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018年12月4日電 /美通社/ -- 日前,由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CBCS)聯合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乳腺外科醫師委員會(CSBS)共同舉辦,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國乳腺專科醫師“項目培訓”(后稱“項目培訓”)正式在渝啟動。
本次“項目培訓”是CBCS制定的乳腺專科醫師培訓方案第一階段。“項目培訓”根據我國乳腺癌診療的現狀及需求,以模塊化的方式分為十一方面的內容,并在全國十八家醫院進行培訓。啟動會同期,乳房重建模塊作為第一期醫師培訓內容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開展。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乳腺外科醫師委員會現任主委任國勝教授在介紹項目時表示:“項目培訓以多學科全面覆蓋的形式,旨在幫助有志于從事乳腺專科工作的青年醫生通過系統的模塊學習成為合格的乳腺專科醫生,同時對已經是乳腺專科的醫生通過綜合培訓完善各項技能和綜合能力。本次‘項目培訓’是集兩個學會(CBCS、CSBS)之力,動員目前國內在乳腺癌綜合治療上實力較強的乳腺中心和乳腺專科作為教學培養單位;也是迄今以來針對中青年乳腺專科醫師培養較系統和規模較大的培養發展項目。通過規范化的學習縮短不同地區診療水平的差異,最終幫助各地區乳腺癌患者獲得更好的專科治療,推動中國乳腺專科進入規范化診療新時代,助力健康中國的偉大戰略實現。”
助力推動乳腺專科發展第一期乳房重建培訓在渝啟動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并呈年輕化趨勢。我國年輕女性的乳腺癌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們所熟知的姚貝娜、阿桑、陳曉旭都因為乳腺癌奪取了年輕的生命。然而,隨著乳腺癌診療技術和藥物的不斷進步,乳腺癌如果早診斷,早治療,是可以達到臨床治愈。
不僅如此,隨著乳腺外科手術理念的革新與個體化治療方式的發展,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和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規范和發展我國各地區乳腺專科診療水平,讓更多的患者獲得更好的乳腺專科治療,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協會和專家的共同關注。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性大,不同地區、層級、規模醫院的乳腺專科發展水平分布不均。其中,外科手術量較大的醫療機構多集中在沿海、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且多在三甲醫院,這樣不均衡的分布態勢為患者就診帶來不少的治療障礙,也浪費了當地的醫療衛生資源,本次項目旨在改善這樣的發展現狀。
本次培訓根據中國乳腺癌診療的現狀需求,以模塊化的方式在全國多家中心進行,共包括11個培訓模塊,具體為:乳房重建、外科治療、前哨淋巴結活檢、MDT、內科治療、放射治療、乳腺病理、放射診斷、臨床研究、全程管理及專科護理。培訓以多種形式進行,包括:理論授課、手術示范、手術視頻學習、示范查房、多學科討論、遠程會診示范、示范閱片等。通過規范化教學,加強學員的理論基礎,提高學員臨床實踐能力。
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王瑛教授表示:“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自建立以來在引領國內乳腺癌的學科發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腫瘤年會、學術會議和培訓班的形式促進了乳腺癌領域的發展。此次舉行的中國乳腺專科醫師項目培訓是在原來學術的活動基礎上又進行的創新,它采用模塊化的培訓方式,為專科醫生展現了乳腺癌的綜合治療,為專科醫生培養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是其他協會所應當借鑒的。”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常委兼總干事姜可偉教授說道:“乳腺癌是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協會聯合給乳腺專科醫師組織培訓十分必要。項目模塊化培訓是非常好的探索,培訓中提倡的新理念、新技術等,廣受專科醫師歡迎,為臨床醫師解答了很多實際問題。中國乳腺專科醫師項目培訓的開展增強了我國在國家層面培養外科醫生的實力,實現了與國際接軌,為助力女性健康貢獻了力量。”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候任主委吳炅教授介紹:“項目培訓旨在通過當地具有學科優勢的醫院及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牽頭帶領相關模塊培訓,設立培訓中心定期組織相關培訓,幫助乳腺專科醫生加深對于指南的理解與臨床應用,縮短不同地區診療水平的差異,最終幫助各地區乳腺癌患者獲得更好的專科治療,助力乳腺癌治愈率提升。”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厲紅元教授指出:“乳腺癌診療事業的發展任重道遠,項目培訓為推動中國乳腺癌診療全面進步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對未來中國乳腺癌診療工作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同策同力共促健康中國的偉大愿景早日實現。”
啟動會同期,乳房重建將作為第一期醫師培訓于11月26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開展。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專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成立于1979年,作為國內較早成立的乳腺專科,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良好的學術梯隊,致力于長期開展規范化的乳腺癌診療和綜合治療措施、乳腺癌根治術、術后乳房重建術,包括背闊肌肌皮瓣乳房重建術等,多項技術位列全國一流水平。
任國勝教授表示,“選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本次全國大型乳腺專科人才培訓項目的第一站,就是希望依托自身學科優勢,傳播先進的診療理念,促進全國乳腺癌診療水平提升,為行業樹立標桿,為更多乳腺專科醫師提供學習新理念新技術和規范診療模式的機會和平臺。”
多管齊下實現臨床治愈
本次項目培訓將通過培養專業規范的醫師團隊來為患者傳遞正確的乳腺癌治療理念。醫學技術不斷地革新進步,也讓患者對于臨床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厲紅元教授在現場接受采訪時指出,“隨著新輔助治療模式的不斷深入探索,對于臨床的支持是非常大的。隨著乳腺癌外科治療的進步,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切除乳房對于女性患者的打擊是很大的,有一部分患者不適合于手術的時候就需要術前新輔助的治療。根據最近臨床研究顯示,靶向治療特別是帕托珠單抗和曲妥珠單抗雙靶的聯合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pCR率[1],為患者提供更多保乳重建的機會,我認為這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福音。”
隨著乳腺癌事業的發展,乳腺癌治療并不僅僅關注疾病治療,更加關注患者后續的生活質量及重建生活信心。任國勝教授表示:“在既往乳腺癌治療中,患者往往需要切除全乳加腋窩淋巴結清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做保乳手術和乳房重建的患者較少。通過乳腺外科技術的發展,除了疾病治愈,還要綜合考慮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重塑女性的自信心,應加強乳腺外科、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協作,多學科共同治療,讓患者不僅重獲身體健康,還可以重塑美好人生。”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乳腺疾病中心主任醫師劉蔭華教授表示:“很高興看到這次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乳腺外科醫師委員會的聯合,可謂是共贏與互補,不僅促進了學科發展,也帶動了醫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對于乳腺診療事業各個層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 帕妥珠單抗目前已在中國申請上市,NeoSphere試驗顯示,相比以赫賽汀®為基礎的治療方案,帕捷特®-赫賽汀®聯合化療方案用于術前新輔助治療將達到乳房和腋窩病理完全緩解(tpCR)的患者比例提升近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