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5月15日電 /美通社/ -- 由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的“健康城市”理念 -- 期望人口越來越密集的城市不只受生活緊張、環境污染等負面影響,也應更加健康、舒適、樂活。5月10日,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星健控股聯合主辦的2018健康中國·城市發展論壇暨中國首屆“整合式健康服務”生態峰會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來自市、區政府的領導,醫院、衛生行政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大健康產業、醫藥、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醫療投資、經營機構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各相關產業行業代表共計30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以“整合式健康服務助力健康城市發展”為主題,圍繞健康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國際經驗,為各方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推動健康城市產業優勢項目資源的落地,將城市發展與海內外資本、大健康產業資源及智慧融合,描繪新時代健康城市發展藍圖。
論壇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流行病學教授何納和星健控股戰略投資部業務拓展執行總經理張軍杰聯合主持。論壇開場,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及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商務領事Seif Usher分別作開場致辭,并對所有嘉賓的到來表示感謝。桂永浩說,“今天來自學術界、科研界、產業界的各方面專家和精英深度匯聚一堂,從醫療、衛生、生命多個方面,研討健康城市發展的經驗與挑戰,并從科技創新、設計規劃、服務管理、政策扶持等各個角度分享‘健康城市’在落地過程中的合作機遇,十分有意義。希望通過這次峰會,為復旦大學和社會各界在大健康領域的深入合作開辟新機會和新篇章。”
深度剖析“建設健康城市”發展舉措,研判健康中國建設發展趨勢
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鄔驚雷致開幕詞并做《人民幸福之本,城市發展之基 -- 健康上海建設的理念、愿景與戰略》主旨演講。他談到,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健康城市建設方面,上海正在不斷積累經驗和創新探索。同時,鄔主任向與會嘉賓分享了健康上海建設的理念愿景、戰略舉措以及保障:
一、推進理念轉變,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實施新戰略,全面推進健康上海建設
三、突出健康科技創新,強化創新對健康的支撐引領作用
最后鄔主任提到,“健康上海建設藍圖已繪,需要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很高興看到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星健控股聯合舉辦的中國首屆‘整合式健康服務’生態峰會,我們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健康上海建設,以‘整合式健康服務’組織城市健康服務體系,協同‘政產學研用’各方平臺,共建全民健康生態系統。”
寶山區區委書記汪泓圍繞《以預防為主大健康格局與健康中國建設的趨勢和實踐》主題,做了精彩分享。“健康中國從國家戰略層面就是把健康提升為了國家戰略,優先把人民幸福生活放在優先發展戰略當中,健康中國首先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擁有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家家享有健康生活和健康保障生活。在大健康理念下從原來簡單的生理健康,到現在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健康、道德健康等全社會資源整合的大健康理念。寶山區也正以大健康的理念大力推進健康寶山的建設,使其惠及寶山的每一位市民。”
整合式健康服務理念分享,宣導解析《全國健康城市指標評價體系》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傅華分享了健康共治與整合式服務的課題研究經驗。“整合式健康服務不單單是服務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服務接受者怎么把需求和訴求整合到服務里。整合式服務更加應該以人為本,以老百姓的需求作為基礎加以整合。我們不能一刀切,要根據他們的需求做好服務,并且根據服務對象進行整合。在恰當的地方在恰當的時間把恰當的服務提供給恰當的人。所以健康中國需要健康城市,但更需要的是健康社區、健康企業、健康學校、健康家庭,這樣才能實現健康中國。”
會上,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高俊嶺宣導并深度解析了最新頒布的《全國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他表示,“健康城市建設要根據城市存在的健康問題,制訂科學合理的行動計劃,通過廣泛的市民參與、跨部門合作,不斷解決影響市民健康的主要問題,并不斷地監測和評估健康城市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結果,推動健康城市建設持續發展。”
產業專家深度碰撞,多維度闡釋“整合式健康服務體系”理念
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總裁陳啟宇在致辭中表示:2017年,在整個復星范圍內較大的戰略重點為C2M。在大健康領域,我們目標打造的C2M戰略,是以家庭客戶為中心,以健康為切入點,形成針對家庭客戶的優勢產品組合,智造復星優勢產品。作為復星旗下的大健康投資及運營平臺,星健控股希望通過整合式健康服務系統的搭建,以社群為中心,關注人口健康,提前介入并定制化健康方案。我們期待,未來幫助更多中國家庭,在家中享受更專業的健康服務。
星健控股副總裁滕家祺從星健控股如何助力整合式健康服務體系落地中國進行了分享。他分享到,“星健控股對‘整合式健康服務’的解讀,需要大力發展的是在病人出院后在社區內形成有機立體三維的健康照護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了離開急性期醫院后,經過亞急性期的康復到護理到社區健康管理,為他提供院前的服務,到社區的照顧為病人、家人、家中老人提供院后的服務,一直到最終居家社區護理和專業的醫療服務形成立體線下轉診體系的過程。最終當病人、老人有需求長期居住在護理式機構、養老機構的時候,再轉移到相應提供針對性服務的機構,相信這樣一套生態體系最能幫助城市、政府打造生態系統,幫助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獲得正確的服務。”
論壇尾聲,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傅華在閉幕致辭中表示,把整合式健康服務真正落地,從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的健康幸福指數,使他們既節省了金錢又得到了實惠,是這次峰會追求的較大目標。
此外,博組客亞洲和博組客中國總裁Stephan Dyckerhoff,美國優選PREFERUS醫療投資集團高級運營總監David Farrick,優護家創始人兼CEO申林,星健控股金融保險創新部總經理鐘鵬,新加坡HAPI設計事務所創始人Chia Cheng Chye,以及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蘭等各位專家分別從各自領域,分享了助力健康城市建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