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星合資本郭宇航: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及其安全、效率和成本

星合資本
2018-04-02 18:40 7027
近日,星合資本CEO郭宇航就區塊鏈技術的“不可能三角”及其安全、效率和成本在沙丘學院上進行分享。

上海2018年4月2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星合資本CEO郭宇航在沙丘學院上進行了一次內部分享,其中提到了關于區塊鏈技術的“不可能三角”,及安全、效率和成本,這也是他第一次詳細論述了這種理想和現實間的尷尬。以下是演講全文:

2014年前后我做P2P的時候,有一些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觸及區塊鏈應用領域了,他們寫了一本書,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底層技術區塊鏈,然后我就找到這個作者,跟他進行了深度的交流,開始關注區塊鏈。

亦喜亦憂的區塊鏈行業

第一,最近這兩年,聰明的那批人已經開始了進入區塊鏈應用領域,包括點融大概有三十多個區塊鏈工程師。這種感受相當于我在2000年剛剛接觸互聯網的時候。

第二,就是比較悲觀一點,我現在還沒有看到區塊鏈在真正的應用場景中能夠扎扎實實落地,讓別人體會出有區塊鏈和沒區塊鏈之間的巨大差異。區塊鏈能帶來巨大好處的話,樂觀估計也要到2023 - 2025年。互聯網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了,1999年2000年的那輪納斯達克泡沫,90%的互聯網公司都消失了。然后經過了幾年的成績,到04、05年一直到06年,出現了門戶網站和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

我感覺區塊鏈有點像1999年2000年的那波互聯網泡沫,可能未來區塊鏈也會進入一個非常沉寂的階段。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們也看到過人工智能從五六十年代提出一直發展到現在,也經過了接近五六十年的沉寂,到最近才重新爆發。所以區塊鏈不是一個看起來很美,然后馬上能夠形成殺手級應用,讓有它和沒它之間產生巨大反差的事物

但是,總體來說大家都慢慢地形成共識,未來基于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是有非常大的潛質的。區塊鏈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喧囂的場景,能夠體現出它巨大的一些當下的現實價值。

共識

了解區塊鏈可能必須要了解一些關鍵字,比如共識。我認為這是區塊鏈所帶來的較大的價值之一。

我們從應用的角度來看,區塊鏈到底能夠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其實區塊鏈跟我當時做P2P的出發點類似。P2P解決的是陌生人之間的借貸問題,比如我跟你可能不認識,但是由于有一個絕對的第三方 -- P2P平臺把你的個人信用告訴我,然后我把錢放給你,這樣陌生人之間也可以借貸。

區塊鏈在這一方面做得更徹底,連P2P平臺都不需要了,只需要有這么一個機制,能夠把你的真實信息讓我在不認識你的情況下,我都能相信這個信息的可靠性和不可篡改性,然后就基于這些信息就把錢借出去了。所以共識的價值實際上是使得陌生人之間的任何交易變為可能。

我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跟大家討論過,我說BAT其實應該最怕區塊鏈的,因為他們是基于互聯網中心化思想下的一種產物。

淘寶之所以盛行,是由于支付寶的第三方權威的認證機制,使得淘寶上買賣雙方做交易就不那么困難了,它是形成在中心化時代的一種共識機制。

那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我們未來可以不依托BAT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就可以形成信任關系,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種理念的突破。

共識在技術上有三種不同的路徑,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區塊鏈的應用,一種共識機制叫POW,即Proof of Work。他實際上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說誰勤奮,誰付出的腦力體力勞動最多,誰就可以獲得發言權,獲得記賬的權力。大家如果都承認區塊鏈首先是一個記賬的分布式賬本的話,誰去記賬就很重要。

POW考驗的是我的機器的計算能力,我的硬件比你花錢花的多,我的設備比你先進,所以我的算力比你優異,所以我先把這個問題解答出來,我就獲得了記賬權。所以POW的好處是非常公平,誰付出的勞動多,誰就獲得記賬權,但是它的壞處也顯而易見,全世界的人都在競爭記賬權的時候,造成的電力的巨大浪費使得它被詬病。

于是有些人說這種共識算法不好,而且它當時的設計缺陷使得它現在每秒能夠完成的全網絡交易只有5到7筆。所以在一個高并發的交易情況下,這種算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于是就有人想出另外一種共識算法,叫POS,即Proof of Stake的方式。這有點像公司法里面的股權,就是說誰的股權比例高,就意味著你在這個網絡里面運用通證的數量高,通俗的講法是說大股東可以決定這個事是記在哪,好處是大大加快了計算的速度,不需要全網去廣播了,但是它帶來的不公平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就變成有錢人說了算了,窮人可能就達不到這么高的一個占比。所以POS就是根據股權比例來證明誰有發言權。

還有第三種方式叫DPoS,即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假設來說,整個區塊鏈體系里面有10萬個老百姓,那10萬個老百姓選出了10個董事會成員,然后由這10個董事會成員每個人輪流進行投票,決定一些事情。這個方式的好處是它的交易的速度非常快,秒級的。

但是它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參與的人少了,就有點像我們到底是做全民公投好,還是說根據村長選鎮長,鎮長選區長,區長選市長這么一個路徑來做更好,沒有答案,小國家你可以直選,大國家你只能層層的去選代表,像人大代表一樣來選我們國內的最終的較高權力機構。

所以從這幾個方面可以得知,區塊鏈現在所應用的很多方式還是來自于我們傳統的社會體制里面的一些傳統觀念,目前來看沒有絕對的好的解決方案。

缺陷

由于這些共識機制之間的差異,那區塊鏈的缺陷就變得非常明顯。它的缺陷在于,我們的效率、成本、安全。這三個非常重要的交易因素,在區塊鏈里面還沒有找到一個所謂的完美方法能夠平衡得非常好。

如果要解決效率問題,必然會犧牲安全,比如說我們現在有一些新的算法,想改變這些機制,不要全網所有節點來干同一件事,太沒有意義。

如果降低了參與的廣度,效率的確提升了,但是安全和成本就受到影響了。所以在任何的區塊鏈的應用設計里面,你不能夠去絕對的提某種算法的優越性,而是更多的要基于某種應用場景來選擇它的技術路徑,這才是比較可靠的。它更多的是要去平衡每一個要照顧到的點,最終做出某種妥協和犧牲,這跟我們現實生活中要達成交易的思路也都是一樣的,所以這里面就要提出一個節點的概念。

像現在比較流行的我們可以按代際來說,第一代是以POW算法、POS為代表,那接下來又有新的像EOS這些新的公開的鏈都試圖解決前一代區塊鏈沒有解決的這些問題,但是節點數和效率、速度與頻次始終是橫在面前的一個矛盾。

優勢

那講了一些缺陷,我們再看看區塊鏈的好處到底在哪里?

區塊鏈到底在哪些方面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我舉幾個例子,比如說存放數據,以前我們所有的存放數據都是放在一個中央服務器上的,比如我們的銀行信息、清結算信息都在央行的設備上。比如我們的社交媒體的信息,我曾經把我的所有的電子情書、郵件放在MSN的hotmail里面。但是有一年我記得特別清楚,hotmail跟我說,我的空間不夠了,給你們一個月時間把郵件搬走,搬走之后我要把郵件全部刪掉,這樣才能夠保證系統正常運行下去。我就晚了幾天去去搬郵件,再上去找的時候找不著了,然后這里面有我花了很多心思、徹夜難眠寫的情書都找不著了。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發現了中心化的一些弱點,就是說參與者、消費者幾乎是沒有權力的,它隨時就可能刪了。

分布式的區塊鏈就想出一個辦法,我今天擁有外灘臨江的這棟房子,產權是我的,我把它進行全網廣播,不僅讓中國的電腦,而且讓美國、以色列、冰島的電腦,全部把我擁有這套房子的信息給記錄在電腦上,通過某種算法,大家認可互聯網上有1萬臺電腦上記錄了我的產權信息。

中國也許有3000臺電腦記錄了這個信息,那由于受到某種壓力,這3000臺電腦上的所有的對于我擁有這套房子產權的信息被一次性篡改掉了,但是在互聯網上還有70%的7000臺電腦分布在全球,它記錄下來我擁有這套房子,除非真的是不顧國際影響,要剝奪我產權,不然的話要剝奪我產權,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所以區塊鏈是把擁有的產權信息和權屬的價值轉移,這么一些信息都由全網廣播的方式來見證,所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對于權屬的確認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保障。

而且,由于我原來記在一臺電腦上,黑客只要攻破這一臺電腦就能夠改我的密碼,轉移我的財富,現在我的信息在全網上的話,1萬臺電腦你要同時控制51%,其中5001臺電腦似乎對于現在的單一的攻擊主體來說理論上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樣的情況下,數據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也得到了某種分布式的保障。

應用:智能合約

第一個區塊鏈的應用,是智能合約。比如說,兩家房產中介怎么合作,在原來的現下社會里面很難,他只有飛單。比如A地產的一個銷售擁有房屋的信息,B地產的一個銷售擁有一個買家的信息,那在原來的兩個機構之間很難達成共同的交易。因為我把客戶帶給你了,有可能就被飛單了,就被跳掉了,我的傭金就收不到了。那在區塊鏈的社會里面,它解決了一個商業社會里面的互信問題。

B地產把買家信息和對房屋的需求通過加密的方式放在區塊鏈的網絡上,然后系統在背后就可以發現原來兩家地產的買賣雙方幾乎條件一致,可以撮合,然后,通過區塊鏈上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功能叫智能合約,大家事先講好這套房子賣家賣500萬,買家也愿意接受480萬到550萬之間的一個價格區間,朝向、大小、地段等都符合買家的要求。

一旦買賣雙方就這個房屋的買賣達成交易后,系統能夠自動把三個點的傭金1.5個點給A地產,1.5個點給B地產,大家都不要爭。所有的買賣雙方,賣家要支付的傭金就在區塊鏈上完成第三方的見證托收支付。然后交易一旦權屬變更了,分發的傭金也由系統區塊鏈去完成,這樣使得兩個彼此防范的房產中介能夠在區塊鏈的系統上達成共識和彼此的信任。在第三方區塊鏈的見證下進行交易,這是區塊鏈在某些應用場景上的示例。

這里面還包括像紅娘,都是可以來撮合的,現在紅娘線下的收費也不低,8000塊到20萬都有,有的人只有男方,有的人只有女方,互相之間也沒有辦法達成共識,區塊鏈可以幫助撮合,包括男女戀愛都可以,這是其中的一個應用。

應用:身份識別

第二個區塊鏈應用,就是所謂的身份識別,其實在互聯網上是非常重要的。

在盧森堡,我看到的一個團隊,他就是把身份識別做在區塊鏈上,解決了跨行之間的開戶問題。比如我們如果在中國,我在工商銀行提交了我的所有的開戶信息,我要成為他的高端客戶,我要提供房產證、我在別的銀行的存款、工作單位的收入證明、納稅證明等一堆文件,我才能夠成為工行的私人銀行用戶。但是我開完戶之后,若想到招商銀行去證明我是個高凈值人士的話,我得把所有文件再帶到招行去試一遍。

這家在盧森堡的機構,就把身份和信用資產評估的所有信息放在區塊鏈上,形成一個第三方的存儲,然后所有的銀行都可以在被盧森堡認可的這么一個區塊鏈網絡上去調取每個人的個人信息,這樣就不需要客戶在每一個新的銀行開戶的過程中去重復繁瑣的流程。這也是我看到的一個不錯的區塊鏈試圖落地的運用。這家機構現在又去了香港,他們覺得金融機構比較密集的地方,很利于推廣這種方式,他們還沒想過來中國內地。

應用:數據轉移

區塊鏈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就是解決信用的數據轉移方面。剛才說的是在金融領域里面,但是在另外一個領域里面,比如說打車軟件,我是天天使用滴滴的一個高頻次的優質用戶,但是我跑到美國去要用Uber的時候,無論他有沒有我的滴滴交易數據,這些類似的軟件都能夠在區塊鏈的一個共識機制里面去取用我的客戶信息的話,我可能不需要有當地的支付手段就可以去開戶去使用當地的這種服務。所以數據的轉移在原來沒有區塊鏈的時候,互相之間都是競品的話,他是不可能去完成客戶數據的遷移的。

那現在基于區塊鏈的非常熱門的開發的場景叫DAPP,即Decentralised APP,也就是去中心化的APP。它達成的一種理想境界是,當一個開發人員基于某種應用開發了一個APP,扔到了公開的互聯網的區塊鏈上之后,這個APP將永恒地運行下去。

而這個開發人員作為開發者,如果某一天不在了,APP似乎是沒人去維護更新了,但是它原有的功能可以永恒的存在,就是一旦上線永不停歇的這么一種APP的應用場景,在區塊鏈上通過分布式的全球化節點的共同維護,似乎可以解決問題。

消息來源:星合資本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眾號“全球TMT”發布全球互聯網、科技、媒體、通訊企業的經營動態、財報信息、企業并購消息。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關鍵詞: 財經/金融 區塊鏈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