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3月30日電 /美通社/ -- 金色財經以《復盤 Ruff 的技術“大躍進”之路》為題,對 Ruff 的技術發展歷程進行的報道。以下為報道原文:
如果說未來有什么技術將改變人類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的話,那非物聯網莫屬。
早幾年,如果有人跟你談起物聯網,可能有些人還似懂非懂。但現在,物聯網已使一切設備互聯,無論是手環、家用電器,還是機器人、汽車與工廠。據福布斯雜志報道,到2018年,聯網設備的數量將達到110億部,這還不包括電腦和手機,物聯網(IoT)的話題熱度顯然還將持續很久。
于2014年成立的Ruff正趕上了好時候。基于多年對行業的敏銳觸覺,彼時的Ruff創始團隊早早就對市場進行了預判,并快速進行研發搶占先發優勢。
Ruff的幾位聯合創始人均帶光環,成就斐然。Ruff CEO Roy Li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前Nokia北美技術總監,負責 OVI 開放平臺及 Symbian 操作系統; CMO荊天為曾任樂搏資本投資總監,參與過天使投資億航無人機、凌感科技等項目;首席架構師周愛民是前支付寶業務架構師、前盛大網絡平臺架構師、豌豆莢首席架構師,被 Borland 授予過特別貢獻獎,也是國內唯一獲此獎項的 Borland 產品專家。這也注定了,Ruff從誕生那天起就備受關注。
物聯網操作系統從概念到落地之路
在成立之初,Ruff 的初衷是為軟件開發者提供一個物聯網領域的“Android”平臺。起先是想解決物聯網行業的技術風險問題,之后發現真正阻礙物聯網爆發的是軟硬件鴻溝問題,所以重點開始往操作系統的方向前進,致力于解決物聯網應用開發及獲取困難的問題。
一年后,讓物聯網應用開發更簡單的 Ruff OS 物聯網操作系統正式對外發布,包括 SDK 軟件工具開發包、軟件包共享、物聯網開發套件三部分。同時,在這一年物聯網操作系統還完成了商用落地的第一步。比如,有一家能源企業向 Ruff 尋求物聯網技術支持,Ruff 利用自己研發的物聯網網關及底層物聯網操作系統,為客戶提供了一整套光伏電站遠程監控運維解決方案。
如果說,2016年是Ruff OS 物聯網操作系統進行不斷修煉和迭代的“學習年”,那么2017年可以說是它進行“商業輸出”的關鍵一年。物聯網操作系統在工業領域實現了躍進式的突破,將目標放在了幫助傳統工廠實現數字化轉型上。
大多數傳統工廠就像一個“黑箱”,沒人知道每一臺設備、每一個產品的生產狀態,導致工廠生產計劃無法按時完成,產品的良品率低,人工成本高,設備遇上意外停機則導致生產損失極大。當傳統工廠順利向數字化轉型后,這些痛點都將予以擊破。
而在這一轉型過程中,Ruff發布了一款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應用 -- 設備寶(Ruff Plant Insight)。它是一款APP,但集合了底層的設備數據采集和接入,數據上云以及終端場景化顯示,通過靈活配置支持多業務場景,包括設備廠商、終端工廠、設備租賃方、維修方等,提供了遠程管理設備、實時獲取設備的數據與健康狀態等功能,業務落地更顯具象化。
Ruff CEO Roy Li 曾舉例說:“一家企業一天 24 小時開機, 一年 50 億產值,意外停機造成的損失往往是千萬級,甚至更大的損失。Ruff 部署不到兩個禮拜就幫助客戶成功攔截了一次停機,我們只收他非常低的年費, 連給他帶來的價值的 1% 都不到。”
根據 Ruff 官方的數據,截止去年12月,設備寶已經在人造板工廠、汽車零部件工廠、紡織工廠、電子廠等多個行業上線,成為數十家廠商的在工業物聯網時代的生產力工具。
軟件與硬件兩條腿走路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自去年底開始,Ruff 的野心早已不限于軟件,觸及到了硬件領域。2017年第四季度,Ruff 推出了物聯網智能網關,具有兼容性(即插即用),擴展性(軟件定義硬件)和維護性(開箱即用)三大優勢。該設備具備豐富的硬件接口,以供多種設備的連接。同時在設備的安裝和配置上,操作人員只需三步即可完成配置,無須掌握任何編程語言。
不過,Ruff 之所以涉足硬件領域,并不全是野心使然。由于物聯網不可簡單理解為把硬件按照一種通訊方式連接上網,裝個寬帶就OK,而是任何傳感器質量和硬件的能力最終都要跟應用進行交互。
如果軟硬件兩者分離,參考大多數物聯網項目的解決方案,是分別找到軟件與硬件團隊,然后雙方協作解決兩邊的問題。從效率上看,有點大費周章。從可行性上看,不太容易。而實現軟硬件結合后,Ruff 可以將碎片化的硬件兼容起來,提供統一接口給 APP 開發者, 開發人員只要針對客戶需求和必要的業務場景對平臺現有的API接口進行編輯就可。
于硬件而言,開發者只要跟 Ruff 做一次兼容,任何應用都可以調用 Ruff 的驅動包,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可行性。此外,從軟件到硬件的跨越,從側面也反映了 Ruff 公司的技術實力可覆蓋多面,可延展性較高,不可小覷。
Ruff Chain考驗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能力
除了上述的軟硬件產品,Ruff 還做了自己的鏈 -- Ruff Chain。從理論上看,Ruff OS物聯網操作系統已能夠兼容市面上的大多數設備,Ruff Chain的數據上鏈還會有難度嗎?答案是:有。
雖然物聯網實現了萬物互聯,但卻是由各個封閉的體系組成。比如,廣域網與局域網不能發生交互,私有化部署的工業系統和 IDC 為基礎的 IT 網絡也難以鏈接。而這與物聯網數據需要較高的一致性和安全性相悖。Ruff Chain 要解決的就是不同體系物聯網設備間的可信互操作與有償互操作問題,并構建開放的 Ruff 大生態。
具體地說,Ruff Chain 是一個結合物聯網和區塊鏈的架構,包含了一個分布式操作系統和一條開放式的主鏈,從而將虛擬世界的點對點網絡及共識機制擴展到線下,實現信息流推動原子流,構建出新的物聯網生態。
在這個生態中,它采用了 DPoS 作為共識算法,并將用 Ruff 幣作為 Ruff 公有鏈生態系統內激勵、消費和交易的代幣。消費者在物權或是數據交易過程中會消耗一定的代幣數量,提供相應的節點資源,參與驗證、記賬等行為的生產者,則會獲得 Ruff 幣以資鼓勵。
其實,Ruff Chain 公鏈的實現,除了需要 Ruff 團隊成員具備大量且豐富的區塊鏈技術,更深深考驗著他們的對物聯網接入能力。
物聯網從誕生之日起,它便是碎片化的,即沒有標準可言。比如,共享單車、智能電器、智能家居等,它們所連接的網絡都是封閉的。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方式就是引入操作系統,兼容各色各樣的硬件產品,提供統一的編程接口。
同時,由于物聯網碎片化的特點,就需要將這些硬件標準化,這顯然更困難。畢竟整個物聯網行業試圖解決這一問題長達二十多年,但均無顯著成效。另外,程序語言的指令有時是沒有可讀性的,而且很容易寫出 BUG。
所以,假如沒有長時間的行業經驗和積累,要解決上述問題恐怕很難,甚至還得現學現賣,屆時早就被競爭對手超越。慶幸的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它就是 Ruff。
Ruff 早在2016年便研發出了 Ruff OS 操作系統,它就可以解決物聯網碎片化和標準的問題。并且 Ruff 已經在能源、農業、工業等多個領域接入了眾多實體客戶,未來這些價值頗高的數據一旦上鏈,將進一步鞏固 Ruff 的先發地位。
與此同時,Ruff 成立至今已與微軟中國、施耐德、百度云、muRata 等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合作,也獲得了2016微軟創新峰會最具投資價值獎、2017GE Predix Hackathon 較佳創新獎等多個獎項。這無疑肯定了 Ruff 實打實的技術力量,也增強了 Ruff 的品牌號召力,更重要的是,為 Ruff Chain 的物聯網接入能力“添了磚加了瓦”,而 Ruff 公有鏈生態的搭建也將指日可待。
金色財經報道原文,請查看: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17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