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4月26日 /美通社/ -- 4月24日至27日,在成都世紀新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9(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新希望六和全面展示了自身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研發成果及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綜其展示內容,新希望六和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來自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持之以恒的戰略定力,讓新希望六和積淀了雄厚的科技實力。新希望六和提出科技引領戰略,以育種、動保、大數據與智慧養殖、精準產品為四大戰略重點,成立了五大研究院,完善科研組織體系和激勵機制,促進全員參與創新技術轉化。
新希望六和已累計獲得6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5項省部級科技獎項,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等11個技術創新平臺,國內專利申請量突破1490件,其中發明專利944項,授權專利835件。
其二,持續拓展的產業版圖和規模,是科技應用轉化的良好平臺。新希望六和提出養豬戰略以來,聚焦養豬產業,快速擴張產能,促進了先進的現代化養豬技術的普及應用。
經過多年探索,新希望六和形成了一套整域規劃、“現代養殖+環境治理+精準扶貧”的“三結合”發展模式,可實現“三省一無兩增”,即相比傳統養豬模式,實現省地、省人、省水、污染零排放、增效和增收,到2022年將覆蓋2500萬頭生豬規模。
通過產業互聯網的模式,新希望六和將育種、飼料、養殖、委托養殖、屠宰、食品、物流、金融等板塊形成有機的協同集成,打造了業財一體企業級完整高效的產業生態鏈信息化系統。這套系統包含云端放養、聚寶豬、料你富等互聯網APP,已累計服務近1000萬頭生豬規模,并將為超過10萬戶農戶提供技術和咨詢服務。
其三,注重引領性技術研發,實現降維打擊,快速占領市場。新希望六和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合作,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根據中國人消費習慣定制研發的民族品牌“中新鴨”。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抗應激性強易飼養、成活率高的特點,各項生產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全國推廣后年可提升產業效益近10億元。
作為生物環保飼料第一品牌,新希望六和擁有涵蓋不同畜種的生物環保飼料,包括生長育肥豬料“青印跡”,母豬料“月子餐”,反芻料“羊羊得益”,水產料“魚漁歡”。生物環保飼料具有保護環境、減少抗生素使用、降低養殖成本三大特點。2018年,新希望六和產銷各品類生物環保飼料達100萬噸。
其四,配套服務能力,以科技賦能產業伙伴,升級整個產業生態的技術水平。新希望六和將傳統的合同養殖模式升級為委托代養模式,通過組織產業配套資源,為合同養殖戶提供優質的種苗、飼料、疫苗、獸藥等產品,以及技術和管理等一攬子服務,以契約方式將養殖戶納入產業鏈閉環管理與結算。2018年,希望農場和禽旺養殖模式已帶動1.8萬家養殖戶從事畜禽養殖,養殖規模達5.5億只/頭,創造效益16.4億元。
其五,厚積薄發,持續布局產、研聯動。新希望六和已與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通過產業與科研協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期間,新希望六和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養殖產業疫病監測、免疫防控、技術交流等方面資源共享,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中國安全健康畜禽業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