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7月12日電 /美通社/ -- 6月15日至6月19日,2018港大講堂暨校友日活動在 MSC 地中海輝煌號郵輪盛大舉行。為了給校友帶來創新多元的不同體驗,港大講堂首次聯合校友日,相邀港大 ICB 萬名校友共聚海上,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六地聯動,聆聽兩岸三地知名學者領袖思想交鋒,共享終身學習知識盛宴;新朋舊友千里相會,深度交流暢談人生,共度5天4晚難忘旅程。
校友日之揚帆起航·攜手共進 砥礪前行
6月15日晚,2018港大講堂暨校友日啟航儀式拉開活動大幕。企業財務與投資管理上海9班同學以優美的《校友之歌》配樂朗誦開啟了5天的海上之旅。
香港大學SPACE學院院長李經文教授,香港大學SPACE學院常務副院長(商學及中國發展)、中國商業學院及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寧榮教授、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教務長(學務) 暨首席講師楊仕名先生、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教務長(校務)暨首席講師林崑博士、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拓展及招生總監鄭衛華女士等院方領導、港大講堂知名學者、地中海郵輪華東大區、中青旅上海遨游網、地中海輝煌號游輪等相關活動負責人受邀出席。
李經文院長在致辭中談到,香港大學SPACE學院擁有超過60年發展歷史,港大 ICB 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相信未來將會為內地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劉寧榮教授談到此次活動緣起時表示,港大講堂與校友日首次聯合舉辦,希望不僅是一次歡樂輕松的校友聚會,更是一場知識碰撞與心智溝通的思想盛宴;選擇郵輪作為校友們的相聚之地,因為海洋文化象征著勇敢、冒險向前的精神,是所有中國企業家都需要擁有的精神;海洋更能夠提供不同的視野,為校友們打開一個全新世界。
港大 ICB 上海校友聯誼會會長、企業教練與領導力培育上海2班彭宏濤作為校友代表表示,在港大 ICB 感受最深的三個關鍵詞是感恩成長、成人達己、分享共贏。希望未來能夠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整合更多校友資源,助力實現港大 ICB 培養中國內地一流管理人才的愿景。
2018港大講堂·全球視野 中國智慧
港大 ICB 歷來重視知識的實用性與實效性,一年一度的港大講堂則為校友提供了解前沿動態、與知名學者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拓展國際視野,啟迪人生智慧。2018年,時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逐漸擺脫“大而不強”的舊有形象,逐步向“既大且強”的新形象轉變。海內外“中國模式”的提法不絕于耳。那么中國模式的說法是否成立?其蘊含何種內涵和外延?中國模式的借鑒價值與參考意義何在?又能否走向全球成為可共享的世界模式?
2018港大講堂以“中國模式 -- 機遇與挑戰”為主題,邀請香港文化學者陳冠中先生、臺灣知名學者林泉忠博士、香港企業家、香港大學計算機系榮譽教授鄧淑明博士及內地著名中美關系研究學者等多名學者領袖,為校友們分享關于“中國模式”的深入思考,并與校友以現場問答形式進行了深度互動。
曾鈺成先生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民生、科技發展等方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國模式仍處于探索與發展之中,未來要敢于不斷實踐總結經驗,在實踐中通過獨立思考,形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模式。
陳冠中先生多維度解讀了奇點時代,中國模式的特征及應對之策。他認為要公平分配經濟、科技、生態奇點與拐點帶來的好與壞;重視市場機制,接受財富差異;調整符合社會主義倫理的政策,推進構建全民共享的合情合理社會。
林泉忠博士則詳細解讀了在中國模式和中國崛起的背景下,社會文化層面我們應如何應對身份認同方面的挑戰。2010年起中國迎來了“崛起高峰期”,然而香港與臺灣民眾對于“中國人”的認同卻在轉弱。“中國崛起”仍在路上,而臺灣與香港作為中國模式的重要觀察點,可以幫助大陸實現真正的崛起。
鄧淑明博士從科技發展角度闡述了智慧城市如何帶動中國經濟騰飛。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經濟、智慧出行、智慧環境、智慧生活、智慧政府、智慧市民等多重維度。現今世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包含人口老齡化、全球變暖、空氣污染等,但發展智慧城市能以先進的科技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學者們普遍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及突破,但仍處于追趕模式,真正的中國模式并未形成。面對未來發展,我們需放慢速度,以內在良知為準繩,創造屬于自己的發展步伐;同時以自由開放的心態,獨立客觀的思考,清醒的洞察機遇,才能更好迎接挑戰。
福岡一日之旅·文化巡游 城市印記
6月17日,郵輪抵達日本九州島最大城市 -- 福岡。各地校友親屬一同游覽福岡主要歷史文化景點,探訪太宰府天滿宮,拜學問之神;參觀福岡城跡“舞鶴城”,領略日本文化;游覽大濠公園,作為日本為數不多的水上公園之一,這里有寬闊的湖泊與大片的綠地,一行人享受片刻休閑。文化巡游時間雖然短暫,卻收獲頗豐。
“發現創新獨角獸”巔峰時刻·創新精神 榜樣力量
6月18日下午,由校友自發組織的第二屆“發現創新獨角獸”創新創業大賽在郵輪上迎來巔峰時刻。產品創新與服務設計上海6班席坤“消度網絡”、信息戰略與企業轉型(現數字化戰略與企業轉型)北京4班鄒小麗“瓦云”、整合實效管理成都1班溫曉熙“花生公寓”、信息戰略與企業轉型(現數字化戰略與企業轉型)北京2班/產品創新與服務設計北京4班王雨 “社區有房”等優秀創業項目分享;第一屆大賽第三名、廈門昕藝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整合實效管理上海13班劉心虔現場分享創業心經。
李經文院長、劉寧榮教授、鄭衛華女士、楊仕名先生、林崑博士等院方領導與德喜集團董事長、港大 ICB 創投會主席、全球運營與管理1班朱鵬播,尚公律師事務所律師、尚公金融中心創投負責人、金融市場與投資組合管理北京1班常志偉,明韻資本總裁、整合營銷傳播上海7班黃晨昀,明韻資本副總裁、整合營銷傳播上海7班朱一惠,蘭天控股北京金開利德股東、企業財務與投資管理北京9班山子伊,CAIDAO 才到云創始人、B2B營銷戰略與管理上海3班尹武,新格文創集團創始人&CEO、產品創新與服務設計上海5班蘇曉東,新浪旗下大眼娛樂新媒體商務主管、整合營銷傳播北京17班劉霄,甜菜金融副總裁、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北京11班李敏等嘉賓蒞臨現場,并進行了精彩點評。
校友日之相約再聚·以心相交 無界溝通
6月18日晚,以 “相聚感恩,不負時光”為主題的各地校友聯誼表演 Show 引爆活動高潮。整合營銷傳播成都3班余樂、廣州15班張帥聯袂主持,嗨翻全場;整合營銷傳播成都2班鐘文原創改編港大版《成都》別有味道;整合營銷傳播廣州15班孟令航一曲《廣州愛情故事》溫暖走心;整合營銷傳播廣州15班趙俊鴻原創歌曲 《The last dance on Valentine's Day》 深情動人;互動游戲“抖音神曲模仿”及“紫荊花開抱一抱”,校友師生齊上陣,歡聲笑語不斷。
李經文院長表示,此次活動是一次獨特聚會,各地校友共聚一堂,大家能夠以開放思想交流溝通不同觀點,并希望以此為廣大校友建立一個經驗分享的社群與終身學習的平臺。生命是一場學習的旅程,更是一種難以忘卻的情懷。港大 ICB 始終堅守專業創新型商管學院的定位,在校友人生成長歷程中,給予更多支持與助力,成就更多改變中國未來的企業家與創業家。
劉寧榮教授則在總結發言中表達了對廣大校友的感恩及未來美好前景的展望。每一次結束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經過7年發展,學院擁有超過一萬名校友,這僅僅是第一步。未來港大ICB將走出中國,成為一所真正面向全球的商學院。
活動現場,港大 ICB 官方校友平臺“校友匯” App 正式發布。軟件開發合作伙伴、CAIDAO 才到云創始人、B2B 營銷戰略與管理上海3班校友尹武表示,校友匯 App 是一個真正屬于港大 ICB 校友自己的平臺,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校友們匯聚連接,讓校友之間聯系的更加緊密,親密溝通,無界交流,攜手攀登人生更高峰。
臨近尾聲,現場全體校友合唱《明我以德》,共同回顧港大 ICB 求學路,感動難忘。
2018港大講堂暨校友日以其創新的形式、前沿的內容,為校友帶來全新體驗。相聚有別離,時光太匆匆,2018年已揚帆起航,2019年相約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