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8年10月29日電 /美通社/ -- 華南美國商會(下簡稱“美商會”)最新發布的《美中貿易關稅影響特別報告》(下簡稱“《特別報告》”)指出,在美中貿易爭端中,擴大中國市場是大部分企業應對加征關稅重要的補救措施之一,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市場在全球的重要性。
美商會的《特別報告》的問卷調查于2018年9月21日至10月10日期間進行。問卷調查開始前不久,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征收2000億美元的關稅,同時,中國政府亦采取相關的反制措施。該調查共有219家會員企業參與,其中三分之一從事制造業,一半以上從事服務業,約七分之一從事其他行業。約百分之九十五的受訪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受訪企業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韓國、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及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受訪企業均遭受美中兩國關稅對多重業務的負面影響,其具體表現為對具體業務運營的影響,導致其營業額及市場份額大幅減少。相對而言,美國關稅對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比中國關稅的負面影響更為嚴重。與其他國家的企業相比,美國企業在貿易摩擦中受創更嚴重,尤其是在業務運營、營業額及市場份額等方面。超過六成的受訪美企表示,其市場份額因貿易糾紛已被其他國家的企業搶占,競爭多數來自越南、德國及日本。與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的企業相比,更多的制造業受訪者表示其損失的市場份額更多。
美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博士表示,來自美中兩國的大部分出口產品訂單在貿易爭端前早已被簽訂,且在多數情況下難尋其他采購地取而代之,因此這些行業尚未完全感受到直接的影響。“目前的首要顧慮是,美中兩國的消費者現在可能不得不為許多商品支付更多的費用,這筆費用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變得更高”,哈利補充道。
調查結果還表明,雖然多數受訪企業有考慮將部分及所有生產線遷出中國,但半數受訪企業聲稱他們目前沒有將生產線遷出中國的計劃。值得注意的是,僅百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表明將計劃在北美設立生產線。同時,只有極少數受訪企業會在貿易糾紛中減少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約半數受訪企業認為擴大中國市場是應對加征關稅重要的補救措施之一,這足以說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哈利表示,他對現狀的擔憂不如他對美中關系未來的思考。“最讓我擔憂的不是直接影響”,哈利說,“而是中國企業可能長期失去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這也可能導致美國企業被拒中國市場門外,令美國企業痛失這個比美國市場大五倍之多的市場”。他希望“此份代表多國受訪企業事實觀點的報告,能促使雙方政府暫停并重新思考其策略。與眾人所見略同,我們認為所有的分歧均可且應通過友好磋商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