聚劃算時,僅用一個半月,6-7人的投入,就完成了系統的搭建。
第二,服務的沉淀和不斷被滋養,逐漸成為企業寶貴的IT資產。
第三,靈活、彈性、高效地支撐業務的增長,幫助企業通過不斷的試錯快速創新。
在我們與特步的合作實踐中,特步明確提出了要建立一個“橫向協同,縱向管控,生態互聯,服務無界”的IT戰略目標。為此,華信采取了“管理+IT融合”的建設思路,落實到實踐中則是通過“服務中心+業務”應用,打造一個“厚中心、薄應用”的共享服務中心,全面改造企業內部的各業務域應用系統,將更多的服務沉淀到服務平臺上來,不斷完善共享服務中心的能力。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原則,分三個階段來實現共享服務中心、全渠道營銷、建立大數據分析決策平臺。
為此,華信為特步建設了5個服務中心和3個業務系統,在開發新應用系統的同時,對新產生的業務需求進行不斷的優化升級、迭代,逐步使業務沉淀下來。實踐證明,在雙十一中,特步全渠道營銷實現了線下21家分公司,完成了21萬訂單,發貨僅用2天,雙十一當天發貨完成了60%。
總結在特步全渠道建設中的實踐經驗和成果,在企業中臺建設中,華信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么?
對于不同行業的企業客戶來說,基礎中臺到業務演進需要一個過程,中臺會成為企業的長期資產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升級。而這就意味著,企業IT人員的角色既是系統的開發者,又是企業業務創新的推動者,未來的IT人不僅僅是技術專家更是業務專家。而華信的作用就在于,不僅能為企業提供基礎業務中臺和業務系統,不斷進行系統的演進和完善,更能通過在中臺建設的經驗和方法論,為企業IT部門的開發能力賦能,為建設中臺的過程方法賦能。華信將與客戶形成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