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6月10日 /美通社/ --“募資市場增量銳減,基金面臨退出壓力,如何才能突圍?” 5月30日,在北拓資本與混沌創友會聯合舉辦的私享會上,一位頭部投資機構資深投資人在會場上反復追問著。
過去的2018年,整個一級市場不容樂觀。業內曾有這樣的聲音,現階段國內VC/PE行業的退出格局是:10%能IPO,10%能并購退出,20%會死掉,60%在發展中。換言之,百分之七八十的項目是沒有辦法退出的,這還是僅僅國內一線機構的投資數據,真實情況或許更加殘酷。
第三方數據也進一步印證了行業的擔憂,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回顧與展望》,2018年股權投資案例數量共10,021起,退出數量2,657筆,僅占到總量的約26.5%。盡管國內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步完善,境外以香港、美國為代表的資本市場也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但股權退出依然是國內各大投資機構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
曾經充滿期待的IPO神話,正在慢慢走下神壇。過去幾年,在資本熱潮和一、二級市場的套利空間下,大量投資機構紛紛押寶PRE-IPO階段項目,以博弈的心理進行投資,只“投”不“管”,期待IPO上市后直接賣出。然而,隨著IPO普遍遇冷,上市節奏放緩,基金陸續到期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大量機構陷入較被動的境況。
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以及基金到期潮的來臨,如何才能實現困境突圍?擁有多年一級市場老股交易實踐經驗的北拓資本,在近期正式組建專業團隊,將一級市場的老股退出服務標準化、組織化,從企業股權服務顧問角度給出了新的解決思路。
退出之痛
為什么一級市場股權退出難?
相較于美元基金,人民幣基金的存續期限較短,多是“3+2”、“5+2”或“7+2”模式,國內大量的基金誕生于2010年至2014年,截至目前均已面臨到期困境。再加之前幾年新三板的投資熱潮,約有6,000億基金陸續發起,當下同樣面臨退出壓力,私募股權退出的迫切程度愈發升級。
與此同時,國內一級市場退出路徑單一已成為業內公認難題。不同于歐美市場成熟的二手份額交易市場環境,國內的S基金(PE二級市場)仍處于摸索定價的初級階段,基金體量僅占PE凈資產總值的約3%。而IPO和并購退出的占比始終偏低,以業內一線投資機構為例,成功退出率也僅僅在20%左右,約有近80%的項目無法有效退出,可見股權投資退出難度之大。
北拓之見
超長視角下的資本市場成熟之路
作為“募、投、管、退”完整周期的最后一個環節,無論基金管理人的募資能力多強大,投資研判能力多深入,投后管理多完善,只有在“退出”環節實現收益,才能為投資人帶來真正意義的回報。面臨“退出難”的現狀,一級私募市場卻也是喜憂參半。
對于投資機構而言,在當下的資本環境不樂觀和資管新規的雙重挑戰下,原有募資增量渠道已經被凍結亦或是正在面臨挑戰,盤活手中的過往股權“資源”,則被諸多GP視為“救世主”般的存在。
但如果從更長的周期視角去審視,今天市場上所遇到的“退出”困境,其早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所要邁過的“門坎”,是中國GP走向成熟的“成人禮”。只有解決好“退”,創投和資本服務才能實現持續、健康成長。
困境之源
股權退出難起何處
北拓從2015年開始聚焦以“股權服務為中心”的企業服務業務,基于過往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發現在一級市場老股交易過程中存在諸多挑戰。
第一,企業配合意愿有限。在目前尚未成熟的一級市場股權退出環境下,缺失風控的老股交易處理方式擾亂了企業的估值定價和市場商譽,造成企業配合意愿不高。此外,與新股發行不同,老股交易絕大多數是三方甚至是多方博弈,如何在風控的前提下高效協調各方利益和訴求,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是考驗股權轉讓的重要挑戰。
第二,定價依據難以達成共識。老股交易的定價主要是由企業的基本面和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所共同決定的。首先,受企業配合意愿的影響,買方往往較難對企業基本面進行深入了解或盡調,而僅參考企業上一輪融資估值進行粗暴定價,對交易各方均有失偏頗;其次,企業的基本面更是會對其股權在市場上的供需關系存在決定性影響,另外股權轉讓涉及多方,且持股成本不一,定價預期及估值判斷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客觀及專業的定價成為影響股權轉讓的主要難點。
第三,合格買方難以精準觸達。如前文所述,相較于國外市場,國內的S基金尚未成熟,體量總體偏小,同時考慮到國內工商變更流程千差萬別且成本偏高,因此優質資產的股權持有者和合格成熟的股權受讓方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互找尋及鑒別。因此,如何精準高效地找到投資機構并對以合適的資產,將是提升轉讓成功率的保證。
破局之術
有的放矢,助力困境突圍
北拓資本的信心源于對老股轉讓業務的持續深入思考以及豐富實踐經驗累積。自2017年,北拓在原有新股融資顧問業務的基礎上,主動洞察到成長型企業所存在的老股東退出的普遍需求,開始涉足“老股轉讓”領域。截至目前,北拓已完成包括華圖教育、神州優車、微盟集團、合全藥業、九次方大數據在內的23個交易案例,對應交易規模近40億人民幣,成為業內名副其實的“老股交易”專家。
針對企業配合意愿有限的痛點。北拓秉承“以股權服務為中心的企業服務提供商”的定位,致力于幫助優秀的企業增長得更好,活得更好。“老股轉讓”業務之于北拓,是建立在與企業價值和需求充分共識的基礎之上,通過主動管理企業Captable,適時激活Captable的流動性,協助企業完成合理定價、促成交易。
針對定價共識痛點。北拓從企業商業計劃書、行業分析、估值模型等多維度進行有效整合輸出,系統性地梳理企業的價值。同時根據企業戰略發展需要、融資需求、歷史融資情況等因素,北拓制定了3套針對性定價方案來確保交易過程中的科學定價:
針對合格買家難以精準觸達的痛點。豐富的“老股轉讓”業務經驗讓北拓迅速建立起了認知優勢,并敏銳地洞察到交易中的“下沉”和“出海”趨勢。
所謂“下沉”包含兩個維度:一方面是地域下沉,從北上廣深、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發達地區的投資機構向二線省會城市、中部、西部、西南的重點城市中的投資機構進行下沉;另一方面是機構類型下沉,根據機構投資策略、資金管理規模和管理成熟度的不同,由業內頭部機構向肩部機構或腰部機構進行下沉。
同樣,“出海”也包括地域和基金類型兩個維度:首先,位于“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的優質投資機構依舊對境內頭部企業股權存有濃厚興趣。其次,中國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和關注度越發凸顯,近幾年由共同基金、養老基金、家族辦公室基金所構成的海外長期基金正在加大對于境內一級市場股權投資布局,除了希望搶占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所帶來的紅利效應,相較于境外,國內當前較為穩定的投資收益率也有一定的優勢。
承載之道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區別于業內模仿、追隨的發展方式,北拓選擇了一條不同的發展路徑,致力于在內部運營管理中打造組織化命題,通過專業的分工和組織化、系統化管理,北拓成功打造了一支行業內效率高、規模龐大的資本市場服務團隊,并可根據項目需要,快速組建項目團隊,“純老股”項目執行周期在1-6個月,最快項目交易僅用時7天。
目前,北拓已成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蘇州、香港、紐約設立辦公室,并由此構建了精準有效的新老股投資機構網絡,覆蓋中國境內潛在S基金、準S基金以及有明確老股交易意愿的專業投資機構。這些投資機構在資金稟賦、地域行業、管理規模、投資策略等方面存在天然差異,認知不盡相同,通過大量人力、信息技術投入完成海量多樣化機構儲備以及分層管理機制,有效激活重點項目自上而下流轉。
“退的好與投的好一樣重要”,面對一級市場股權退出的行業困局,北拓已率先吹起了“破局”號角。