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7月12日電 /美通社/ -- 如今的 APUS 已經成為了一家累計用戶12億、足跡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海獨角獸”。其產品矩陣中,既包括當初規劃中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同時也覆蓋了基礎云服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
這一切都源于2013年,李濤在兩次赴巴西考察中,萌生了做一款完美操作系統的想法。
李濤親眼目睹了一名巴西酒店服務生使用手機的煩惱經歷。在第一次旅行中,他看到這名服務生使用基本款手機打電話;而第二次,盡管這名服務生將手機升級到了安卓智能手機,但他仍然主要使用它進行語音通話。而真正堅定他做手機用戶系統想法的則是當地用戶的“痛點”。“這個服務員想用自己的手機跟我拍一張合影,打開相機后笑容要保持3秒才能定格,他還曾經詢問過我要怎樣解決手機卡慢以及死機的問題。”李濤說。
敏銳地捕捉到海外互聯網的商機,加上李濤對本土互聯網行業的深刻理解:2014年中國的互聯網網民已達近8億,行業巨頭的壟斷,市場的飽和和高度的競爭,而新興市場國家的互聯網經濟仍處于萌芽狀態。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多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在 Pew Research Center 的調研報告中顯示,12個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智能手機的擁有率均不足50%,其中印度和坦桑尼亞的擁有率數據不足25%,這些數據說明,海外市場的發展空間潛力巨大。此外,李濤的信心還來自于多年從事手機安全系統操作,對于安卓操作系統底層技術有著深刻的理解,并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發展有系統性的認識。
這些因素促使李濤在2014年毅然辭職,創辦麒麟合盛(以下簡稱“APUS”),公司在成立之初即定下以海外市場為目標市場的戰略計劃。
APUS是誰?
提及 APUS,可能不少中國用戶會感到陌生,因為這家公司近乎100%的業務范疇都扎根于海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濤首先回答了“APUS 是誰”和“APUS 要去哪兒”的問題。
首先,APUS 致力于成為“中國互聯網出海領航者”。公司主營業務為面向海外用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用戶提供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為用戶提供接入互聯網的服務。截至2017年底,公司12億用戶覆蓋了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9%的用戶分布在6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全球用戶構建互聯網基礎設施,消除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數字鴻溝,讓更多人的生活更美好更體面,是 APUS 始終奮斗的目標。
其次,APUS 還是數字“一帶一路”的踐行者。在 APUS 創始人兼CEO李濤看來,當今世界在經歷一次巨大的變革,推動這個變革的力量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正在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推動者;另一方面,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力量對整個世界形態產生了巨大影響。對于中國互聯網企業而言,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科技力量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把“一帶一路”發展成為中國技術的“一帶一路”、中國創新的“一帶一路”、中國標準的“一帶一路”、中國文化的“一帶一路”以及中國影響力的“一帶一路”。
這些比較清晰地解釋了 APUS 高速擴張的底層邏輯:把海外新興市場和手機用戶系統作為切入點,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服務為基礎構建生態,并以此向下進行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研發。向海外用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提供互聯網信息入口服務,從而實現傳播中國聲音、提升中國影響力的社會意義。
理想主義的CEO:風物長宜放眼量
曾國藩常說一句話 -- “扎硬寨、打呆仗”,顧名思義就是說步步為營,用最笨的方法去打仗。李濤喜歡研究歷史,對曾國藩這句名言相當推崇。在李濤看來:“做企業不是一個短期的事情,要以30年、50年為刻度,以半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為單位去努力。創業到最后,很多事情就是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在共事多年的同事眼里,李濤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 追求夢想,雷厲風行。這種理想主義也很容易被外界感知。1999年入行,浸淫互聯網江湖近20載的李濤在業內稱謂頗多,從“明星創業家”到“獨角獸掌門人”等不一而足,但李濤自己最喜歡的卻是“Captain(船長)”這個稱謂。在“船長”的掌舵下,APUS這艘創立四年的旗艦達成了很多企業十年都未必做得到的成就。
APUS的出海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指明了方向。在李濤看來,在幫助全球12億用戶構建他們所需要的網絡生活的同時,APUS也希望能夠通過自身覆蓋全球的網絡來幫助所有的企業家,推動他們全球業務的開展。
李濤賦予 APUS 的品牌解釋是“A Perfect User System”的縮寫 -- 即一個完美的用戶系統,希望能夠幫助全球所有新增互聯網用戶、特別是新興市場的用戶接入互聯網。此外,APUS 還有三層含義,法語里的“酋長”,地球上飛行較快的鳥類“雨燕”,以及南半球的天燕座。“幾乎所有星座都在希臘神話中被賦予了相應的故事,但唯有天燕座卻是例外。這也就意味著,APUS 將會譜寫自己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