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8月27日電 /美通社/ -- 8月21-23日,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本次博覽會以“新時代、新征程 -- 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為主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等主辦。
8月21日下午,2018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論壇隆重舉行,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應邀出席并發表題為《打造智慧城市運營新模式》的主旨演講。
陳總從智慧城市發展歷程和現狀說起,智慧城市已走過10個年頭,從最初的概念,逐步演變為城市發展理念,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政府、企業、公眾廣泛參與。但是仍然沒有擺脫30余年來,信息化建設的老模式:項目化的建設,煙囪化的效果。因此,群眾獲得感不強、產業提振效果不明顯、財政資金壓力山大,智慧城市的可持續性得不到保障。
陳總提出,智慧城市是集產業、技術、模式、資本等于一體的復雜巨系統。要實現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需要“智慧城市運營商”,浪潮倡導通過市場化運營體制機制創新,聚合價值生態,賦智整合城市資源,面向公眾、企業、政府,提供綜合化、集約化、智能化的管理服務,實現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拉動數字經濟發展。
城市資源賦智整合是智慧城市運營的基礎
城市發展依托城市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而智慧城市是對城市數據資源的系統整合、高效開發和利用。城市數據資源是線下資源的數字化,與已有數字資源整合的結果。對城市數據資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能力,構成了智慧城市運營的基礎能力。
價值生態有機聚合是智慧城市運營的保障
關于如何實現運營,浪潮的方法是通過價值生態的有機聚合,以云+數為基礎、打造“服務、供給、資本、智力”四大生態。其中,服務生態是運營的價值創造者,依托iSCMall平臺,面向公眾、企業、政府提供運營管理支撐;供給生態是運營的能力保障,依托iMai平臺,實現基礎設施、軟件、平臺、應用和數據分析服務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智力生態、資本生態是運營的兩翼,為服務生態、供給生態的運轉提供咨詢和資金的支持。
體制機制創新融合是智慧城市運營的核心
公眾、企業、政府的需求是綜合的、多樣的、復雜的,而供給側的服務供給是專業的、分散的、孤立的,缺乏一個有效的媒介來彌合需求側與供給側之間的不平衡。因此,需要一個能體現“政府監督、企業主導、生態參與”理念的市場化運營主體,完成綜合需求與專業供給的有效對接,以使用者付費的模式實現價值反饋,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拉動城市數字經濟發展。
未來,浪潮將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成為領先的智慧城市新運營商,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充分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城市,以“優政”、“惠民”、“興業”為目標,幫助政府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讓百姓充分享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便捷,為企業轉型升級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快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助力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欲瀏覽更多信息,請登錄公司官網:http://www.inspu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