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2019年3月23日 /美通社/ -- 1500多位縣域醫院院長、社區服務中心院長、主任等基層醫療機構管理者共聚“首屆中國縣域醫療發展高峰論壇”,吹響了堅實推進中國基層醫療機構專科診療中心建設的“號角”,共同提升主要專科臨床能力與醫院管理能力,助力廣大患者在家門口即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本次論壇由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海南博鰲縣域醫療發展研究中心)(下簡稱“聯盟”)主辦、賽諾菲提供支持。會議透露,過去幾年,中國基層醫療機構在心腦血管疾病管理、慢病健康管理,以及價值醫學等基層醫療發展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鋪就基層心腦血管急救體系:307家縣域胸痛中心+ 101家卒中中心
在我國農村死因構成中,心腦血管疾病占45.5%以上[1]。以往,基層患者需要千里迢迢趕赴大城市就醫,如今,一張“全域覆蓋、全員管理和全程管理”的心腦急救和長期管理的全國網絡已在我國農村基本鋪就,大大縮短救治時間,提升縣域醫療機構緊急救治服務能力,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預后。
截至2018年,在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和賽諾菲的支持下,縣域共開展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設活動2800余場,覆蓋1600余家縣醫院,累計覆蓋7萬人次縣域醫生,近1500位胸痛中心志愿者扎根縣域,為縣域醫療機構提供廣泛的、專業化的、可持續的志愿者活動。
在本次論壇上,同時推進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聯合建設工作的“縣域心腦血管急救體系建設項目”正式啟動,56家縣域醫院成為首批試點醫院。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雖然在認證標準上各有側重,但核心目標、整體架構、建設流程等方面基本一致,在認證指標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縣域心腦血管急救體系建設項目,以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聯盟建設為核心,開啟了縣域心腦血管急救體系建設的新模式。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主席王隴德表示:“相比如今新興的物流網絡、通訊網絡,更功德無量的是在廣大農村等基層地區建立起一張心腦急救網絡,有利于提升醫療救治質量,造福基層患者。”
目前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不僅通過日常PCI技術、卒中溶栓技術培訓幫助醫院提升臨床診療技術,還在流程再造的過程中協助醫院發現雙中心建設難題,為中心建設匹配精準服務。
建立慢病健康管理中心:300家縣域+300家社區
在打造心腦血管疾病急救體系的同時,慢性病的長期隨訪管理也需提上日程,并在廣大縣域和城市社區“雙面開花”。
在本次論壇上,聯盟向第一批25家縣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試點醫院頒發資質,這標志著縣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設項目的探索之路正式開啟。項目計劃到2020年在縣域建設300家慢病管理中心。
除了縣域,大中城市的社區也是慢病健康管理的重點。在論壇上,中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管理能力提升行動同時啟動,項目將率先在5個城市的50家醫院進行試點,并于2019年推廣至13個城市的300家合作醫院。通過制定規范化疾病診療路徑、培訓、實踐教學等多種形式,提升社區醫務人員慢病管理技能。
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秘書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孔靈芝強調:“在新醫改大力推行的今天,設置急救中心與慢病健康管理中心是醫療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帶動區域醫療衛生發展的需要。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可以幫助基層醫院實現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重大疾病;管理為本,長期隨訪慢性疾病的重要舉措,使廣大人民的基礎醫療需求在家門口即可得到滿足。”
平衡醫療費用和患者利益:推動價值醫學在縣域醫院落地
目前,以胸痛中心為代表的雙中心建設在縣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為患者帶來顯著臨床獲益的同時,相關技術的應用也需要在設備設施和診療能力提升等方面增加投入,從而間接導致了醫療費用上升。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執行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和心臟中心主任霍勇表示:“價值醫學致力于打造平衡醫療費用和患者利益,以患者利益為導向的醫學模式。而價值醫學研究能夠提升胸痛中心服務質量并優化醫療費用結構,同時減少由于患者外流而給本地醫保造成的額外負擔。此外,還能為推動標準化臨床路徑工作提供抓手,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價值醫學研究項目通過臨床診療、專科運營、患者獲益等方面進行數據分析,以患者的最終獲益為目標。加快縣域專科中心醫學建設的速度,贏得患者更大的滿意度,對推動全國縣域專科中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促進價值醫學在基層醫院的全面落地,賽諾菲與聯盟自2018年即達成戰略合作,協助醫院持續改進,推動不合理藥品、耗材費用占比,幫助醫院提高質控水平,并最終造福縣域患者。
賽諾菲中國副總裁、基層醫療事業部總經理盛驚州表示:“國家在醫改過程中重要的決策之一就是‘強基層’,而醫保局的成立則進一步加速了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這恰恰和賽諾菲所積極倡導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醫學:即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優化并規范診療流程和醫療方案,在一定成本上使患者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相吻合。相同的信念也使我們和縣域醫院院長聯盟強強連手緊密合作,通過系統化、形式多樣的項目,攜手致力于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綜合管理和診療能力,為患者帶來更佳的臨床獲益及體驗,促進縣域整體醫療水平的發展。”
[1]2017年中國衛生與計劃生育統計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