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8月20日電 /美通社/ -- 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精準扶貧戰略實施,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下稱“醫院研究所”)于8月17日正式簽署“光明在縣 -- 我國縣級醫院眼科能力建設”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預計未來3年內,重點提升縣域眼科“軟實力”,通過建立規范化的培訓制度,加強縣級眼科醫師培養,提升我國縣級眼科綜合醫療服務水平,使其成為縣域眼科常見病診療示范中心,為當地居民提供優質的眼科診療服務。出席此次簽約儀式的國內眼科知名專家包括,北京協和醫院趙家良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許迅教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孫興懷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劉慶淮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瞿佳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張明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鄒海東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張曉俊教授等。
眼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間,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眼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使得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民群眾對眼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我國眼病防治工作依然任務艱巨。尤其是以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為代表的主要致盲性眼病,正在嚴重影響著中國中老年人的眼部健康和生活質量。在眼科領域,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例,目前,87%的糖尿病患者就診于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但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基本診療措施和適宜技術卻在三級醫療機構實施[1]。因此,我國縣級醫院亟需加強眼科綜合服務能力,以分級診療制度為基礎,探索建立早期篩查、診斷、轉診與治療的有效模式,并加強科室合作篩查與診療,進一步提高規范化治療水平。
“我國近六成的縣級綜合醫院沒有設立獨立的眼科,縣級眼科醫師數量僅占全國總眼科醫師數的三成左右[2],并且有將近一半的眼科醫師無法獨立開展白內障手術[3],對常見眼病的診治能力有限。”項目專家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許迅教授指出,“一些縣級醫院的服務模式還沒有轉變,醫生不會主動組織眼病篩查,面對專業設備使用不來,接診的患者與手術數量也相當有限。因此,針對縣級醫院眼科發展現狀與需求,開展多方合作,使基層眼病患者能夠真正獲益迫在眉睫。”
從宏觀層面上看,近年來政府大力支持縣域眼科發展。2016年11月國家頒發了《“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需以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醫院等工作為契機,大力推動縣域眼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發揮其作為基層眼科醫療服務指導中心的作用,提高常見眼病診治與急診能力,落實眼病分級診療的總體要求。
“光明在縣”項目將在全國10個省下轄的100個縣市,通過建立眼科常見病診療示范中心、培養能夠熟練掌握手術和致盲性眼病診斷醫師、建立定期篩查機制、支持項目省級醫院以培訓方式幫扶縣級醫院眼科人才發展以及開展健康宣教等多種幫扶方式,全方位助力縣域眼科發展,提升我國縣級優質眼科綜合醫療服務水平。
醫院研究所所長葉全富先生表示:“現階段啟動圍繞推進以縣級醫院眼科能力建設為主題的“光明在縣”項目將會從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出發,以重項目創新、強基層眼科、促眼健康發展為核心,以提升優質眼科服務質量與水平為目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讓優質眼科資源與服務普惠化、便捷化。”
“光明在縣”由醫院研究所與諾華制藥(中國)合作開展。諾華制藥(中國)眼科疾病領域業務負責人王柏康先生介紹,“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制藥公司,諾華始終以助力中國眼科發展為己任,多年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落實,已在基層開展了例如 ‘一帶一路’光明中國行、百城巡講、光明基金等扶持項目。在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企業在全眼科疾病領域上的研發與資源優勢,協助醫院研究所探索更多創新項目模式,為政府提升縣級醫院眼科綜合醫療服務能力目標的早日達成獻力,促進中國眼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1]http://www.nhfpc.gov.cn/yzygj/s7653/201704/3524f29f1599419aa04bbe4e068c962a.shtml |
[3]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 2014年全國眼科能力資源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