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7年12月19日電 /美通社/ -- 12月19日,由深圳市金融辦、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海管理局主辦,前海深港基金小鎮、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前海金融同業公會協辦的2017中國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在深圳舉行。來自政府及監管、國內外知名專家、知名金融機構等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金融科技發展的前沿話題。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首席風險官趙小玉出席并參加圓桌論壇,結合現階段招聯金融的發展情況及實踐案例,就金融科技在風險管理中的創新及應用發表了看法。
金融科技風險應用 招聯打造沃信用分評分模型
在消費金融領域,金融科技應用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便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最主要是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而其中的信用體系建設則是金融創新的重要環節之一。
當前,消費金融公司的客戶群體主要是中低學歷、三四線城市甚至是農村人群,沒有人行征信的客群占全國經濟人口比重超六成。因此,金融科技需要被大量運用于對這類客群的風險識別和評估。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信用體系建設,消費金融所面臨的信用和欺詐風險等必會是矛盾與問題爆發的焦點,并對風控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
趙小玉表示,當前招聯金融在金融創新與應用融合上成功的案例有打造聯通沃信用分評分模型和與銀聯開展建模合作。目前沃信用評分已迭代至第五版,且模型性能良好,可對移動互聯網行為如電子支付、網上購物、金融理財、團購、旅游出行等進行深度挖掘,并且廣泛應用。
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打造沃信用分評分模型,使得招聯金融能從聯通3億存量用戶中篩選并預授信近億白名單客戶;并且,將沃信用分成功運用到現金分期、手機分期、話費充值等聯通后付費業務中,為消費客群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務。不僅于此,招聯金融借助股東中國聯通的資源優勢,還進行了社交關系模型、手機APP使用行為模型等方面創新實踐,不斷推動消費金融健康發展。
欺詐風險動態易變 FinTech創新實踐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多頭借貸、偽冒欺詐等事件不斷上升,金融科技在欺詐風險方面的創新也至關重要。在FinTech應用實踐方面,招聯金融與中科院合作建立的智慧金融實驗室及其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創新成果也是重要案例之一。
據趙小玉介紹,智慧金融實驗室重點工作和應用在交易反欺詐領域,主要是采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實現對欺詐行為的精準防控和智能攔截,不斷升級反欺詐評分模型在智能化、自動化等方面的技術。
在11月16日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招聯金融便展示了其反欺詐系統模型及模型訓練預測結果,主要是利用新的算法探索解決欺詐壞樣本不足等問題,并取得良好效果。
近期,隨著對現金貸的監管及政策逐漸嚴格,消費金融中信用風險、欺詐風險等問題也不斷出現。部分平臺借款人惡意逾期增加,導致平臺全面收縮放款量并加緊催收。另外,一些不合規的現金貸平臺被整頓和分流,使得部分消費金融平臺在承載流量的同時也可能遭遇更多黑產、黑中介“光顧”。這些進一步對金融科技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提出要求。
招聯金融不斷利用金融科技進行自主創新,研發出反欺詐“GPS漁網技術”等。這項創新技術可以動態識別欺詐、偽冒等團伙高風險活動區域,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實時精準管控,攔截欺詐團伙的批量攻擊。
在圓桌討論環節,趙小玉表示,圍繞未來金融科技面臨的挑戰,首先在信息安全上,企業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第二,客戶對金融科技的了解是需要培育的,不能操之過急。第三,金融科技非常美好,但在利用新的數據、新的算法、新的技術時,需要采取審慎的態度,以點到面,循序漸進。
截至2017年11月底,招聯金融累計發放貸款超過2000億元,當年批核用戶超過9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