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9月3日電 /美通社/ -- 8月31日,“贛州百特腹透液送貨上門服務”啟動儀式舉行,江西贛州衛計委副主任劉遠飛、贛州市人民醫院院長賴衛國、贛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李廣生、贛州市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方衛東、贛州市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陳江林及百特醫療高層共同出席。這是贛州市在國家“精準扶貧”戰略指導下,率先對貧困人口實行的健康扶貧“四道醫療保障線”的又一重大舉措。作為江西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8年,贛州市將健康扶貧再提升,本著“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宗旨,切實幫助和解決贛州山區該類患者的腹透液運輸難的問題。同時,這也標志著百特醫療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戰略愿景,倡導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支持贛州政府,將“腹透液送貨上門服務”延伸至贛州,助力當地基層醫療事業。
先進與落后,這一切同時存在于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面對疾病,不同患者之間的境遇也是大相徑庭。那些城市中的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醫療條件,對更多基層患者而言卻遙不可及。絕望而無助,往往是基層重病患者最真實的感受。這其中就包括終末期腎病患者。
治療之路困難重重,“腹透”治療帶來希望
對于終末期腎病患者來說,由于供體器官短缺,腎移植的可實施性極為受限, 患者主要通過“透析”方式替代原有已衰竭的腎臟功能進行治療。截至2016年,中國每年需要透析“續命”的100多萬終末期腎臟病患者中,真正獲得透析治療的僅有50余萬人。
“透析”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其中,傳統的“血液透析”方式需要患者自行前往醫院血透室進行治療, 造成許多交通不便的患者就醫困難。以生活在江西贛州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為例:由于贛州境內山巒起伏,氣候多變,許多患者不得不翻山越嶺,經歷數小時的奔波才能到達距離最近的血透室。各種惡劣的天氣都可能導致治療中斷,病情惡化,令患者苦不堪言。
許多中國眾多終末期腎病患者都面對這種基層醫療狀況。令人欣慰的是,自從百特醫療于1992年將“腹膜透析”療法引入中國后,患者已經有了另一種選擇。“腹膜透析”可以由患者“居家自主操作”,利用人體自身的腹膜凈化血液的腎臟替代治療手段,療效與生存率和血透相當。
“腹透液就是患者的生命液”,“送貨上門”服務首抵贛州
然而,“腹透液”的配送又成了另一大難題。按常規治療量計算:一名居家腹透患者每天須消耗3-4袋腹透液,每袋腹透液常規裝量為2升,計算下來,每月人均用量高達250-300公斤,這對于醫療機構藥品存放、腹透患者購藥運輸來說都是一大挑戰。
急醫患之所急,改善基層醫療,“一個也不落下”-- 百特緊緊圍繞“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建設健康中國戰略主題,積極支持政府,延伸腹膜透析液送貨上門服務,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在各方努力下,配送人員肩負“腹透液就是患者生命液”的強烈使命感,到達每一個有需要的患者身邊。其中,浙江省已基本實現“腹膜透析液送貨上門服務”全省覆蓋,惠及患者約9,000人 -- 東至東北部舟山群島,西至西南部麗水山區。
如今,百特又用實際行動支持江西贛州市的“精準扶貧”舉措,首次將“腹膜透析液送貨上門服務”拓展至贛州,為更多基層腹透患者帶去便捷與希望。贛州市轄區腹膜透析病人約1100人。此前,本已虛弱不堪的患者需要每個月自行將腹透液從醫院運輸到家,過程極為艱辛。
助力衛健委“腹透項目”,為生命振翅
此外,百特還支持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醫院管理研究所組織實施的“腹透項目”。該項目積極探索面向廣大城鄉基層患者的腹透治療長效機制和基層管理模式, 以及在終末期腎病患者中推行分級診療模式和醫療保障支付制度改革, 讓中國廣大的終末期腎病患者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可及性強的腹透服務。
聚焦基層醫院腹透置管醫生培養,授人以“漁”
從認知“腹透”到真正讓“腹透”療法落地的過程中,醫生的作用至關重要。為此,百特與行業協會合作,聚焦基層醫院腹透置管醫生的培養,提升腹透治療技術, 減少腹透并發癥,從而推動基層腹透發展,部分醫院突破了腹透為零的局面。
秉持“拯救并延續生命”的使命,百特醫療一直致力于提高透析服務可及性、提升基層開展透析服務質量,幫助廣大城鄉基層地區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獲得腹膜透析治療。根植中國近三十年,百特醫療已覆蓋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療法及獨立透析中心,致力于以創新的療法和解決方案改善中國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活著不是為了透析,透析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在“挽救并延續生命”的道路上,百特不停在努力著。
* 腹透項目: 終末期腎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療可及性及其基層管理模式探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