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5月18日電 /美通社/ --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標志。上海市委、市政府前不久也啟動了三年行動計劃,要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5月13日,上海博雅方略集團作為文化品牌的企業代表,參加了由上海市政協經濟委員會、普陀區政府共同主辦的“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專題座談會。會議上,上海博雅方略集團總裁陳曄女士分享了集團“從整合東上海系品牌,談努力打造文化品牌”的經驗和心得。
上海博雅方略集團整合文化、旅游、科技、康養、金融4+1核心產業優勢,為順應國家“幸福產業”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布局在城市文娛客廳、生態休閑度假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及通用航空等五大領域,力爭成為中國幸福產業智造者。“文化+科技+金融”,是上海博雅方略集團提升文化品牌競爭力的核心思路與戰略部署。
為了加緊實現這一產業戰略,博雅加大文化產業競爭力,努力踐行文化、科技與金融的跨界融合。
重生與蛻變
集團在2015年以收購方式并入了“東上海”系文化品牌,增強產業的文化屬性。“東上海”是上海的老牌文化企業,擁有大量優良文化資產和IP,為了保持其優良的文化傳統,集團制定了“傳統文化復興”的目標和文化品牌“蛻變及重生”的戰略,包括VI及品牌重塑,并提出“傳承經典,源于東上海,高于東上海”的口號,打造了“影視制作、演藝管理、藝術策展、教育培訓”四大運營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領域產業鏈閉環。
藝術品+區塊鏈
響應上海市政府“文創50條”的方針,博雅以海派書畫為切入點,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海派文化。以海上書畫名家后裔為核心成立的“上海海派書畫院”,十年如一日地傳承、弘揚著上海海派書畫文化。今年起集團還與電視臺合作,推出一檔文化品鑒類電視節目《博雅達觀》,通過熒屏傳播海上名家的文化實踐和藝術成就,增強文化自信。
有了文化,還要融入科技。集團整合藝術資源和人才高地,結合區塊鏈等創新技術手段,搭建藝術品資源的價值鏈架構,建立了集“藝術品存證、藝術家經紀、藝術品展示、藝術品交易與藝術品數字化資產”為一體的平臺 -- 藝萃,這也是藝術家、收藏家、投資家、文化受眾共識的電子商務平臺,此平臺將成為藝術品數字資產轉化的場所。
演藝+技術
上海博雅集團激活了劇場“城市文娛客廳”的功能,旗下的東上海百老匯劇院管理公司目前在國內外管理著6家大型劇院,并與蘇演百老匯合作,管理4家直屬劇院和30余家加盟合作院線,列于全國行業前三。除了引進優秀的海外演藝IP以外,還借助博雅多年在文化旅游行業的市場經驗與份額,融合VR、AR等新興的技術呈現手段,在自我打造的重點劇目中以技術渲染劇情的感染力,增加和觀眾的互動性及加強體驗感;在文旅項目中融入和疊加技術的創新運用,加強“旅游演藝”劇目的研發及制作。
并且,上海博雅集團與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緊密合作,著力于影視正能量的傳播,正在打造多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及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影片,以前沿的影視語言和特效技術加強電影作品的觀賞性,運用新題材、新構想、新技術唱響社會主義主旋律。
文化+金融
上海博雅集團整合諸多文化、金融主管機構的力量共同發起成立了博雅文化金融研究院,聚焦文化與金融兩大主流產業,使之成為一個匯集文化、旅游、金融產業跨界研究的高端“智庫”。同時,首創的“文化金融論壇”先后舉辦了多屆,其中今年初在上海中心舉辦的“首屆陸家嘴文化金融論壇”,云集文化、影視、金融界大咖,行業影響力顯著,取得了良好社會反響。
打響文化品牌之路“任重而道遠”,上海博雅集團遵循“共識、宣揚、傳承、堅持、行動”的準則,落實“文化+科技+金融”的戰略部署,充分運用文化產業的產業資源、結構、環境和實力,夯實產業競爭力,為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東方演藝之都而繼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