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5月21日電 /美通社/ -- 5月20日上午,同濟大學創新創業博覽會“政策創新國際論壇”在嘉定校區成功舉行。論壇圍繞創新創業熱點話題進行多維度地討論,剖析創新創業熱點背后的機遇與挑戰,提出政策創新對推動創新生態的意義與路徑。同濟大學旨在通過本次論壇,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全球城市創新創業實踐、解讀相關政策,加速我國創新創業發展進程。
本次論壇由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金福安主持,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致辭。顧祥林指出和,“希望通過本次論壇活動,為與會的思想家、企業家、政府官員、研究者,提供一個經驗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臺,推動產學研結合深度合作,為加快創新型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四川綿陽的雙創實踐 -- 軍民融合、培育企業、發展產業
綿陽市副市長孫福全以“創新創業政策與創新創業生態培育”為題,分享了當地的軍民融合、培育企業、發展產業的政策創新推動創新創業實踐的經驗。綿陽市是四川省開展先行先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試點城市。在綿陽市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與科研生產基地的發展基礎上,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路徑。通過出臺系列政策培育和完善服務體系,包括孵化服務、技術交易服務、資源共享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通過規劃手段、經濟稅收手段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 “十有政策”等管理手段以及一系列的體制機制改革為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從而通過創新創業助推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上海科創中心 -- “雙輪驅動”構建創新生態系統
在題為“更好的政策更好地創新 -- 創新政策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旨報告中,上海科學研究所所長駱大進介紹,上海科創中心要做“四梁八柱”+ 一套制度+ 一批項目。“所有這些改革舉措包括四梁八柱,核心就是要構建一個更富活力創新的生態系統。上海要著力構建的是創新生態系統,這種創新生態系統不是線性的,不是單一的,更重要是把創新的要素和資源能夠在生態環境下融通發展,不僅僅是物理集聚,更重要就是化學反應,最終有化學的裂變。”駱大進指出,構建創新生態系統需要“雙輪驅動”,即科技的創新和體制、機制的創新。同時,創新政策也是這一生態構建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創新政策不在于打造成功,在于提高創新成功的可能性。”
立足全球 -- 全球化語境下的創業創新激勵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教授Sharker A. Zahra在題為“從全球創新體系汲取經驗:促進創業策略”的主題報告中表示,很多國家針對創新創業陸續出臺政策,大部分政策旨在鼓勵本土與全球創新體系建立聯系,以此獲得新的信息、知識、資源和管理技能。其中,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是技術和知識轉移的一個重要媒介。
“全球的創新生態系統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知識庫,為了從這些知識庫中獲益,我們必須要不斷地提高自身吸收能力,同時公共政策也應該聚焦于這些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公司不斷轉換升級,同時也能夠催生更多新的企業家。”Zahra教授還表示,雖然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與動機可能不符合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利益,但是確實為國內市場帶來了新的知識技術、管理方式和商業模式,還為中國企業融入全球供應鏈打開了一扇門。因此,如何發揮外資的作用從而推動國內的創新創業活動,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校友圓桌論壇環節,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阮慶國、上海摯達科技創始人黃志明、返利網創始人兼CEO葛永昌、國動網絡通信集團副總裁郭延貴四位嘉賓就“政策創新如何助力我國取得關鍵技術突破”進行了熱烈討論。阮慶國表示:“創新2.0時代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轉變五個層面協同發展。”通過這樣的協同創新形式鏈接政府、產業、學校(科研機構)和用戶,讓社會不同分工的優勢資源集成化,推動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和融合,讓政策更加精準地為創新創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