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19年5月6日 /美通社/ -- 5月4日, 2019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論壇暨第五屆BI肺健康高峰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我國著名呼吸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發表了演講。該論壇為勃林格殷格翰舉辦的專業性學術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5年。多年來,論壇始終致力于促進我國呼吸疾病學術交流、臨床診療規范化、共同探討呼吸疾病診治的難題,推動我國呼吸疾病診療水平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會議匯聚了來自呼吸內科、腫瘤科、兒科、外科等多科室的千余名專家,并有近9000名觀眾在線收看了會議直播。
2019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論壇暨第五屆BI肺健康高峰論壇啟動儀式
鐘南山院士 -- 開場致詞
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呼吸疾病防治的領軍人物,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
-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我國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人數急劇增加,防治形式嚴峻。
- 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及疾病負擔均位居前列,包括慢阻肺、哮喘、肺癌、間質性肺疾病等。呼吸慢病現狀令人擔憂,開展早期干預是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必然趨勢。此次論壇匯集了國內外眾多醫者共同就以上疾病領域展開探討,大會內容值得期待。
王辰院士 -- 以信息技術促進呼吸專科聯體發展
王辰,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
- 目前我國衛生資源配置存在不合理,呼吸專科優質醫療資源尤為缺乏。不同地區、級別醫療機構與醫生水平差異大,呼吸疾病防診治不規范,疑難危重癥患者轉診路徑不暢,轉診困難的問題。
- 我國呼吸疾病防治需求與呼吸學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突出,急需搭建起呼吸專科醫聯體信息化平臺,即整合資源、構建體系、照護患者、發展學科,醫聯體的發展對于提升國家呼吸學科整體行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支擴劑是慢阻肺治療的核心藥物,吸入藥物的高效沉積是關鍵
Anzueto教授 --
Anzueto,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分校健康科學中心醫學系教授
雙支擴劑:更好的選擇
- 真實世界中,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在接受現有常規治療的情況下仍存在癥狀和發生急性加重。
- TOviTO®臨床研究項目的試驗數據表明,噻托溴銨/奧達特羅與比單藥或ICS/LABA相比,可進一步改善肺功能,減輕癥狀,減少急性加重。
- ICS只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較高的患者中顯現出獲益,因此EOS<300/µl可考慮撤除ICS。
慢阻肺急性加重和AECOPD的藥物治療
- 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病程中的重要事件,會導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加速下降,急性加重期的規范管理尤為重要。
- 在急性加重癥狀出現的早期即急性干預,可改善AECOPD患者的預后;短效支擴劑(SABA/SAMA)應作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起始治療;另外急性加重的治療需要合理應用激素和抗生素,以獲得更好的療效/風險比。
- AECOPD在出院后肺功能往往不能恢復至入院前水平,從而影響采用DPI進行吸入治療的效果,這也伴隨著AECOPD再入院率的提高。考慮延長霧化吸入或者采用軟霧吸入治療可能改善這一現狀。
鄭勁平教授 -- 沉默的地方:小氣道在慢阻肺管理中的價值
鄭勁平,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廣州醫科大學南山學院副院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 小氣道是慢阻肺的主要病變部位,在疾病早期階段就受損,可能早于肺氣腫的發生,并與疾病進展相關。
- 目前已有一些可以用于評估小氣道的評估工具與指標,如CT,體積描記法,脈沖震蕩法(IOS)等等,能夠敏感地檢測小氣道的病變。
- 高效沉積于小氣道的吸入治療可以更好改善此部位的病變,繼而改善臨床相關指標。
- 新型軟霧吸入裝置-能倍樂®產生的獨特氣霧,具有噴霧速度慢、持續時間長和微細顆粒比例高的特點, 保證有更大比例的藥物遞送至小氣道。
Bosnic-Anticevich教授 -- 是什么影響了吸入治療--關鍵錯誤
Bosnic-Anticevich,悉尼大學烏考克醫學研究所發展部主任
- 吸入治療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慢性氣道疾病的病情控制。
- 患者出現吸入裝置使用錯誤的原因非常多,與裝置種類多、認知能力、教育水平、吸入技術培訓和病情嚴重度等因素有關。
- 在眾多的錯誤中,特別需要注意患者的吸氣能力,因為有研究數據顯示,使用干粉吸入器(DPI)的患者,其吸氣能力不足與患者疾病控制不佳有顯著的相關性。
- 在那些吸氣能力不足的患者中,可以考慮使用可主動噴霧的軟霧吸入器-能倍樂®,這種新型的吸入裝置對患者的吸氣流速要求低,慢阻肺患者可以輕松吸入,實現更好的吸入藥物治療。
多學科全方位探討呼吸慢病管理
洪建國教授 -- 抗膽堿能藥物在兒童喘息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洪建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主任醫師,兒科學教授,中國醫師協會變態反應專科委員會副會長、中華兒科雜志副總編
- 喘息是學齡前兒童常見呼吸道癥狀,約1/3 的兒童在3歲前至少有過一次喘息。
- 氣道狹窄和阻塞是兒童發生喘息的主要原因,而膽堿能通路失調是喘息發生和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膽堿能通路參與了氣道舒縮和黏液分泌調控、氣道炎癥和氣道重塑的調節。
- 抗膽堿能藥物除了有支擴和減少黏液分泌的作用外,還有抗炎和緩解氣道重塑的作用。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異丙托溴銨應用于常見兒童喘息,聯合應用異丙托溴銨可改善中重度哮喘急性發作的患兒癥狀,降低住院率。
胡錦教授 -- 術后肺部并發癥---外科醫生的長久挑戰
胡錦,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上海市神經外科急救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神經重癥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 術后肺部并發癥(PPC)發生率位居所有術后并發癥之首,超過了位于第二的術后心臟并發癥,并有相當高的死亡率。PPC相關的高危因素有全麻、長時間手術、患者伴肺部基礎疾病、吸煙、高齡等。
- 術前應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如行肺功能檢查,發現氣流受限患者,從而術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 圍手術期有效的氣道管理可以降低PPC的發生風險和發生率。如圍手術期霧化吸入異丙托溴銨不僅能顯著改善COPD患者接受肺部手術時的肺功能狀況,還能減少其PPC并顯著降低術后肺炎的發生率。靜脈使用鹽酸氨溴索可顯著降低PPC高危患者(包括神經外科、心、胸及上腹部手術患者)的肺不張或肺部并發癥風險和發生率。
間質性肺疾病診療地圖1.0發布:
帶動我國間質性肺疾病診療水平的均衡發展,促進區域間規范化診療
首批獲得中國醫師協會認定的7家間質性肺疾病(ILD)診療中心(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南京鼓樓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會上宣布成立。
間質性肺疾病(ILD)是一組包含200多種不同程度累及肺間質和肺泡腔的肺部疾病總稱。以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為例,它是一種較為兇險的類型,其病因不明,好發于中老年男性人群。如何早期規范診治是全球范圍內面臨的巨大挑戰。為幫助更多患者盡早診斷、接受規范化治療,此次宣布成立的間質性肺疾病診療地圖1.0,將為鄰近各地的基層醫院樹立起規范化診療的標桿,建立起明確的轉診渠道,幫助患者盡快到診療體系更為完善、規范的中心就診。
周建英教授、李惠萍教授、蔡后榮教授、陳起航教授 -- IPF盡早診治大家談
周建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 李惠萍,上海肺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蔡后榮,南京鼓樓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起航,北京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
- 規范IPF診斷流程及方法、提高醫務人員診斷水平及意識,盡早診斷可給IPF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機會。
- 確診后盡早規范化治療,不僅可延緩患者疾病進展、降低急性加重發作風險,還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讓患者有更多治療機會和選擇。
徐作軍教授 -- 尼達尼布治療IPF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數據解讀
徐作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緩解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成為IPF患者的治療需求。
- 無論是RCT研究還是真實世界證據均證實,尼達尼布長期治療可使IPF患者長期受益且安全性良好。
Luca Richeldi教授 -- 聚焦系統性硬化病及進行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疾病
Luca Richeldi,羅馬天主教圣心大學呼吸病學教授
- 間質性肺疾病(ILD)包含200多種不同的疾病,主要分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自身免疫性ILD、過敏性肺泡炎、結節病及其他ILD。
- 較新概念的“進行性纖維化性肺疾病(PF-ILD)”是一組具有共同臨床征象的疾病,如出現呼吸道癥狀的持續惡化,肺功能下降,HRCT呈現肺纖維化程度增加的表現。
- 尼達尼布用于治療系統性硬化病相關間質性肺疾病(SSc-ILD)的SENSCIS研究及治療PF-ILD的INBUILD研究設計,期待未來研究結果的公布。
靶向藥物精準治療時代:
為肺癌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順序至關重要
周彩存教授 -- 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順序
周彩存,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腫瘤學系主任
- T790M突變是一代/二代EGFR TKI治療進展后常見的耐藥機制。
- GioTag研究顯示,對于亞裔患者,阿法替尼序貫奧希替尼的中位治療時間達46.7個月,二代TKI序貫三代TKI或是目前針對EGFR突變陽性NSCLC患者更為合理的治療策略。
宋勇教授 -- 從靶向治療進展看二代EGFR-TKI的獲益
宋勇,東部戰區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肺癌綜合診治中心主任
- 阿法替尼對比化療可以顯著延長EGFR常見突變患者總生存,延長中國患者(Del19)總生存超過15個月。
- 肺鱗癌二線治療,阿法替尼對比厄洛替尼可顯著延長患者總生存,中國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時間達到10.84個月。
馮耐德先生--以患者為中心,投入創新研發
馮耐德先生,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人用藥品總經理
- 近年,我們在華上市的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藥物維加特®以及用于治療慢阻肺(COPD)的雙支擴藥物思合華®,為中國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選擇。我們期待維加特®和思合華®能夠盡早進入全國醫保目錄,惠及更多患者。
- 在呼吸領域,我們將重點關注肺癌和系統性硬皮病相關間質性肺病(SSc-ILD)。尼達尼布用于治療SSc-ILD的適應癥,近期已經在美國及歐洲遞交上市申請,其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SENSCIS)中國也參與在其中,希望尼達尼布的SSc-ILD適應癥很快也能在中國遞交申請。
- 勃林格殷格翰啟動了‘China-in’項目,旨在帶動中國同步參與全球的早期臨床研究,推進創新藥物在中國和國際同步上市。我們期待能夠和更多中國優秀的醫學機構開展合作,為中國患者帶來更多的創新藥物,填補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