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6月1日電 /美通社/ -- 5月末,法國賽諾菲集團首席執行官白理惟(Olivier Brandicourt)與整個執行委員會一起來到中國,參加第十三屆北京市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出席和中國平安的戰略合作簽署儀式,參觀醫院和數字化創新中心等一系列安排,5天行程緊湊,全面了解中國市場。
“賽諾菲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制藥公司之一,多年來堅持創新、承諾與合作的理念,我們希望帶來更多高質量的創新藥物,并為‘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白理惟表示,賽諾菲將繼續加大在華投入與合作,助力提高中國醫療服務可及性,并努力打造“中國創造”名片。
扎根中國36載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5月27日,第十三屆北京市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舉行,17位來自全球知名跨國企業的顧問圍繞“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和“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兩大議題,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期間,白理惟作為唯一一名醫藥行業企業家顧問出席大會。
白理惟表示,“此次顧問委員會充分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開放進取,合作共贏的目標。1982年,早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賽諾菲就來到中國。36年中,賽諾菲中國共引進40多種創新藥品和疫苗,治療方案覆蓋了中國十大致死疾病因素中的七種,不斷為患者帶來健康和希望。”
根據《“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北京要基本形成“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人擁有健康環境的局面”,基本建成“健康中國首善之區”。白理惟認為,助力“健康北京2030”愿景的實現,以下四個方面十分關鍵:
第一,投資疾病預防。他建議,進一步提升居民對疫苗接種的意識,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預防水平。第二,構建以基層醫療為核心的醫療體系。建議繼續大力發展社區衛生中心,改善其與三甲醫院的合作機制,提升全科醫生的臨床診療能力,合理防控慢病。第三,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率。建議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第四,培育激勵創新的健康產業生態系統。這包括在藥品的研發階段,激勵醫生進行臨床研究,鼓勵成立臨床試驗中心,保障藥品的質量與療效;以及在高質量創新藥品的市場準入階段,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擴大藥品可及性,并增加財政支持。
賽諾菲在中國共擁有三家全球領先水準的生產工廠,分別在北京、杭州和深圳,專注藥物和疫苗。此外,為提升醫療可及性,賽諾菲在2011年便設立了跨國藥企中首個針對縣域人民的獨立事業部,目前已覆蓋千余縣域醫院;并于2016年啟動“健康社區項目”,深入數千家社區衛生中心。
攜手中國科學家 提升本土創新潛力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年滄桑巨變,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驅動”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賽諾菲提出,要助力醫療領域打造“中國創造”名片。作為一家跨國企業,提出這樣的口號并不尋常。賽諾菲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為了推動‘中國創造’的實現,我們攜手中國科學家,致力于提升本土創新潛力。”白理惟稱,賽諾菲未來將繼續加大在華研發投入,與更多相關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除了臨床試驗和藥物開發,賽諾菲在中國的研發中心還將更多參與早期研究工作。2008年,賽諾菲中國研發中心在上海成立,2014年在上海又建成亞太研發總部,新藥研發領域涵蓋糖尿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罕見病等多個疾病領域。賽諾菲還與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發起優秀青年人才獎勵基金,歷經十年耕耘,現已支持優秀科研人才230多名。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速新藥審評審批進程,醫藥行業利好政策接踵而至。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五部門聯合制定并發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納入了121種罕見病;5月2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優化藥品注冊審評審批有關事宜的公告(2018年第23號)》,為提高創新藥上市審批效率,科學簡化審批程序,提出了五項最新事宜,其中對罕見病藥品的研發、審評及進口產品注冊等方面都給予了更多利好政策。
“這些新政的推出,對于我們來講非常鼓舞人心。而如何把握好這些機會,以更快的速度把創新、優質的藥物帶入中國市場,讓更多先進的科研成果加速變為現實,以及如何在當前的醫保政策環境下,持續提高創新藥物的可及性,都是我們必須要迎接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所在。”白理惟坦言。
“互聯網+醫療”或將突破臨床試驗限速瓶頸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賽諾菲將如何擁抱互聯網?
“總體上看,醫藥行業在接受數字化變革方面稍慢一些,但目前無論是從公司還是行業的角度來講,我們都在快速迎頭趕上。”白理惟指出,“互聯網+醫療”是一個全球現象,而中國無疑是走在前沿的國家之一。伴隨生物科技、基因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醫療行業未來將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互聯網+醫療健康涉及方方面面。首先,可以通過人工智能(AI)等技術幫助醫生做出更好的診斷,比如罹患黑色素瘤、皮膚病等患者,今后通過照片和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做到在線診斷。其次,在治療時,醫生和患者可以借助數字化平臺實現更多互動,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再次,從行業的角度上看,無論是新藥研發、臨床開發、市場準入還是推廣等,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更多地運用數字化技術和解決方案。比如,臨床試驗往往耗費巨大、進展緩慢,也成為藥物研發過程中的‘瓶頸’所在,有了數字化技術就能夠突破‘瓶頸’。病人在家中就可以通過手機把個體數據、用藥記錄發送給臨床醫生,類似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臨床試驗的效率。”白理惟表示,賽諾菲正在積極參與數字化醫療建設,在全球包括中國在內與多方開展合作。
白理惟介紹,為有效指導慢性病患者實現安全用藥和疾病管理,賽諾菲和阿里健康在2016年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于2017年推出“指尖上的安心”項目。患者通過掃描藥盒上的條形碼(藥品追溯碼)就可以直接登錄安全用藥和疾病管理平臺,快速識別藥品真偽,并在手機上獲得如何更好地進行疾病管理等信息。賽諾菲近期還在上海啟動了“極創聯盟”,首個項目就是甄選并培育有潛力的數字化醫療項目,加速醫藥領域數字創新的實現。
“圍繞數字化醫療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我們現在只觸及了冰山一角。”白理惟說。“賽諾菲在中國的增長和變化都非常迅速,是令人興奮的市場。2017年賽諾菲中國取得了15%的增長,而僅在今年我們就預計將有3個新產品在中國上市,中國也會越來也多的加入到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及早期研發中來,正在成為全球的創新加速器。”(袁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